两年再建一个更强更美新东汽,这是坚强的东汽人吹响的集结号,这是不屈的东汽人承诺的豪言壮语!
有关资料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某国际基督教会救援组织曾经指出,“5?12”地震共造成近500万人无家可归,相当于整个丹麦的总人口,完成重建至少需要10年。而四川党和政府提出的则是“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的恢复重建奋斗目标。但是坚强的东汽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自己的理想目标,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力争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全部完成东汽新基地的异地重建任务,一个国际一流的电力设备企业又将重新屹立在祖国大地和世界的东方!
党和政府的殷切希望
建设一个“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装备一流、质量一流”的新东汽,既是东汽职工的共同夙愿,更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胡锦涛总书记在日理万机中亲临东汽,对恢复生产和重建新东汽作出了重要指示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他在废墟旁和重建现场还深情地勉励东汽干部职工:
“地震灾害使我们东汽受到了严重损失。东汽的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在灾后的废墟上迅速恢复生产,并实现了年产值100亿的目标。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实践证明,东汽职工是好样的!希望同志们搞好当前生产,加快东汽重建,努力把东汽建设成国际一流的电力设备企业,让新东汽拔地而起。”
吴邦国委员长在震后专程来到东汽的时候,对恢复重建给予了很大关心,他特别指出:
“东汽是我点名来的,东汽对国家太重要了,它是国家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甚至燃气机的生产基地,是世界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它连续四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东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帮助下,还要自己动手,重建家园,重建工厂,早日恢复生产。东汽是国家装备工业的骨干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世界高水平的产品,全体职工辛苦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挺起胸膛,恢复生产,重建更高水平的东汽。”
温家宝总理于震后的2008年5月13日、5月23日、9月1日,2009年1月25日,先后四次亲临东汽,对东汽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东汽作了如下指示和批示:
“东汽只要有人在,有自己的一双手,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把新东汽建设得比过去还要好。”“东汽是国家最大的一个汽轮机厂,我们要通过恢复重建工作,把东汽建设得更好……我相信东汽不会倒下去,一个新的东汽,不仅会建设得比过去更加先进,也会更加安全,更能可持续发展……我相信,只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整个救援工作和恢复重建工作就会从无序变为有序,一个新的东汽,它的规划就会在科技人员手中产生,经过工人劳动而新建起来!”“恢复重建工作依然很艰巨,我曾经提过三点要求,就是要把东汽建设得更加科学、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发展。今天,我想再提一点要求,恢复重建,绝不是原有厂房、设备的复制,而是向更高的标准前进。也就是我们提出来的,要把东汽建成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的新东汽。……我相信,一个崭新的东汽,会在大家的手中巍然屹立起来,它还屹立在东方。”“搞好灾后重建工作,建设一个更加先进、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新东汽。”“今天我们站在新东汽的工地上,要向全世界传递一个信息,虽然去年的特大地震使东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是东汽是震不倒和压不垮的。短短几个月,一个新东汽的骨架又站立起来了。它象征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还是富有极大的活力、潜力和动力的。现在天气虽然寒冷,但是新东汽的建设者们仍然坚守岗位,努力工作,你们要建设一个更加先进,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新东汽。这个新东汽是一个象征,是中国工业发展的象征,是中国经济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象征。