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1218800000001

第1章 中法战事

发生在1883~1884年的中法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惟一没有获得全胜的战争。

近代中西的冲突,实质上是西方的武力和商力将中国强行纳入西方的世界体系的过程。这期间,1860年英法联合入侵,导致外国公使驻京和中国政府设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第一个标志性事件。第二个标志性事件则是中法这场打了将近一年的战争。法国人的目的当然不是一口吞掉中国,用法国人的话来说,只是要使中国的边界更加清晰,也就是拿下原来中国的藩属,彻底毁掉老大中国固有的朝贡体系。

虽然说,这场战争法国人打得并不顺利,在某些部分还相当的吃力,甚至利用中国人不懂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弱点,使自己明显更加强大的战舰与中国兵船停在同一水域,并采用偷袭这种鬼蜮伎俩才取得了战绩,在当时就为西方舆论所不齿。但是,如果在中国的谅山大捷之后,战争还继续打下去,肯定不会如当时的朝野舆论和后来中国的史家所述,中国会战而胜之。人不是算命先生,战事的发展如何不好假定,但以当时国力和军事实力而论,最后的结局不利于中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李鸿章所主张的“见好就收”,其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然而,正是这种选择,使法国人得到了他们战前所期望的全部:拿下越南,开放广西和云南,使法国的势力渗入中国的西南,以避开当时强势的大英帝国。同时李鸿章也结结实实地背上了卖国贼的恶名,从此而后,无论官有多大,爵有多高,受到多少外国人的尊重,“李二先生是汉奸”已经成为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定评。

不过,毕竟这是一场中国人可以说事的战争。按当时的标准,不仅西南的涂山之战是胜利,而且台湾之战、镇海之战都可以说是胜利,尽管在这两次战役中,中国人所吃的亏还是要大一点,但法国人毕竟没有为所欲为。

战事是民间传闻最活跃之处,而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而民族主义也是争取读者的最佳武器,所以,我们看到了如下的一批图画版的战报。

【甬江战事】

此图说的是法国侵犯镇海的形势。(1883年)正月十五,镇海口外巴夏尔号等4艘法国军舰进犯镇海炮台,清军还击,击伤一艘敌舰后,敌人撤退。二十七日。法舰再次进犯,炮击一废旧炮台,未见还击,以为有埋伏,加上港口窄小,最终法军撤走,侵略意图未能得逞。

法军在镇海战果不佳,除了清军的装备有大的改善(比如炮台已经有了比较坚固的顶盖,不像鸦片战争期间那么容易被击毁)外,更重要的是法国海军陆战队的能力有限。

【忠勇水兵】

法军进犯镇海口之时,镇守招宝山炮台的指挥官吴吉人勇敢非常。为了抗击敌人,他亲带亲兵化装成渔民前往法国舰队刺探敌情,返回时被法国人看破。他面对敌人的射击。谈笑自若。画家评论说,当年吕蒙白衣渡江莫过于此。

每次对外战争,都有英雄事迹流传,虽然事后考察,往往有可疑之处,但在当时却不仅鼓舞人心,而且供人谈资,增加了多少茶馆的生意。

【法舰兵叛】

此图言之凿凿,说(1882年?)腊月间停在福州海面的7艘法国军舰中的一艘,不知何故发生骚乱。事起仓促,舰长为自保而命卫队开枪,当场击毙12人,军舰顿时成为战场。画者评论说,同舟当共济,然而法国侵略军内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号称天下无敌,不是厚颜无耻吗?

法舰叛乱是一种传闻,是当时的中国乐于看到的传闻。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国人所津津乐道的。然而,最后的结局不是法国人的不战自溃,而是中国水师的全军覆灭。

【死里逃生】

1883年前后,法国军舰骚扰我沿海,其中闽江口一带深受其害。法国军舰经常对中国渔船横冲直撞,被掳掠为水手的渔民生死难卜。图中说一艘名“得忌利士”的法国小火轮掳掠了24名中国渔民做水手,一次在由淡水至香山港途中,因大雾迷失方向,航行到了一个无名小岛上。由于仅船长和大副是法国人,众中国水手趁二人上岸之时开走该船,抵达福州领赏。当地官员竟然又把此船交给这些渔民,说是由他们开船回家乡云云。画者评论说这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事情的真相只是法国船在战争期间迷路深入中国境内而已,但作为一种新闻毕竟也有可说的东西。那些能将小轮船开走的中国水手应该已经久操此道,而不是为法国人所掳掠的,但在敌意的情景中,所有来自敌方的消息,都是要加以过滤的。

