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死亡简史
1120000000026

第26章 学习死:牺牲与奉献

我们必须学习死。

通常人们说的“死里逃生”,是指人从存活概率极小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比如呼吸和心跳一度停止;意识完全丧失,或是深度昏迷。事后回忆,在那种状态中曾经出现过的某种“感觉”,被称为“濒死经验”,即现代灵学所说的NDE(Near Death Experiences)。

也许,NDE本身就是上帝给人出的一道难题:相信NDE和否定NDE的学者对峙着,没有谁能占上风。所有的否定者都站在“科学立场”上引经据典,而所有相信它的人都拒绝“科学”的说法——谁给了科学最终裁判的权力?事实上,证明一个东西不存在,要比证明其存在困难得多。NDE就是明显的一例:谁能在自己死后“现身说法”,证明NDE不存在?

全世界有过很多人提供NDE资料,他们的种族、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生活经历,可说是千差万别,而其提供的资料却显示出统计上的规律性和一致性。他们所描述的死亡感受,主要有这么一些:

回顾自己的生活

有一种经过隧道的感觉

对自己的身体感到陌生

好像身体飘起来了

能像个旁观者一样去“看”自己

身体有异常的感觉

对亲人产生陌生感

好像正在跟什么融合……

既然众口一词地说,死亡并无什么痛苦;既然那么多的NDE资料都把死亡描述得如此优美,活着的人有什么理由不信呢?即使他们约好了要来骗你,你为什么就不能姑妄听之?

人的现世感使他只相信看得见和摸得着的东西。假设有一个二维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平面的,生活在那里的“人”只有长和宽的概念,他们不知道什么叫“高”。他们在那个世界里囚禁犯人,只需要在犯人四周画个圈就成。可是有一天这个世界落到了我们手中,我们俯瞰着他们的监狱,把犯人从圈里提走了。二维世界还不惊骇得半死?圈一点缺口都没有,人是怎么出来的?他们会觉得真是闹鬼了!

人类是在三维世界中生存。如果还有个四维世界,又如果某些人遭遇了这个四维世界呢?让我们死后再来验证吧。

学习死有个更适合我们的方法:从事实中学习。

T.M.法弗拉(1743~1790)

这是一个把恶死变成壮举的好汉。法国大革命中他站在国王一边,从而成了现行反革命,被判处死刑。由于法庭很难找到被告的犯罪事实,所以判决书迟迟未能草就,拖了近两个月,才在临刑前匆匆送到被告手上。法弗拉当着革命法庭执法官的面,高声读了一遍手写的对他的判决书,很生气地对那位送判决书的执法官说:“先生,我发现你有三处拼写错误!”

查尔斯·萨姆纳(1811~1874)

这是一个选对了职业的人。作为美国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人道精神和诚实品格令人敬佩。他是在办公室里突然病倒的。他觉得已经来不及了。他强忍着剧痛,蜷曲在长凳上。有人问他想说什么,他回答:“我准备死。我已经读了原版加尔文《基督教要义》……”

纳尔逊(1758~1805)

这位英国海军大将,称得上是军人的楷模。卡尔维战役使这位将军失去了右眼,而英国负责伤残补助的官员却要他出示医生的诊断证明!一气之下,纳尔逊叫医生额外再给他开一张失去手臂的证明,说是省得将来再麻烦。就像算准了似的,几天后他在特纳里夫岛指挥战斗时,真的失去了右臂!当他见到英王时,国王除了祝贺他打的胜仗,还风趣地说道:“将军,希望你的国家还能从你身上得到更多……”

1805年,纳尔逊在土伦追击拿破仑的舰队时,身负致命创伤。他知道这回完了。但他记挂着汉密尔顿公爵夫人——他在埃及时从公爵那里夺取了夫人的芳心,几年后当公爵临死时原谅了他,并拉着他的手,要他好好地爱她……现在,他躺在舰上,再也回不去了。他叫来自己最信任的部下、也是最好的朋友——“胜利舰”舰长哈迪,他说:“哈迪,不要把我扔进海里。我想葬在父母身边,如果国王同意的话。请你好好地照顾我亲爱的汉密尔顿夫人……”

哈迪悲伤地不断点头。纳尔逊却高兴地说:“现在我满足了!谢谢上帝,我尽责了……”几小时后,纳尔逊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威灵顿(1769~1852)

这位曾经屹立在滑铁卢的“铁公爵”,断送了拿破仑的政治前程。但是他却对死亡有一种柔情。他曾在海上遭遇暴风雨,连船长都失去信心了。船长跑来通知正准备上床睡觉的他:“我们很快就要完蛋了!”威灵顿说:“那好吧,省得我再脱靴子。”

还有一次,威灵顿在办公室里埋头阅读文件,突然冲进一个人尖叫着:“我要杀了你!杀了你!”他头也不抬地问道:“一定要在今天吗?”对方反倒结巴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才弄清楚这是个疯子。

威灵顿以83岁高龄善终。死前,他对人说:“年轻时我都毫不在乎死,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活到了今天。现在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可怕呢?”

