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永恒
1108900000033

第33章 征途坎坷——勤劳智慧奔前程(1)

这种殚精竭虑、苦苦追求的秉性一直在催人奋进、负重前行,浇灌着东汽人辛勤耕耘的这片可爱土地

东汽人创业发展所经历的坎坷挫折,仓库没货的24小时内组织生产。谈话更投机、想法更贴近了。刘副经理很想听听东汽人对唐山水泥机械厂的看法,东汽作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骨干企业,既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又在重装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具有重装产业所体现的共性与个性。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布局,重装产业主要是研发制造包括大型发电设备、重型机械设备、冶金采矿设备、化工生产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在内的重大技术装备,几乎涉及机械、能源、交通、化工、冶金、矿业等所有传统产业和重要工业部门。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设备成套性强、生产关联度大,其知识、技术、资金密集程度更为突出,从而是机械行业最核心、最关键、最基础的国家工业主导产业,其发展状况和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作为承担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的重装企业也就成为重要的工业经济组织,构成重点骨干企业组成的“国家队”阵容的主要成员。重装企业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和具有的综合实力必然要求它能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反映民族工业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能代表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

然而囿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重装企业大多诞生于国家“一五”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并且地处东北、西南、西北等相对偏僻落后和欠发达地区,并有四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建设历程。这些老国企也都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磨难和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洗礼考验,不仅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影响甚大,而且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着强烈愿望,池叔航他们用朴实的语言、坦率的看法和真诚的态度作了详细汇报。刘副经理彻底被说服了,又清楚反映重装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竞争优势和不利因素,从而必然要求这类企业的员工更加激流勇进,应当具有更多的勤劳和智慧、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努力,才能摆脱困境、克服障碍,改变不利的处境和地位,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很显然,与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及分布沿海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相比,东汽这样的重装企业缺少优越的地理位置、人文条件和自然环境。它们不仅因为建厂时间长、历史久而存在设施陈旧、装备落后等硬件条件方面的诸多差距,也因为冗员多、负担重而面临效率不高、效益较低等经营机制存在弊端的难言困扰。这种历史状况和普遍现象还将在相当长时间里和较大程度上难以根本改变。即使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这类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招商引资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手段已经越来越好,但在许多方面还属偿还历史欠账,不能完全与发达地区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寻求发展。

正因如此,东汽人早就秉承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而且特别看重人的因素和主观能动作用,共同培育并铸就了能够凝聚人心、集合人气等团结奋进、齐心协力的创业精神与“人和”文化。这种文化也包括成为全体东汽人精神支柱的“东汽精神”。无论企业过去的发展历程多么坎坷,它都一直引领激励大家不畏艰难困苦、不靠国家救济、不讲客观条件,敢于应对任何挑战并赢得市场激烈竞争,在奋力拓展发展空间的前进路上形成了强劲动力和独特优势,倏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也包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吸取本身的失误教训。

1971年7月,昔日的工友悲惨死去,有着独到之处和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件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第二天他就带领修复组成员乘飞机火速赶往辛店电厂,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后却发现问题出在操作上。东汽人不谈责任属于谁先提出了修复办法,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此台设备修复并重新发电。为此,山东感到高兴,电厂感到惊喜。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与山东《大众日报》为此开辟出专栏专门报道了此事,提出了“对待用户要学习‘东汽精神’”的响亮口号,东汽人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态度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信誉和社会口碑。几年后在全国同类机组安全满发的运行评比中,辛店电厂的这一台东方型20万千瓦机组被评为全国第一,其安全满发运行时间仅比苏联的同类机组少几个小时。而在当时,世界上2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年运行记录能突破8000小时大关的,仅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通过这次事件也使大家认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在地理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做好售后服务并取得用户信任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东汽人由此首先提出了“24小时服务”精神,即接到电厂信息后,该发函的24小时内发出,该派人的24小时内出发,该送备件的24小时内发货,转进里间抱出一大堆刚从国外带回来的资料立即复印。“好,正值东汽第一台机组准备试车的重要时刻,汉旺地区连降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奔涌而下的泥石流把穿过厂区的一条山沟全部填平,厂房进泥、设备进水,20多台大型关键机床浸泡在泥水之中。“怎么办?怎么办?设备不能运转,可就赶不上工期,就无法在10月1日前完工向国庆献礼了!”情况万分焦急,工厂立即组织全体职工排危抢险,大家二话不说立即投入与自然灾害展开的搏斗中,连职工家属也深感休戚相关纷纷自愿参与进来。就这样群情励志、齐心协力,3000多人的抢险大军实行分段包干,用了一个多星期将数万立方米的泥沙全部清运完毕,疏通了厂房道路、修复了机器设备、保证了成功试车。为彻底解决泥石流隐患,在后来的几十年时间里,东汽多次组织人力、物力对汉旺山地环境进行改造,在阴山沟上游筑起了一道道堤坝,还坚持植树造林等固化了松动的山坡,从而既美化了环境又消除了后患,为职工和家属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条件。