【法人残暴】

旗昌洋行的保大号商轮在由天津驶往上海的运粮途中,遭到法国军舰袭击,货物被抢,轮船被烧,船员则被掳为水手。画家评论说,法国人的这种行径海盗不如,平民谋生不容易,竟遭到这样的劫难,真是难以设想!他吁请海外行商的人要当心这种情况。

袭击敌方平民的船只是西方战争中的惯例。当时世界尚处于丛林时代,主宰世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商船被袭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暴行,而在法国人眼里却是理所当然。在战争进行期间,为了防止法国的暴行,中国洋务企业的招商局,将所属商轮都暂时寄放在美国人的名下。

【法兵肇事】

图说停泊在津沽口外法舰上的法国水兵,每到下午必上岸酗酒,每喝必醉,醉后就闹事。一天,法兵喝多之后,在大英医院旁边纵马乱闯,一个姓高的老头躲避不及,竟被马踏面门而死。画家说,虽然经中外调停,处理了事故,然而肇事者竟没有受到偿命的惩罚,真是异族之人其心也异。

弱国无外交,也无主权和尊严。即使在战争期间,中国也不敢对停泊在自己口岸的敌国战船采取行动。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老百姓只是虫蚁,当外国水兵纪律好的时候如此,纪律差的时候更如此。

【镇南关大捷】

法国在马尾之战后,得寸进尺,终于在镇南关一带和清朝再起战事。但法军大败,导致法国内阁垮台,在越南的基业也为之动摇。画家评论说法国人对中国的和议一直不予理睬,不依不饶地发起挑衅,此战过后,终于达成和议,我方镇南关大捷实是关键。

太平天国降将冯子材取得的镇南关大捷和接下来的谅山大捷,是中法战争的亮点,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少有的战役胜利,虽然中国军队为此付出的牺牲也相当巨大。画作者看来并不熟悉现代热兵器战争,将战争场景画得跟《三国演义》里的攻防战差不多,大队人马拥在一起捉对厮杀。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人并不像画者所说的那样对中国的和议一直不予理睬。实际上,在镇南关大捷之前,中法已经草签了和议协约。

【沪尾形势】

这是一张军事地形图。图中详细标明了沪尾防卫体系的地形及武器配置。画家说,正是这一套防卫布置让法国侵略者在沪尾海战中死伤数百人,并指出利用地图作战是很有优势的。

台湾是中法战争又一处战场。应该说,法军在台湾只有优势而无胜势,这是因为台湾守将刘铭传这位久经战阵的淮军老将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客观地说,沪尾之战不是海战,而是海岸攻防战,守军善用地势,是法军吃亏的重要因素。

【中流砥柱】

法军马尾海战得逞,遂蓄谋扩大战果,一边进犯沪尾,同时进犯台湾。自福建战事后,台湾便孤立无援,然而驻守台湾的中国官兵并没有气馁,抗法之心反更坚决。他们首先示弱,诱使法军贸然进攻,然后成功将其击溃。画家称,台湾堪称抗法的中流砥柱,遂附台湾防卫图以明形势。

图中的战争场面,双方列队放枪,好看固然好看,但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儿童游戏。

【马尾海战】

画家说,西方人向来守约,但法国人却总以反复无常让西方人蒙羞,中法马尾之战就是一例。按国际公约,谈判未破裂之时,不能阻止敌国进入港口。法国方面假装和中国谈判,趁机进入港口。由于中国军队是首次面对海战,缺乏经验,没有及时歼灭进港之敌。随后法国宣布谈判破裂,对我海军发动攻击,导致中国海战失利。画家评论说,不必气馁,海军应该通过这次挫折。加紧筹备,利用同仇敌忾的民气,为日后的胜利奠定基础。

中法马尾海战,实际上是法国利用中国人的幼稚和对国际法的机械理解,发动的一场很不正大光明的偷袭。在画面上,我们虽然看不到实际战况的惨状(大概画者实在不忍将自己军舰的覆灭展示出来),但评论中却对此战失利的原因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比起当时朝廷之上那些满嘴胡柴的大臣来,实在难得。

【基隆海战】

法国海军舰队侵犯福建的同时,进攻我台湾基隆。3艘法国军舰向基隆炮台发动攻击,炮台守军奋起反击,共有11炮击中法国3艘军舰,打死法军10多人,而我军仅一人死亡,迫使法军狼狈退出。画家称,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并说法国人凶残狡诈,毫无人性,这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

