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永恒
1108900000048

第48章 长治久安——科学发展天地宽(2)

在国家步入小康社会的时候,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增加,产品升级换代与企业技术改造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做。风电机组寿命在通常情况下是20年,而目前的质保期为两年,可见风电服务市场前景很大。于是,一个依托于风电后期维修、养护的新产业正在东汽酝酿。江苏南通市援建绵竹灾后重建指挥部指挥长吴永宏甚至希望能吸引东汽到南通投资风电服务业。2008年11月,在联合国工发组织牵头协调下,东汽负责人随德阳政企代表团一道出访欧洲,考察低碳经济。这次考察给了东汽新的启发——可以通过控股欧洲技术先进的小企业,引进、吸收更专业的清洁能源技术。此外,东汽还与奥地利一家企业签订海上风机技术引进合约,预计2012年出样机。据总经理张志英透露:东汽2010年的研发任务很重,除了火电、核电、风电、燃机蒸机联合循环等主导产品要保持领先水平外,还将涉足研发风能、太阳能储存起来的燃料电池、污水处理膜、海水淡化膜等再生能源技术。投资2亿元的国家级燃机实验台、投资3亿元的国家级海上风机实验台都将陆续启动。这些举动说明东汽的研发实力和领先地位,以及在市场导向、引领行业中的发展后劲和重要作用。

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技术含量高、煤耗低、热效率高、可靠性强、设备配套性能好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代表世界火力发电设备制造的发展方向,是未来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机组之一。国家规划将大力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火电机组、联合循环机组,采用高效清洁发电技术,改造现役火电机组,实施“上大压小”和小组机组淘汰退役,推进热电联产等技术,2010年使火电准煤耗下降到每千瓦时355克。目前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开发新型高参数、大容量、低能耗机组等核心技术领域,使产品向着先进性、可靠性、高效性、清洁环保性等方面不断地创新突破。正因为如此,东汽凭着企业技术进步的不断积淀,坚持把开发60万、10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作为提升企业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来抓,结合完成国家“863”课题攻关;通过积极引进日本日立公司先进技术,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尤其针对制造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的主机体型大、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制造周期短等困难和问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研发制造的课题难关;通过技术引进并结合自主研发,使大功率超(超)临界机组、空冷机组、联合循环机组领域的研制能力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从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了较大优势。

然而应当看到,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发电行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8年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7亿千瓦,但是人均只有0.5千瓦。这个水平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0%,距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相差甚远。因此在国家步入小康社会的时候,社会和人民对电力的需求必然还有大幅的增加,大量的老机组也面临着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发电设备制造业必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当今世界发展已成为主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南亚、海湾、非洲等地区已经凸现出来。由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发电设备的制造能力,这也为像东汽一样的国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市场。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技术虽然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已经完全可以同世界一流大公司媲美,完全能够满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使用要求。在与世界各大公司的同台竞技中,东汽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企业300兆瓦、600兆瓦火电机组已批量出口到海外并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了西部能源产业的大发展,东汽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靠“多电并举”发展战略,竖起西部新产业崛起的一杆“大旗”。我国西部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带动了西部能源产业的大发展。10年来,东汽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依托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迅速拓展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水电、核电、风电、气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多电并举”的新能源发展格局。

东汽总经理张志英认为,西部大开发10年正是东汽发展史上骄傲的“黄金时期”,从“火电独大”到“四电并举”,再到“多电并举”,东汽通过外引内联介入了气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产业和海水淡化等领域,靠的就是以思维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带动产品创新,走出了一条布局合理、管理到位、内涵丰富、产品齐全的新能源发展道路。他还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带来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自主创新、推进结构调整正是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

建设一流的重装企业既是适应产业振兴和打造民族工业品牌的实际需要,又是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人们清楚地看到,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并有一定规模水平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而且为国民经济和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备。仅从部分产业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以及船舶工业的建设规模已分别居世界第5位和第3位,重大技术装备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有显著增强。与此同时,东汽也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联合开发并成功研制出了高国产化率的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核电机组以及重型燃气轮机和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且在研发亚临界30万千瓦、超临界60万千瓦火电机组和关键部件等方面实现了自主制造和批量生产。这些成果确实令大家感到骄傲并增强了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它也作为企业文化的传统本色和共性要求,进一步融入老国有企业和“三线”企业职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热爱等朴素深厚的感情之中。

按照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任务目标主要是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增强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和制造能力,基本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工业领域的发展需要。包括建设一批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工程中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和一般机械装备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此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根据这一部署和要求,国家也着力推进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包括百万千瓦等级核电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水电机组及抽水蓄能水电站机组、大型空冷电站机组以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等新兴能源设备的开发研制,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发展需要。这也必然对打造一流企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尤其要以创办“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化企业为目标,努力打造能够真正成为国际大型发电设备和重装设备制造商,具有国内权威和国际信誉并能牢牢跻身于世界强手之林的民族工业品牌。

2010年2月24日,在成都金牛宾馆礼堂隆重召开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委、省政府专门表彰了在震后荣获科技杰出贡献奖以及科技进步奖的集体和个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大会,省委副书记李崇禧等省领导出席大会。在大会上,东汽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为民荣获第六届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东汽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在此之前,东汽的老厂长许正威、原总工程师宗福新等人以及企业近年产品研发的诸多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也都获得过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四川省“创新人才奖”与“科技进步奖”等难得的荣誉。这些褒奖从一个侧面说明,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开拓和不懈努力,东汽的发展进步不仅享誉巴山蜀水,也确实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脊梁,成为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成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和领跑者。把东汽品牌做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跻身世界一流电力设备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的行列,已成为东汽人梦寐以求并将陆续实现的共同愿望和世代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