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点点梅花为我愁
1115800000010

第10章 张学良:美人多娇君多情(3)

赵四小姐是不可能回去了。张氏帅府欢迎赵四小姐吗?不欢迎。原配于凤至明确提出,若是娶赵四小姐,也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赵四小姐不能进帅府;二,赵四小姐不能有正式的名分。于凤至和张学良说:“赵四小姐对外没有名分。对外国人称是你的秘书,对中国人称为侍从小姐。”

于凤至原本以为,如此苛刻的条件,年龄小张学良十几岁又受过新式教育的赵四小姐,定然不肯接受,兴许一怒之下离张学良而去。出乎意料的是,赵四小姐毫无怨言地接受了。不能住进帅府,她就去张学良的北陵别墅住。

更使于凤至没料到的是,赵四小姐来了之后,张学良白天在帅府办公,晚上却去别墅歇息。可以说,是她为张、赵二人创造了一个清静的独居空间,她为此很是发愁。

没过多久,赵四小姐怀孕了,1929年冬天,产下一子,张闾琳。于凤至去北陵别墅看望赵四母子,并邀请赵四回帅府居住,赵四果然“感动得嘴唇哆嗦,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她叫了一声“大姐”,就抱住于凤至失声哭了起来。

于凤至安排赵四住进了帅府东墙外的一幢二层小楼。这小楼原是奉天财政厅厅长王永江的,于凤至出资买了下来,一番装修,又开了个小门通往帅府,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赵四小姐楼”。很多人不明白,赵四小姐为什么舍弃宽敞明亮的别墅,入住位于东北角、终年阴冷潮湿的小楼?原因其实很简单,只因为在那儿,她能隔窗看到位于帅府大青楼二楼张学良办公室里的灯光。

赵四小姐深爱张学良,但她不和原配于凤至争风吃醋,凡事甘于低下。这与世无争的姿态,使得于凤至渐渐喜欢上了她。妻妾相处和睦,张学良自然欢喜不已,三人一起出出进进,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人们都说,张学良有两位贤内助。

这是我的姑娘

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虽答应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也自此将张学良软禁起来。在美国旧金山陪伴子女求学的于凤至,听闻消息,急忙归国,上下周旋,期望能够救出张学良,却是不能如愿,只被允许“去奉化陪狱”。

为防不测,张学良要部下送赵四小姐和儿子张闾琳去了香港。

1940年春天,陪伴张学良过了四年颠沛流离的羁押生活,于凤至被确诊患了乳腺癌,必须尽快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向蒋介石提出,要赵四小姐来陪伴,得到准许。

所有人都认为赵四小姐不会回来,因为当时她在香港生活安定,幼子张闾琳又需要她的照料,即使她不回来,也完全是可以的。但,她将年幼的张闾琳托付给了一个美国朋友照料,匆忙赶回,陪同张学良一起过幽禁的生活。从此,她再也没有离开张学良。

或许赵四小姐不是一个好母亲,但她却是一个好情人,为了爱人,她毅然舍弃爱子、自由和舒适优越的生活。为了他,她从来都是不顾一切,就像1928年她不顾一切投奔爱情,去他身边。

1946年11月,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被押往台湾,幽禁于新竹县井上温泉。那是座人烟稀少的大山,他们在那儿一待就是十余年。

井上生活条件恶劣,但在赵四小姐的心里,这段与世隔绝的时光,是最幸福最安全的时光,因为这一段艰苦的幽禁岁月是她和张学良两个人的。张学良把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四小姐的身上,赵四小姐则尽自己全部的力量给张学良以安慰和照料。见过的人都说,赵四小姐经常身着蓝衣脚蹬布鞋,洗尽铅华,终日陪伴在张学良身边。曾经养尊处优的她,现今不过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家庭主妇,不但能够熟练地使用缝纫机缝制衣被,还喂养家鸡,将鸡蛋作为难得的“营养品”给张学良滋补身体。但,骨子里她依旧是大家闺秀,服饰妆容一丝不苟,在粗糙的生活中顽强地保持着自己骨子里的优雅与美丽。

其实,赵四小姐比起张学良来说,是多了一些自由的,每年都能获准到美国去探望儿孙,但她每次总是在美国仅住两三天,即又回到张学良身边。

如此贤惠温柔无怨无悔的赵四小姐,使得张学良感叹不已:“有四姑娘这一红粉知己,张汉卿今生有福啊!”

