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1257000000034

第34章 风 水 命 理(3)

自辽、金以后,北京西郊即为风景名胜之区,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水衬映,具有江南水乡的山水景观。因此,历代王朝皆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乾隆时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包括建立涵闸,疏通玉河及长河,开通玉泉山诸泉眼,建立养水湖及高水湖,扩大西湖(后改称昆明湖),联通圆明园水系等一系列水利工程。河湖水系的改善为进一步开拓西郊风景园林建设打下基础。

从乾隆三年至四十年(1738—1775)的38年间,清统治者新建或扩建了静宜园、圆明园、静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清漪园等一系列园林。西郊宫苑基本连成一片,中间以长河及玉河相互串通,并将沿途的农田、村舍纳入园林观赏范围之内。帝王乘御舟游弋在河湖行宫之间,除领略园林的人工美景,也将农家生活纳入画框之中,园内、园外混为一体。此外,在“三山五园”之间尚穿插了贵族大臣赐园二十余座,更充实了这片规模巨大的风景园林区。由于地形各异,故各园皆有特异的园林形态,有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也有天然山地园,基本汇集了传统园林的各类创作及各种园林构思。

485.世上真有“哑泉”这样的魔泉吗

《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个故事:诸葛亮为平南蛮擒孟获,进军秃龙洞,先头部队兵士误饮“哑泉”之水,腹痛且口不能言。诸葛亮亲自察看,见一潭清水,深不见底,水气凛凛。世界上真有这样的毒泉吗?科学家经过实地调查,初步揭开“哑泉”的秘密。

原来,哑泉的泉水中有好几种能够氧化、分解铜矿石的微生物,即氧化硫杆菌、氧化铁杆菌和氧化铁硫杆菌。它们把铜矿石分解成为溶于水的硫酸铜,泉水中含有铜盐较多时,呈弱酸性,初饮感觉有点甜,饮用过多则会中毒,首先影响声带,使发声嘶哑甚至失声。

史料记载的“哑泉”有两处:其一是《宁远府志》里说的,在冕宁泸沽东五里,原在泉侧立有一碑,上刻“此处哑泉不可饮”;其二是《四川通志》记载的“在小凉山十五里,至今穴存焉,人食之皆失声”。

事实上,除了哑泉,还有“灭泉”(即高温沸泉)、“黑泉”(即含有大量的硫化氢和其他有毒气体的泉水)和“柔泉”(一种水温极低的冷泉)。古人将这三种泉和哑泉并称为四大“毒泉”。事实上,这些泉水中的许多微量元素都是极其宝贵的化工原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

486.《水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此书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在今天看来,这部专著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但对于古时水利建设还是有一定指导作用的。

《水经》一书的著者和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多。《隋书·经籍志》载“《水经》三卷郭璞注”,《旧唐书·经籍志》改《隋志》之郭“注”字为“撰”,郭成为作者。但《新唐书·艺文志》称此书为桑钦撰,宋以后的人大多称桑钦为《水经》的作者。

487.龙脉是什么东西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山脉雄峻非凡、气势磅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风水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将逶迤奔腾、形象万千的山脉称之为龙脉。

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龙、穴、砂、水、向,相应的活动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山的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风水术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分别龙的不同级别,认为龙与人一样,也有父母祖宗。山脉的源头为龙的老祖宗。查求龙的各级祖宗就叫着“认宗”。古话云:“寻龙不认宗,到头一场空。”可见龙的起源对龙穴的富贵贫贱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撼龙经》云:“须猕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昆仑山又名须弥山,传统风水理论认为昆仑山是中国的龙脉之祖。

488.中国道教为什么尊崇“五岳”

“五岳”是中华大地上的五大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在道教的发展史中,“五岳”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

在道教信仰中,“五岳”乃“群仙修真之都会,高道理命之灵室”。其中各有尊神,所谓“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据明朝理学家章潢《图书编》的说法,泰山岳神天齐王、衡山岳神司天王、嵩山岳神中天王、华山岳神金天王、恒山岳神安天王分别掌管其所属地域自然、人物的养育和繁衍。

正是基于对山岳的崇拜及对神灵的信仰,道教提倡进入名山洞府,以修真求仙。《说文》曰:“仙者,人在山上貌。”道教自产生伊始就与名山结下不解之缘,而“五岳”为中国名山的代表,自然备受推崇。

