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成功学
1148900000044

第44章 人际篇 (3)

后来,化名海鸥的老太太死了,化名杨梅树的老太太鉴于道义,便越过篱笆去帮忙做点事。当她第一次走进她的死对头的家时,发现桌上摆着一本巨大的剪贴簿,整整齐齐地贴着多年来她与专栏上化名杨梅树的人的来往信件。原来,两位现实中不肯和解的老太太,在专栏中是一直保持联系的知心朋友。活着的老太太痛哭失声,但遗憾的是不能再补救那已被白白浪费的美好时光。

在生活中,有的人看起来可能很讨厌,吝啬甚至狡诈,然而从另一角度看,有可能却是大方、热情、正直甚至善良的,这往往取决于我们观察对方的视角。因此,常常是看人的心态决定了看人的角度,看人的角度又决定了人的“好坏”。因此,要想看到事物的真实面目,千万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主观意识太强,经常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

轻易批评他人不可取

卡耐基说:“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愤恨。”许多人经常能发现身边朋友的过失并决意要帮助他改掉,但却很少想到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

人们因观念不同而常有冲突。在面对这种观念差异的时候,不要轻信自己的判断能比对方高明,也不要轻易地去批评别人。因为严厉的批评是无益的,它只会迫使被批评者采取防卫的行动,使他刻意地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

已故美国实业家约翰·华纳梅克曾说:“早在30年前,我就懂得苛责他人是件愚蠢至极的事。因为光是怨上帝没赐给我过人的智慧,使我必须独自奋斗,克服天分上的缺点,就已经够我忙的了!”华纳克梅在年轻时就已深谙这层道理,这或许是他比普通人更成功的原因所在。

乔治·约翰逊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安全检查员,检查工地上的工人有没有戴上安全帽是约翰逊的职责之一。

据他反映,一旦发现工人在工作时不戴安全帽,他便用自己的职权要求工人改正,其结果是常常使受指正的工人感到不高兴,而且等他一离开,他们又会把帽子拿掉。为此,约翰逊决定改变管理的方式。

从那以后,当他看见有工人不戴安全帽时,便问帽子是否戴起来不舒服或是帽子尺寸不合适。同时他还用愉悦的声调提醒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然后要求他们在工作时最好戴上。这样做的效果果然比以前好了许多,也不再有工人显得不高兴了。

我们知道,能够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批评里发现自己的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然而,这只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提高修养的目标和方向。

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那些因好行为而受到奖赏的动物,其学习速度快,持续力更久;那些因坏行为而受到处罚的动物,则不论其速度或持续力都比较差。研究还表明,这个实验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样的结果。

另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希尔也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都害怕受到指责。批评会引起羞愤,这常常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批评也无助于对已发生的情况予以纠正。 ”

总之,如果我们以尖刻的语言去批评他人,就往往会造成被动失败的局面。那位同事会失去他的自信心,而我们也会失去他的信任,得不到成功的合作。但是,如果以对方为中心去了解他人,却可以打开沟通的渠道。因此,千万不要轻易批评他人,当问题出现以后,要心平气和地考虑如何解决,而不是以批评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威信,促进事情的成功。

让你的鼓励成为他人前进的动力

安东尼·罗宾指出,要想成功,你必须学会调动别人内心深处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潜能,你必须“给他们的油箱加油”。的确,没有激励,人就很难动起来,更不可能鼓起冲劲,也就很难发挥潜能。但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受激励驱动,他就能永远前进。

著名的心理学家杰斯·雷尔说过:“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在美国,有一位年轻人,由于生活穷困,他只读了五年小学,便辍学在印刷厂做学徒了。工作虽然辛苦,却没有阻止他爱上浪漫的诗歌。他像发疯一样,没日没夜地写诗。

1855年,他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初版印了1000册。薄薄的小书只有95页,包括十二首诗和一篇序。绿色的封面,封底上画了几株嫩草、几朵小花。他兴奋地拿了几本样书回家,弟弟乔治只是翻了一下,认为不值得一读,就丢在一旁。他的母亲也是一样,根本没有读过它。一个星期之后,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也没有看过儿子的作品。

年轻人把书拿出去卖,结果一本都没卖掉。无奈,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但也没有得到好的回应。当时的著名诗人朗费罗、赫姆士、罗威尔等人不予理睬,大诗人惠蒂尔把他收到的一本干脆投进火里。

