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1149500000022

第22章 精神文化缺失,物质富足与品质修养严重失衡(2)

其实,做父母的,重要的不是关心孩子吃什么,喝什么,重要的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灵世界,关注他们在看什么,在读什么。知心姐姐卢勤打比喻说,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孩子的头脑是一张白纸,画什么有什么。她还说,一个孩子从小缺钙,就罗圈腿,从小缺少爱心将来就无情无义,从小缺少精神文化的滋养,将来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如今环境的荒漠化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许多人都在思考:治理沙尘暴,我们能做些什么?然而,正当人们享受着一天比一天富裕的生活时,一场看不见的“沙尘暴”正侵袭着孩子们的心灵,威胁着众多家庭的幸福。

佳木斯市某村少女三丫【化名】13岁时被同村三个无知少年轮奸,怀孕并生下了小女孩豆豆【化名】。在法院判决之后,面对案犯家属的无端指责,家人的不理解和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小妈妈拉扯着豆豆艰难地生活着。

2000年1月17日中午,金华四中高二【4】班学生徐力因不满母亲的过度职责,趁母亲不备,用硬物猛击其头部,致使母亲颅脑损伤死亡。金华市中级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开庭审理,并于昨天作出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徐力有期徒刑15年。

南阳堡一初中学生樊某【化名】来到南阳堡派出所南约60米的一处简陋的网吧内上网,当时上网的还有另一名青年。当晚22时许,在网吧值班的少妇张某催促两人回家,樊某对此非常不满。当另一人离开后,樊某便尾随张某进入网吧隔壁的房间,将其杀死,并将张某的一部手机和119元现金抢走。

这一桩桩让人触目惊心、甚至毛骨悚然的事实,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年少的孩子们为何会有勇气做出这样没有人性的举动?如今的父母对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值,将来一定要上大学,非清华、北大不上,“你考不上重点大学,妈妈就不活了”,在这种高压之下,孩子没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想看电视,不让,想踢足球,不让,想看看课外读物会被认为是考试考不到的闲书。在这样管束下,孩子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少,精神上极度压抑和空虚,造成了孩子的悲剧,同时也给家庭造成了潜在的隐患。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用先进的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4.感叹“活着真没意思”

生活的最大危险是心灵空虚。

--佚名

“活着真没意思!”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常常听到大人们这样抱怨生活,没想到这却成为中小学生的口头禅。

赵亮今年才12岁,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总是管不住自己,课堂上缺乏自制力,爱搞恶作剧,令人头疼,父亲急了,就以打骂来解决。

有一次,同学告状,赵亮作业没完成,还淘气。回到家里,爸爸边打边说:“天天让别人告状,打死你算了!”赵亮当时就回嘴:“你们看我不顺眼,我不要活了,跳楼死了算了!”妈妈一听吓得都快崩溃了,整天盯着他,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妈妈为了稳住孩子的情绪,常用物质来奖励他“听话”。

后来“我不要活了”这几个字成为赵亮的口头禅,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这句话就脱口而出。说的次数多了,父母也就由起初的吃惊变得习以为常了,也就不当真了。没想到有一天假戏真唱,赵亮说完这句话后就开始在家翻箱倒柜找东西,爷爷问他找什么,他回答说找绳子上吊。爷爷顿时惊得脸上失色,一家人连哄带骗好一阵,才把情绪激动的赵亮从凳子上抱下来。

第二天下午,赵亮突然又哭闹起来。这次,他瞄上了院子外的那口鱼塘,“让我死,活着真没有意思……”孩子真的在一次说完这句话后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生命。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了《扬子晚报》2006年4月27日刊发的一则题为《妹妹落水溺亡居然若无其事》的新闻:刘辉与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在自家的渔船上玩耍,妹妹不慎失足跌进河里。面对妹妹的呼救,近在咫尺的刘辉既没有伸出自己的手去拉妹妹一把,也没有及时呼叫大人来施救,而是若无其事地继续玩耍,就这样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看着自己的亲妹妹被河水吞噬。

当事后人们问小辉为什么不及时救妹妹时,七岁的小刘辉随口回答说:“活着那么苦,拉她做什么?”这一事件还被某家媒体络评为2006年度十大真话之一。

孩子发出“活着真累”“活着好没意思”之类的感叹,往往是由于功课繁重、竞争激烈、父母期望值太大,他们每天不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由此造成的孩子的这种心态任其蔓延下去,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家长和老师特别要注意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一旦发现他们有这样的心态,要及时进行开导和沟通,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①你孩子最讨厌什么样的人?

