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点点梅花为我愁
1115800000027

第27章 康有为:又旧又新风流圣人(1)

风流圣人很矛盾

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这是抹不去的值得铭记并深深反省的耻辱,更耻辱的是,当时清政府还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出,群情激愤,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是谓“公车上书”。

康有为有个学生名叫梁启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还是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和老师康有为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又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花了17年时间,康有为著成《大同书》,提出了建设一个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的理想。书中不少新奇可喜的主张颇具思想深度,如妇女解放、奴隶解放、取消国界、取消阶级、政府议会化,堪称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名著。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有个学生梁启超,著《大同书》,上述成就一人一生哪怕仅占一项,也足够青史留名的资格了,而康有为,全部囊括怀中。

也就是这样一个致力于变法维新的康有为,中学、西学在他思想内激荡,集进步与保守、资本主义新思潮与封建旧传统观念于一身,他身上折射出诸多矛盾,往往言与行南辕北辙。比如,他奔走呼吁男女平等,盛赞“一夫一妻制”,可是自己却妻妾成群,处处留情,自诩为风流圣人。

康有为的另一个弟子陆乃翔如此评说康有为:“先生日美戒杀,而日食肉;亦称一夫一妻之公,而以无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独立;日言人类平等,而好役婢仆;极好西学西路,而礼俗器物语言仪文皆坚守中国;极美民主政体,而专行君主;注意世界大同,而专事中国。凡此皆若甚相反者。”

的确,生活中的康有为一点都不“新”,他是“旧”的,如同一个动辄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说道理的人,做起事来仿若不知道理,一味随性胡来。

单说男女情事吧,康有为一生共娶了六位太太,至于没有娶上门的曾有露水情缘的女子,虽不可遍考名姓,但毋庸置疑,甚多。曾有一段时期,在上海,他天天狎妓,却又无钱偿嫖资,各妓家群集上门,索讨,他仓皇出逃。

闲言少叙,且将康有为的有名有姓的六位太太一一说来。

19岁娶大太太张云珠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他的结发妻子张云珠也是南海人。

张云珠的父亲张玉樵,和康家素有来往,见康有为少年早慧,气度不凡,张玉樵心生喜爱,便向康家提亲,将女儿张云珠许配给康有为。

没错,这也是一桩受父母之命而成的婚姻。康有为那时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他的老师是世称“九江先生”的朱次琦。朱九江先生崇信宋明理学,康有为所学的自然也是宋明理学,此时他尚无变法维新之念。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听从即可。

1876年的腊月,年方19的康有为迎娶22岁的张云珠。这场婚礼办得热闹,唯一让亲朋不高兴的是,康有为不许任何人闹洞房。新婚之夜,入室戏新娘,许多地方都有这习俗。大伙儿说说闹闹虽喜庆,但这习俗究竟算不得好,落于低俗。康有为挺身而出,轰走了那些前来取闹的人。在亲朋看来,康有为是叛逆的,不知礼数的,康有为才不管不顾他们呢,大家不欢而散。

张云珠比康有为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康家对这个儿媳是满意的。其实,张云珠也实在找不出可以挑剔的地方。她通情达理,温顺贤惠,虽没有闭月羞花之貌,但脸庞红润,眼睛明亮,身材也十分匀称。更可贵的是,嫁入康家后,张云珠对公婆至孝至诚,做起家务事来“终日勤勤,无稍暇”,尽心尽力任劳任怨。

对丈夫康有为,张云珠更是极尽温存关爱,体贴入微,尽力支持康有为的事业,随便他在外面怎么折腾,她夫唱妇随。

旧时女儿有几个不裹足呢?康有为不同意为女儿裹足,这又是一个叛逆行径,引起全族人的不满。张云珠站出来了,极力支持丈夫。族人莫不摇头叹息,说这一家子行事古怪无药可救。

又几年后,康有为发动“戊戌变法”,失败,遭到清政府通缉,康有为只身逃亡。一家人都以为康有为已经遇难了,张云珠强忍悲痛,处变不惊,领着一家大小连夜搬家。即使丈夫真的不在了,她也要撑起这个家。

不得不说,张云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她以一种隐忍的姿态诠释了她对康有为绝对的爱,对家庭完全承担,对丈夫的事业坚决支持。

如此好的女人,康有为怎忍心将之弃置一旁?是康有为心底“无后为大”的思想在作祟。张云珠为康有为先后生下四女一男,可惜,只有两个女儿存活,其他子女夭亡。康有为想要个儿子传承香火。

