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1198300000060

第60章 四川画像石棺与西亚石棺艺术比较(1)

四川画像石棺与西亚石棺艺术比较

范小平

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中国,与北非地区的埃及,在地缘文化脉络上,同属于东方文化圈。中国和埃及同属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就石棺艺术而言,其墓室石刻装饰艺术确有可比较的地方。在古埃及文明中,距今4800年前就已经出现线刻画像石棺葬具,2002年9月17日,在距离埃及胡夫金字塔东面不到1公里的沙堆中,一具近年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棺被发现。这具石棺已有4500年的历史,刻在墓室门楣上的“监工中的监工”几个字证明了他的身份,这位沉睡了4000多年的石棺主人就是当年建造胡夫金字塔时的工程行政长官。以四川地区为代表的中国西南东汉画像石棺,与古埃及画像石棺比较,同为葬具,有着东方文化共有的文化因素、审美习惯和相近的宗教思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民族差异性、时代差异性,也显示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别。

比较两地陵墓石棺石刻装饰可以发现,其共同点在于:对未来社会理想化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把美好愿望寄托于来世的思想,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石棺装饰艺术之中。接近的宗教观念显示出不同民族共同的愿望,直接表现在两地石棺装饰的社会内容之中。其不同点在于:虽然同为石棺葬具,但由于装饰石棺的地域不同,时代不同,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突出表现在两地石棺艺术装饰艺术表现形式之中。

一、两地石棺艺术有着接近或相似的寄希望于来世的思想

两地石棺艺术有着接近或相似的寄希望于来世的愿望。这种愿望表现在两地关于来世的比较接近的宗教思想——“使人得以永生”之中。

埃及中王国时期,石棺装饰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峰,常常在石棺上雕刻具有特定宗教意义的人物雕像,以展示出两河文明有关来世的宗教思想。古埃及拉美西斯三世的石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例。这位国王死于公元前1166年,距今3100多年前统治着埃及。光滑的花岗岩棺壁上雕刻的图案被涂成蓝色。石棺后档头,线刻着一位展开双翼、保护棺中之人的坐姿女神——艾西斯(Isis)。她是古埃及传说中的母性与生育之神,九柱神之一。她是一位反复重生的神。艾西斯的妹妹纳芙提斯在石棺前档头位置以相同姿势示人。受到欧西里斯两位妹妹保护的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三世,就得以与欧西里斯融为一体,担当神的使命。石棺两侧边刻阴线刻有节选自《密室之书》和《地狱之书》的篇章和图形符号。这两部文献是埃及人神圣的悼文,讲述了太阳神拉所乘的圣船每天消失于西方,在神的世界自由旅行。太阳也被视作是欧西里斯的化身。太阳神瑞和欧西里斯一样,代表着永恒和重生。拉美西斯三世线刻神像的石棺在埃及各王朝时期普遍采用。

埃及上古墓室艺术和神庙建筑总是融为一体,一方面是神庙,另一方面又是墓葬,如金字塔,其中安放的石棺就说明了神庙与陵墓的有机结合。从宗教观念上看,表现出天堂和人间结合的产物。公元前2134年,埃及进入中王国时期,古王国的覆灭颠覆了人们对神祇的信仰:法老——“地上的神”普遍消失,危机混战代替了长期和平。该时期,神庙只供奉丰收女神哈托尔与鹰神荷尔斯,但规模不大,形式也简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王国时期,出于中央集权需要,社会又开始盛行法老崇拜,并于第十九王朝时期达到顶峰。此时的“法老”开始和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相混,而阿蒙又与太阳神“拉”合为一体,于是产生了新的神“阿蒙—拉”,此神被提高到举国独尊的崇高地位,成为全埃及的万神之神。埃及古王国时期,有乘船入天堂,守护入冥界等图案;中王国时期,人形石棺出现,双翼张开的伊西斯和尼弗西斯女神像出现于石棺装饰之上;新王国时期,守护神豺狼头阿努比斯守护逝者到冥界——地下世界,常见于石棺装饰之中。这些现象均表明一种贯穿于埃及墓室浮雕艺术始终的“使人得以永生”的宗教思想。在新王国时期宗教主题尤其突出,于是,墓室浮雕始终表现这样三种神人的精神面貌:一是法老和神;二是贵族;三是普通平民。这一时期的墓室中,多彩绘或在石棺上雕刻神像,例如,站立的神鹰王冠的荷尔斯神、胡狼头的亡者之守护神阿努比斯神作为冥神,常出现在陵墓装饰艺术之中。这些神,都不是孤立地出现的,例如守护神冥神阿努比斯,掌管着冥界的一切事物,总是成排整齐地出现,并且是和其他神像一样,具有“阿玛尔纳艺术”一样的雷同造作成分,从中可以看出古埃及艺术几千年人物造型固守的原则,这些神像被刻画在石棺上,其意图无非是护卫去世者,平安到达理想之天堂和充满幻想的冥界,从而实现生命之永生的愿望。

