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更需挫折教育
温室里鲜花的生命力永远比不上山间的野草。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应付挫折,才会使孩子更好地发展。为了让孩子能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父母要大胆地放下“保护伞”,让孩子自由地、健康地发展,从小就经历必要的挫折、经历失败,培养出优秀的“挫折商”,懂得生活的艰辛,以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生存能力去迎接未来的人生之路!
第一、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自立自强--“倒了,就站起来!”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鲁迅
现在,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启蒙教育,积极地培养孩子诸如书法绘画、钢琴、电子琴等特长技能,但却大都忽视了对孩子自立自强精神的培育。
孩子逐步走向社会,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自立自强是必备的品质。自立自强还是发展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从学习、生活到走入社会,现代的孩子面临着的竞争异常激烈。如果孩子缺乏走向社会的胆识,那他也就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因此,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立的习惯和适应能力,方可铸造他们的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为孩子走向未来、担当重任奠定基石。须知,自立自强乃是孩子成才的根基。
有一天,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这家的女主人乞讨。
这个乞丐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很是可怜。女主人看了看他,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很生气:“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没有马上说话,她俯身搬起砖来,而且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之后,她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异样地看着这位女主人。然后他俯下身子,用他那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四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
女主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立刻变成了黑毛巾。妇人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感激地说了声:“谢谢你。”
女主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啊!”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留给我作个纪念吧!”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就离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个残疾的乞丐来乞讨,女主人又让这个乞丐把以前搬到屋后的砖搬到屋前去。但是这个乞丐却以身体有残疾为由,拒绝了妇人的要求,忿忿地走开了。
女主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让那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为什么这次你又要这人搬到屋前去呢?”
女主人对孩子说道:“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可搬与不搬对他们却不一样。”
很多年以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了这个庭院,他衣着华贵,气度不凡,遗憾的是这个人只有一只手。他对坐在院中的已有些老态龙钟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现在我成了公司的董事长。”
老妇人只是淡淡地对他说了一句:“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自立就是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一个人具备了自立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比较容易地适应社会,摆脱逆境,把握机遇,发展自己。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人中龙凤。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也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但却经常适得其反。要知道,有时候阻碍孩子成才的不是贫穷,而是优越。事实上,成就孩子成为强者的往往不是优越的环境,而恰恰是贫困和苦难。正是因为拥有的太多,孩子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他的发展才受到了阻碍。
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
启示一:去除孩子的依赖心理
要让养孩子自立自强起来,我们首先应该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试想一个万事依赖父母的孩子,又怎么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获得成功呢?
据有关调查显示,有744%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70%的孩子不知道自己从学校毕业后将要从事什么工作,他们回答要问父母;仅仅有134%的孩子偶尔做些简单的家务。
结果堪忧,同时也表明大部分的孩子已经产生了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影响到孩子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着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放任它的存在,将阻碍孩子自立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
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是不能跟他们一辈子的,他自己必须学会自立。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定期整理自己的房间,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减少他的依赖行为。孩子会发现自己也能处理事务,尝到了甜头,逐渐就会变得自强起来了。
启示二:为孩子创造自立的机会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失败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而正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古人所说的“失败为成功之母”就是这个意思。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父母应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立,让他失败,在挫折中接受经验教训,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成长起来。
孩子虽然年幼,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也许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也是必要的。孩子需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失败中获得经验。没有足够的实践,就将缺乏必要的经验,将来孩子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时将茫然不知所措。
要知道,没有任何父母能够庇护孩子一辈子。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天空,给孩子自立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理,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我们应该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己走好自己的前进之路,即使路上荆棘遍地。只有在波折和沉浮之中,孩子才能得到历练,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将来才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启示三:鼓励孩子自立
每个人都有相当的能力去生存,一旦无可依靠,就会自动调动潜能。孩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无可避免地要遭遇挫折失败,父母必须尽早地鼓励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要让孩子变得自立,父母应该要记得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对孩子要有耐心,让他们去做一些从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一次做不好,没有关系,当他下一次再做同样的事情时,就会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把事做好了。面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要注意鼓励他再次尝试,要勇往直前。在某些事情上,我们和孩子做出的选择可能不完全一致,这时我们不要因为孩子出现了与我们不同的意见就扼杀它。经常否定孩子的选择,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尊重他们的选择,这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而当孩子在自立方面取得进步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这样才能形成孩子自立与父母鼓励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孩子的真正自立。
启示四:对孩子进行苦难教育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点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
让孩子吃点苦、遭点磨难,这是为了磨砺他的意志,陶冶他的情操,丰富他的阅历,当然更有利于培养他的自理能力。苦难教育有助于锤炼出孩子的独立人格。而且让孩子从小在父母的保护下多吃一点苦,将来他走上社会就会少遭受一些难以承受的苦难。
坚强--“宝贝,你能行!”
