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1119600000046

第46章 浅谈古代“鱼凫”诗词

蒋晓春

鱼凫,作为传说中的古蜀王之一,因历史文献记载甚少,后人钩稽复原古蜀历史困难重重,虽经前贤多方努力,早期蜀史仍如雾里看花。而鱼凫的研究似乎也进入到瓶颈阶段,难以为继。笔者在检索“鱼凫”的历史文献时发现,虽然关于鱼凫史实的记载甚少,但在多如繁星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却有不少关于鱼凫的诗词,这无疑也是非常宝贵的史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检索情况

为了解古籍中有关“鱼凫”的诗词情况,笔者检索了两种大型电子资源,一是文渊阁《四库全书》,二是《中国基本古籍库》。由于这两种电子资源搜罗宏富,古代有关鱼凫的诗词即使有所遗漏,估计数量也不会太多,足够让今人对古代鱼凫诗词有基本的了解。

笔者以“鱼凫”为检索词进行全文检索的结果是:《四库全书》检得文献正文278卷,329条匹配,注释文字中检得72卷,128条匹配,共计350卷,457个匹配,另在《中国基本古籍库》检得匹配840条。两种电子资源检索出的内容有部分相同,单个库内检索的结果也有部分重复。经笔者初步甄别筛选,剔除重复条目后得到内容含“鱼凫”两字的诗词两百余首,剔除“鱼凫”为动物的诗词后剩余117首,这117首诗词均与古蜀王鱼凫有关系。其中唐代1首,宋代11首,元代6首,明代37首,清代64首。诗占绝大部分,诗词总字数约两万字。这些诗词大大丰富了学术界目前搜集到的有关鱼凫的史料,有助于拓宽鱼凫研究的视野,摆脱研究瓶颈的困窘。

二、鱼凫诗词中的“鱼凫”

在这 117首与古蜀王鱼凫有关的诗词中, “鱼凫”一词的具体所指可分两种情况。

1.“鱼凫”作人名

鱼凫本为传说中的古蜀王之一,《太平御览》卷八八八《妖异部》四:“《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作为一代蜀王,而且是蜀国历史上转折时期的一代蜀王,鱼凫在古蜀历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诗词中提及的时候较多。就内容而言,多言及鱼凫(有时与蚕丛并称)立国之事,常与“开国”、“辟国”等词连用。最著名的是李白《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又如清代吴伟业的《成都》:“鱼凫开国险,花月锦城香。”

鱼凫不仅开国,甚至还有其他方面的肇创之功。如清代林寿图“三十六品类凡蔬,蚕丛鱼凫为汝辟”。

2.“鱼凫”作地名

在检索出的结果里,鱼凫作为地名的时候很多,一般表示古蜀国之地,或西蜀或扩大为整个巴蜀。如清代张英《平蜀》:“古惟西蜀,国号鱼凫。”张英《送何牧伍之任洪雅》:“鱼凫天堑下王师,何逊新硎出宰时。”顾起元《罗拙庵守叙州》:“东望九关排虎豹,西征万里入鱼凫。”高士奇《送友入蜀》:“闻说鱼凫路百盘,新裁白袷上征鞍。”陶澍《晓过瞿塘》:“望华亭畔净烟芜,櫂响瞿塘下舳舻,一石捍流横马象,双门排险扼鱼凫,溪声近合东西瀼。”有时鱼凫与蚕丛一起表示古蜀国之地,如清代斌良《入峡》:“平生五岳游,足迹历强半,蚕丛及鱼凫,奇景天下冠。”

更多的时候“鱼凫”一词与其他字词相连,表示地名。如“鱼凫国”、“鱼凫古国”、“鱼凫故国”、“鱼凫旧国”、“鱼凫疆域”、“鱼凫旧壤”等等。

宋代余靖《送舒太博通判眉州》:“封疆远入鱼凫国,歧路正逢蚕市春。”明代四川才子杨慎《登丹稜县白塔寺与吕竿川同赋》:“鱼凫疆域遥瞻外,龙鹄山川近览中。”再如明代徐《寄曹能始参藩蜀中》“鱼凫旧国控三巴,参省宁愁去路赊。”

有时“鱼凫”与“关”、“津”、“城”、“水”等词相连表示小地名。如杨慎有4首诗提到鱼凫关,包括《永宁诸贤送至鱼凫关》、《鱼凫关宴别赵龙岩佥宪》、《天池夜宿对榻炅庵》和《鱼凫关》,这些诗中的鱼凫关今天位于川南叙永县。明嘉靖年间,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谪戍云南永昌卫时途经鱼凫关为美景和友情所感作了一系列有关鱼凫关的诗,同时还题写了“鱼凫关”三个大字。陶澍《舟过彭山》也有“鱼凫津上望,潮落见沙痕”之句。