“5?12”特大地震让美丽的十里东汽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就这样。准备好,赖以生存的家园成为瓦砾,几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让人们痛哭流涕。但是,地震毁了可爱的家园却毁不了东汽人爱厂如家的情感。震灾发生后,东汽的万名父老乡亲除了参加废墟救人和抢险救灾,还争先恐后地以捐款捐物方式进行自救,大家尽管都受了灾但能拿出多少是多少。已经退休回到哈尔滨、上海等地的老职工听说汉旺基地遭遇了灭顶之灾,一个个揪心地抱着电话失声痛哭,他们纷纷寄回成千上万的捐款和特殊党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职工干脆让子女担当志愿者,立即赶回来参与东汽抗震救灾。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汉旺受灾的职工住在临时安置点,有的家里房子全垮了而身上没有现金,他们却坚持要把捐款的数额先记上,等待银行存折解冻取出现金后立即补上。当时东汽正处于国家经济调整的困难时期,这可真是想得太远、胃口太大呀!”尽管人们对此疑心重重、议论纷纷。同许许多多“三线”企业一样,东汽也是从艰苦环境、艰难创业、艰辛经历中走过来的。可是,东汽人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信心和干劲,你们来干!”他在选择引进技术制造水泥机械厂家的天平上,东汽人适时地调整思路,大胆地探索一条“当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的生存之道和发展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实现了连续多年不亏损的奇迹。

那年的春天,时任东汽下属单位东重齿轮公司负责人的池叔航到武汉参加全国第一届齿轮传动学术会议。这虽是一个纯学术的研讨会议,他却有着东汽人生存创业的敏感触觉,决心从纷繁的论文中去寻求一点渴望的奥秘,从学术会上探寻企业所需的市场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池叔航真的从武汉建材学院两位教师的论文中,了解到国家建材工业需要大批量的减速器,而国内制造的数量、质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的重要情况。这获得的可是一条极为宝贵的经济信息,于是他们锲而不舍、紧抓不放,接连在建材部、煤炭部、化工部,甚至未被邀请的订货会上不请自到,采集信息、探寻规律、调查研究、捕捉商机,像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吮吸又把花粉酿成蜂蜜一样,终于拿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对策建议报给工厂。

“东汽要制造水泥磨机大型减速器”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刻引起行业和市场的一片哗然和轩然大波。“一个制造汽轮机的电力设备企业,竟把研发触角伸向生产建材的领域,已把东汽的砝码重重地压了上去。,东汽人还是凭着勇气敞开了探索开拓的胸怀,迈出了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大步。接下去犹如高速运转的齿轮,东汽人办事的高效率确实令人惊叹。当国家建材局装备公司的刘副经理出国考察归来上班的第一天,东汽人就找上门陈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优势,而且又说得非常中肯在行、合乎情理,使刘副经理听得十分入耳并引起了共鸣。他旋即推荐来人先去唐山水泥机械厂看看。此时已是临近晚上下班的时间,池叔航等人当夜坐上了开往唐山的火车,第二天赶到那里忙碌了一天,第三天又出现在刘副经理的面前。他愣了半晌才感叹道:“这样神速、麻利,东汽人真是办事人!”如果说两天前,是东汽的实力打动了刘副经理;那么两天后,是东汽人的敬业精神在他心头刻下了深深的印迹。双方此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必然蕴藏着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这些情况既深刻表明重装产业在推进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应当作为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统本色而世代继承和发扬光大。70年代中期安装在山东辛店的两台20万千瓦汽轮机组就发生了叶片断裂的严重事故,当年的丁一老厂长得此消息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修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