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1149500000009

第9章 责任心淡漠,人格塑造与灵魂升华不能完美结合(2)

--德国哲学家康德

有位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女孩在一家购物超市门口捡到一个钱包,里面只有5块钱,但是,小女孩为等失主来认领,在门口等了足足两个小时,也没有见到。第二天,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回到家后,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母亲,心里期待着能得到母亲的表扬,没想到母亲不但没有表扬孩子,还对她责备了一通:“妈妈在家等你半天回来吃饭,你不知道妈妈心里有多着急,为了那么个破钱包在寒风中等两个小时,真是找冻啊。”小女孩听了心里很委屈,很失望。

孩子捡到钱包努力寻找失主是责任心很强的表现,他会猜测到失主心里一定会很着急,虽然里面仅有5块钱,但对于失主来说会很重要,于是,他不顾天气严寒,不顾母亲在家焦急的等待,站在超市门口等待失主前来认领。最后没有等到失主,也没有把钱包归为己有,一个小学生能这样无私地为他人考虑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品质,但是母亲却对孩子的这种责任心不但不加以保护,还给孩子泼冷水,对孩子稚嫩的心灵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搞不清哪些是他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孩子在生活中变得冷漠,麻木不仁,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

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肯定和赞赏孩子的愿望和行为,即使同时指出不足也不要紧;扼杀孩子的责任心,最好的办法也莫过于经常性的否定和指责。

当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或者一件事没做好,家长进行破坏性的批评,会使孩子发现负责任等于痛苦,以后就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曾列举出父母常使孩子产生痛苦联系的话语:

使用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跟你那死爹一样!

为难--叫你不要做,你还要做,真是不可救药!

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狡辩。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还敢顶嘴!

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妈就不爱你了!滚出去!

央求--我求你看一会英语吧,儿子。

贿赂--只要你这次考100分,我就给你1000块零花钱。

挖苦--洗碗,你就打碗,真行,以后还要做大事,做梦去吧。

这些批评、伤害性的话语,会逐渐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随之依赖性增强,责任心也随之萎缩了。

人的责任心不是先天遗传的,是靠社会的后天培养和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责任心要从小培养,当孩子有了一点这样的意识时,就要予以鼓励和保护,诱导和教育,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成为美好的德行。

刘女士带儿子到公园玩滑梯,眼看儿子玩得欢,她也痒痒了。趁人少,她也爬上滑梯,但滑下去时,却挨了个屁股蹲儿。“哎呀,好疼。”她表情痛苦地向儿子撒娇。小家伙飞快地爬上滑梯,当快滑下时,夸张地张开双脚撑着地,喊道:“妈妈看,这样滑,就不会挨屁股蹲儿了。”看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她感动地笑了。

这位妈妈挨屁股蹲儿时看向儿子的痛苦表情,激发了儿子感受他人痛苦的爱心,有助于孩子以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妈妈“感动地笑了”,又通过“移情”法,把孩子教妈妈滑滑梯做法归因为孩子的懂事和聪明,孩子得到大人积极的评价后,他以后就会强化这种行为。

5.让孩子学会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错

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由于孩子年龄小,犯错误是经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孩子是伴随着错误成长的。”是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而我们做家长责任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大胆地说:“这是我的错。”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华盛顿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乔治·华盛顿出生在一个大庄园主家庭,家中有许多果园,里面种着苹果树、桃树、梨树与李子树,还有一棵父亲从大洋对岸买来种下的品种上佳的樱桃树。这棵樱桃树长势很好。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白花,散发出阵阵芬芳,许多蜜蜂都围着它辛勤地忙碌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结出果实了。

有一天,父亲交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砍伤正在结果的果树。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着。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这唯一的一棵樱桃树。

华盛顿意识到自己闯下了祸,害怕受到责罚,就用杂树把樱桃树盖起来。

傍晚,父亲来到果园,发现了被砍的樱桃树就知道儿子犯下了错误,但他装作不知道,还表扬儿子说:“你真能干,一个下午不但砍了这么多树,还把砍断的杂树都堆在了一块儿。”

华盛顿听了父亲的夸奖,脸一下子红了,惭愧地把实情告诉了父亲,还请父亲责备他。父亲把手放在孩子肩头,意味深长地说:“失去了一棵树,我当然很难过,应该批评你,但我同时也很高兴,因为你鼓足勇气向我说了实话,没有说谎或找借口,我就原谅你了。你知道吗,我宁愿要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樱桃树的果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儿子。”

尚未懂事的华盛顿望着父亲,不解地问:“为什么承认错误会比一千棵樱桃树还珍贵?”

