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国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比翼双飞,为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崭露头角的时候,党和国家的最高层又对电力工业作出了新的指示。据《中国电力报》2009年10月22日讯:“胡锦涛总书记10月18日到渤海之滨的大唐东营风电场考察调研并慰问了电力员工,他强调发展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调研中,他询问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风电运营成本。当听到说大唐东营风电场风机全部是由中国东汽制造,已投产的23台风机运行稳定,有效地降低了风电造价时,胡总书记非常满意。他指出,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他希望大唐和国内其他电力企业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着力降低运营成本,为做大做强风电产业,开发更多的清洁能源,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挥更大的作用。”胡总书记的深刻阐述和殷切希望无疑给正在上下求索的东汽人以及时指导和有力支持,使他们在开发新能源、实现可持续的前进道路上更有了指路明灯……
追逐普天下的光明、获取永久性的动力……向来是人类社会的梦想,也是中国人包括东汽人的上下求索之路。从远古神话的夸父逐日到近代社会的蜡烛、油灯再到电能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和中华民族追逐光明的历史足迹。最早的火力发电是1875年在巴黎北火车站的火电厂实现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由200兆瓦级提高到300?~?600兆瓦级。1973年,最大的火电机组达1300兆瓦。到90年代初,火力发电单机容量稳定在300?~?700兆瓦。而电能引入中国已是19世纪末期,1879年为欢迎美国总统格兰特路过上海,英帝国主义者在上海公共租界举办“水龙盛会”,特地从国外运来一座小型引擎发电机和一些照明器材,安装在黄浦江边的外滩并使用了两个晚上。虽然中国大地上亮起的第一盏电灯和输出的电能是从外国传进来的,但中国自此开始了电能光明的追逐,并且持续了漫长的时间和跌宕起伏的历程。
早在1882年,英国商人C.狄斯等人捷足先登,率先在华投资5万两白银开办上海电光公司,这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个商业性质的电厂。它于当年7月正式生产供电,发电能力仅为12千瓦;清王朝慈禧太后1888年诏准修葺西苑并建西苑电公所,1890年中国人自己生产出了电能,并亮起了北京最早的电灯;华侨黄秉常1890年也“禀准”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办广州电厂,从国外购买机器设备安装使用和发电供电。从此之后,中国的电业开始逐步发展提升,全国装机容量从1911年的1.2万千瓦达到1949年的184.9万千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才正式起步并迅速崛起。
扮演新角色、搭建大舞台……实事求是地说,东汽的发展质量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还不是很高,按照创办现代化企业的目标要求还任重道远。东汽人早在“5?12”地震前就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自身实际需要,筹划着企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建设,东汽总经理张志英在撰文中就有这样的总结和反思:“虽然经过几代东汽人的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年来的开拓创新,东汽现已发展成为能够开发研制具有当代先进水准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等级大功率、高参数火电机组、核电机组以及重型燃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为有近3000万千瓦年产量和百亿元产值生产规模的国家大型发电设备制造商和重装基地龙头企业。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企业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仍有很大差距,按照创办‘国内一流’现代化企业的目标要求还任重道远。
实事求是地说,东汽目前的发展质量、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生产建设更多地还是靠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投入来扩大规模,产品研发仍处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阶段,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能力还不是很强,许多重要经济资源仍是生产瓶颈并且受制于外国厂商,企业的管理水准、人员素质以及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也都存在不相适应的薄弱之处。所以追求科学发展既要立足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一最大实际,又要面对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些困难问题,尤其要落实在打造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实力,努力实现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根本转变,不断增强企业参与市场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永续发展的美好憧憬,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在撰文中也有深入的分析思考:“按照十七大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走这条伟大道路,现已明确清晰地体现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五个具体道路,从而是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国有企业所要履行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尤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新产业等方面体现出来。所有这些都与东汽发展交相呼应和密切相关,也是东汽人追求科学发展的共同心声。
作为全国三大汽轮机制造厂和重装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东汽不仅对研制大型火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机等发电设备担负重任并保持着传统优势,而且在开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及海水淡化工程等清洁高效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方面矗立潮头并处于行业的领跑位置。因此,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即走生产发展、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道路,积极参与能源市场和电力工业的新产业开发,努力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与增强发展后劲则有着更高目标和要求。特别在东汽近年建成‘百亿企业’并奠定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多电并举’战略格局,确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愿景追求与打造现代化企业的奋斗目标之后,着力于经济结构优化配置并将开发新能源等新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生产建设与资本经营的运行质量和效益,这是东汽追求科学发展及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落脚之处。
