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1225300000002

第2章 兴趣是孩子成才的先导(1)

——父母要正确认识兴趣

兴趣是孩子走向成才之路的先导,是为孩子

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作为父母,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兴趣?这不仅是父母的事情,而且跟孩子能力高低有很大的关系,是孩子能否顺利成才的关键因素。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兴趣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引导、培养以及将孩子的兴趣转化为终生受益的能力。一、要正确认识兴趣以及兴趣对孩子的影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兴趣。

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一种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比如说,一个人对绘画非常热衷,他的大部分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绘画上,言谈之中也表现出对绘画有一种心驰神往的情绪,这就是这个人的兴趣——绘画。

本书所说的兴趣指的是孩子对特定的事物、活动等,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从兴趣的概念来看,兴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让孩子对某个事物或者某些活动非常投入,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俗地说,兴趣就是人们对所喜欢的一些事物比较关注和积极探索,孩子的兴趣自然也是这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

小叶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小女孩,特别爱上美术课,上课的时候特别认真,做作业又特别仔细,而且还在平时对各种油画、关展、摄影等认真观赏、学习,在美术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到了忽视其他科目的地步。

此外,小叶也特别喜欢漫画,平时看的漫画书很多,也收集了不少。随着小叶对漫画的了解越来越多,深入研究漫画之后,小叶就开始尝试画一些漫画,漫画画得越来越好。

在市里组织的初中漫画大赛上,小叶凭借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从小叶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美术就是小叶的兴趣。

不妨再举一例:

小白特别喜欢玩网络游戏,每天放学后直奔网吧,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沉迷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大家一起打怪,一起升级,一起“杀人”,小白玩得更是乐不思蜀。

在看书的时候,小白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别的事也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即使在晚上睡觉说梦话,小白都在喊“杀人”“打怪”等。

小白的妈妈以为小白中邪了,带小白去医院检查,结果,小白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后来通过咨询教育心理学专家才明白,原来小白是让网络游戏给闹的。而这网络游戏正是小白的一种兴趣,不过,这种兴趣属于不良兴趣。

很多父母都以为兴趣就是对事物感到好奇,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客观。兴趣不仅仅是人对事物表面的关心,人的任何兴趣都是由于收获某些方面的知识或者参与相关的活动而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孩子也是这样。

比如,孩子对绘画感兴趣,不断要求父母讲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孩子在获得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感到愉悦、放松,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绘画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兴趣。

兴趣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对某事物没有相关的认识,就很难产生情感,所以一般不会对它产生兴趣。相反,一个人对某事物的认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丰富,兴趣也会随之越来越浓厚。

小静从小对邮票就有很大的兴趣,从小就养成了集邮的习惯。因为收集的邮票除了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还可以用来观赏,既丰富了邮票方面的知识,又陶冶了情操。随着收藏的邮票越来越多,小静对邮票就越来越有兴趣,收藏邮票也就越来越投入,情感越关注,就越愿意去获得邮票方面的信息,小静集邮的习惯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兴趣。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非常头疼的,让孩子往东孩子却偏偏往西,让孩子看书孩子却偏偏玩游戏,让孩子玩游戏孩子却偏偏看漫画。其实,父母也不必为此烦恼,排除孩子故意跟父母作对的因素,孩子这样做可能是对有些东西不感兴趣。

心理教育学专家给这些父母的建议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的兴趣,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

有很多父母都对此表示疑惑:“兴趣有那么重要吗?学习成绩不应该更重要吗?”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尽职尽责”的,但是,对孩子的兴趣却不是很关注,他们认为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其实,这些父母完全误解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那么,这件事就会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使其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做起来非常辛苦,孩子依然会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即使是遇到困难,孩子依旧会勇往直前。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孩子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活动。不管是读书也好,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也好,只要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获取相关的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都留意过孩子垒积木的时候不知疲倦的神情。如果孩子对积木有很大的兴趣,当积木越垒越高,孩子脸上的表情就会越来越兴奋,但是,一旦积木倒塌,孩子脸上一时会出现难过的表情,但是,孩子大多数情况是不会放弃的,他会重新开始。这就是兴趣使然。

总之,兴趣是孩子获得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孩子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需求,兴趣比智力更有利于促进孩子成长。只要有兴趣,孩子对某些事物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就会更多,而强烈、稳定的兴趣是孩子从事活动、发展才能的重要保证,不仅对学习有作用,运动、绘画、音乐等兴趣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如何正确认识孩子的各种兴趣?

现在,孩子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对电脑游戏感兴趣,有的孩子对摇滚感兴趣,有的孩子对球类运动感兴趣,等等。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区分: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从兴趣的内容这个角度来说,兴趣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其中,物质兴趣主要表现在人对衣食住行以及精神用品的兴趣。比如,我们对住房、衣服、食品以及家具等的兴趣。

每个人都有物质兴趣,孩子也是一样。比如,孩子对食物的挑剔,对衣服以及玩具的选择等,这些都是正当的物质兴趣。

物质兴趣是每个人都有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孩子的物质兴趣也不能太强烈了,比如,孩子对玩具非常感兴趣,见到玩具就要,只要是玩具就要买回家,这就形成了畸形或者低级的物质兴趣。低级的物质兴趣会让孩子玩物丧志。比如,追求名牌衣服、用的东西过分追求档次等,都是低级的物质兴趣。

精神兴趣指的是人对精神生活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人类精神财富的渴望。精神兴趣也可以分为高尚的精神兴趣和低级的精神兴趣。高尚的精神兴趣主要有:对认识的兴趣,如对数、理、化、生物、心理等学科的兴趣;对文体活动的兴趣,如琴、棋、书、画等;对社会活动的兴趣,比如对国家、世界大事,学校的活动及交友等。

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交叉的。在同一个孩子身上,有物质兴趣的同时也会有精神兴趣,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在孩子的成长时期,父母应该重点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精神兴趣,用精神兴趣调节物质兴趣,不能只满足孩子的物质兴趣,而让他的精神兴趣有所欠缺,不然孩子将会变得无知、奢侈。2.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从兴趣的倾向性的角度来划分,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过程本身引起的兴趣。陌生的、新奇的事物以及需要的事物,都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直接兴趣。比如,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物理,学起物理知识来竟然到了不知疲倦的地步,这就是直接兴趣导致的。

间接兴趣是指孩子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这种活动的目的或结果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兴趣就是间接兴趣。

比如,一个孩子不喜欢语文,但是,由于他认识到要掌握好各门功课,就一定要学好语文,这样一来,虽然孩子并不喜欢语文,但是为了学好其他的功课,只能努力学好语文。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科对孩子来说可能都是枯燥的,所以,父母需要用孩子更多的间接兴趣来引导孩子学习。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父母教给孩子与其已有知识经验相符合的事物的时候,孩子就会对所学的东西产生直接兴趣;但是,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感到乏味,不愿意再学习的时候,父母就需要把孩子的直接兴趣转化成间接兴趣来推动孩子的学习。

所以,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区别,正确认识孩子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3.广阔兴趣与中心兴趣

从广度的方面来看,兴趣又可分为广阔兴趣和中心兴趣。

广阔兴趣就是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都感兴趣。广阔兴趣,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对一切事物都会主动去探求,视野比较广阔,接触的知识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