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1149300000019

第19章 志向篇(3)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千好万好,父母都不应该过度地夸奖孩子,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夸奖适度,避免“捧杀”孩子。赏识教育固然可取,但更要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鼓励,既不能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盖孩子的缺点。对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父母应给予适度的表扬。须知,经常性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那些事情并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一旦这样做了,便能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虚荣的坏习惯。

依赖--别让孩子变成“寄生一族”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

--[日]德田虎雄

尽管人们都在关注越来越严重的儿女“寄生”父母的现象,并且对作为“寄生一族”的子女口诛笔伐。但是现在还有很多父母似乎并不明白“寄生”现象,不懂得应该让孩子独立。他们把自己和孩子的一切都结合在一起,以爱的名义,认为为孩子打理一切是父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把孩子完全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通常,一个家庭里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因此在家里,没有大人喂饭,孩子就不吃;没有大人哄着睡觉,孩子就又哭又闹地不睡;就连和小朋友一起玩,父母也必须紧紧跟着;早晨起床后不叠被子,吃完饭不知道刷碗筷,上学忘记带学习用具也全怪父母没有及时提醒……

其实,孩子对父母过分的依赖和依恋,是一种严重的病态行为。依赖性强的孩子,大多数都缺乏志向,缺乏责任心,遇到一点困难就想到让父母替他去做,这种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王强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棒,从小学到高中,他总是名列前茅。每次考完试,他都会问老师:“这次考试谁是第二?”因为他坚信,第一名肯定是属于他的。如此出众的他,深受老师和父母的称赞。

孩子学习如此出色,父母为了让他无“后顾之忧”,集中全部精力学习,可谓是操尽了心,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父母统统代劳了:吃饭时,王强饭来张口;衣服脏了,脱下来就没有他的事了;文具用没了,也是父母为他去买……直到十七八岁,别的孩子早就会的洗衣、做饭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王强一样都不具备。

后来,王强参加高考,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这一喜讯,给家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亲朋好友们交口夸赞王强的聪明好学,并且羡慕不已。9月,王强无比兴奋地来到了北京,然而就在大学开学不久,他就陷入了困境,他不会买饭,不会洗衣,常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甚至不知该如何与同学相处。虽然好心的同学们在不断地帮助他,可还是解决不了他的问题。无奈之下,王强只好提出了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后的表现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7月,学校及时地给王强寄去了复学通知。但是,收到通知的王强,竟然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他害怕再次离开父母,他担心自己依然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他害怕别的同学拿他当作笑谈……越想越怕,就在当天夜里,王强从6楼的自家阳台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父母宠护下长大的孩子,依赖性过强,以至于多数在生活中都是弱者,在事业上也毫无竞争力。所以,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应使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启示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比让孩子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转变观念,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对于孩子的生活起居,能放手的就不要包办。中国的父母们不妨尝试一下美国家庭的做法:婴儿从一出生就让他单独睡觉;孩子会捧奶瓶了,就让他自己捧着奶瓶吃奶;吃完奶,就把孩子放在大便椅上让他自己大便;让孩子在有围栏的床上自己玩;孩子学步的时候,也是让他自己扶着学步车走;稍稍长大后,还得帮忙干一些家务活;孩子在7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学着自己挣钱;13岁的女孩,必须包揽全家衣服的洗涤,按社会价格收费;18岁以后,孩子就完全独立了。

当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很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也就会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启示二:巧妙引导孩子戒除依赖心理

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父母必须及时地给予纠正。可以运用一些策略巧妙地戒除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

首先,了解孩子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策略。比如,有很多孩子早上不肯起床,任凭父母一次次地叫,就是赖着不起来,一旦迟到了,又会责怪父母没有及时把他们从床上拉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做父母的可以让孩子自己尝一下赖床的后果,如果孩子不肯起,那就听任他迟到,并且让孩子自己去向老师解释、求得原谅。下一次,孩子知道了利害,就会乖乖地按时起床了。有一位父亲就做得好,他对女儿说:“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觉时上好闹钟,早晨自己起床,没有人再叫你了,迟到了你得自己负责任。”第二天,闹钟一响,女儿立即就跳下了床。这位父亲很了解自己的女儿,很轻松地就改变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他的做法也值得父母们借鉴。

启示三: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孩子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使孩子在与朋友的相处中,发现自己的短处,进而改正。比如,有的孩子就特别独立,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看我多厉害,可以自己一个人洗衣服……”这时候,依赖性强的孩子就有可能心生不甘,觉得别人可以自己也一定行。只要父母再加以巧妙及时地引导,孩子就能逐渐摆脱依赖父母的习惯。

骄傲自大--亲手为自己挖掘的陷阱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英]威廉·莎士比亚

骄傲自大,是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后产生的。有些孩子在取得一些优异成绩、听到声声赞誉之时,就认为自己非常优秀;有些孩子则只看到其他孩子的缺点,而总认为自己比他人优秀许多;有些孩子虚荣心很强,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有些孩子受个人英雄主义影响,非常喜欢处处表现自己。总之,骄傲自大会极大地阻碍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常在自己的周围树起一道无形的“墙”,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这使自己变得心胸狭窄。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大的人难成大器。对孩子的骄傲自满情绪,父母应当从小处着手加以分析、思考,才可彻底根治。很多父母疾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忙着为孩子填充各种足以为傲的资本,其实需要教会孩子的又何止是几百首唐诗或是几种应用题的解法呢?孩子更需要的,是从小被赋予良好的心态与品质,需要具备远大的志向。

