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永恒
1108900000066

第66章 永续发展——绿色动力造福祉(2)

在我国,火电一直占主导地位,在8亿千瓦装机总量中,火电占了70%左右。因此,每年全国生产的煤炭约有一半要用来发电。而以煤炭为主的电源结构必然带来两大难题:一是作为一次能源,煤炭早晚会枯竭;二是环境压力。就目前的火电技术,污染物排放问题很难根本解决。因此,如何大力发展零排放的绿色电力无疑是中国作为火电大国的重大课题。而从目前各种主流的所谓绿色发电技术中,无论水电还是核电,都有其“软肋”。比如大规模水电开发对流域的负面影响,核电的安全性以及核原料的获得难度等等,都使得这些发电技术的利用也受到种种限制。而真正绿色的、可再生的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虽然规模还不成气候,但是其与环境的友好融合、资源的可持续获得等优势是其他发电技术所不具备的。以风电为例,有专家统计,到2020年,如果中国风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每年就可节能1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亿多吨。

但是毋庸讳言,作为一项新技术,新能源电力自身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快速和大规模发展。比如风电,有两大难题亟待突破:一是风电的稳定性比较差,发电质量远远低于火电、核电等传统发电技术,甚至被称为“垃圾电”;二是由于建设成本等原因,风电的电价反而高于火电。一些专家指出,这一矛盾可从两方面努力来解决:一方面风电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通过技术进步使风电能够适应大电网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北欧的经验,发展小规模的针对独立区域供电的小风电,甚至家庭用风电。这样两条腿走路可能会加速风电的发展。

又比如太阳能,虽然太阳能发电本身节能环保,但是,其电池制造过程中无论能耗还是污染,都还比较高。因此,一些国家在本土大力发展太阳能,却把高能耗、高污染的电池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少数国家可以如此,如果在全球发展太阳能这就是个巨大的问题,因此,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得不到根本解决,太阳能发电必然受到限制。而生物质能发电的瓶颈在规模限制。道理很简单,如果装机规模过大,燃料获取半径就会加大,同等热力的秸秆体积是煤炭的好多倍,运输难以解决。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发展中解决。因为只有新能源开发走出瓶颈,切实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人类的未来才真正是美好的。

承载新希望,扬帆去远航……东汽人放眼未来,正以全球化的视野制定发展战略,清醒地看到新能源产业必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延续到永远。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也都在预测,世界在不久的将来,其能源需求将有1/4以上依靠风能和太阳能,同时需要建造开发更多的清洁能源和绿色动力。这种趋势不仅能满足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能源需求,同时将大大减少由于燃料燃烧、热能释放而产生的温室效应,有效解除地球变暖而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的破坏和威胁,可见其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和生态文明意义突出而又巨大。专家学者也都认为,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不可再生能源都是有限的,即使再能开采挖掘几百年也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然而,除了开发储量巨大的核能这一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新能源之外,人类还可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包括建造潮汐电站、地热电站、垃圾电站和生物电站,这些能量本身就分别来自人类赖以生存而且亘古不变的地球和太阳,这种行星和恒星的能量不仅巨大无比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时到如今,地球与太阳诞生以来已分别在宇宙空间运行了40亿年和50亿年,据说它们至少还会再生存这样漫长的时间。只要地球存在就会有大气层和风能,只要太阳存在就会有阳光和太阳能,开发风能与太阳能的产业市场就会始终没有穷尽,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动力源泉就永远不会枯竭。所有这些,正是以追逐光明、寻找动力为己任的东汽人世世代代梦寐以求要实现的理想和梦想。

东汽作为共和国的骨干企业,44年来与祖国一起成长,同呼吸、共命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始终如一并坚定不移地扛起振兴我国电力装备事业的大旗,其不懈的追求奋斗历程将永远写进祖国电力发展的历史。从传统的火电到核电、气电再到风电、太阳能发电……东汽不仅铸就了中国发电史上的无数辉煌,而且成为我国发展高效清洁能源的领跑者。如今又走过抗震救灾的艰难岁月,新东汽的伟岸雄姿已经矗立在祖国大地。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东汽人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一定会有信心、有决心重建一个更强更美的新东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电力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以全球化的视野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东汽人放眼未来,早已清醒地看到,核能、风能、太阳能等作为能源产业支柱将会使企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延续到永远。

“要把‘东汽精神’推向一个新高度,把四川建成全国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东汽本身的恢复重建就是个奇迹,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企的形象。2010年3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川代表团组讨论听取代表们发言后,对灾后的四川发展与重生的东汽作的发言。在这个团组会上,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王计带去了东汽搬迁全部完成,2009年企业销售增长9.9%,“‘东汽精神’已经创造出了东汽速度”的喜讯。速度从何而来?按照王计的观察分析,东汽以及集团前几年加强自主创新,前瞻性地及时进军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开发领域就是个重要原因。李长春同志对此深以为然,他说起了中国高速铁路5年间从跟跑到领跑世界的跨越之路,希望四川也要把“东汽精神”推向一个新高度,建成全国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他说,全国在进入新世纪后最困难的一年里,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这场大考,而四川则“经受住了灾后恢复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两场大考,书写了在危难中豪迈崛起,在困境中砥砺奋进的壮美篇章”。而且在这两场险恶严峻的大考中,东汽人也用“东汽精神”创造的东汽速度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样在一个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一天,东汽党委中心组也集中学习收看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东汽总经理张志英在学习讨论中深有感慨:“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这说明国家对火力发电的环保要求、新能源开发的鼓励倡导仍然是一个行动指南,同时也为东汽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和发展方向。”

