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牛犁痕
1268000000018

第18章 探索篇(1)

§§§第一节七年工作小结

1990年4月14日

1.我是1983年3月至1988年初担任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的。在任职期间,主要是协助宣传部领导抓对新闻出版工作的管理,能较好地把握党的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能及时发现新闻宣传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特别是协同有关部门帮助新闻出版单位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建议有的出版社调整选题计划,帮助发表过格调低下作品的刊社端正办刊思想。同许多省、市、自治区相比,我省抓堵黄源的工作抓得比较紧,在文化市场上黄色的、格调低下的读物比较少,主要是从外界流入的。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和出版局对此是比较满意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我省一个杂志刊登《白衣女魂之谜——关于***之死的传说》,对少奇同志的死因,同党的决议相悖,我们发现后,及时向省委领导汇报,并请示中央宣传部,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责成主管部门停止发行,挽回或减少了政治损失。

对音像制品的管理,我们省也是抓得紧的。特别是1986年前后,个体放像户迅速增加,许多人放格调低下的武打、凶杀及有黄色内容的录像带,我们同有关部门合作,及时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措施。后来,国务院规定个体不许开录像厅,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提出区别不同情况,凡已经赚回设备投资钱的,设备由自己处理;对那些花几千、上万元刚购买了设备,还没有多少盈利,设备自己又处理不出去的,广播、文化部门帮着处理,采取类似赎买政策那样,将设备由公家收过来,分期付款的办法。这个意见被省政府领导采纳了,个体放像厅问题解决得比较稳妥,广播电影电视部在全国推广了我们省的做法。

近年来,我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县办电视台一度发展很快。我们发现有的县电视台擅自播映文艺节目,就同广播电视厅一起抓紧管理,办台严格审批,坚持量力而行,对播出的内容严格管理。这项工作抓得较有成效,受到中央主管部门的肯定和鼓励。

在新闻出版处工作期间,我参加起草或单独起草了不少数量的工作总结、文件和领导同志的讲话,有的在全国性新闻刊物上发表,有的在中央有关部门内部文件上转发。如1987年,我将我代李文珊同志起草的讲话稿撰成稿件——《李文珊同志谈多侧面宣传四项基本原则》,被《中国记者》发表;我协助刘荣惠同志起草的在全省广播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广播电影电视部出了简报,介绍了讲话的主要内容,上报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国务院领导同志,下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播电视厅。

2.1988年2月,我调到河北日报社工作。按照编委分工,我负责政教部和群工部的工作,负责审阅这两个部发往一、二版的稿件,政教部每周两个专版、群工部每周一个读者来信版,由我终审。审稿时,能够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和宣传口径,以及文字上把关,没有出现政治性、政策性的失误和差错。能够帮助两个部出些主意,改进宣传报道。

1988年的省政协会议,1989年的省政协会议和省人民代表大会,是由我带队组织报道的。在省委、省人大常委、省政协和报社编委会的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努力,每次都较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受到领导的表扬。尤其是去年的“两会”,开会时正值北京的政治风波形成,我们坚持了正确的导向,把握好宣传基调,既充分反映会议当中的民主气氛和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又把握适度,不能意见越尖锐越好。对于合理的意见,而且能采纳、做到的,就发表;对意见虽然合理,但一时不能解决,或根本做不到的,就不发表。我们还通过报道引导代表和委员要少提为什么,多提怎么办,少摆问题多提办法。效果比较好。

随后,在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风波中,在极其复杂、严峻的形势面前,我在省委和编委会的领导下,和报社的全体同志一起,站稳了立场,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经受了考验。在制止动乱的宣传报道方面,我分管的政教部担负着艰巨的任务。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正确导向的:①及时报道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各界人士和干部、群众坚决反对动乱,拥护中央的重要决策的情况。《人民日报》4月26日重要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发表时,我正在省“人代”会上,我们及时采写了代表们学习讨论社论的情况,并在消息中加上省委领导同志在大会主席团会议上向各地市主要负责人提出要求、部署学习坚决贯彻中央指示的内容,第二天在一版头条突出位置见报。对这篇社论,在全国,在两天就发表反映的,只有北京、上海和我们河北。这个报道受到省委领导的表扬。②搞好高等学校的宣传报道,促进复课,引导学生提高觉悟、明辨是非,并且表彰了做学生思想工作比较及时、比较好的基层党委的典型。③大力搞好倡廉反腐的宣传。充分报道省委抓廉政建设的重大部署、活动和重要规定,反映党委反腐败的决心;表扬一批廉洁的典型;揭露剖析了一些反面典型。④树立公安政法系统的良好形象,打击破坏安定团结的刑事犯罪分子,长专政机关的威风,灭反动分子的气焰。⑤热情赞颂驻我省各部队的丰功伟绩。连续报道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援解放军、拥军优属的事迹。

3.在政治风波期间,我和编委会其他同志一道,做一些同志的思想工作,要求大家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引导大家搞好宣传报道,不要参加外边的活动。清理清查工作开始,我在编委会领导下,和机关党委配合,做同志们的思想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把有关问题认真搞清楚;并和有关同志谈心,疏通思想,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4.几年来,我除组织报道和审阅稿件以外,自己也撰写、编写了一些稿件。有些获全国或全省好新闻奖。如,河北电台播发的《石家庄市朝阳商场无理扣留人大代表》的连续报道;评论《这起严重事件说明了什么?》是我起草的,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好新闻、获省广播专稿一等奖。《磁县副县长郑福良夫妇超计划生育》的来信,我参与编辑并配写了编者按,获河北省1988年度好作品一等奖;由我参与编辑的《邢台地区涌现一批集团型承包实体》获河北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新闻作品一等奖。1989年度,又有我编的几篇作品获省级奖励。着重说明一点:以上成绩是集体努力取得的,自己只起到了一点作用,尽了一份力量。

