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1119600000043

第43章 鱼凫文化的地名佐证(1)

顾平

地名是人类赋予不同地域的称谓,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语言文字表现。

地名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地名不仅能为政区设置提供重要依据,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渊源,起到识往鉴今的作用。

通过地名研究丰富鱼凫文化研究,使地名研究成为鱼凫文化研究的一种手段,由地名发现研究线索,拓展研究思路,让地名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温江、发展温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温江地名与鱼凫文化

温江地名记录了温江悠久的历史,是观察温江历史的窗口。有的地名反映了温江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是对温江悠久历史的印证,为人们提供了认识温江历史的重要依据。

成都市温江区地理环境优越,历来是天府之国的“风水宝地”,素有“金温江”之美誉。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丰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闻名四方的鱼凫城,还有古蜀鱼凫氏的传说和灿烂的古蜀文明历史。温江地名中有不少与鱼凫文化有关的地名,成为了鱼凫王朝及鱼凫文化的佐证。最早踏上温江这片土地的先民,留下了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坐标名称:鱼凫桥、古城埂、大墓山、小墓山、八卦山。四千年多前,鱼凫部落创造的古蜀文明,通过这些地名代代相传,永留世间。

这是先民的脚步停留的地方,是观察温江历史的窗口,也是古蜀历史鱼凫文明的佐证。

(一)直接与鱼凫文化有关的地名

1.鱼凫城

俗呼“古城埂”,位于万春镇直属村和报恩村间,清乾隆《温江县志》、清《嘉庆一统志》、清嘉庆《温江县志》和民国《温江县志》均有关于鱼凫城的记载,都说该址“在治北十二里,相传为鱼凫王都,其遗址犹存,乡人呼为古城埂”。清《四川通志》卷二六“温江县”下云:“鱼凫城在县北十里,相传古鱼凫氏所都。”《宋诗纪事》卷四四“观古鱼凫城”诗云:“野寺依修竹,鱼凫迹半存。高城归野垄,故国霭荒村。古意凭谁问,行人漫共论。眼前兴废事,烟水又黄昏。”

温江鱼凫文化的史籍及传说不仅非常古老,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得到考古学成果的印证。经考古证实:鱼凫城建于4500年前,是鱼凫王朝的都邑。整个城池呈现不规则的六边形,面积40万平方米,有一古河道经西北城垣缺口和东南城垣缺口流经城内,城垣现存最高处距城内地面约2米,宽12~30米,现今城内地面约高出城外地面0.3米。城邑面积最大的鱼凫城,是当时成都平原上诸族群聚落分布格局圈中最显著的中心城邑。

1985年7月,鱼凫城遗址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成都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鱼凫王墓

位于寿安镇火星村,相传为鱼凫王墓,俗呼“大墓山”。扬雄《蜀王本纪》云:“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王猎至湔山,便仙去。”《李太白集分类补注》卷三注引《成都记》云:“鱼凫治导江县。尝猎湔山,得道,乘虎而去。”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鱼凫城县北十里。相传古鱼凫所都。”清嘉庆《温江县志》卷五载:“大墓山,邑北二十五里,相传为鱼凫王陵墓,人呼大墓山。”民国《温江县志》均与此载同。清代王侃凭吊鱼凫王墓,写下《大墓山怀古》:“湔水滔滔送远天,鱼凫踪迹久茫然。但闻仙去乘斑虎,不肯魂归作暮鹃。万古衣冠沉土壤,一朝宫殿剩桑田。欲寻故老谈兴废,大墓山前霭白烟。”《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以下简称《地名词典》)在“吴家场”词条中说:“场南有古迹鱼凫王墓。”

1985年7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鱼凫王墓为成都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坐南向北,成长方形,占地3千多平方米,墓高5米。由于当地农民开荒生产,墓周已成田地。

