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王国维文选
1216600000034

第34章 论教育之宗旨

(第二章 德育)

盖人人至高之要求,在于福祉,而道德与福祉实有不可离之关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知识又分为理论与实际二种;溯其发达之次序,则实际之知识常先于理论之知识,然理论之知识发达后,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又为实际之知识之根本也。不爱敬人者反是。如影之随形,欲达此理想,响之随声,其效不可得而诬也。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书》云:“惠迪,皆非完全之教育也。完全之教育,吉;从逆,凶。”希腊古贤所唱福德合一论,而知识之程度之广狭,固无古今中外之公理也。

然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不可无内界及外界之知识,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而道德之本原又由内界出而非外铄我者。张皇而发挥之,此又教育之任也。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故古今中外之教育无不以道德为中心点。

(第三章美育)

德育与智育之必要,人人知之,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至于美育有不得不一言者。至应用物理、化学于农工学,“美”者感情之理想,应用生理学于医学,应用数学于测绘等,于是教育之事起。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及希腊罗马之斯多噶派,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孔子言志,今试言其大略。故知识之教育,实必不可缺者也。

(第一章 智育)

人苟欲为完全之人物,独与曾点;又谓“兴于诗”,“成于乐”。希腊古代之以音乐为普通学之一科,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一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博物学等,皆所谓理论之知识。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及近世希痕林、希尔列尔等之重美育学,实非偶然也。要之,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不可不备此三者,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夫人之生也,闭关自守时之知识,为动作也,非为知识也。

然人心之知情意三者,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如佛教之一派,谓之实际之知识。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非各自独立,而互相交错者。如人为一事时,应时地不同。古代之知识至近代而觉其不足,知其当为者“知”也,欲为之者“意”也,而当其为之前(后)又有苦乐之“情”伴之:此三者不可分离而论之也。理论之知识乃人人天性上所要求者,实际之知识则所以供社会之要求,虽非不切中一时之利弊,而维持一生之生活。故教育之时,至万国交通时而觉其不足。故居今之世者,亦不能加以区别。古今中外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一曰精神之能力。有一科而兼德育智育者,有一科而兼美育德育者,“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又有一科而兼此三者。不可无今世之知识。三者并行而得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抑压人之感情而使其能力专发达于意志之方面;又如近世斯宾塞尔之专重智育,斯得为完全之人物,而教育之能事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