1964年7月1日,台湾《希望》杂志刊载了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忏悔录》。于凤至看到后十分震惊,她的第一反应是:这篇文章不是张学良撰写,是有人在故意诋毁张学良,丑化他的声誉。

于凤至在美国掀起营救张学良的传媒大战。《洛杉矶太阳报》、《纽约时报》等各大报纸,相继“呼吁给张学良以全面自由”。此举让蒋介石大为光火,甚至动了除掉张学良的念头。

这种境况下,张学良的好友张群认为,张学良最好尽快和于凤至解除夫妻关系,消除不必要的嫌疑,同时,也该给赵四小姐一个应得的名分了。

张群亲自飞往美国,说服于凤至和张学良离婚。现实万般残酷万般无奈,她只好同意。不过,她说:“我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结婚。”她还说,“我生是张家人,死是张家鬼!婚姻虽然解除了,可是我的心始终属于张汉卿。”余生的日子里,于凤至仍然视自己为张夫人,而离婚后张学良给她来信的称谓亦是没有变化。

同年7月4日,52岁的赵四小姐和63岁的张学良举行了婚礼,做了一回“白发新娘”。

于凤至对他们的婚礼表示祝贺,在给张学良的信中,她写道:“你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堪称风尘知己。尤其是绮霞妹妹,无私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劳任怨,陪侍汉卿,真是高风亮节,世人皆碑。其实,你俩早就应该结成丝梦,我谨在异国他乡对你们的婚礼表示祝贺!”

于凤至还对子女说:“赵四小姐是位难得的女子,25年来一直陪着汉卿同生死、共患难,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对她也十分敬佩。现在由她陪着汉卿,汉卿高兴,我也放心。至于我个人的委屈,同他们所受的无边苦楚和寂寞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后来的日子,于凤至再也没能见到张学良。提起他,她总是对人说:“汉卿这人好啊,很热情厚道,极富有正义感,一生从不负人。我们夫妻感情一直是很好的。”

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去世,安葬在洛杉矶玫瑰园公墓。她的墓旁留下一个空穴,等待着她永远的丈夫张学良,和她黄泉再聚。她的遗嘱是:“在我死去以后,可将我埋在洛杉矶城外最高的山上,我可以在那里随时望见我的故乡。还有,在我的坟墓旁边,请替我掘下一个空穴,那是留给他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这句诗形容于凤至与张学良的爱情,怕是再适合不过了。

1991年3月,已可公开露面自由行动的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飞赴美国探亲。刚到旧金山,张学良就对身边的人说:“我想一个人到纽约去会会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大多人都以为,那个朋友应该是和张学良多年不见的宋美龄,只有赵四小姐知道,张学良说的是谁。张学良曾经说:“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与共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在纽约。”

赵四小姐没有拦阻张学良,她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的人生夙愿。她和他,还有贝太太蒋士云,他们都老了,很幸运,在他们都白发苍苍的时候,还可再相见。

张学良一人飞去纽约见贝太太蒋士云,并下榻其公馆,赵—荻一人飞回洛杉矶的儿子张闾琳家中。

贝祖贻早已去世,蒋士云身边只有一女,她和继子继女们并无多少往来,而女儿也只在每周六过来和母亲共度周末。张学良的到来,给寂寞中的贝夫人带来了意外欢喜。

张学良在纽约期间,蒋士云俨然成了他的经纪人,代为安排所有的活动。赵四小姐喜欢清静,不喜欢张学良会友,爱热闹的蒋士云却把张学良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张学良91岁的生日,坐在他身边的也是这位蒋四小姐而不是赵四小姐,致使外界一度神经兮兮地猜测,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即将发生婚变,很是热闹了一阵。看,将近百岁的人了,还能轻而易举地翻腾情海风波,制造灿烂夺目的桃色新闻,有这好功夫的,除了张学良,还有谁?

同年6月下旬,赵四小姐把张学良从纽约接回旧金山,转道回台湾。又一年后,他们定居夏威夷。

从此,张学良余生的日子只有赵四小姐了,他和蒋四小姐再也没有见过面,甚至连通电话的机会也失去了。蒋四小姐抱怨着说:“他在台湾的时候我还跟他通过电话,离开台湾以后就没有消息了。我打过一次,打不进去。我知道有人阻拦……”

是谁在阻拦?

2000年6月22日,赵四小姐病逝于夏威夷。临终前,张学良一直紧紧握着她的手,不肯放。当她停止呼吸,他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泪水缓缓地流下来,湿了他99岁的眼99岁的脸。他再也不能拉着她的手,用浓重的东北口音对人介绍:“这是我的姑娘。”他的姑娘睡着了,再也不醒来。或许她累了。

次年10月14日,张学良也与世长辞。他也很累了。夏威夷檀香山的神庙谷,他的姑娘赵四小姐葬在那儿,他和她要在一起,哪怕死后。

一生几多风雨,寻寻觅觅浮浮沉沉,虽然辛苦,但,多幸运,从人生初见了,直到最后,他们一直一直都在一起。

那么多女子迷恋他,他亦曾有过那么多女子,一颗心里住着许多人,但,纵使姹紫嫣红,他不曾乱花迷眼,始终清醒,谁最爱他,他最爱谁。

而于凤至,只能黄泉独眠了。

附: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1901.06.03—2001.10.14),字汉卿,乳名双喜、小六子。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大城。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民国四大美男”之一。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此举实现了当时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南北统一,是对日本殖民侵略政策的一个打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史称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对日军不抵抗使其落得“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1990年起才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