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1214600000023

第23章 拷贝店

剧情简介:一个小复印店的老板,有一天发现自己被复印……直到后来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和他的身子。

导演:Virgil Widrich

制片:Virgil Widrich Film、Multimediaproduktions G.m.b.H.(奥地利)

片长:12分钟

出品时间:2001年

片种:剧情、实验

获奖记录:

74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提名

2001年法国克莱蒙·费朗短片电影节最佳音效奖

2001年多伦多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实验短片

2001年纽约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实验短片等30多个奖项

从《拷贝店》一开始传来的就是复印机拷贝以及纸张撕过的杂音。那声音将一直持续到片子的结尾。Virgil Widrich两年后出来的《fast film》也跟复印机有关。我想Virgil Widrich大约每天要面对复印机工作(像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一样),“copy”的概念便在他头脑中纠缠、发酵、移位,让他梦见人也被一份份地复印。

片中复印店的老板就是这样,当他起床、洗漱、去上班、做拷贝,以及向花店的女人抛媚眼的时候都有另一个,或两个,后来是无数个他自己在重复自己的动作。他拔了电源,掏走了复印墨水,可copy的行为还是一发不可收拾,在逃难中,他爬到了烟囱顶,在那里眼一花,掉了下来。

人物不多,主人公,花店女人,路上看报的老人,街道也清闲无事。音乐是二三十年代滑稽电影里追踪乐,黑白效果的画面里也有复古的意愿。渐渐地这些人物全被一个人代替:复印店老板的拷贝。满街都是,繁殖、泛滥成灾。在《拷贝店》里,一个人代表无数人的形象,而在《fast film》里则相反,无数的形象代表了一个人,两部片子里都倾注了Virgil Widrich对纸张的无限热情。

《拷贝店》的制作过程(见本片的Making-of):用DV机摄制真人表演;把摄制的影像图片载入电脑进行画面处理;黑白打印处理后的18000(12分钟电影所需的张数)张图片;用35mm用于制作动画的摄影机拍摄。《拷贝店》印证的是电影制作的基本原理:集点成线。从DV到纸张再到35mm动画摄影机的复合制作让《拷贝店》有点难被归类,但也从另一层里揭示了片子惊人的技术容量。

《拷贝店》的空间便是个强度的复印磁场空间,“复印机”24小时地监视主人公的生活,从各个角度复制他的举止和生活方式,无休止地发行、演绎,最后让他惊恐而死。

而死去的人是个绝对安分守己的人。主演Johannes Silberschneider中等身材,气质庸和,方格的背心,长得既没比别人更奸诈,也没有比别人更迂腐。唯一可恨的就是他每天准时被闹钟唤醒;接着洗漱,上班,再下班,当天所做的就是头天的重复,他所做的也就是千千万万人的重复,并且还有浑然不觉、绝无悔改的意思。鉴于中等身材的Silberschneider长得跟谁都有点像,Virgil Widrich便定是以他来借代他所有的同僚吧,这样好把事情一般化,也可让影片的意义纵深化。被拷贝的人起初很自然地有些吃惊、困惑;但等被拷贝到了后来,有一段还显出一些怡然自乐来(几个“相等”的人围在拷贝店里拷贝手印那段),这说明如果拷贝到此为止,虽多出了几个跟自己一样的人来,也不会糟到哪里去。只是悲剧并不肯罢休,非得以死亡告终。作为实验片的《拷贝店》和《Fast film》以射线般的叙事路线,在一开始就预示了要去的方向。然而单薄的情节被奇特的制作手段一点点弥补、制胜,使Virgil Widrich的片子一路下来,回报十分可观。

《拷贝店》最后一个镜头值得一提,被拷贝的男人上了烟囱顶后,向下一望,看到了一堆漆黑的人头,像黑色的蠕虫和成灾的蜂窝。突兀的画面形成了惊人的神经冲击,像希区柯克的《鸟》里女主人公忽然回头时望见的遮天鸟群、《道利·格雷的肖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Albert Lewin)里格雷掀开链子后看到的那张恶变成了魔鬼的肖像。那一幕蒙太奇对比,成功地揭示了像鸟害、魔鬼一般令人惊骇的人灾景象。

观影:http://fr.youtube.com/watch?v=Rc4F6q1eiKU&feature=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