二、两地石棺装饰艺术有着接近的社会内容

由于四川东汉画像石棺与埃及画像石棺同处东方文化圈内,其无土墓葬石棺装饰的宗教思想接近,其表现的社会内容,也有接近或相似之处。永恒、重生两大主题的社会内容贯穿于四川汉代画像石棺和埃及石棺艺术之中。

四川东汉画像石棺档头,多浮雕“伏羲、女娲”神人图像。伏羲、女娲象征着家族的繁衍和生命的生生不息。《列子》云“伏羲、女娲,蛇身而人面,有大圣之德”,女娲、伏羲时代,尚处于“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茹毛饮血,而衣皮革”。可见伏羲、女娲是神话之人。相传,开天辟地时,有对兄妹,男叫伏羲,在左戴冠,女叫女娲,在右梳堕马髻,均为人首蛇身,住昆仑山。伏羲有观天识地、知鸟兽文字,以通神明之德和结绳而为网以渔等才干。上古时,天下无人,伏羲、女娲相向而立,双双交尾,生育第一代人,蛇龙同族,为人类始祖,人是龙的后裔。伏羲女娲作为蛇龙图腾崇拜,上到皇帝,下迄庶民,将之当作不可侵犯的神灵去祗奉。“伏羲、女娲”神人图像具有西亚石棺上常见的守护神艾西斯的象征意义——生育和繁衍。

四川东汉石棺画像,以“羽人”、“钱树”等为载体,带领或引导人们升入天堂世界。羽人,顾名思义身长羽毛或披羽毛外衣能飞翔的人,最早出现在《山海经》,称羽民。王充称“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体,更受(爱)异形。”张华说“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楚辞》记有“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钱树”或称“柱铢”,俗称“摇钱树”,在汉人的心目中,钱树——神树,能通天达地,引导人们进入天堂世界。这些社会内容,与西亚石棺装饰的“升天”愿望一致。古埃及第二十王朝第二位法老拉美西斯三世石棺装饰中的线刻主题为,荷尔斯神守护人们乘坐生命之舟到天堂世界。图像中,生命之舟已经起航,船上载满对天堂社会充满幻想的人,整个船只由荷尔斯神守护着。 “由太阳神守护乘船升天”,由“阿努比斯神守护逝者通向地下世界——冥界”的目的一样,逝者由此进入来世,以此展现重生的愿望。

东汉时期,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流行。各类神仙出现在墓葬装饰艺术之中。在四川画像石棺中,此类题材的社会内容反映比较突出。表现神仙世界主题,是四川画像石棺装饰浮雕画像中表现内容最多的内容,其种类繁多,大致有三种情况:神怪之人,如伏羲女娲(合江画像石棺)、西王母(彭山画像石棺)、仙人博(新津画像石棺)、仙人骑(富顺画像石棺)、神龙氏(新津画像石函)等。瑞鸟瑞兽,如三足乌、九尾狐、玉兔、灵蟾、天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郫县画像石棺、芦山画像石棺)等等。天堂世界,如天门、双阙、大苍(简阳画像石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