我说要给世界传递一个信息,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对自己的祖国有信心,世界也应该对中国有信心……当我得知东汽在去年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集团总公司还是完成了去年的任务,而且东汽的订单在不断的增多,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逢人必讲。我们在地震中损失这么大的一个工厂,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这是了不起的。今天我看到了新东汽的厂址,不用很长的时间,一个新东汽就会矗立在四川、在地震灾区,在祖国大地。我刚才在现场上讲了一番话,我以为是这一行程中最重要的一次讲话。因为地震以后,我们又紧接碰到了世界的金融危机,我们克服了自然带给我们的困难,我们还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困难。但是一座新的东汽建立起来了,它标志着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应对这场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说它必将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就是要对中国的工业有信心,要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要对整个中国的发展有信心。”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5月21日亲临东汽现场,当场就对东汽恢复重建作出重要指示:
“东汽对国家太重要了,同意东汽汉旺基地异地重建,对于东汽重建所需的土地,按特事特办,先用土地,其他再说,全力支持东汽的重建工作。国家还将在有关资金、税收及人员安置上给予政策支持。”
李克强副总理在10月27日再次来到东汽,东汽公司总经理张志英详细汇报了东汽异地重建的情况,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已完成了2600余亩土地的征用,部分厂房已经开始建设,新东汽将在“5?12”地震两周年全面竣工投产。李克强副总理详细询问了东汽重建过程中的预算和资金来源,对东汽异地重建的规划工作和整体布局表示满意。他再次强调:东汽是中国汽轮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国家将全力支持东汽的恢复重建,使东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此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张德江以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都先后来到东汽关心指导抗震救灾,特别对东汽的恢复重建给予了及时指导和有力支持。他们共同希望东汽干部职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和殷切期望,一定按照新机制、新结构、新水平的一流标准,并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高的水平完成东汽的灾后重建。他们特别指出,东汽重建不能搞原版复制和简单克隆,要从建立新机制入手,通过充分拓展社会资源,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本着经济高效原则,形成最佳的工艺流程;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建立最合理的产业布局,切实把新东汽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最好的现代化企业。他们相信东汽人不会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希望,一定会在搞好恢复重建与科学发展中为祖国建设再立新功!
父老乡亲共同期盼
重振东汽雄风,再创世界一流,让新东汽很快拔地而起。这不仅是东汽人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也是与东汽血脉相连的哈汽、上汽等父老乡亲的共同期盼。《黑龙江日报》记者的采访就有这样的报道:
20世纪60年代,哈尔滨“三大动力”制造厂面对祖国的呼唤,对四川内地的“大三线”的东汽、东电、东锅对口开展全面援建,一大批来自哈尔滨的人马和设备就此扎根在这里,也成为新建东汽的骨干队伍和中坚力量。东汽经历了42年的艰辛打拼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火电、核电、风电、气电与太阳能、海水淡化为一体的“多电并举”大型发电设备制造龙头企业。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特大天灾改变了这一切。大地震使东汽“蒙难”的消息一传出,哈汽职工和家乡亲人都被焦急和悲痛所包围。于是,一个个电话打向东汽、一声声问候传向灾区,更多的家乡人拥向捐款箱,为这些远在异乡的亲人们慷慨解囊。哈尔滨汽轮机厂老厂长、83岁的谷兴昌虽身患重病,仍拖着病体到哈电集团捐款。他说:“我们与东汽本来就是一家,什么也阻隔不断骨肉亲情。”地震过后,一批批东汽受灾群众来哈投亲靠友,善良的冰城人又伸出一双双爱心之手,用真诚和温暖接纳了这些亲人。