3.鱼凫王妃墓

小墓山,在大墓山北约一公里处寿安镇境内,相传是鱼凫王妃子的墓地,为温江区文物保护单位。《温江县志》也有明确记载。现已成平地,但较周围略高,遗址隐约可辨。

4.柏灌王墓

位于寿安镇长青村,相传为古蜀王柏灌(亦作“柏濩”)之墓,俗呼“八卦山”,“八卦”系“柏灌”讹音。今都江堰市有地名灌县、灌江、灌口、灌坂。因此,蒙文通先生论之曰:“灌江、观坂又宜为柏灌之治。”据民国《温江县志》卷二载,“在治西北三十里清远场西一里”。墓地方圆4亩,墓高3米。墓地附近地面有古磴八处,略像八卦形,故俗称“八卦山”。在八卦山西,原有一座八卦桥,桥亭立有石碑一座,八卦桥和桥亭均已不存世。由于当地农民开荒生产,现仅存一圆形土丘。

1985年7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柏灌王墓为成都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二)间接与鱼凫文化有关的地名

1.鱼凫桥:位于温江、郫县交界处,相传鱼凫王曾在此处架桥。《地名词典》载:“鱼凫桥,清代在鱼凫城遗址北建鱼凫桥,地以桥名。”

2.鱼凫村:鱼凫桥所在地,因鱼凫桥得名。

3.鱼凫镇:1940~1953年城区联保更名为鱼凫镇,现为柳城街道。

4.马坝江:相传鱼凫王曾在江上处架桥。

古蜀王国崇尚大石文化,对原来居住的大山十分怀念,对石头情有独钟。古蜀先民在温江也留下的大石文化遗迹,下列地名则保存了大石文化的点点滴滴。

5.石牛村:属和盛镇,1981年以境内农田基本建设中掘出过石牛,故名。嘉庆《温江县志》卷十三《地名录》载:“石牛,约高二尺,横距新开江岸,与石鼓隔江相对。尝夜间出,践踏禾苗,因击断其首,遂不复出,今犹存其大段。”

6.石鼓桥:在和盛镇王家庙,现已无存。嘉庆《温江县志》卷十三载:“石鼓,邑东十四里王家庙有石鼓,约高二尺,其形微圆,与石牛隔河对峙。前人掘之丈余,雷雨交作,自是无敢掘者。古人相传有石牛对石鼓之谣。”

7.天牙石:民国《温江县志》卷十三载:“在金乌池西北有天牙石。其石入地不知几许,高六尺余,周围五尺余。有掘之者,风雷骤作,明末兵燹后无存。”清代温江人葛云际作诗《过天牙石有怀》:“何处飞来物,灵巧夺天工。迹存千古盛,石比半通铜。莫计今时日,常多古雨风。可怜兵燹后,无复辨西东。”

8.金乌池:嘉庆《温江县志》卷十三载:“金乌池,邑西一里。唐高宗曾梦金乌集于西川水上,遣使访至此,见乌三足金色,浴于此池。岸有石笋二枚。”金乌池是温江历史上八景之一“金乌对玉兔”。金乌池,现已无存,现有金乌街因曾有金乌池得名。

9.石虎坝:乾隆《温江县志》、《邑境图》有载。在大墓山西北,可能是当时墓旁有石虎,寓鱼凫王“乘虎而去”。

这些地名是鱼凫部落在温江建立鱼凫王朝的佐证,温江是鱼凫王朝的兴盛地,鱼凫文化的立足点,鱼凫文化在温江熠熠生辉。那么,鱼凫部落来自何方,最后向何处而去?外地与鱼凫有关的地名或许能够给出一个答案。

二、外地地名与鱼凫文化

(一)温江周边与鱼凫文化有关的地名

鱼凫部落活动的范围不仅限于温江,他们广泛活动在都江堰、彭州、郫县、双流、广汉,在地名上留下了一定历史印记,在当地留下了若干遗迹,流传着若干有关其史事的古老传闻。所以成都平原至今还留下不少带有“鱼凫”及与鱼凫有关的地名。

