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有桃花
1156700000030

第30章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远行与乡思

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当你想起他时,心里就会掠过浮云般的温柔。被血脉里的感情牵引,天涯海角,莫失莫忘。

喜欢一个人,走在古老的宅院里,研究它的陈设、梁栋、格局、雕花枢牖的图案。

松竹梅兰,君子抚琴,荷蝠呈祥,福禄寿喜,鸾凤和鸣,喜上眉梢,马上封猴,西厢月下,柳毅传书,寇燕山五子登科,郭子仪七子八婿,二十四孝,松下对弈,夜授天书……这些精巧的有些模糊的图案,每一个背后都可能是一个故事、传说,需要你耐心、留神分辨。

这些东西绝不仅仅是可以替换的装饰,随意丢弃的垃圾。其间蕴含着丰厚的生活美学,是古老之人留予今世有心人的密信。有些纹案,初看普通,愈看愈觉得整个人会被吸引进去。文化投影于生活,常看常新。时而恢弘,时而细微,恰如桃花映日,两相明艳。

我一直觉得,现代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不断更替的消费品的代言。出售一个又一个轮回,让人深陷其中,既迷惘又焦灼,明明很痛苦,还难以摆脱这种痛苦。

也许有一日,我们努力地有了房子,有了公寓,然后有了别墅,然后联排别墅会被更恢弘的独栋洋房替代。我们有了车,有了好车,有了豪车,豪车亦会常常更新换代。这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引导我们不辨真相,就你追我赶,大步向前。

一个真正有底蕴有生命的处所却是历久弥新的。引人流连沉醉的不是别个,正是生活在其间的一代代人无心存留下的气息。它们百年忠贞,如影随形,缱绻而温暖。现代人在某种意义上居无定所,城市总是拆了建,建了拆,像一个不能愈合的伤口。我不知百年之后,除了一堆堆蜗居、一摊摊似是而非的建筑垃圾外,还能留下什么给后来人。

日色散漫,人声渐悄。我走进寄宿人家,坐在灯下翻出书来,读到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深感古人心眼俱明,非今人可比。鲍照也是在旅途当中给家人写信报平安,告知自己何时抵达,途中如何困顿,暂停之时登岸极目远眺见四野何种风光,此地地理环境如何。

寄意山水,点染林泉,写到九江庐山的风貌,烟云变灭,笔笔声色俱全。间或有个人感受,句句写来情致深长,又不拖泥带水。虽是家书,语涉寒温,内质却是一篇描摹山光水色借以抒发胸中志向的名篇。

鲍照的山水骈文在纵横排偶之中见出峭拔奇丽之姿,脱去了一般骈文常见的华靡、空洞的文风。言之有物,物必含情。抒写自身抱负,潜藏的宏大意愿,又不囿于私人,发一世人感伤。

信中“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之语,叫我陡然想起他的《拟行路难》: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阳春夭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初我送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人生不得长称意,惆怅徙倚至夜半。

南朝游子的际遇,大半如鲍照所言,去亲为客。时局动荡,战火频仍。纵然身负才学,亦不能坐守家中,多半还要抱才远去,宦游四方。长期迁转徙调,除非机会极好,否则官场上也难得重用。

若将鲍照的妹妹比之《拟行路难》中的思妇,将鲍照比之远游的士子商客,情绪也是相投的。甚或可以这样理解,游子和思妇同为一体,游子是外在的流离,思妇是内心的坚守,恰如狂风之于青萍,风吹浪卷间,见出人生波澜惊心。

南朝沈约有《咏桃》一首,可与鲍照的互证:

风来吹叶动,风去畏花伤。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游女夜缝裳。讵减当春泪,能断思人肠。

一人在外,举动牵心。生命中,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当你想起他时,心里就会掠过浮云般的温柔;你期待见到他,心才会饱满安乐。恰如人赞的华枝春满,花好月圆。

旧时,不可朝发夕至,晨去暮返。离乡背井于是成了生命中的大痛。学有所成,踟蹰在异乡,背负着一家人的期望,吉凶未卜是前途,难以推卸的是责任。对亲人的眷恋、亲人对离人的惦念遥遥相望,却永隔参商。

唐人聂夷中有一首桃花诗写得极好:“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

二十个字写透了离人心上如露如雾,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月下桃花如人垂泪,迷离凄清近在眼前,那是耿耿不眠担忧亲人远游的人。读这些古文,我常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当今之人,读六朝汉魏的游子思妇诗,物伤其类,心中怕别有况味。

譬如我读这首《拟行路难》,便不自觉想到所遇的老人,想到生活在这里的寂寞的女人。她们念亲思归的心态千百年来没什么变化,只是不如文人抒写得生动形象。假如你把这诗讲成家常,翻译给她听,这当中的情绪,想必是她感同身受的。

鲍照家世寒微,他写这封家信时,刚上书临江王刘义庆,获赏识不久,被任命为佐使,随刘义庆出任江州。彼时,他年轻气盛,志向高远。鲍照后来仕途坎坷,在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里,虽然有所升迁,却始终被时局左右,沦为幕僚,不能有大的作为,后因牵涉宫廷叛乱争斗,被乱兵所杀。他的事,叫我想起赵嘏的一首《寄归》: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

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亭通画津。

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

谁不渴望生活精致如一阙婉约派的旧词“采香南浦,剪梅烟驿”,然而,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能有幸挣脱牢笼,做个闲人。

李白发牢骚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幸运如他不知,怀才不遇至多伤感、失意,生存不易才是性命攸关的事。家中没有隔夜粮,你能豁然撩开手,辞职不干吗?

扁舟欲解杨柳岸,有很多人连散发弄舟的资格还未获得。找不到人生的留白,说放弃的资格都被剥夺。还不明所以,就随波逐流,急急投身,矛盾、蹉跎地度过一生,身不由己当如是!

鲍照曾任参军,人称鲍参军。他的诗文成就极高,对后世文人影响重大,我对鲍照留心是因看到杜甫赞李白诗“俊逸鲍参军”,后留心比对,果然如是。两者皆有浪漫主义色彩,亦都善于从民歌中汲取创作精华,特别反映在乐府诗上。

鲍照诗以《拟行路难》十八首最为着名,李白也作多首《行路难》,受鲍照影响不小。

两相比对,会发现李白更多一些英雄主义自由浪漫的气息。相比鲍照的悲凉沉郁,李白的诗更积极昂扬,多了雄奇壮阔的气魄,哪怕是同样自伤于怀才不遇,李白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他既寄情于梦想又执着于此生的现实成就。

离去的时候,回望灯火人家,那树桃花。暮色隐隐涌动,桃花的颜色淡了,像一个慢慢褪色、渐渐消逝的梦。我不禁想起王昌龄的《古意》: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如果心中的哀婉沉凉,能随春风过耳多好!可惜啊,现在的春天谢幕越来越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