《哈尔滨晚报》记者也连线采访报道:
今年63岁的王书浩和许桂珍原来都是哈尔滨汽轮机厂的职工,1971年,他们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举家搬到了四川省绵竹汉旺镇。据王书浩介绍,从1966年开始,哈尔滨“三大动力”派出“好人好马好刀枪”,在四川援建起了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东方锅炉厂。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仅自己所在哈尔滨汽轮机厂对口援建东方汽轮机厂的就有1260户,他的兄弟姐妹和一大批亲属都先后在那里扎根,成为东汽的第一批骨干力量。许桂珍和丈夫原来是描图工和车工,到了东汽不久就都成为车间管理人员。那时虽然生产条件艰苦,可全厂职工干劲特别足。改革开放后,东汽的效益越来越好,名气在国内也越来越大,大量需要人才。王书浩和妻子毫不犹豫地将两个儿子送进了东汽技校,一家四口人都成了“东汽人”。1997年,王书浩和妻子相继退休。几年前,老两口又在厂里的安置下喜迁新居,享受着天伦之乐。5月12日的一场天灾改变了这一切,“十里东汽”瞬间变成废墟,王书浩老两口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大儿子。灾难来临后,为了鼓励小儿子和儿媳留在厂里安心恢复生产,王书浩老两口带着两个孙女回到了哈尔滨市投亲。许桂珍告诉记者,他们与东汽风雨同舟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在这种危难时刻,他们更是心连心。他们还将返回东汽,与东汽一起重建美好家园。保卫处职工张汉卿的父母都是1969年从哈汽来到东汽的“老三线”。5月12日,张汉卿正赶上休班,地震时他来不及寻找自己失散的亲人,立即跑到尘土弥漫、连片的厂房相继倒塌的厂区、东汽中学参加抢救受伤职工和学生。直到14日,两天没有休息片刻的他,才知道自己亲人的安危,幸好都平安无事。据张汉卿介绍,当时无法得到外界的及时救助,在没有照明、没有吊装和其他大型救援设备的情况下,他和同事们赤手空拳在废墟里奋力挖掘、搜寻遇难者和幸存者。
主机二分厂书记孙岩松,“老三线”后代。他的父亲孙学滨原是哈尔滨汽轮机厂职工,母亲在哈尔滨轴承厂工作。20世纪60年代,他的父母与许多哈尔滨人来到汉旺镇东汽支援“三线”,现在父母都已退休。在抗震抢险中,他们这些哈尔滨人的后代不怕苦不怕死,没有给父辈和哈尔滨人丢脸。孙岩松说,在地震后,东汽汉旺基地的7000余职工和家属紧急向德阳昼夜转移,德阳分部空地上就成了临时的避难地,他带领二分厂职工在空地上昼夜搭帐篷,安置被转移出来的职工和家属。5月14日开始,孙岩松带领分厂的200余职工连夜分别奔赴汉旺镇东汽叶片分厂和东汽中学、东汽技校,当天就抢救出20余名东汽中学学生。在不断的余震中,他们还冒着危险全面恢复生产,分厂的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该分厂李戌的父母都是原哈尔滨汽轮机厂职工,现在他全家人都是东汽职工。地震时,东汽中学200余师生压在废墟里,李戌只身爬上摇摇欲坠的楼房中搜救学生,救出多名受伤师生,由于表现突出,被批准火线入党。
记者近日又连线东汽宣传部副部长刘志前,据他本人介绍也是哈汽人的后代,和他一样现在许多哈尔滨“老三线”的后代,都在抗震救灾一线中顶大梁。据刘志前介绍,为了把地震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许多职工冒着危房倒塌的风险抢回档案资料、生产资料等。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许多职工忍住丧失亲人的悲痛,奋战在最前线,展示了东汽人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刘志前介绍,恢复生产后,东汽震后生产的首批风电机组将发往全国。各项重建工作已纷纷启动,新建厂房初步规划建在德阳市,计划两年内完成建设、设备搬迁等工作。重建的东汽,将成为一个“技术一流、装备一流”的国际一流现代化企业。
与此同时,东汽的严重灾情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深切同情,其恢复重建也获得了来自金融机构、用户单位、兄弟企业等四面八方的鼎力支持。中国银行在得知东汽的受灾情况后马上伸出援手,专门为东汽设计金融恢复方案,提供灾后重建授信支持。他们表示将提供300亿元的授信额度,用于贷款、信用证、贸易融资、保函及其他形式的资金融通和信用支持,全力支持东汽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和做强做大。与此同时,中国银行还为东汽的母公司东方电气在公司国际结算业务、授信及融资业务、现金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特别为其境外大型工程承包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震后不久,许多用户单位雪中送炭。中国节能发电投资有限公司就与东汽签订了总价为12.4亿元的震后第一单;华能国际董事长李小鹏带队造访东方电气,并在成都签订了总价约45亿元的大型发电设备制造订单;华电国际在德阳还与东汽签订了多台大型机组供货合同,其副总经理白桦表示华电国际会继续关注东汽的灾后重建,尽可能提供帮助并使双方多年合作不受震灾的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