后来,张云珠陪同康母劳连枝住在香港,康有为爱谁娶谁她不闻不问,只全心侍奉婆婆。有什么好说的呢?张云珠不过是个旧时女子,她也因自己不能为康家生个儿子而生了愧心,自己做不到的,自要成全丈夫去别处找寻。她的伤痛她自己消化,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哀,而是旧时女子人人皆有的悲哀,她们一辈子只为丈夫和孩子活着,从来没有自己。

张云珠去世时,康有为为亡妻执拂送丧,悉如古礼。他并非不爱张云珠,他只是用了最传统的方式生活着。在给亡妻的祭文中,康有为写道:“四十七载同糟糠而共患难兮,悼伤逝于千秋。”

39岁娶二太太梁随觉

为了传宗接代,1897年,39岁的康有为纳梁随觉为妾。

梁随觉,这个名字取得好。

梁随觉是广东博罗县人,略通文墨,可识文断字。嫁给康有为之时,梁随觉只有17岁。说得坦白又不客气一些,康有为最初的想法只是要从梁随觉那儿讨个儿子,任何一个容貌不差的女子都可成全,但恰好是梁随觉。

这个太太够年轻,又有足够的美貌,康有为很开心。新婚之时,足足在家缠绵了两个月,康有为才启程赴京,忙碌组织保国会,变法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祸从天降,由于出逃及时才捡了一条命。在漫长的流亡生涯中,是梁随觉陪伴他,慰藉孤苦寂寞。

跟随康有为,梁随觉也成了近代中国见识最广、游历国家最多的女子之一,亚、欧、美主要国家都曾留下她的身影。流浪之途虽能见数不胜数美不胜收的风景,但途中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走走停停,去那么多地方,每个地方却都不能久留,或许刚一到达又要急着启程,无疑十分辛苦。

在偏僻闭塞的印度北部山城大吉岭,康有为和梁随觉的生活极为清苦,也是在这期间,康有为忙于《大同书》的撰写。是梁随觉精心料理生活,康有为得以静心潜入他的理想王国,成就名著《大同书》。要知道,此时梁随觉痛失幼子,她自己本是悲痛人,需要抚慰,却不得不强忍悲痛,协助丈夫。这是一个女人的无私的奉献。

康有为期望梁随觉能为他生个儿子,他们也的确曾有过一个儿子,那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康有为非常高兴。遗憾的是,命运似乎一直在捉弄康有为,此子未满月就夭折了。他们将这个孩子葬于大吉岭。

梁随觉给了康有为三个女儿。不只这些,梁随觉对康有为的一纸一字都珍惜爱护,她搜集和保存了不少康有为的信札,成为研究康有为晚年生活的重要资料。比如康有为和三太太何旃理的往来情书,正是由于梁随觉的搜集才得以保存。康有为的儿媳庞莲,曾著有《康有为的家世和晚年生活》,庞莲嫁给康有为的儿子康同凝(注:康有为的三太太何旃理所生)之前,有一次去康家探望康同凝,梁随觉捧出一札信件,对他们说:“这是你爸爸和妈妈交往的情书。”

51岁娶三太太何旃理

康有为和三太太何旃理是怎么认识的呢?

先说说何旃理其人。何旃理的父亲是个美国华侨,经营着一个种植园,育有十个子女,其中最聪颖美丽的是何旃理,又名何金兰。何旃理从未回过中国,但在父亲的影响下,她十分熟悉中国文化,还能歌善舞,通晓多国语言。

1907年,康有为到达美国西部的非士那(Fresno)。这时候的康有为,“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两桩大事都已做过,可谓享誉国际。不过,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他也开始了流亡之路——1898年10月,好不容易逃离北京,在上海登上英国客轮“巴拉勒特号”,从吴淞口死里逃生,由香港潜往海外,开始了长达16年的流亡生涯。虽为清政府的通缉犯人,但这丝毫不影响康有为在海内外的声誉。他一抵达非士那,当地华侨便热诚地邀请他做演讲,宣传变法维新之道。康有为要做演讲的消息传到了何旃理耳中,她坐不住了。她早就听说了许多有关康有为的故事,很是敬仰这个有着传奇色彩叱咤风云的男人。于是,何旃理约了几个姐妹,从父亲的种植园风尘仆仆地赶往几十里外的非士那,聆听启蒙大师的救国宏论。