为此就要在增强自主创新、市场竞争、国际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四个能力’方面全力以赴:一是强化关键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打造东汽品牌和质量信誉,为此要加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智力开发,并在掌握重要经济资源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增强核心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以产权为纽带的改革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坚持把竞争机制引入工厂建设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并在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并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经济与技术的高端合作,坚持用当代一流技术与国际先进经验来提升企业管理和业务工作,努力使企业真正成为世界大型发电设备制造商并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坚持‘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和东汽文化的引领作用,在继续优化燃煤发电、积极开发核能发电、深度开发燃气发电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工程等开发和建设,努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和新动力,并在引导市场走向和能源需求方面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东汽人的这种意识和共识在客观上也得到了印证,据有关资料分析预计,到2020年全国需要的发电量为4.3万亿度,相应的装机容量为9.5亿千瓦左右。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电量约为2900度(按2020年全国人口数14.7亿人计),这只比2000年世界人均占有电量2500度略高,相当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且比西班牙1982年人均占有电量(3100度)还低(西班牙的用电水平是作为我国电力水平国际比较的参照量之一)。根据上述预测,中国电力发展的任务仍是十分艰巨的。平均每年要新增装机容量3000多万千瓦,如再考虑其间还有大量寿命期已到需要更新改造的设备,其建设规模将更为巨大。“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在电站建设中扭转以火电为主的格局,加大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发展新能源,人类更美好……只有新能源开发走出瓶颈,切实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人类社会的未来才真正是美好的。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党和政府已将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温家宝总理近期在向首都科技界发表的讲话中,还特别强调将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加快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等作为我国未来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4日刊登了记者冉永平采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观察,文章题目是“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清晰描述和深入的观察思考: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当今新能源发电的主流技术。作为化石能源发电和水力发电的重要补充,新能源发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我国,新能源发电事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以其中发展最快的风电为例,已经连续3年实现翻倍增长,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217万千瓦,居世界第四位。而在2002年,我国的风电装机总量还只有47万千瓦。其他各类新能源发电虽然没有风电的发展成规模,但自身的发展速度也相当惊人。比如我国太阳能光伏电站,仅西部地区就已经建了622座,靠这些新能源,已经解决了西部地区134.5万户居民的基本用电。
近年来,随着各地建设风电热潮的兴起,大家有一种错觉,似乎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大有过热之势。比如,前些年我们只有在新疆达坂城才能看到转动的“大风车”,但是近几年,人们突然发现,西起新疆、甘肃,东到沿海,北到内蒙古,南到海南的神州大地上突然冒出来成片的“大风车”。与此同时,生产太阳能用光伏电池以及多晶硅的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虽然风电是近年来新能源中建设速度最快也最成规模的领域,但是风电在我国总装机容量和发电总量中所占比重都还小得可怜,风电装机只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不到2%,风电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不到1%。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就更是如此,其总量在我国庞大的总装机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生物质能发电,到2008年全国装机量才315万千瓦,只相当于一个大中型火电厂的规模。而太阳能电站装机量只有几十万千瓦,还抵不上一台大火电机组。就目前新能源发电总体规模而论,我国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新能源发电的潜力还非常巨大。首先从资源角度看,我国有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力的资本。比如我国的风力资源储量有10亿千瓦,其总量居全球之首。同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幅员辽阔,这也具备大规模、大面积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的条件与潜力。而更重要的是,从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增加新能源发电更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