1.导江县

唐人卢求《成都记》记载:“鱼凫治在今导江县。”宋人罗泌《路史?国名记》也说:“鱼凫治导江县。”今都江堰市聚源镇有导江铺、导江村。《地名词典》“都江堰市”释文载:北周天和三年于今灌口镇置汶山县,唐武德元年改名导江县。所以导江县是唐代才出现的地名,相当于西汉扬雄《蜀王本纪》中的湔山及其山前地带。

2.湔山、湔江

湔山、湔江是鱼凫部落活动过的重要地方。《蜀王本纪》载:“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于湔,时蜀民稀少。”

湔山,一是都江堰左岸的玉垒山。《华阳国志》注云:“湔山,在灌县境内。四时积雪,故称玉垒。”二是龙门山中段茶坪山古称湔山,又名龙山,其山前的江称湔江。古时湔山范围非常宽广,几乎整个龙门山北段均称湔山,后来才南北分段,分别改称为岷山和茶坪山。

湔江,沿龙门山北段,在北川、彭州、都江堰等地,先后均有湔江之名。彭州湔江直至今日尚保留这个名字,出山后改称鸭子河,流经三星堆遗址,是沱江一级支流。古时,水以所出之山而命名。在庞大的古湔山,也就是在龙门山北段范围内,几乎遍地都有“湔”。彭州、什邡、都江堰等地均有湔氐村。

鱼凫王在湔山定居,发展农业。鱼凫王到了这里曾经停顿下来,开垦土地并过了一段较长的田园生活。鱼凫王田猎于湔山的时候,便升仙而去。蜀国人十分想念他,还在湔山建祠祭祀这位蜀王。鱼凫族从湔山—导江—温江,最后在温江形成核心都邑。

3.郫邑、瞿上

《华阳国志》叙鱼凫氏条下云:“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始治郫邑,或治瞿上。”《蜀王本纪》说:“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

在古蜀语中,“郫”这个词本身就有低下之义。“郫”系泛指而非确指,泛指岷山以南的广大地区。“邑”字甲骨、金文多见,从口,作安居之形,许慎《说文》释为“国也”,但“邑”与“国(都)”是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蜀族本居于岷山,徙居成都平原时,第一个集中的居邑就是“郫邑”。此“郫邑”可能就在温江,而郫县是鱼凫王之后的杜宇王的“郫邑”。 刘少匆先生在《雾中王国——神秘的三星堆》中说:“合符汶山下为郫邑的,则为彭州磁峰镇称小郫的地方,这就是鱼凫氏故地。”嘉庆《彭县志》卷一亦说:“邑号小郫,产多嘉种。”

李绍明认为杜宇氏从江源进入成都平原卑洼之地,营建居邑,控制了鱼凫氏统治区域,是其“王蜀”之标志。“郫邑”就是“卑邑”,杜宇的国家(政治中心)仍然在“瞿上”。

瞿,《说文解字》卷四云:“鹰隼之视也。”上,高也。鹰隼居于上而俯视低下之物,即瞿上。瞿上作为地名及古蜀国之都城最早见于东晋蜀郡江原人氏常璩所著《华阳国志》。无论是蚕丛氏所都瞿上,抑或是柏灌都瞿上,还是杜宇“或治瞿上”,但最有可能是柏灌氏都瞿上。

徐亮工认为,瞿上为古蜀人由岷江上游的山区向成都平原的低地发展过程中,由柏灌氏所建之都;鱼凫进而至三星堆,发展出一支文明程度极高的青铜文化,但不知何故,这一文化突然中断;至杜宇,发展了初等农业,其统治在郫邑与瞿上间转换进行。

瞿上在哪里?现在至少有四种说法,一是广汉三星堆,二是在彭州,三是在双流,四是在温江。不少专家认为瞿上在彭州新兴镇。

4.都广、广都、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