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1149500000021

第21章 精神文化缺失,物质富足与品质修养严重失衡(1)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然而相应的精神生活却显得匮乏。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不协调,出现了很多问题家庭,而这些家庭的孩子就成了一个个无辜的受害者,导致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他们自幼生活环境与常人不同,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心理上问题。针对这种现象,知心姐姐卢勤提醒说“我们不能仅关心孩子吃什么、考多少分,我们要关心孩子看什么、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是阳光灿烂还是充满阴霾。”这对于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1.找不到童年的美好回忆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要什么有什么,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细致周到的关怀,应该是倍感幸福的一代,但是恰恰相反,他们似乎缺少了童年的快乐,家人将千万宠爱于他们一身的同时,也把过多的希望和压力带给了他们。

有一个初中生父母都是在当地的政府部门工作,物质上很富有,过着殷实的小康生活,但是孩子并没有体会到自己有多么的幸福,他受不了父母的天天盘问,每天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一个房子里,在门上贴上一个条子,上面写道:“请勿打扰,谢谢合作。”老师家访时,问孩子为什么对爸爸妈妈这样厌烦,他们给了你小康般的生活,你应该感谢他们才对呀。

孩子反驳说:“老师,你知道我理想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吗?我希望自己有一间大房子,房子的门很小,只有我一个人能钻进去,爸爸妈妈都钻不进去,在里面可以做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没有爸爸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

“爸爸妈妈唠叨什么呀?”

“他们总是逼着我学画画,练毛笔字,我越讨厌什么,他们越是逼着我干什么,为了这我不知道挨过多少骂,我还害怕他们突然叫我,因为我从来没干过什么好事值得他叫我一声。你说我幸福吗?快乐吗?”

“你最喜欢什么?”

“喜欢玩轮滑。”说到爱好,孩子眼睛一亮,但马上又黯淡了下去,“但是姑姑送给我的轮滑鞋还没怎么穿,就被妈妈送人了,她不让我玩。”

对于孩子而言,快乐并不在于他们物质上多么富有,而是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成长空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好几双眼睛盯着,一点人身自由都没有,而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又是那样的强烈,身心又是那样的压抑。

武汉神童鲍宇阳4岁进图书馆,10岁上高中,13岁保送北大,家长都很羡慕他的聪明才智,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的正常成长来说却是一种悲剧。

鲍宇阳的父亲给儿子规划25岁进入国家一级实验室,将来成为有所建树的科学家,然而鲍宇阳的任课老师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除了知识,还要懂得哲学、艺术等其他学科,还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可是鲍宇阳的语文、英语成绩很差,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很差,频繁地跳级,让他被迫失去了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这种超前教育违背了孩子自然的生长规律,超前得太狠了。这孩子是很聪明,他本来应该有很快乐的童年,可是被残酷地剥夺了。

童年对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应该是个美丽的字眼,它应该是鲜活的,热烈的,奔放的,自由自在的,充满无尽乐趣的,生命中最值得回味的。它可以没有很多的零食,没有很多漂亮衣服,没有动物园,没有游乐园,但是学骑自行车,掏鸟窝,挖泥鳅都能带给孩子足够的童趣,然而现在的孩子,天天出了家门,被大人护送着,到了学校交到老师手里;放学了,离开老师的目光,又躲避不开守在校门口等着的大人。周末,他们去各种学习班学习语数外,弹琴,跳舞,唱歌……他们太忙了,他们忙着大人们的事情。

不知道这些孩子长大后,会不会有美好的童年的回忆?

2.缺乏成就感带来的快乐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

现在许多孩子身上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提到孩子的厌学情绪,家长们无一不是一副苦瓜脸:“儿子打电脑游戏就很兴奋,一坐下来学习就皱眉。”“我嘴都说破了,他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可就是不爱学!”“孩子对我说,他也想学好,可就是觉得自己没信心,学起来很吃力。”……这种情绪的产生与孩子缺乏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有很大关系。

“学习不应该是老师强迫孩子进行的,而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本能的行为。”这是意大利首位女性医学博士玛丽亚·蒙特梭利的名言。蒙特梭利博士在20世纪上半叶,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教育方法。她认为,在幼儿智力发育的道路上,与灌输知识相比,让他们通过自身经历的“感觉刺激”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家长强迫孩子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一位迷恋上网吧的孩子道出了他厌学的心声:“在家里爸爸说我没出息,妈妈说我笨,反正我是没好了,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成就感,我只能从网上获得些许安慰,在这里有那么多人关心我,发一个帖子会有那么多人回应我。在这里我认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特别能谈得来的网友,我提出某个观点或某个活动,他们都会给我积极的响应,这是我在现实中无法感受到的快感。在网上打游戏,冲过一关我就觉得成功了,开始挑战难度更高一级的游戏,那种感觉就是爽!”

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厌恶学习,却喜欢上网的原因,因为在现实中他们总是缺少一种成就感。从理论上分析,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人都有被尊重、被关注、被肯定、被欣赏、渴望成就、荣誉,以实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能从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那么他就愿意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以享受更多的成就感。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得到的总是批评,或者在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批评,他们看不到收获,他们感到的只是挫折和疲倦,体验到的是学习困难带来的痛苦感、无助感,如此这般,想让他们自觉努力学习,是不可能的。

有一位父亲为了解决儿子不愿上幼儿园的问题,他每天让儿子带五个气球去幼儿园,分给幼儿园见到的前五个孩子。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了……孩子的恐园情绪在减少。在第五天,天还没有亮,孩子就急切地喊爸爸送他去幼儿园,当父亲到了幼儿园时,看到一群小朋友像迎接皇帝一样地在迎接自己的儿子,而手持气球的儿子感到很满足和快乐。当问及为何有此良策时,父亲说:“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孩子也一样。”

成就感带给孩子的快乐是任何其他的快乐所难以比拟的,因为那会让他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受欢迎的,当孩子不断进步,体验到成就感时,他内心会充满自豪、充满信心。这时,他们特别需要有人来分担他们的快乐,分享他们的成功。这时,为人父母者,为人老师者,要找准时机,创设情境,恰当地赏识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成功--快乐--成功。这里,快乐是努力的动力,成功是快乐的享受。

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关键是让他学会自我评价,要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的关键是家长教师不要太积极,对孩子的评价密度不要太大,要给孩子留点空间,让他静下心来思考,分析自己的学习形势,估量自己的成败得失。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激励自己前进,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以此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3.精神文化亟待脱贫

一个孩子从小缺钙,就会是罗圈腿,从小缺少爱心将来会无情无义,从小缺少精神文化的滋养,将来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佚名

记得“知心姐姐”卢勤在一次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会上,问了在座的家长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缺的是什么吗?”有的家长回答说缺钙、铁等营养素,有的家长说缺少各种辅导资料。面对家长各式各样的回答,卢勤告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缺少的是精神和心灵上的健康。

现在的孩子要吃有吃,要喝有喝,不管家庭条件怎样,家长都不会让孩子受委屈,而是一一满足他们的需求。父母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可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吗?

焦先生常年在外跑生意,平时跟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很少,心里总觉得亏欠孩子,所以尽量在物质上给孩子以补偿,平时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吃的穿的样样不缺。现在孩子6岁了,非常不听话,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就知道玩。焦先生焦急得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沟通,永远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也就永远无法走进家长的世界,双方之间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