基隆之战,实际上法军是占了便宜的,但台湾的抗战,没有让法国人得逞。因此,国人以此为自豪,也不无道理。

画作者显然没有见过现代意义上的炮台,而只见过军舰,所以基隆炮台在他们的笔下还是传统的城墙。其实,基隆炮台早经刘铭传加固改造,变得很现代了。

【水勇陆操】

此图反映的是清朝水师在君山登陆,持来复枪按西式方法进行操练的情景。画家评论说,作为海军,重要的是在军舰上进行诸如测量海域地理、编队配合等训练,而不是陆上操练。如果不熟悉海情,即使陆上操练再好,临阵对敌,结果将同发现盗贼,却由于不熟悉房屋周边状况而纵贼逃走无异。

水勇陆操,在上海的报人来看,是件希罕事。其实,当时的中国水师(海军)早就有了陆战队。中国海军是以当时最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蓝本建设的,人家有的,我们都有,当然,学得像不像是另一回事。画作者批评水勇陆操,将操练画得像是自家火并,实际上是文人不懂行的表现。

【法军海葬】

法国虽然在马尾海战中获胜,但也没有全身而退。其主帅孤拔受伤以致不能会客,由是传出其已战死的消息。另外,法国海军死伤狼藉,据报道法国海军为300多死难者举行了大规模的海葬仪式。画家说当时有中国人问西方人,是否为法国军人死后都不能回故土感伤,西方人解释说,他们没有故土意识,况且马尾海战之时,正值夏天,尸体很快腐烂,海葬也势在必行。画家感叹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管如何,活人为什么要远隔万里地跑来死于非命呢,没有战争不是更好吗?

海葬是西方水兵与水手死亡的归宿,久而久之,已成为海上人们的一种习俗。显然,为了防止瘟疫流行,海葬也是不得不施行的“硬道理”。对于怀有强烈的入土为安心理的中国人来说,这种习俗是令人不解的。其实类似的习俗,中国沿海那些渔民也是有的,只是中国毕竟是内陆意识占统治地位,所以海葬竟然成了一种新鲜事,需要劳动画者的大笔。

【中法议和】

中法之战,停停打打长达3年,终于在镇南关一战以后,双方同意议和。和议在天津签署之日,中西使节30余人见证了这一过程,该图即描绘了此一典礼。画家说,和议达成这一消息传到上海的时候,民间欢欣鼓舞。

图画中的中法议和场景,华洋杂坐,中间还混迹着一个日本武士,估计是画作者的想当然。中间座上的法国人,双手作揖,不知道是不是跟中国人学的中国礼节。

有一点很耐人寻味,在北京和广西等地齐声谴责和议的时候,《画报》的报人们却认为和议的达成令人欢欣鼓舞,毕竟作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开放程度最高,人的见识也略有不同。

【军事审判】

画家说法国议院会审指挥法国在谅山和中国作战的主将尼格利,而后者称是其副将赫尔平加的责任,因为当战事开启之时,负责指挥的赫尔平加喝得酩酊大醉。画家评论说,战争是危险行为,千万人的性命操于指挥官之手,而赫尔平加竟临阵醉酒误国,不过尼格利也应该负有所托非人的责任。不过法国政治运作中,政党林立,而这会导致党同伐异,因此这种政治格局不可取。

如果法国议会要追究法军将领之责,顶多是质询而已,但到了国人笔下,却变成了“提审”,让几个军人押着人家前来。当然,我们还不懂法国的制度,也没有向欧洲派遣记者,所以,耳食之言,说得糊涂一点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的文人因这种传言抨击起人家的政体,难免有夜郎之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文人画法国的议会大楼,大概是以法租界的洋房为摹板的,实在太狭小了一些。

【中法划界】

中法和议之后,双方划界确定在越南的控制范围提上日程。中方行动迅捷,虽然地理测绘人才缺乏,但还是很快找到了合适的人才按时抵达越南,相反,法方代表却迟迟不能到达。画家引时说,法国行动迟缓,是政出多门的缘故。

在鲸吞了中国的邻国之后,西方列强特别热衷的事情,就是跟中国勘定边界。每次勘界,无论是跟俄国人还是英国人,中国总是吃亏,成千上万公里的土地被和平地划入人家的囊中,中法越南勘界自然也不例外。我们的文人嘲笑法国人行动迟缓,其实更应该嘲笑的是清朝官员的颟顸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