释迦牟尼(前565~前486)

他被人称为佛陀,因为他是“觉悟者”。佛陀80岁那年,带领弟子在迦罗城附近,受到了铁匠古拉姆的热情接待。他们在古拉姆家用了主人献上的牛肉和蘑菇,结果导致腹泻。佛陀在大弟子阿难搀扶下赶路,他希望能赶回去。但在拘尸那伽城外时,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他叫阿难为他设床。众弟子在一条河边上,为佛陀洗了澡。佛陀向阿难交代了所有后事,正要闭目,忽然一位异教徒老人匆匆赶来,要见佛陀。众弟子连忙阻止,佛陀却睁开了双眼,吩咐让那位105岁的须跋陀罗老人走近他。老人向佛陀问了很多佛理上的问题,佛陀——作了解答。老人很感动,表示要弃旧图新,皈依佛门。佛陀说:“须跋陀罗老人,你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听到我声音的人,也是我的最后一个弟子……”接着,佛陀右手枕头,侧卧着进入了涅。

伦恰特·欧拉(1707~1783)

他的死,就像数学一样干脆和准确。他本来就是瑞士数学家,在几何、微积分领域都有过重要贡献。那天晚上,用过晚餐之后,他忍不住又把天王星的运行轨道算了一下。他开始休息。他叫来小孙子,一边喝茶,一边跟孙子做游戏。突然,他的烟斗滑落到地上,他说了一声:“我死了。”随即倒地,停止了呼吸。医生赶来时,宣布他已死于中风。

丰坦内勒(1657~1757)

作为法国哲学界有名望的寿星哲学家,丰坦内勒90多岁时,还试图为一位年轻女士去拾她掉在地上的扇子。那位女士赶快跑过去打算自己来拾,丰坦内勒抱歉地对她说:“唉,要是我能回到80岁,那我就毫不费力了。”

98岁时,丰坦内勒出席一个招待会。他对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大献殷勤。入席的时候,他抢先为美女占到个座位,而美女却故意抱怨丰坦内勒不看她。老人风趣而有礼貌地说:“夫人,要是我一直看着您,我根本就没法再走路了。”这是说姑娘太美了。如此得体的恭维,使在场的人无不赞许称道。由此可知,老人有一颗多么年轻的心!

丰坦内勒死的时候,离他的百岁寿辰只差几个钟头。弥留之际,有人问他有何感觉,他说:“没别的感觉,我只是觉得活下去有点困难……”然后,他静静地走了。

怀尔德(1682~1725)

有人活着时令人讨厌,但一当他快死的时候,人们又觉得他并不是那么讨厌。怀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小偷,因为屡屡犯案,被判了死刑。当他走到绞刑架下准备就死时,牧师按惯例为他主持临终祷告,就在这当口,他偷了牧师口袋里一把开瓶塞的螺丝锥,并向绞架下的观众作了展示——这说明牧师是个酒鬼!而怀尔德,却有着至死不渝的“敬业精神”,而且至死也没有放弃幽默感。

曾国藩(1811~1872)

中国士人期冀的死,就是曾国藩式的死。曾国藩位极人臣,而得以善终,在于他律己甚严。做官做到了封一等侯的程度,且两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他却没有留下什么田产钱财,只给子孙留下了一楼的书籍,和约束家人的遗嘱!他一生中都在追求着儒者精神的实现。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四日,他在这个父亲忌辰的日子做了拜祭。尔后,他在儿子搀扶下走进一片竹林。忽然,一阵大风刮过,他觉得脚发麻。进屋之后,他已经不能说话。他指了指桌子,那里放着他写就的遗嘱;又指着胸膛,示意儿子一定记牢。得到两个儿子的保证之后,他闭上了眼睛……

曾国藩的遗嘱,应该让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这也是学习死,学习人应该在什么状态下死的一个很好的读本——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地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敬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平天下: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一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大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之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鬼神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