那一天,康有为在当地华侨领袖的簇拥下,气宇轩昂地走上讲台。他目光炯炯,声如洪钟,讲述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创办实业等拯救祖国的主张和蓝图。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会场里却无人走动,无人觉得疲倦,人们仿佛看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鲜血中摸索光明,走向幸福。

台下的何旃理,凝望康有为,她折服于他的儒雅气度、救国衷肠,还有他的深刻思想。等到康有为演讲结束,何旃理穿越人群,来到康有为身边,恭敬地行礼。她对康有为所陈述的维新变法最感兴趣,便向康有为再度请教。

有如此美丽又热心的听众,康有为当然欢喜不已,便和何旃理热聊起来。何旃理听得津津有味,更为崇拜眼前这个男人了。

爱情就从这儿点燃。年轻的女子如痴如醉,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男人,他的心似乎又回到了少年,不,在少年时他也从未遇见过如此令他心动的姑娘。

可是,康有为究竟是个流亡之人,非士那不是他的久居之地。没过多久,康有为就离开了非士那,人虽去了,心还留在那儿。确切地说,他的心被一根无形的绳子拴在了何旃理的身上。

康有为想,自己要在各国华侨中组织保皇会,宣传君主立宪,办实业,多么需要一个懂外语又知书达理的红颜知己啊。于是,康有为给何旃理写信,说了自己的想法。何旃理也想和他在一起。两个人书来信往,共结同心。

二人虽已结了同心,但康有为心中并不踏实。他长了何旃理三十多岁,何旃理不介意,可不能保证何旃理的父母不介意。康有为请何旃理回家征询父母的意见。

果然,何家父母不同意,何旃理的兄弟姐妹也不同意。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爱上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更要命的是,那个老男人还是清政府通缉的头号钦犯。何旃理的家人认为,何旃理不是疯了就是着了魔。

何旃理是个倔强的姑娘,她据理力争:“你们知道什么?爱情有关年龄吗?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变法救国思想是多么振奋人心哪!”何旃理下定了决心,康有为需要她,她要和他在一起,帮助他,她非他不嫁!

爱火燃烧起来,谁能扑得灭?

何旃理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康有为,之后,随同康有为周游世界。她为康有为做翻译,在海外传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旃理辅助来展开“夫人外交”,康有为可谓如虎添翼。

娇妻貌美,又能助他传道,甭提康有为有多开心了。一树梨花压海棠,任何一个男人到了这时节,都会格外宠爱如此娇妻的吧。

1911年,康有为移居日本,伴随他的是何旃理。1913年,康母去世,康有为归国奔丧,后来携全家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他们漂泊的生活终于告一段落,如一艘船,驶入风平浪静的港湾。好日子没过多久,何旃理患了猩红热症,病逝,时年23岁。

悲痛欲绝的康有为将何旃理葬在江苏金坛县茅山积峰下青龙山,那里葬着康母,还有康有为的弟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年年清明时节,康有为都亲临茅山,在何旃理的墓前焚香哭拜,偌大年纪的老人,在坟茔前涕泪交加,长跪不起,观者无不动容。

为了永远纪念芳年早逝的何旃理,康有为还请徐悲鸿根据何旃理的遗像画了一张水彩人像。画中是一位穿清代服装的少妇,头高髻,仪态端庄,秀目生辉,亭亭玉立于一幢洋房的阳台上,背景是一片苍翠的树林,林后一泓清泉。

据说,何旃理去世不久,有天睡梦中,康有为忽见满室金光,“中宵室生白,金光耀天地。晃荡而震烁,忽现尊神至。金身半丈六,冠帔制瑰异。金光四喷射,庄严难迫视”。这个庄严的金身尊神,笑盈盈地朝康有为走来。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做新娘时的何旃理。梦儿虽好但易醒,当金光散去女神幻灭后,康有为翻身坐起,饱含深情洋洋洒洒地写下了《金光梦》,此诗成为康有为诗词中的精品。

55岁娶四太太市冈鹤子

康有为的四太太市冈鹤子是日本人。

康有为和日本颇有渊源,在他的流亡生涯中,先后三次客居日本。1911年6月7日,康有为应学生梁启超之邀,从新加坡移居日本,初和梁启超住在一起,次年春天,搬至须磨“奋豫园”。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曾有提到须磨这个地方,她说“这地方在古昔曾有名人卜居”。康有为所居住的“奋豫园”就在须磨,依山傍海,坐落在遮天蔽日的古树群中,环境幽静,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