嘉嘉是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的女孩。她的爸爸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妈妈在一家医院做医生。嘉嘉从小就生活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中。在家里,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她成绩优秀,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在同学当中,因为她漂亮可爱,大家都叫她作“白雪公主”。这一切使嘉嘉产生了飘飘然的感觉,“我就是比别人优秀”, 嘉嘉常常不由自主地这样想。

嘉嘉的父母很以这个美丽聪明的女儿为傲,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女儿。这就使得嘉嘉更加自满和自傲了。

慢慢地,嘉嘉变了。她只要稍不顺心就对父母大发脾气;在学校里更爱表现和炫耀自己,一取得好成绩就得意非常,甚至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她还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同别人的短处相比,认为自己生来就高人一等,而看不起别的同学,甚至是大人。

骄傲自大的孩子虽然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却往往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且他们也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骄傲自大的孩子很难和同学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或喜欢指挥别人。他们的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对其不予理睬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他们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父母应当从小注重培养孩子谦虚平和的心态,让孩子远离骄傲自大的“雷区”,培养孩子具备成功所需的各种优秀品质。

启示一:做好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人,对孩子有着巨大的示范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对人谦虚友善,给孩子树立高尚人格的榜样,而不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骄傲情绪,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启示二:耐心教导,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孩子变得骄傲自大往往是因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所以,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替别人着想。父母应当耐心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父母还应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时应该注意的礼节,并加以训练和指导,让孩子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启示三:表扬孩子要适度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时间一久,自然就将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

在表扬孩子时,父母应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并且,父母应当尽量不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因为小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受到过多的夸奖,就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真的优秀无比,进而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

启示四:不以物质奖励为“饵”

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能得到父母的口头表扬,就会感到很满足了。过多的物质奖励,只会强化孩子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进取的心态,要防止孩子们为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懒于进取和努力,从而削弱进取意识。所以,父母应当注意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应该让他们明白好的生活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此外,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心态和行为,一旦发现孩子骄傲的苗头,应及时采取合理巧妙的教育,以消除孩子骄傲自大的不良心态。

懒惰--心灵上的锈迹

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如果不努力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茅盾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而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十分突出,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不少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千依百顺,久而久之,就强化了孩子们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心目中只有他们自己,逐步滋长成自私、任性、依赖和懒惰。

其实,懒惰的孩子不是天生如此的,正是父母把他们逐渐养成了这样。孩子变得懒惰的原因有很多,父母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了自然就会变好的”,因此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也说明了从小开始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从小就采取良好的教养方法,因势利导、耐心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待到不良的性格养成后,再去纠正,不但孩子受苦,父母受累,其效果也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

从前,有个小女孩非常懒,甚至连饭都懒得吃。父母管教再三也是毫无效果。

有一天,亲戚家有事,要她父母马上去。父母担心懒孩子在家没饭吃。就想了一个主意,烙了一张很大的饼,在饼中间挖了个洞,把饼套在懒姑娘的脖子上。这下子总不会有事了吧?于是,父母放心地走了。

几天以后,父母回到家中,却发现懒姑娘已经饿死了。原来懒孩子只把脖子底下那一块饼吃完了,她懒得把饼转一下,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关于那张饼要多大才够吃上好几天的问题可以不去考虑,重要的是再大的饼,对懒小孩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她只会吃脖子底下那一小块。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是往往在嘲笑“懒姑娘”的同时,人们依然在娇纵溺爱着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在父母的过度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难成大器的。虽然不至于像“懒姑娘”一样守着大饼饿死,但要拥有成功的事业就很可能是一种奢望。由于父母过分地包办代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举止动作不太灵活,智力发展也受到影响。慢慢地,孩子就变得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就胆怯、退缩、逃避,要成人代劳,不愿独立地去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面对现代社会那激烈的竞争呢?要想孩子成材,父母应当给孩子一对勤劳的翅膀!

启示一:从小培养孩子勤劳的美德

没有孩子天生就是懒惰的,其实,孩子懒惰的责任大部分在父母身上。在生活中,做父母的应当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勤劳的美德,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既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使孩子不至于变成一个懒惰的人。

孩子在家里跟其他成员一样,可以享受一定的权利,也应该履行一定的义务,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权利,而不肯吃苦的特殊地位。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教会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学会洗手帕等小衣物,饭前摆餐具,饭后帮助大人把桌子收拾干净,准备好明天的衣服和文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还应当为孩子规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生活得有规律。这样,对孩子来说,既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又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启示二:启发孩子勤于动脑动手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天生具有的,只有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孩子才会不断地去进行尝试。父母应当设法启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求知的欲望。当孩子对某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父母的最佳做法就是,鼓励他大胆尝试、积极探索,适时地给予孩子引导和鼓励。当孩子为了自己的爱好而行动时,懒惰自然而然就从孩子的身边走开了。

启示三: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勤劳取得了进步时,父母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孩子认识到不懒惰的好处,并让其受到鼓舞。赏识教育可以使孩子保持上进心,反之,则可能使孩子越管越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