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永恒
1108900000047

第47章 长治久安——科学发展天地宽(1)

东汽当初在筹建时犹如一张白纸,电力事业正处于年幼阶段的中国仅能生产10万千瓦以下汽轮机发电机组,那时的美国却已着手50万千瓦汽轮机发电机组的研制,可见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如此遥远。自主创新是缩小距离的唯一选择。同时还得有一种奋勇争先、急起直追的执著劲头,它既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反映着一种不甘落后的拼搏劲头,同时体现着只争朝夕、奋发向上与勇攀高峰的壮志和追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东汽人对物质生活虽容易感到满足,但对自主创新的探索是饥渴的,对报效祖国和为人类造福的愿望是没有尽头的。过去将一个大型企业布局在荒凉的山沟,将企业推上举步维艰的创业之路,也推向了穷则思变的自强之路。如今,发展不足是西部地区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对于东汽这种“三线”企业来说,更要继续发扬这种顽强斗志和拼搏精神,按照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特定要求推进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胡锦涛总书记的深刻阐述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指导意义,对一个企业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近年来,科学发展观俨然已成为各种媒体出现频次最多的一个名词,在吸引着大家的视线、冲刷着人们的头脑。“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和思想日益为公众所接受。作为其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也为中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并为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作为一个制造发电设备的大型国有企业,东汽要实现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宏伟目标,必须高瞻远瞩和以新东汽重建为契机,紧紧抓住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趁势而上。经过40多年的创业发展,东汽的生产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尤其在近年,其发电设备产量已跃升至世界前列。从2002年工厂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开始,2004年产量“超千万”、2005年“超两千万”、2006年至今已连续4年产值“过百亿”。今天的东汽已成功开发出了六大系列30多个汽轮机产品,机组由单一的蒸汽轮机到核电汽轮机、重型燃气轮机、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能硅材料以及海水淡化设备,已经形成了“多电并举”的发展格局并实现了跨越式的腾飞。

根据有关资料: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新增装机容量7822万千瓦,总量达到79253万千瓦,同比增长10.34%。其中,火电6013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75.87%,同比增长8.15%;水、火电占总容量的比例同比分别上升1.00个百分点和下降1.55个百分点;风电并网总容量894万千瓦,同比增长111.48%。这一结果表明,自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受到了典型的“一内因”(即中国经济自进入21世纪以来连续加速增长,但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及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中国经济自身已进入周期下行阶段)与“两外因”(即“5?12”特大地震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叠加影响,呈现明显下滑而又止滑困难的严峻形势。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整体回落,电力需求增速下滑趋势明显。新增发电装机需求规模总量增速下降,但供给增量不减而仍保持较高水平,这是设备利用率低下所难以改变的。虽受益于国家两次电价上调和电煤限价,电力行业全年盈利能力依然不容乐观,全行业业绩出现下滑的趋势仍难扭转。可喜的是,风电装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核电、燃机则顺势而上。太阳能光伏虽属新兴产业,但因暂时产能过剩而进入发展瓶颈期。我国目前电力供需呈现总体平衡、局部和时段性偏紧的局面,电源结构必将加快调整,未来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将会提高,而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设备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可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上,国际能源署高级决策顾问预计未来中国电力市场的广阔前景:“到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电力投资的23%,大概1.2万亿美元的额度。”这一块巨大的蛋糕主要包含有发电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服务等方面。

“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水电、有序发展核电、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必然决定了节能减排、调整结构是我国电力发展的努力方向。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尤其是调整能源结构、搞好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开发洁净高效可再生能源,是摆在所有电力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东汽这种电力设备企业所要面对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谁回避、谁犹豫、谁迟缓,谁就将落伍而被淘汰!过去,东汽人始终秉承“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已踏平坎坷走出了一条“多电并举”的兴盛之路。今后,东汽人更会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明确自身的长处和短处,结合实际制定未来的战略目标,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多电并举”发展之路。

根据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少排放的发电设备必将蒸蒸日上,单机容量60万千瓦、100万千瓦等级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正在快速成为主角,以燃煤化石燃料为主的火电市场更将进入“大机组”时代。与此同时,“上大压小”必然成为节能降耗,压缩落后生产能力,推动火电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发电装机规模已经突破8亿千瓦,但燃煤火电机组超过75%,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的小火电机组却高达1.3亿千瓦。为了鼓励发电企业关停小机组,我国还出台了相应的“上大压小”的容量替代政策,其中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企业建设单机3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80%的项目,单机6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70%的项目,单机10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60%的项目,可直接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计划,优先安排建设。”如果按照上一台60万千瓦机组需关停40万千瓦容量小机组平均折算,“上大压小”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7亿千瓦以上,由此也将给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带来相当可观的市场机遇。

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战略地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其中,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18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3000万千瓦。

据了解,为了在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遇中分得一杯羹,各大发电公司都纷纷调整了能源结构的建设规划。其中,国电集团按照注重提高发电质量和企业效益,依托负荷中心、煤炭资源和老厂扩建等原则,提出了到2020年将开发6个500万千瓦级的大型电源基地或煤电一体化基地,9个300万千瓦等级的电源基地,另外建设规模为1000万千瓦左右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战略目标。在风电领域,国电集团将建立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东北、东南沿海六大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10年年末,国电集团风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600万千瓦。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大力发展水电的同时,加大了核电发展的力度,将通过建设辽宁、山东等核电基地为“十二五”期间核电项目规模化建设和投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还将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打造以电为核心、以煤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基地……

鉴于种种情况,在东汽的3年滚动发展规划和5?~?10年中长期规划中,企业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的战略方向,同时将“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在多个领域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基本奋斗目标。东汽为此提出要加快核电、风电、重型燃机、太阳能多晶硅等清洁高效能源与新材料等关键产品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不放弃传统燃煤发电设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尤其应尽早研发制造高参数、大功率大型发电机组,就可继续保持着领军和创新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