社会上的批评更是铺天盖地,对他有一大堆臭骂。有的报纸认为“作者的诗作违背了传统诗歌的艺术。他不懂艺术,正像畜生不懂数学一样”。还有的杂志则把这本诗集称为“浮夸、自大、庸俗的杂凑”,甚至说他是个疯子,“除了给他一顿鞭子,我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后来,连年轻人的服装、相貌都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看他那副模样,就能断定他写不出好诗来。”

铺天盖地的嘲笑和谩骂声,像冰冷的河水,浇灭了年轻人所有的激情。他失望了,并且开始怀疑自己:我是不是根本就不是写诗的料?就在他几近绝望时,远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一位大诗人被他那创新的写法、不押韵的格式和新颖的思想内容打动了。大诗人随即写了一封信,给这些诗以极高的评价:

“亲爱的先生,对于这本才华横溢的诗集,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最了不起最具聪明才智的精华。我在读它的时候,感到十分愉快。它是奇妙的、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的、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的诗集,我为您的自由和勇敢的思想而高兴……我揉揉眼睛,想看看这道阳光是不是幻觉,直到昨天晚上,我在一家报纸上看见这本书的广告时,我才相信真有此书。我很想会见使我受到教益的人,并想完成这下一个任务,去向您致敬。”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一下子点燃了作者心中那将要熄灭的火焰。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一发而不可收拾。

1856年9月,增订的第二版诗集问世,共有384页。直到1892年他去世时,诗集已经出到第九版,里面所收的诗歌也由最初的12首发展成到近400首。

此时,他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他就是美国现代诗歌之父——瓦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叫爱默生。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惠特曼最后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大诗人,除了他的天才与勤奋之外,与爱默生的欣赏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亨利·福特,这位近代美国汽车工业的巨头,曾经多次感慨地表述过这样一句话:善于鼓励他人的能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财富。

在福特汽车工业刚起步时,年轻的福特历经辛苦,绘制出一幅新型发动机的草图,因为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认为,电气车辆才是未来车辆的发展潮流。为此,福特这幅企图改良汽车发动机的蓝图遭受了许多白眼和嘲讽。

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福特为此烦恼不已,几欲放弃。但一次晚宴上的际遇,给了福特以巨大的鼓舞,使他以坚定的信心坚持下来,并最终成为引领汽车行业的带头人。

在那次晚宴上,大名鼎鼎的发明家爱迪生也应邀参加了。福特在餐桌上向距离他最近的一位先生讲解自己的发动机设想,福特注意到,跟他距离几把椅子以外的爱迪生也在侧耳倾听,并不断挪动椅子向福特这边靠近,最后,这位大发明家索性直接走到福特身边,请他画出发动机的草图。

福特既紧张又兴奋,匆匆几笔就画出了简略的草图,爱迪生全神贯注地研究着这张草图。突然,爱迪生将拳头在餐桌上重重一击,兴奋地说:年轻人,就是它了,你已经得到它了!”

多年以后,福特回忆说:“击在餐桌上的那重重一拳,对我而言,它的价值等同于整个世界。”

可以说,鼓励他人既是处世的艺术又是做人的美德。被鼓励的人心怀感激,恰是对鼓励者最好的回报。

因为,人是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的。学会鼓励他人,也会给自己带来信心。

丁克威是一名篮球教练,他培养了21位国家级球员,帮球队赢得了全国冠军,球队中有13名世界纪录保持者及数十位奥运会金牌得主。很多人对他的教育方法感到好奇,其实,他的秘诀在于鼓励人,发掘人的长处,强调人的动力。

有一年在太平洋区的田径赛中,他带队参加四人接力赛决赛。队员先前在个人赛中都不幸败北,士气低落,并且只有一名队员是专跑接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把四名队员召集在一起,决定对每一位队员加以鼓励。

他告诉第一名选手,说他劲力够,一定会超过别队队员;第二名选手擅长障碍赛,因此在无障碍的接力赛中定能轻易超越;第三名是长跑接力的队员,现在只跑1/4的长度更能胜任;对第四名选手他说:“你是顶尖的,跑给他们看。”队员们奋力一试,果然夺得了冠军。

总之,鼓励胜于责难。如果你能做一个激励他人的人,做一个能激发他人潜能的人,自己也会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