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
--[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人在一生中将会遇到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比如贫困和疾病,比如困难和磨难,比如偏见和歧视、打击和嘲讽,甚至还有压迫和摧残……面对不幸,人们非常容易心灰意冷,极容易失去信念。但是,坚强的人却能挺过去,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面对人生的磨难,他们性格中那种坚忍的个性,让他们在一切困难面前都不会轻易低头。
其实,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步之差,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住,胜利就在眼前。但许多人却正是在最后的关头,因为所遇到的很微小的困难或障碍,都可能放弃,以致功亏一篑。
胆怯、懦弱和腼腆,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很多麻烦。面对困难和挫折,胆小懦弱的孩子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而坚强勇敢的孩子则能够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和挫折,从而取得成功。
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一休的母亲为了磨炼一休,让他去当和尚,独立生活。有一次,小一休跌倒了,石头碰破了他的腿,母亲离他只有几步远,小小的一休将手伸向了母亲,但是母亲却无动于衷,只说道:“用手撑一下,自己爬起来。你能行。”一休的母亲让一休明白了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在对父母的依赖中,孩子只有软弱性,当他们走入社会时,没有坚强的意志,哪怕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就能把他们击倒。父母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坚强的意志,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明智的父母,应当让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慈爱与鼓励,更重要的是潜藏在慈爱中坚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在鼓舞他们,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深切体会到:坚强,不能哭,得自己爬起来,我能行!
启示一: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说:“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父母包办代替的“周到服务”是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但是,这样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已经阻碍了孩子成才的道路。要知道: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会剥夺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会致使孩子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位中学生说:“我一直相信妈妈是非常爱我的,她希望用自己的肩膀为我挡住所有的风雨,安排好每一步路。可是,在她每天为我忙忙碌碌的时候,她不知道,我所有的勇气和自信都丢失在这份特殊的关爱里了。”
可见,要培养孩子成为强者,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把握自己。在生活琐事中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启示二: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
在公共汽车上,有人给一个5岁的小女孩让座。孩子的妈妈却说:“谢谢你,但还是让她站着吧,她已经到了该自己站立的年龄了!”
父母想让孩子变得坚强,就不要总是把孩子当成弱者来看待。只有让孩子自己学会站立,他的双腿才会结实有力,他的意志才会坚强。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也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把大女儿带到前线去救护伤员,让她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1918年,居里夫人又将两个女儿留在了正遭受德军炮火袭击的巴黎,并告诉孩子,在轰炸的时候不要躲到地窖里去发抖。正是这种把孩子当成强者的态度,使居里夫人的孩子们成为意志坚强的人,也成就了科学界的一个奇迹:她的女儿和女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个家里出了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启示三:教导孩子坚强地面对失败
父母应教会孩子正确地看待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并要教孩子坚强地面对每次失败。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时刻保持坚强的态度。
人在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力不能及的事和无法控制的情况。因此,我们除了要教会孩子正确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以外,也要帮助孩子做好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比如,孩子大一些以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看看其中是否包含着一些有益的因素,可不可以“化害为益”等,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情。
抵抗挫折--失败并不可怕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挫折,是指事情不如预期时的情境与感受。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不幸与挫折会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关键在于个人面对挫折时的态度。所以有人说,挫折对不断前行的勇者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遭受过巨大的磨难,屈原被逐而赋《离骚》,司马迁遭“宫刑”而作《史记》,曹雪芹家道中落而著《红楼梦》,龚礼倩脑瘫考上大学,周婷婷聋哑成了“硕士”。
抵抗挫折是孩子的必修课,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将因不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倍感痛苦。美国的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一种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的态度。近年来,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这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挫折教育”了。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总是过分周到地为孩子着想,竭尽全力地呵护孩子,几乎包办了孩子生活中本该由自己做的所有事情。使得孩子像温室里的花草一样弱不禁风,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就不知该如何应对是好了,甚至产生否定自我、否定他人、否定社会的消极情绪。
现代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自信自强、勇敢无畏的精神,准确明晰的事物判断能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和素养。所以,一定要从小就对孩子采取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提前介入社会的复杂多样化中,进行必要的心理预警。这就如同一条船,需要有压舱的重石才可以经受风浪的颠簸。从小处着眼训练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是让孩子在今后人生波澜里勇往直前所必备的条件。
挫折是一位良师,只要端正了面对它的心态,它就能教孩子许多有益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父母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并拥有这种精神,孩子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启示一: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的意识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保护有加,不应该让孩子遭受太多的挫折。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