诗文中还有提及鱼凫城的。见杨本仁《驱车篇》:“驱车复驱车,驱车鱼凫城。”又有鱼凫水之名。如清代屈复《蜀冈》:“蜀冈新雨绿,丽日更相宜,汲井鱼凫水,寻芳爱敬陂。”只是已不知诗中的鱼凫城和鱼凫水在何处。

三、鱼凫诗词的价值

作为文学作品,鱼凫诗词对于研究鱼凫及其历史所具的史学价值不高,但在文学和现实生活两方面具有明显的价值。

这117首鱼凫诗词作者中不乏名家,如唐代李白,宋代余靖、程公许、赵希桐、京镗、李曾伯,元代钱惟善、陈樵,明代王恭、杨士奇、沈周、黄省曾、杨慎、程敏政、申时行,清代王士祯、毕沅、严如煜、李调元、陶澍、高士奇、毛奇龄、阮元、钱谦益、屈大均、全祖望、沈德潜、林昌彝等。

李白《蜀道难》以极富感情色彩的语句描述了蜀道的艰险,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其“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一句也影响了后代许多文人,或取其开国意,或取开国之事邈远无徵。如乾隆帝《李白时蜀江图歌》“蚕丛鱼凫开国事,谪仙已莫详原委”以及徐世昌《杜鹃行》“蚕丛之国辟何年,鱼凫城郭随飘烟”等。

其余作品中也不乏文学精品,或雄浑,或典雅,或哀婉,不一而足。

宋代程公许为官正直,享誉千年,他的《自七曲祠下乘马至上亭二首》:

征鞍不怕朔风颠,揽尽鱼凫气脉全。秦岭剑攒青不断,潼江带小碧相连。五云楼殿元皇宅,一柱西南半壁天。分职幽明两无愧,玉关快马洗风烟。

仗卫森严九虎关,从前错为敌人宽。那知黄竹瑶池梦,历尽青天蜀道难。回首烟尘三辅隔,惊心风雨五更寒。淋铃一曲上亭驿,好并千秋金镜看。

全诗读来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公许扬鞭催马,驰骋于古蜀道的身影跃然纸上,使人想见公许志行高洁、忠心报国、慷慨激昂的人生。

明代魏耕的《成都行》:

君不见昔日成都府,公孙跃马临江浦,号称益部甲西南,蒟酱竹杖何烦数。前年之春海棠红,青丝白马张献忠,麾戈呼噪雷霆黑,满城屠戮锦官空。我军此时在青坂,慷慨赴义轮不返,至今两川泣杜鹃,熊羆嗥风虎啸晚,呜呼!安得圣人驾六龙,直法秦汉徙关中,再辟鱼凫与蚕丛,分我浙直输挽功。

魏耕是明代旧臣,明亡后,仍舍家出征,立志反清复明,最终被俘,不屈而死。此诗抒发了作者面对残败的成都发出的愤懑情绪和慷慨斗志,联想到魏耕不屈不挠的一生,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鱼凫诗词中也不乏清新典雅、兴味盎然者。如宋代眉州李新《即席次必强六绝句》之一:

暖雾团云晩气酣,

柅车游女密于蚕。

锦城行乐忘归客,

家在鱼凫碧水南。

又如吴伟业《成都》:

鱼凫开国险,花月锦城香。

巨石当门观,奇书刻渺茫。

江流人事胜,台榭霸图荒。

万里沧浪客,题诗问草堂。

哀婉者如清代李调元《悼亡诗二十首为妾万氏作》其一:

漫说倾城绝代无,佳人本自出鱼凫,忽然物故真堪诧,岂是山精又武都?

李调元一口气为亡妾作诗20首,追述了夫妻之间的点滴往事及亡故前后的过程,痛惜之情溢满字里行间。

此外,描写鱼凫故地风物的也不少,这些诗词大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如明代王恭《送人归蜀》:

蜀栈凌云不见行,剑门烟树最关情。君家正在鱼凫国,出尽平川是锦城。

此诗读来朗朗上口,语句虽平白,但言已尽而味无穷,正是作诗的最高境界。

又如《龙江驿晓发》“龙江棹歌天上去,鱼凫春色镜中来”两句极简,但把鱼凫故国的春色描述得令人遐想万千。

何沧《河桥烟柳》则专门描述了传为鱼凫国都的温江风景:

温泉沸地依东郭,池浴金乌自大唐,玉女台空兰草秀,仙人杖远葛陂荒。鱼凫古域邻山色,金马晴岚映水光,龙寺晓钟传七里,河桥烟柳控舟航。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中的“鱼凫”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今天我们挖掘鱼凫文化资源,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亦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