父亲尊尊教导说:“一个人敢于承认错误、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他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华盛顿从未忘记从这个事件中学到的东西,他一直像小时候那样诚实守信,受人尊敬和爱戴直至生命结束。

华盛顿从父亲那学会了勇于担当的品质,这对他一生的成长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情,重要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我们成人怎么样让孩子认识到他的错误以及承认错误。

为什么孩子都很害怕犯错误,害怕承认错误呢?因为他们害怕承认错误后会挨骂、挨打,或者有人会看不起他。

其实,孩子不承认错误,就等于错上加错,这是比犯错更严重的后果。做错了事,只要改正就好,但是如果做错了事用撒谎的方式去隐瞒,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逃避责任的恶习,最终酿下更大的错误。

如果孩子只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却看不出自己到底错在哪儿也是不行的。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成人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把道理讲明白。然后给孩子改过的机会,从精神上善待孩子,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

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美国前总统里根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它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一个人只有具备责任感才能自觉地学习、工作,并做出成绩。责任感也是当今孩子应着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从小培养起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习惯,长大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纵观现在的孩子,责任感缺失成为一个较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许多孩子不知道学习为谁而学,做事马虎草率、不认真,不关心结果,出了问题习惯推到别人身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情景:

镜头一:

平时都是妈妈叫乐乐起床,有一次妈妈醒晚了,眼瞅着孩子快要迟到了,就急忙叫醒孩子,给孩子穿衣服、备饭。孩子最后还是因迟到受到了老师批评。而孩子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理由充分地告诉老师说:“今天,妈妈起晚了,没能早点叫我,这不能怪我。”

镜头二:

孩子做事没有耐性,尤其不喜欢写作业。每天放学之后,他总是磨磨蹭蹭地拖延时间,等到临睡觉的时候,作业还是没完成……

镜头三:

值日生打扫卫生,可是卫生工具没归位,门窗没关,教室里却空无一人。

这样的类似镜头并不在少数,乍一看,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像话,缺乏责任感。细一想,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呢?

有位儿童教育学家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样引导他。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孩子绊倒了,母亲教孩子骂“凳子是个坏坏”;孩子把碗碰翻了,妈妈忙怪自己没放好;孩子上学,妈妈怕误了点,一个晚上醒三次。

另外,父母为上小学的孩子喂饭、替孩子背书包、陪读,这些都是做父母习以为常的疼爱孩子的错误方式。西方一位教育家针对这种现象指责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我们来看看外国是怎样教育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吧。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和小伙伴踢球,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窗踢碎了。父亲没有责怪他,在对邻居进行照价赔偿后,把儿子叫到跟前,对小里根说:“玻璃是你打碎的,应该由你来承担责任,由于你现在没钱,我先给你垫付上这笔赔款,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用把钱还我。”结果整整一个暑假小里根拼命干活,才还清父亲为他垫付的15美元赔偿款。

美国的普通家长也非常注重从日常的小事开始教育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位父亲周末带着8岁的儿子,到儿童游乐园玩,为了得到优惠价,他一次买了十张一个月的门票,交给孩子保管。孩子高兴得了不得。一张票可以玩遍转椅、小火车、滑梯等几个游戏,结果等坐完轮椅,其余的票都被儿子弄丢了。父亲看着儿子愧疚而充满期冀的眼神,没有责备他。但为了让儿子吸取教训父亲,学会承担责任,没有再花几美元为儿子重新买票,而是故作轻松地说:“找不到,这次我们就不坐了,下次记着把票保管好了。”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虽然很想接着玩其他的游戏,也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

国外的这位父亲在儿子犯错误后,抓住机会教育儿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注意方法和效果,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儿子,以免儿子因感到受委屈而想法推卸责任,这对孩子人格和人品的教育和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懂得,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仅仅有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人品,而且,这一点将日益成为孩子将来在社会立足的关键因素。对孩子的责任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引导,是我们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家长不必无所不能,而应该让孩子亲自去体验。

7.榜样越多,孩子责任心越强烈

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越小,他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鲜明的形象对他的影响就越强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责任心是以认识为前提的,没有是非标准,责任心就无从谈起。孩子由于年龄小,其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意志力、坚持力很差,责任意识尚未巩固成形,他们常常是以权威人物,主要是老师、家长的行为作为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并且通过无意识模仿而习得相应的语言、行为、习惯,因此,权威人物自身的责任水平在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

一般说来,孩子模仿榜样的语言、行为、习惯,有如下几个阶段:先是榜样人物事迹使孩子感动,让孩子有惊叹、佩服、敬慕之心;再是这些事迹内化为孩子的认识和需要、激情,使其产生跃跃欲试之念;最后付诸行动,或模仿或由模仿进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孩子身边的榜样,可以是历史英雄人物、身边各行业人物、教师、父母或者孩子的玩伴。孩子的生活环境主要在家庭里,接触最多的就数父母了。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学会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本身来说是一面镜子,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要想让孩子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人,家长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

比如,面对孩子玩完玩具后的残局,妈妈可以伤心地说:“小玩具,是谁把你丢这儿了,你是不是想回家,我送你回家好吗?”于是把玩具拾起来,放回原处。孩子开始时会比较好奇,时间长了,他会学着把玩具收好放好。

有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工作或克服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和成就感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

但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做事拖拉的习惯,自私自利的品行,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效仿,这些是应该竭力避免的。

同伴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同伴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少的挚友,在和同伴的相处中,孩子都有和他人竞争合作学习的欲望。

隔壁的兰兰是扬扬的好朋友,她一看完书就把书放得整整齐齐。一次,扬扬和兰兰一起看书,兰兰看完后把书放好,可扬扬把书丢在地上,妈妈可以对他说:“扬扬像兰兰一样乖,把书放放好。”扬扬一听,高兴地把书放好了。

很多英雄人物事迹流传古今,也是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典例。家长可以利用英雄人物事迹影像片、故事、书籍作为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教材,使孩子了解关心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并以此引导幼儿做小事做起,逐渐培养成既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又对自我负责的独立个体。

榜样越多,孩子的责任心会越强,孩子的心灵会因为榜样的存在而不再孤寂,会因为榜样的存在而变得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