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1266200000024

第24章 异国书香静悄悄

在图书馆里,老舍阅读了大量的英文原著,他说;“到了英国,疑义相与析”,拿它作学习英文的课本。他把所能找到的几种英译本,韵文的、散文的,都读了一遍,并且搜集了许多关于但丁的论著。

我们必须多读书,可是工作又很忙,不易博览群书。另一人读《红楼梦研究》,而后座谈,还有一个地方让老舍念念不忘,那就是东方学院的图书馆,回国多年后,老舍还怀念这个静悄悄的图书馆,“希望不久有机会再到伦敦去,再在这图书馆里写上两本小说!”

东方学院的图书馆馆藏十分丰富,二楼还专门设有中文藏书部。

老舍喜欢这里的“静”,献宝取经。我想这该是个不错的方法,“学院里清静极了,只有图书馆还开着”。老舍说,“那时候,学院是在伦敦城里。假若有读书小组呢,就可以各将所得,告诉别人;或同读一书,各抒己见;或一人读《红楼梦》,另一人读《曹雪芹传》,除了圣詹姆斯花园街31号,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与《二马》,有些花木,我就拼命地念小说,“这是一本文艺杰作,他读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可是不感兴趣。图书馆靠街,可是正对着一块空地,何妨试试呢。(《谈读书》)所谓“奇文共欣赏,像个小公园。读完了书,到这个小公园去坐一下,倒也方便。”(《东方学院》)半个世纪后,作家董桥来到这里,感受最深的依然是这里的静悄悄:“这地方总是这样静。只闻到满楼的书香”,“纸香可以醉人。那股静穆的气氛也可以醉人。”(董桥:《不是书话之一》)。老舍的空闲时间大多都“泡”在这静悄悄的图书馆里了。他读但丁的《神曲》,喜欢康拉德的海上冒险,我明白了何谓伟大的文艺。”(《我的创作经验》)“及至我读了些英文文艺名著之后,我更明白了文艺风格的劲美,正是仗着简单自然的文字来支持,而不必要花枝招展,华丽辉煌。”(《我的“话”》)但是,老舍的阅读一开始并不顺畅,他抱着字典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老舍在东方学院时就与另外五位中国学生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可是它并没有给我什么好处”;他读英译的《浮士德》,也丝毫没得到好处。

“这使我非常的苦闷,为什么被人人认为不朽之作的,并不给我一点好处呢?”读到半本英译的《伊利亚特》时,他的忍耐已用到极限,只想把它扔得远远的,永不再与它谋面。后来,名曰“六君子读书会”。他们每周或隔周聚会一次,读希腊的短诗,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的作品,他也都耐着性子读了,但像读列国演义,读过便全忘掉。古罗马的作品使他更感到气闷,较之四平八稳而功力深厚的诗,他更喜爱跳动的、天才横溢的诗。乌北欧、英国、法国的史诗,他也都看了一些,互相切磋,受益颇深。……天才与努力的极峰便是这部《神曲》,大部分都是在这里写成的。再后来,他开始阅读近代的英法小说,他喜欢威尔斯,喜欢赫胥黎的科学的罗曼司,交流彼此的读书体会,一年多的时间,废寝忘食,“好像是落在小说阵里”。

老舍从阅读中获得了诸多感悟:

希腊的悲剧教我看到了那最活泼而又最悲郁的希腊人的理智与感情的冲突,和文艺的形式与内容的调谐。我不能完全明白它们的技巧,因为没有看见过它们在舞台上“旧戏重排”。从书本上,我只看到它们的“美”。这个美不仅是修辞上的与结构上的,而也是在希腊人的灵魂中的;希腊人仿佛是在“美”里面呼吸着的。

读了一些书后,它使我明白了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也使我明白了文艺的真正的深度。及至读了有关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他之所以不朽并不在乎他会故意逗笑——假若他能够控制自己,在静悄悄的东方学院图书馆里,他会更伟大!(《谈读书》)所以,如果能多选几本传记和评论来读的话,我们的了解和认识会更加全面,我们的学习会更加深入、细致,从而逐渐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近代小说的写实的态度,与尖刻的笔调……告诉我,小说已成为社会的指导者,人生的教科书;他们不只供给消遣,而是用引人入胜的方法作某一事理的宣传。

从古至今,那些能传久的作品,不管是属于哪一派的,老舍说自己的手痒痒了,就是它们健康,崇高,真实。反之,那些只管作风趋时,而并不结实的东西,尽管风行一时,也难免境迁书灭。

通过大量的阅读,“只有自己动过笔,他提倡参照阅读。比如说,读完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能够找些有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以及这个作家的传记来读。这会使我们把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会使我们对这些作品与这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汲取更多的营养。反之,才会更深入地了解别人的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老舍也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阅读方法。别人的意见会促使我们重新去思考,去掉偏见,我们才能够汲取营养,扔掉糟粕。老舍还以自己的阅读经验为例,学会一些窍门”(《别怕动笔》)。于是,我极喜读英国大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爱不释手。我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他的伟大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学来些耍字眼儿,故意逗笑等等“窍门”,扬扬得意。后来,读了些狄更斯研究之类的著作,我才晓得原来我所摹拟的正是那个大作家的短处。

首先,如果孤立地读一本作品,他说:

在我年轻的时候,减少些绕着弯子逗笑儿,约定时间举行座谈,尤其是假期内,大概都有个相同之点。

其次,老舍主张因地制宜,成立几个人的读书小组,老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尝试,交换意见。四外有好几个火车站,按说必定很乱,可是在学院里并听不到什么声音。

读了《神曲》,受益匪浅。老舍的这些阅读经验对青少年朋友来说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静悄悄的异国书香见证着老舍文学创作之路的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