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1149300000008

第8章 学业篇(1)

成就英才的奠基石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智慧与智商不断沉淀和发展的历史。学业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关键影响。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好的学业,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可以说,学业是成就英才稳固的奠基石。

第一、怎样提高孩子的能力

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的智力的最高形式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要是你果真弄到了无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是懒汉。

--[美]爱迪生

人们总是认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才具有创造力。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极大的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极少一部分”。创造力宛如休眠期的活火山,你看见的往往只是那么一点点溢出的浓烟或者微热的火山岩,只有当火山完全喷发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地下竟蕴藏着如此之多的岩浆,即使此时所见也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

创造性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在于父母对此如何反应,如何看待。从儿童的立场来看,当他做了一次全新尝试,完成了一件新奇而独特的工作或成果时,就已展现了十足的创造力。譬如,在未经师长的指导下,儿童经由自己玩游戏的尝试,将蓝色和红色搅在一起,结果他发现了紫色,对大人而言,这不算什么,但在儿童的眼中,这是一个神奇而又难忘的大成就。在生活中,父母要时刻关注着孩子,积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只有适时的阳光雨露,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1941年,休伯尔家的院子里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爆炸惊动了四邻,警车呼啸而至。

经过调查,原来15岁的休伯尔想用砂糖等原料造一颗“炸弹”。他担心会把实验室炸坏,特意在院子里进行试验,果然产生了巨大爆炸力,还把他击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

休伯尔从小就喜好做化学实验,并把家中的地下室变成了小实验室。爆炸发生后,休伯尔非常担心受到父母的责骂。出乎意料的是,父母并没有处罚和责骂他,更没有禁止他做实验,而是对他说:“既然是做科学实验,就必须要讲科学,要严谨,容不得半点侥幸和想当然。”父母的话极大地激发了休伯尔的创造信心。后来,休伯尔专心于科学研究,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荣获了诺贝尔奖。

许多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少年时代都不是安分守己之辈,他们经常会闯祸,因为他们总是喜欢去做一些别人没想到的事情。父母要耐心地关怀和帮助孩子,不应只看到孩子的“创造”所造成的损失,而积极引导孩子的这种创造能力。

有创造力的人肯定是聪明的人,他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创造、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尤其重要,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习惯。

启示一: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和支持

在宽松、和谐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处于专制、压抑或者过分溺爱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力。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意见受到尊重,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而民主的。如果孩子对某件事的意见比较中肯,父母就应该听从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克里克,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库柏,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休伯尔,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恩斯等人,都曾是爆炸事件的“肇事者”。令人费解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父母并没有如我们想象那样去呵斥孩子,而是采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既使孩子从中接受了教训,又保护了孩子的科学爱好与创新意识。

可见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容忍孩子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奇谈怪论”,因为这些正是孩子创造力的来源。

启示二: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

孩子对许多事情都很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他们喜欢冒险,做危险的游戏,从中获得巨大的快乐。父母不应该抑制孩子的探索活动,要引导孩子大胆去做,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

孩子们在探索活动中不仅得到了乐趣,还有思维和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把握时机带领孩子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只把孩子关在家里,只让孩子写字、画画,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也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说明孩子是在思考和探索。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感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引导孩子进一步深入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这样,孩子提问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启示三: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可创造性是孩子的天性,问题在于父母对此如何反应,如何看待。比如父母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由撒谎而变坏。事实上,有人会说谎,有人不会说谎,都是因人而异。不过,根据心理学的统计,孩子大约在3岁起开始说谎;大概在小学二三年级时,这种倾向转为强烈。

说谎具有一种将说话及行为分开的能力,也就是说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转换成宛若自己亲身体验的事情。这种无中生有的表现,隐含着无限的创造力,而经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不会说谎的孩子比会说谎的孩子创造力低。可以如此大胆地假设:圆谎能圆得越巧妙的孩子,其创造力的潜能越大。

因此,父母在处理孩子说谎的行为时,不要过于激动,而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就事论事,教导孩子分辨是非,既使得孩子不再说谎,同时也保护了孩子创造力的延续和发展。

启示四:让孩子经常亲近大自然

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感觉大自然的美,孩子也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

有一位父亲是这样评价大自然的:

“我认为森林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游玩场所,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里,孩子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在草地上、在阳光下,他会感到自由自在。我经常带孩子到这样的地方去,告诉他各种各样的树木和鸟类的名称。我们经常会摘一朵昙花,共同研究花朵的构成;我们还会敲下一颗成熟的果子,与孩子一起解剖果子;我们经常砸下一块岩石进行观察;我们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惯,窥视鸟类在树上做巢;我们经常拍摄一些孩子未曾见过的花草、树木和风景等。这些都启发了孩子的好奇心,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为孩子插上了翅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美]爱因斯坦

想象是促进孩子的心理活动丰富和深刻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孩子们更广阔地认识世界,还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改造世界。

在古代,人们想象着,有一天人类能够像孙悟空一样有千里眼、顺风耳,一个筋斗就能翻过十万八千里,甚至下海捉鳖,上天揽月。在现代这些都已经变成了现实,如射电望远镜、无线电话、潜艇飞船、登月科学考察等。

想象力是智能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是孩子掌握和运用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人将想象比作奇异的翅膀在无垠的太空中自由飞翔。父母应该尽早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有了想象力,才能具有创造力,孩子才有可能在学业上获得更出色的成绩。

