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1225400000017

第17章 墨学与科学 教育 语言文学艺术(5)

议论文以理服人,文学作品以情动人。《墨子》是议论文体,也以情动人。《非攻下》描写侵略行为:“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栓,燔溃其祖庙,刭杀其万民,复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日:·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挠乎哉,罪无赦!,以惮其众。’’通过对侵略者言行的描写,表现是非爱憎,深刻感人。

墨子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耕柱》载墨子与儒家之徒辩论,子夏学生问墨子:“君子有斗乎?”墨子回答:“君子无斗。”子夏学生说:‘‘狗稀犹有斗,恶有士无斗矣!”墨子感慨:“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孺,伤矣哉!”高超的辩论艺术,通过幽默的语言表现。

《墨子》论证,常引文学作品诗词、寓言、故事,作为论据《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的经典教材,《墨子》经引用。《兼爱下》引《周诗》:“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引《大雅》:“无言而不雠,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语言艺术。《墨子》语言,富艺术性。陈柱《墨学十论·墨子文学》将《墨子》文体分七类:“论说体颇华丽,演讲体最平实,经体、传体最奇奥,序体最严正,记传体亦简洁。”《墨子》讲究修辞,锤炼语词,选择句式,运用辞格,其文学成就值得继承。六非乐探源

“非乐”是墨子的论题,“乐”指音乐等艺术活动,“非乐”是非难统治者浪费民财民力,大搞奢侈享乐的音乐艺术活动。

墨子精乐道,对音乐等艺术活动是内行和专才。《淮南子·要略训》说:“墨子学儒者之业,习孔子之术。”“儒者之业”和“孔子之术”,包括“乐”。“乐”是儒家业务、孔子学术“六艺”之一。

墨子学过“乐”,深谙乐理善乐技。他做过乐吏,善吹笙。《礼记·祭统》说:“墨翟者,乐吏之贱者也。”《吕氏春秋·贵因》说:“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艺文类聚》卷四十四说:“墨子吹笙,墨子非乐,而于乐有是也。”墨子见荆王,曾为之吹笙。墨子“非乐”,对音乐等艺术活动也有所肯定,体现墨子的复杂心理和性格。

墨子肯定音乐等艺术活动的美感功能。《非乐上》说:“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虽“耳知其乐也”,然“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日:为乐非也”。墨子“非乐”,是因为统治者大搞音乐等艺术活动,不符合人民利益。他说:“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日:为乐非也。”墨子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大搞音乐等艺术活动,以满足私欲。

《非乐上》载墨子说:“齐康公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日:‘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不足观也。’是以食必粱肉,衣必纹绣。此常不从事乎衣食之财,而常食乎入者也。是故子墨子日: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

墨子说:“今王公大人惟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非也。”

其肩背焉。故万民出财赍而予之,不敢以为戚恨者,何也?以则当用乐器,譬之若圣王:之为舟车也,即我弗敢非也。”

乐器制造,不像掊取地上积水,拆毁土墙,需要大量材料费用。制造乐器,不如造舟车,可减轻劳累,必然增加人民负担。统治者大搞音乐等艺术活动,劳民伤财,有害无利。所以墨子提出:“今天下士君子,请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不可不禁而止也。”这就是墨子“非七两种观点

《淮南子·泛论训》指出孔墨对乐的不同态度:“弦歌鼓舞以为乐”,“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儒墨对音乐等艺术活动,有两种不同观点。墨子非乐,针对当时“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的社会现实,同时也针对鼓吹礼乐的儒家。

孔子是个音乐迷。《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听音乐迷醉其中,竟三个月不知肉味,他自己也惊叹:想不到音乐感人至深,竟到如此程度!

《论语·八佾》载:孔子说《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矣。”评论《武》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韶》乐形式美,内容善。《武》乐只是形式美,内容不尽善。表明孔子的音乐艺术理论修养和鉴赏能力。

孔子善于演奏各种乐器,喜欢唱歌。《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在陈、蔡绝粮时,依然“讲诵、弦歌不衰”。《庄子·秋水》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孔子好乐、善乐,重视乐教,把音乐作为儒家的主课。《论语·子罕》载孔子自编音乐教材:“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等级制度,靠礼乐维持。西周奴隶主贵族等级森严,享受音乐,严格按照礼的规定,不许僭越,乐是区分尊卑、贵贱的标志。孔子时代“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鲁国季桓子是大夫,竟用天子八佾舞。“礼崩乐坏”意味着西周奴隶制度的解体,孔子力主恢复西周礼乐,企图借此恢复西周的社会制度。

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政治理想是效法“夏政”,以夏禹为榜样。墨子所“非”之“乐”,是儒家鼓吹的西周礼乐。《非儒》指责儒家“繁饰礼乐以淫人”,“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徙”。《公孟》载墨子说:“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其一为:“弦歌鼓舞,习为声乐”。

