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1257000000019

第19章 教 育 科 技(2)

文中提到的“党八股”一说出自八股文。八股文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所规定的一种文体。

八股文起于北宋,但当时对文体并无规定。明朝初建,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明成化年间,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直到1905年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被废除。

“党八股”是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在写文章、发表演说或者做其他宣传工作时,对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和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同八股文一样。

254.“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出自何处

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作报告时提到:“中央要公布土地法,要无例外地领导各阶层人民学习,……‘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大家都学习了,了解了,就不容许干部乱干了,对整个领导有好处。”①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出自《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其意思是,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255.“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到底有多大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讲话中提到:“四个现代化靠空谈是化不出来的。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毛病,我们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同样要竭力避免。”②

夜郎是汉朝西南方的一个小国,主要包括今天的贵州西部、北部以及云南东北、四川南部与广西北部部分地区。

成语“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云南的滇国,便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朝与我们滇国,哪一个更大?”后来汉使返回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司马迁评论说:“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所以滇王和夜郎国君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而不知道汉朝的广大。”后来人们就用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256.“马放南山”的由来

1945年10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平汉战役,在马头镇誓师大会上,时任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对战士们进行了战前动员,邓小平激励战士们说:“全面内战已箭在弦上,你马放南山,那还了得?要丢掉和平幻想,准备进行严重斗争!”①

“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在用来形容思想麻痹。该成语出自《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25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哪位古人说的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讲话中提到:“应当承认,现在一些中青年同志的知识,比我们那个时候并不少。经过的斗争考验少一点,领导经验少一点,这是客观条件造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②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文中记载,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是“违礼”之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孟子说:“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的说法。

258.“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是谁的故事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讲话中提到:“‘文化大革命’中,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一人倒霉,株连九族,这类情况曾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①

文中所说“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引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本义是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同鸡、狗也都随之升天,后用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也都随之发迹。

该成语出自东汉哲学家王充的《论衡·道虚》。文中说淮南王刘安偏好学道,不惜降低国君的尊严广泛招集天下有道术的人。有道术的人都会聚到淮南王周围,争先恐后地献出奇异的方术。后来,淮南王终于得道成仙,全家人都连带着升天,连鸡、犬等家畜都成了仙。

259.“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出自何处

2001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委员联组会上,江泽民作了《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讲话。讲话中提到:“中国自古就提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主张义利兼顾,反对为富不仁。”②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齐景公在位时,有一次,老天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还不放晴。一天,景公穿着用白色狐皮做成的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进见时,景公对晏子说:“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我却觉得天气不冷。”晏子反问道:“天气不冷吗?”景公笑而不言。晏子接着说道:“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自己吃饱了,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得暖和,却明白别人在受冻中;自己过得很舒服,却知道别人的劳苦,而现在的君王却不知道别人的境况了。”景公听后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随后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孔子后来赞叹道:“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26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源于哪个历史典故

2001年8月6日,江泽民在周边安全问题座谈会上作了《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讲话。讲话中提到:“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处理好邻国关系的重要性。春秋时期的《左传》中提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①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出自《左传·隐公六年》。文中记载,公元前517年五月,郑庄公攻打陈国,大获全胜,夺取了很多财物和俘虏。

其实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在此之前,郑庄公曾派使者赴陈国,请求与之讲和,重归于好,但被陈桓公拒绝了。执政大臣五父是陈桓公的弟弟,他劝谏说:“亲近仁义而和邻国和睦相处,这是保证国家稳定的重要法宝。国君您应该答应郑国的请求啊!”陈桓公却说:“宋国、卫国才是真正的祸害,是不能招惹的。而小小的郑国,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拒绝了五父的请求。

26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古人是谁

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作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讲话。讲话中提到:“古语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等,都是讲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②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中“‘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其大意是,公孙丑问孟子:“请问老师您擅长哪一方面呢?”孟子回答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262.《六祖坛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958年8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的讲话中提到:“唐朝佛教《六祖坛经》记载,惠(慧)能和尚,河北人,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①

《六祖坛经》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称《坛经》,为佛教禅宗重要典籍,也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书籍。《六祖坛经》版本众多,有敦煌写本、日本兴圣寺本、曹溪原本、至元改编本等。

《六祖坛经》由禅宗六祖慧能在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大梵寺口述,弟子法海加以集录,后人陆续有所增订,分为行由、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宣召、咐嘱十品。该书根据“自性本自清净”立说,宣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宗思想。

263.《容斋随笔》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944年7月,毛泽东在给谢觉哉的信中写道:“《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②