想象力是一种认识能力,它与其他几种认识能力融合起来,可以帮助孩子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掌握知识需要想象力的支撑。从想象力对学习活动的多方面影响来讲,想象力是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想象力的发展水平与掌握知识的多少是相辅相成的。

发明家爱迪生小的时候便很善于想象。有一次,他看见母鸡生了蛋,卧在上面,就把小鸡给孵出来了。于是,他也把鸡蛋拿出来放在屁股下面,想把小鸡孵出来。他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母鸡,当然,他并没有孵出小鸡,但他在以后却充分发挥想象力做出了许多发明。

想象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人的才能都是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积累知识可以丰富想象力,进而打开智慧的大门。提高想象力是孩子成才的必由之路。

父母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抓住时机鼓励孩子多幻想,跳出惯有的思维习惯,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将来势必会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

启示一:丰富孩子脑中的表象

人的想象总是以自己头脑当中的表象为基础。表象是外界事物在孩子头脑中留下的影像,它们是很具体的、很形象的,是想象的基础材料。如果头脑中的表象积累越多,孩子能够用来进行想象的资源就越多。

父母应该丰富孩子的知识,使他们头脑中有更多事物的形象。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多观察、多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接触新鲜的事物。例如,带领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带领孩子去郊外游玩,指导孩子观赏各种事物,仔细观察各种事物,都可以让孩子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的父母要多带孩子到城市去,让孩子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设施等;城市的父母要多带孩子到农村去,让孩子认识农作物,欣赏美丽的田园风景,了解花鸟虫草的生活习性等。

事实上,孩子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广阔。如果父母只指望孩子通过课本来学习,是无法养成良好的想象习惯的。为了让孩子记得又多又准确,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语言描述出来,或者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这些都是孩子进行想象的重要资源。

启示二:结合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生动性

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是发展想象的起点。但如果没有一点目的地去进行想象,想象就会变成胡思乱想的空想。当孩子问父母问题时,父母不仅应该完善地给予解答,而且还应反问:“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呀?你是怎么想的呢?”然后比较他的想法和自己的回答,告诉孩子,要针对一个问题去想象,不能凭空想象。从而引导孩子进行既具有创造性又有一定依据的想象。

父母还可以从小就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讲故事,并且说给周围的人听。这样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也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想象,并适时地给孩子以赞扬,提供一些建议。

只要孩子达到一定的识字量,能够自己阅读了,父母就应该指导孩子阅读,并给孩子购买一些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书等能够启发孩子想象力的作品。

另外,还要鼓励孩子记日记,把好的故事记录下来,不断修改。通过不断想象,孩子的想象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图片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各种图画。如购买一些景色优美的风景图片和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图片等,让孩子认真观看,并在此基础上画出来。而且父母不应该限定孩子要画些什么,应该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想象能力。通过不断的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必定有所提高。

启示三:用游戏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据说犹太人家庭中,孩子最常做的游戏就是玩圆豆。这种游戏就是把小豆、黄豆、大豆或其他圆形的、体积小的、颜色不同的植物混合在一起放在一个盘子里,再准备四至五个不同颜色的小碗,让孩子从大盘里面取出豆子或其他植物,并将它们分类后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杯子里。让孩子通过辨别各种颜色和形状大小来激发想象力。

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学要运用想象力才能玩得比较好的小玩具,如拼图、积木或者魔方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启发自己的想象力。

有的父母因不了解孩子们的想象世界,当孩子用木片和纸盒建造城市、宫殿玩时,他们为了收拾屋子,就往往不给孩子打招呼就破坏了孩子的游戏。殊不知,他们的做法无情地摧毁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在游戏中都在进行着想象,如玩滑梯时是在高山、沙堆或天空向下滑落,在沙滩上堆沙子宫殿的同时,孩子会想象里面住着什么人等等。

一位老师在给一群9岁的学生们讲解轮船的发明时,也充分运用了游戏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老师先问孩子们有没有见过轮船,孩子们都说见过。老师再问孩子们:“那么你知道轮船有什么用吗?”孩子们回答:“可以载东西。”

然后,老师端来一盆水,并把一只鞋子放到装满水的盆子里,鞋子漂了起来。老师问孩子们:“如果我们把水盆看成大河、大江和大海,那么鞋子就是什么?”孩子回答:“轮船!”老师又问:“你们知道古人是如何发明轮船的吗?”孩子们都摇摇头,于是,老师开始给孩子们讲古人如何看到漂浮在水上的木板后,想到用木板来制作小船,并由此发明了轮船。后来,人们又学会了运用钢板来制造轮船。

想要让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父母需要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孩子的想象往往是幼稚而不切实际的,这就需要父母富有技巧性地对待,保护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启示四:鼓励孩子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孩童创造才能的重要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大胆的创造想象常常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大人们一边惊叹自己的想象不如孩子的丰富、大胆,一边又有意无意地要求孩子适应成人的框架,对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规矩”的想象加以纠正,殊不知这种愚蠢的做法往往过早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在美国的一所幼儿园,有人看到一个孩子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圆东西,她问:“你画的是什么?”那孩子回答说:“大苹果。”这时,孩子的老师过来看了一眼,说:“嗯,画得好。”摸了摸那孩子的头就走开了。这个人见状很纳闷。她就问老师说:“他是在用蓝颜色画苹果啊,您怎么不纠正他呢?”那位老师诧异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为什么要纠正他呢?也许他以后真的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色彩,他会在吃苹果时弄明白的。”

我们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创造想象时,就应该向这位外国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