《淮南子·说山训》说:“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史记·邹阳列传》说:“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墨子带学生周游列国,听说前方的城市是朝歌,便联想到歌舞,立即驱车返回,不入朝歌之城。

墨子“非乐”,受到儒家反击。《公孟》说:“子墨子问儒者日:何故为乐?日:乐以为乐也。子墨子日: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日:何故为室?日:冬避寒焉,夏避暑焉,且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何以为乐?日:乐以为乐也。是犹日:何以为室?日:室以为室也。”

墨子问儒者: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活动?儒者引用儒家经典“乐以为乐”作答。第一个“乐”是指音乐,第二个“乐”指快乐,音乐活动可使人快乐。墨子说“乐以为乐”与“室以为室”一样是同语反复,这是故意混淆概念,以便取笑儒家。

《三辩》载墨子对程繁说:“圣王不为乐。”程繁反驳:“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今夫子日: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脱,弓张而不弛,无乃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

程繁认为墨子说“圣王不为乐”,不合事实,不近人情。历史上看,圣王有乐,从诸侯、士大夫到农民,各阶层都有乐从人情上看,没有音乐娱乐活动,就像马驾车不卸套,弓张满刁松弛,有生命的人办不到。墨子承认,古代圣王尧、舜、汤、武王、成王,都“作乐”。程繁反问:“夫子日圣王无乐,此亦

墨子说:“圣王之命也,多者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饥之者,智也;不饥而食,固为无智也。今圣王有乐而少,此亦

无乐也。”圣王的原则是,本来多了,就应该让他少一些。本来不饿,偏要吃饭,是无知。知道饿了吃饭,算是少知,也可以说是无知。圣王搞音乐活动,搞得少,可以说没搞,这是偷换概

荀子《乐论》批评墨子“非乐”,阐述儒家艺术观。荀子说:“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荀子把乐分为雅颂之声和姚冶之乐。认为姚冶之乐,使人“流侵鄙贱”,雅颂之声,使人“志意得广”、“容貌得庄”、“行列得正”。作为雅颂之声的礼乐,使人快乐。“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荀子认为,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作用于社会,证明乐不可非:“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强调“乐”可以协调关系:“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认为“和”是乐的功能,“和”是协调关系:“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

荀子的结论是:“乐者治人之盛者也。”音乐是圣王治国的手段。墨子不识音乐的教化作用,不知人情之真谛:“犹瞽之于白黑也,犹聋之于清浊也。”

墨子“非乐”,理由是“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荀子《富国》说,统治者“必将撞大钟,击鸣鼓,吹竽笙,弹琴瑟,以塞其耳。必将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必将刍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墨子认为享乐活动是浪费,荀子认为是必要的,可“使天下生民之属,皆知己之所愿欲之举在于是也”,以达到治国的目的。

墨子的价值主体是劳动人民,劳动人民急需解决的是温饱,不是欣赏音乐。从事音乐活动,影响生产,有害无利。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音乐等艺术活动给人以美感享受,但墨子认为统治者挥霍的是劳动人民的血汗。

荀子的价值主体包括天子、圣人、君子、士大夫、庶民等多个层次,各层次有严格区别。荀子说的乐与礼结合,并称礼乐:“乐合同,礼别异。”“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穷本极变,乐之情也。着诚去伪,礼之经也。墨子非之,几遇刑也。明王已没,莫之正也。愚者学之,危其身也。君子明乐,乃其德也。乱世善恶,不此听也。呜乎哀哉,不得成也。”荀子以统治阶级代言人的身份批评墨子,体现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墨子以劳动人民代言人的身份,批评统治者“暴夺民衣食之财”,用来大搞音乐艺术活动尽情享乐。这是来自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的不同声音,可能各有得失利弊。

人要表达思想感情,言之不足,歌咏之,歌咏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歌舞艺术活动是思想感情的流露。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产生于劳动。在劳动中发出“杭育杭育”的呼号声,是最早的音乐形式,可以协调动作。

人需要进行音乐等艺术活动。肖贝尔词,舒伯特曲《致音乐》:“可爱的艺术”,“你安慰了我生命中的痛苦,使我心中充满了温暖和爱情,把我带进美好的世界”,“每当受苦的人把琴弦拨动,发出了一阵甜蜜圣洁的和声,使我幸福好像进入天堂。可爱的艺术,我衷心感谢你!可爱的艺术,我感谢你。”歌曲表达的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具有普遍性,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不可能与音乐等艺术活动绝缘。

音乐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曲悲壮国际歌,令全世界无产者觉醒振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甚至献出生命。音乐等艺术活动有教育感化,协调关系,陶冶品性,培养情操的功能。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文化娱乐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现在不能学墨子继续“非乐”,要适当发展音乐等艺17活动,并使之同经济、政治、伦理、教育、科学等文化各领域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