《容斋随笔》是南宋人洪迈(1129—1202)写的一部史料笔记小说。全书共74卷,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集。

《容斋随笔》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对经史百家、典章制度、诗文典故、轶闻异说皆有所考订或评价。该书因作者学识渊博,立说精确审慎,颇多创见,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

《容斋笔记》是毛泽东一生比较喜爱的书籍之一。1976年,就在毛泽东逝世前不久,他还要求秘书将这部书拿给他看,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264.《智囊》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智囊》是毛泽东晚年爱读的笔记小说之一。他曾经对其中记载的多个人物做过点评,例如他曾对《智囊·王羲之》批语道:“所记似误,史家待辨。”①

《智囊》最初由冯梦龙于明天启六年(1625年)编成,后来又经冯梦龙增补,重刊时改名《智囊补》,其他刊本也称《智囊全集》、《增智囊补》、《增广智囊补》等,内容上均同《智囊补》。

《智囊》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依内容分为十部二十八卷。《上智》、《明智》、《察智》收录历代政治故事;《胆智》、《术智》、《捷智》收录治理政务手段的故事;《语智》收录辩才善言的故事;《兵智》收录各种军事谋略;《闺智》收录历代女子的智慧故事;《杂智》收录各种黠狡小技以及种种骗术。

265.《资治通鉴》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毛泽东曾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②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读过17遍,可见他对此书的喜爱。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止,共16个朝代,计1363年。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书名《资治通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66.《诗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诗经》是毛泽东少年时期在私塾里的必读教材。1964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的谈话中讲道:“司马迁对《诗经》评论很高,说诗三百篇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经》在先秦时被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267.《金刚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961年,毛泽东在同班禅大师谈话时说:“《金刚经》很值得一看。我也想研究一下佛学,有机会你给我讲讲吧!”①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成书于古印度,是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因用金刚比喻智慧有能断烦恼的功用,故名《金刚经》。

《金刚经》有七种汉文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流行。经文主要说明般若智慧的实际在于不著事相(无相无住),体现了空性的智慧。中国禅宗、南宗都以此经为重要经典。

268.为什么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老祖宗”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说:“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金瓶梅》是《红楼梦》的老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①

《金瓶梅》是我国明代长篇世情小说,全书共100回,成书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版本有三:一是万历词话本;二是崇祯本;三是张竹坡评本。后两种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后来的刻本基本上属于崇祯本系统。《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封建时代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生活的描述,暴露了北宋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后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借鉴了《金瓶梅》的写作手法,例如《红楼梦》的“色”、“空”观念就是从《金瓶梅》而来的,所以毛泽东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老祖宗”。

269.“南柯一梦”到底是什么样的梦

毛泽东在1963年所写的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有“蚂蚁缘槐夸大国”②一句,这句话出自“南柯一梦”的典故。

据唐代李公佐所著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记载,古时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一次酒醉之后在大槐树下不知不觉睡着了。梦中淳于棼到了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的太守,享尽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屋子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南柯郡就是大槐树南边的树枝。后来,人们用“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270.“羿射九日”是什么样的神话故事

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写道:“《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③

“羿射九日”的故事出自《淮南子·本经训》。在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都干死了,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怪兽都成了百姓的祸害。尧于是派遣羿到畴华的荒野杀死凿齿,到凶水边杀死九婴,到青邱湖上用箭射死大风,在地上杀死猰貐,到洞庭湖斩断修蛇,到桑林生擒封豨,并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百姓们都十分高兴。

271.成语“惊弓之鸟”的由来

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一文中提到:“张家口、新保安、怀来和整个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诸敌……都已成惊弓之鸟,尤其你们入关后是如此。”①

“惊弓之鸟”本义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惶恐不安。《战国策·楚策四》记载,战国时射箭能手更羸看见一只大雁飞过,就告诉魏王他可以不用箭,只需拉弓,那只大雁就会掉下来。魏王对此半信半疑。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当雁飞近时,更羸便举起弓,拉了一下弦,正飞着的大雁果真从半空中坠了下来。魏王吃惊之余,便问其中的原因。更羸告诉魏王:“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所以它飞得慢,叫得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未愈合,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大雁伤口疼痛,心里又害怕,当它听到弓弦声后,害怕再次中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它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272.“精卫无穷填海心”中的“精卫”是什么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他说对这首诗,“我不多加解释,只把最后两句说一下,就作为我的祝愿,让我们同胞们以杜鹃啼血之情,热爱我们香港,热爱祖国吧!以精卫填海之心去建设香港,去建设祖国吧!”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