489.明朝建都金陵时做了哪些风水改造

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对风水极为重视,经常带着一班臣僚观山川形胜、探风水奥秘。他发现,城外大部分的山都是面向城内,有朝拱之势,唯牛首山和花山不听话,一个是“背主南望”,而另一个则“势若飞走,每视即与旧形不同”。朱元璋不悦,对那个背主南望的牛首山“乃特定其罪,杖之百下”,后来又在牛鼻处凿洞用铁索穿过,使牛首山势转向内,号称“牵牛首”。

对于势若飞走的花山,“乃用铜钉数丈埋山中,筑于城下。曰以城为索,缧(léi)以縏(pán)之”。就是用数丈长的铜钉埋到山中,然后凿去山头,把城墙砌在上面。朱元璋称,这是把城墙当铁索,用绳子把山的手脚捆住,让它没法飞走,同时还特许百姓肆意在花山采樵、砍伐林木。如今,此山已经不在了。当年此山与钟山相连,朱元璋为了建造城墙,便把此山凿开,因花山在明皇宫后面的“龙尾坡”附近,民间戏言,说朱元璋这是“斩龙尾”。

490.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分为十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又对应了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因以“甲子”作为起始,所以这种“干支纪法”又称“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

传说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作为纪年之符号。《五行大义》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491.什么是“三才”

“三才”指天、地、人。

《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这段话是说,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

《周易》最早最明确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的概念。这个概念体现了古人们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更进一步阐明了天、地、人三才的内部联系,其本质都一统于自然之道。

492.《推背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推背图》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相传为唐朝人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推背图》共六十幅图像,按卦分类排序,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推背图》是根据第六十幅图像(最后一卦)中的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名。

《推背图》因为预言准确,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列为禁书。宋太祖诏禁《推背图》,但民间多有藏本,禁不胜禁。宋太祖说:“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于是有大量的假版本流传到民间。

由于历代均严禁此类谶书,该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又不断被人篡改,将已知的历史改成图谶,加以比附,故其本来面目已渺不可考。《推背图》传本不一,如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现的抄本有67幅图像。目前较为常见的是有金圣叹作序并加以评注的六十图版本。金圣叹评批的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493.古人为什么将彗星称为“扫帚星”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的演讲。演讲中提到:“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从秦代到清末的二千一百多年间,哈雷彗星出现二十七次,中国都有记录。”①

彗星是太阳系中一种小天体,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散发的热量使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因为彗星拖拽着长尾,所以古人将其称之为“扫帚星”。旧时迷信说扫帚星主扫除,当扫帚星出现时,则预示着将有战祸或天灾出现。后来人们也用“扫帚星”来形容带来灾难或厄运的人,且主要用于女性。

494.明代航海家郑和最远到达了哪里

1996年5月13日,在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非洲统一组织总部,江泽民作了题为《为中非世代友好建立新的历史丰碑》的演讲。演讲中提到:“十五世纪,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曾来到非洲东海岸。中非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从来没有发生过冲突。”②

明代航海家郑和本姓马,原名文和,小字三宝,回族,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郑和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初入宫做宦官。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舰队通驶西洋,两年后返回,以后又屡次航海,总计二十八年。郑和曾七次下西洋,遍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为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

495.勾股定理为什么又被称为“商高定理”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的演讲。演讲中提到:“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先秦的数学家提出了勾股定理。”①

勾股定理是指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也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古代称两直角边为“勾”和“股”,斜边为“弦”,故此定理叫“勾股定理”。

在我国,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据《周髀算经》记载,我国西周初期著名数学家商高曾经发现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勾三,股四,弦五。这比毕达哥拉斯发现该定理早了五六百年。

496.祖冲之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几位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的演讲。演讲中提到:“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南北朝的祖冲之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②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将圆周率定名为“祖率”。

497.“十二平均律”是指什么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的演讲。演讲中提到:“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明代朱载堉首创十二平均律,后来被认定为世界通行的标准音调。”①

“十二平均律”也叫十二等程律,它把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据考证,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就在音乐实践中开始使用平均律。但直到公元1584年,才由明代律学家朱载堉通过精密的计算从理论上予以确立,并将此理论写入《律学新说》一书。直到半个世纪以后,西方人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十二平均律在现代音乐中应用十分广泛,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