②你孩子最害怕什么?

③你孩子最烦恼的事是什么?

④在什么情况下你孩子容易撒谎?

⑤你孩子最喜欢哪一类课外读物?

⑥你孩子对家里什么事最不满?

⑦什么事情最易使你孩子生气?

⑧什么事情最使你孩子感到尴尬?

⑨在什么时候你孩子容易和父母对立?

⑩你孩子最懊丧自己做过的什么事?

对于以上问题如果你不能回答上一半,说明你对自己的孩子还不怎么了解,平时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你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平时多与孩子沟通。

5.找不到生命的价值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有一位上初中的女孩,长得秀气端庄,是学校的三好学生、班里的班长,但她总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于是,选择了服用安眠药自杀,幸好后来被及时抢救过来,才脱离了生命危险。父母挂着眼泪问女儿为什么要做那样的傻事,女儿无论如何都不肯与父母说,直到找到她最信赖的语文老师,她才跟老师开心扉说:“人早晚都要死,晚死不如早死,每天看着妈妈为我操碎了心,还被我惹得不高兴,我心里就很愧疚。我觉得妈妈活得不容易,我对不起妈妈,总是让她失望,我想我死了,妈妈也就解脱了。我知道爸爸妈妈会因此感到痛苦,但是长痛不如短痛,我死了,他们顶多难受一阵子,过去这一阵他们就轻松多了。老师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老师被孩子为父母着想的善心所感动,但又为她不谙世事的幼稚感到伤心,孩子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她认为死是很简单的事,不会给家人带来太大的影响。她之所以有着这样单纯、幼稚的认识,是因为她不明白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了一个电视采访节目。有位记者到一个偏僻的山村采访,他问当地放羊的孩子:“孩子,你们为什么要放羊?”

“让羊长得肥肥壮壮的,然后生更多的羊崽。”

“那生下小羊后呢?”

“把小羊养大,然后卖钱。”

“赚了钱后做什么?”

“盖新房子,娶媳妇,生孩子。”

“生了孩子呢?”

“让他们放羊呗!”

“然后呢?”

“卖羊,赚钱,盖房,抱孙子。”

有一个少年在看了这段节目后大发感慨:人这一辈子不过如此,不管生命长短,其实都差不多。想想自己为什么要上学读书?无非是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后,找份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让孩子继续走自己走过的路子--读书、考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子子孙孙无穷尽,这样的生活一点意思没有,我不想让自己的下代、下代的下代像我一样过得无聊,于是,在晚上,偷偷地饮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个花季少年的自杀,一朵朵花蕾的过早凋谢,冷酷的现实给父母们敲响了警钟: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不是学习成就,而是人生理想。

研究分析古今中外各个方面的卓越人士,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成功经验,但其中一个共性就是都具有扎根在他们脑海中的人生理想。一个人有了理想,不论生活多么艰苦,他都会以苦为乐;不论事业有多么曲折,他都会迎难而上;不论有什么诱惑,他都会心无旁骛、坚定信心往前走……可以这样说,一个人能走多远、发展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理想有多远大。

对青少年来说,在学习和工作中总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志向。合理的目标或抱负能够产生明确的追求方向,但有的孩子既无任何努力的目标,更没有丝毫的志向,也不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浑浑噩噩,没有追求,没有抱负,终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从而引起精神空虚,在美好的人生中留下终身的遗憾。

树立理想决定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家长自己的理想状态。前者会影响到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后者会直接成为孩子的样子。有关调查表明,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片面地局限于“考上好的大学”。对孩子只有学业期望,而缺乏人格期望,开口闭口总是“我们什么都不要你做,你把书读好就行了”,这必然给孩子的发展埋下一枚不定时炸弹。

要求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得过且过,却要求孩子积极上进;自己不思进取,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孩子是很难树立起自己的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