我在工作中曾有过或现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点。如,在省委宣传部工作时,对全省各新闻单位宣传情况的了解有时不及时,有时不清楚,有的不具体。因此,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在报社工作以来,在帮助有关部门克服宣传报道的一般化方面下的力量不够,成效还不够显著。下去调查研究和自己采写稿件少,也是一个明显的不足。

§§§第二节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

——新的历史时期《河北日报》群众工作回顾

在迎接《河北日报》创刊50周年之际,我和曾在群工部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现仍在群工部的同志一起,回顾新的历史时期的群众工作。傅拴岗、李进和、满福新同志参加了座谈,贾熙真、韩乾泰、董英华、洪秀琴、吕耀光、陈宝苓、王春海等同志热情帮助收集文字材料,我又翻阅了从1979年至1998年10月的《读者来信》版和全部《读者来信摘编》,综合写出这篇报史资料。

一、新时期以来群众工作情况概述。

从1979年至1998年,《读者来信》专版每周一期,基本未间断。重要来信在一版刊出,1983年在一版发稿最多,每周发一组。

《读者来信》版上设有如下专栏:《聚焦》、《读者来信》、《调查汇报》、《呼声与建议》、《批评》、《问题与思考》、《服务指南》、《政策问答》、《法律咨询》、《问事处》、《为您服务》、《心里话》、《读者热线》、《读者论坛》、《谁管这事》、《提个醒》、《谨防上当》、《燕赵一隅》、《引以为戒》、《在本报接待室里》、《回声》,这些是坚持近20年的;有的在一个时期用过,如《研究新问题适应新形势》、《专门利人》、《立此存照》、《花海一束》、《毖后录》、《文明礼貌监督岗》、《做高尚的人》等;《群言堂》开始在《读者来信》版,1982年后归别的部编发了。

自1997年12月起,群工部又在一版开辟了以舆论监督为主要职责的《追踪》专栏。该专栏的宗旨是从读者来信、来电、来访中选择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采访追踪报道,目前已发稿30余篇,反映良好。

群工部每年要处理来信2000多件,接待来访800人次以上。有的信访内容重要,适宜见报的,经记者调查核实,在来信版或一版发表;有的信访关系到读者的切身利益问题,转请有关地方和单位调查处理;内容比较重要,我们无力一一核实的,编发《读者来信摘编》,报送有关领导参阅,从1985年起共编印151期,摘发来信900多封。群工部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难题数以千计。《读者来信》版每年都发几十篇影响比较大的重点稿件。

从1992年起,曾一度弱化的通联工作又加强起来。建立健全骨干通讯员网络,制订了骨干通讯员管理办法,每年表彰一次优秀通讯员,创办通联刊物,等等。

群工部的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得到读者的赞许,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鼓励。每次做读者对报纸意见的调查,《读者来信》版都是最受欢迎的专版之一,1987年《燕赵一隅》曾获省级好专栏二等奖。1990、1991、1993年群工部曾连续三年被评为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有一名同志获韬奋新闻奖提名奖。有一名同志被省总工会、省经贸委评为职业道德之星。

二、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由于党内和社会上存在不正之风,舆论监督工作越来越重,很多在基层行政解决不了的问题,群众相信党报,请求舆论监督的帮助。因此,到报社反映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愿意报喜,不愿意报忧,个别人甚至对在报纸上开展批评持抵触态度,不予配合,乃至设置障碍。实在抵制不住,就托人说情。因而,记者深感采写批评稿难,采访难、审稿难、见报难。近年来,党中央对舆论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三大就对加强舆论监督提出了要求。党的十五大的政治报告,把开展舆论监督作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内容之一加以强调,指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机制,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各级党报的群众工作加强。由《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发起的省以上党报群工研讨会,从1992年开始,每年开一次年会,交流信访工作、通联工作和舆论监督的经验,评选舆论监督好新闻。1994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了“群众工作记协”,使这种联合有了保障。学术研究日益活跃。群工部的同志们重视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规律,不断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群工部的七名同志就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新闻理论文章51篇,有的获省新闻论文奖,有的还被收入《知名记者谈采写》,作为新闻硕士生的辅助教材。

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满腔热情做好信访工作。

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文革”遗留下来的问题比较多,那时有三个人专门接待群众来访;1987年以后,仍有两个人做接待工作;从1995年起,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先后退休,没再确定专人,改为轮流值班,经常有一人接待。不论哪个阶段,群工部的每位同志都经常接待来访。

来报社上访的群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当地或到省直有关部门上访未能解决问题,或是经法院、仲裁机构判决、调解后不服的;二是未经当地调解、解决直接到报社的。群工部对来信来访大致这样办理:反映的问题有普遍意义和重大倾向性的,经调查核实后公开见报,以引起社会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反映的问题重大但不宜公开见报的,将上访材料转给当地党政部门,通过催要查处结果,促使问题得以解决;对不宜新闻单位介入的信访,指给上访人正确途径另行解决;上访者由于对政策不清楚,或所提要求不够合理的,做好宣传解释和思想疏通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报社群工部为党委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

20年来,群工部每年最少要接待来访800人次,处理来信2000多件。仅以1990年为例,共接待来访2365人次,收到来信2879件,其中在报上发表182封,内部印发《读者来信摘编》96件,转省直和地市县有关部门2145封,其中要查处结果的326件,报回处理结果的195件,记者调查1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