“东汽是我国的骨干企业,建厂几十年来,为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次抗震救灾经受住了特殊的考验,从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来看,证明我们的工业建设是好的,东汽的工业是好的,东汽精神是好的。看到你们这个厂房的搬迁,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么一个新厂房拔地而起,那简直是个奇迹。2008、2009、2010年,这三年的生产不受影响而且还有增长,这确实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国企了不起,这点我要感谢各位发扬了精神。同样,在地震中东汽的很多同志、家庭、学生不幸遇难,这些人、家庭过去作出了贡献,却在地震中遇到不幸,我们要特殊关照。特殊关照具体包括什么?一是要安置好;二是工作,要把工作、就业搞好;第三还有心理,心理的安抚工作是长期的,我们要通过党和政府,通过我们的企业,通过我们社会,通过朋友之间做好工作,做好心理的安抚。就像刚才东汽汇报的,他们看到企业有希望,看到德阳变化了,看到国家发展了,对未来就更有信心了。个人家庭有不幸,但看到企业有希望,国家有希望,对他们生活的勇气、工作的勇气是个很大的提振。这方面我们地方政府、企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时候,一个工厂恢复重建很容易,但心理创伤的恢复是很费劲的,所以我特别关注。谢谢你们。”

这是此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于2010年4月13日下午,在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监察部部长马馼,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等同志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东汽新基地视察指导工作,对东汽职工在抗灾重建所表现出来的出色努力和突出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面对东汽新基地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火热场面,贺国强同志高兴地对在场的东汽干部职工发表了这一热情洋溢的讲话。这天下午一列车队缓缓驶入东汽新基地,贺国强同志在重型一分厂外冒着春雨下了车。他在东汽情况介绍的展板前认真听取了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王计,东汽公司总经理张志英、党委书记何显富、常务副总经理张文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贤滨、副总经理王为民、胡军等人汇报的东汽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职工安置等情况。贺国强随后了解了重型一分厂、叶片分厂等单位的生产工作,在新基地沙盘模型前对于新东汽的产能规模、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以及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叶片加工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仔细听取了王计、张志英对叶片制造工艺和装备水平的介绍。临行前,贺国强与东汽员工一一握手并与大家合影留念,同时也给大家留下了深情的勉励和亲切的鼓励。

在“5?12”汶川8.0级特大震灾两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东汽新基地建设按照党和政府“三年任务两年完”的希望要求已提前告捷。全体东汽人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牵挂看重、全国人民以及社会各界如此关心支持而深感所受的厚爱和幸运,同时倍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得以加倍努力和奋勇当先的劲头在灾后重建与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作为一个以开发清洁高效和可再生能源为己任,担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多重责任的大型国企和央企,尤其要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如今的东汽已经告别了特大震灾和“汉旺时代”,在建设新东汽的征途上走得更加从容淡定、更加豪迈,正如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在京举行的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新闻发布会所宣示的那样:举世瞩目的新东汽已经拔地而起,重新屹立在巴山蜀水、祖国大地和世界的东方。在道路宽广、厂房明亮、机器轰鸣的八角井基地,栖息于一排排华灯之上的一只只“海鸥”徽标告诉人们:几十年来它曾经是工厂的一个显著标志,今后也永远是东汽的重要象征。它昭示着新东汽还是像海鸥那样,能够高高地腾空、自由地飞翔,始终在坚定执著地追逐着希望和梦想。人们看到,面对特大震灾和金融海啸,是党中央给予了东汽人巨大的鼓舞,是强大祖国给予了东汽人坚强的后盾,是全国人民给予了东汽人无私的援助,东汽人才在大震中挺起如山的脊梁,从废墟上站立了起来。

古往今来,沧桑巨变。虽然俗语讲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主观努力,还是得“事在人为”,客观结果也总会“天遂人愿”和“有志者事竟成”。人生不过如此,在回忆里感恩、在火热中奋斗、在沉淀中升华,拥有了这一切,则将进入走向永恒的神奇境界。也许只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可谁也没有想到,许多梦想与我们只有一步之遥。世人如今深信并在见证,我们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和伟大组国都必将走向永恒。“5?12”特大灾难既使老东汽“凤凰涅槃”,也使新东汽“浴火重生”,更让东汽“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宗旨使命插上腾飞翅膀。为了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电力设备企业”和“中国装备、装备世界”的理想夙愿,东汽人正使拔地而起的新东汽腾空而跃、展翅翱翔,向着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放飞梦想、创造新的辉煌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