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牛犁痕
1268000000040

第40章 通讯篇(10)

正确处理农业和副业的关系

多种经营发展起来以后,出现了林粮争山、林牧争山、农副争工的矛盾。怎么办?他们本着统筹安排的原则,比较合理地解决了。为了解决林、粮争山,培育林果苗圃,全部是开垦的荒山,没占一分耕地;在荒山上挖果树坪,栽植果树或播树种;在果树埯里种些小杂粮。林牧争山怎么办?他们在规划封山育林的同时,划出了牧场,并且允许到成林区放牧牲畜。

农业和副业争工这是一个大矛盾。他们从三方面下手,解决这个问题:(一)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副业门路增多了,适合老、弱、妇女和其他一些辅助劳力干的活路,越来越多。他们就动员辅助劳力积极参加劳动。(二)合理使用劳动力。为了避免农业和副业活挤在一起,首先保证农业所需的劳动力,副业生产采取农忙小搞、农闲大搞的办法。季节性强的、必须在农忙时搞的副业,就发动全民搞突击。果树剪枝正和春耕同时进行,采集各种树籽,有不少是在“三秋”大忙的时候,这时候,凡是能够参加劳动的都出勤,根据身体、技术等各方面情况,划分秋收、种麦、采摘果品、副业四条战线,起早贪晚地搞突击。(三)农活往前赶,农闲时赶做一些农忙时的活计,争取主动。(四)最重要的是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合理计工,充分调动社员集体生产积极性。这个大队在做政治思想工作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二是狠抓阶级教育,使每个社员都不忘阶级苦、血泪仇,不忘世界上还在受剥削压迫的阶级弟兄;三是不断进行远景教育,用远大理想鼓舞社员的革命干劲。

在收益分配方面,他们经过民主讨论,本着承认农副方面的差别,又使两方面的报酬达到合理,规定按时、按量两种计酬方法。集体副业的收入,全部纳入总收入,统一分配,调动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副业生产的发展。

治山养山吃山紧密结合

要想使多种经营的资源越搞越盛,门路越来越多,在狠抓当前收益副业的同时,必须抓紧长远建设,保护好现有资源。在这方面,他们有过教训:1961年,只愿眼前多得一些收入,把一些树砍得太秃了,甚至砍了一些小树,影响了林业的发展。从这件事上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更好地开发山区,必须树立长期建设思想,不能“杀鸡取蛋”只顾眼前。这个大队林果占总收入的60%以上。有了林,不仅可以产果品,出木柄、出木材和烧柴,还可以发展养蜂、养蚕、采树种等副业。同时还可以控制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增产。他们提出:“立下改天志,先从造林起。”经过社员充分讨论,大队成立了山区建设专业队,常年进行“林、梯、坝”建设,并且采取专业队和群众性造林相结合的方法。两年来,种栗树23000多棵。改造五处、1400亩荒山,培植起约500棵油松、400多亩山杏和酸枣。把1万棵小榆树修剪了4000多把杈子。培育苗圃22亩,出苗50多万棵。为多种经营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了管好现有果树,建立了一个400多亩的样板坡,在果树下修坪,消灭杂草,保持水土。实行精修细剪,推广了科学管理的先进措施。设立了四名专职护林员,加强山林保护。教育社员人人造林,家家护林。现在爱护资源,保护山林已经成了每个社员的自觉行动。

§§§第三十一节在严重的雹灾面前

——记敢于斗争的石佛林大队

7月下旬,田野里庄稼一片油绿,高粱、玉米已经一人多高,早谷子已经秀穗。石佛林大队的社员们看到这一片一片的好庄稼,真是喜在心里,笑在脸上。他们正在紧张地追肥、拔草,为争取超产二三成而努力。可就是在这个时候,22日深夜,突然风雨大作,一场严重的冰雹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

这场雹灾是多少年来少见的,雹粒一般如核桃、栗子,最大的像鸡蛋,足足下了20多分钟,石佛林大队2600亩粮食作物被砸坏,其中1100亩砸得土平。玉米、高粱全部折断,只剩下半截桩子;棉花、芝麻成了光杆;白薯秧子被砸个稀烂,顺垅一看,垅背上像扎着一行行“鸡爪子”;一些受轻伤的晚玉米,歪倒在地上,叶子上沾满了泥土。

干部、社员看到这种景象,心里很难过。九队队长张文凤,前一天还带领社员去给玉米施肥,谁成想,一夜工夫,砸成这个样子。他看着看着,鼻子一酸,流下泪来。十队队长李少义从地里回来往炕上一躺,一天没吃饭!

人们心里怎么不难过呀,这一冬一春一夏,他们在这些土地上洒了多少汗水,抗旱压肿的肩膀还没有消下去,不少人肩上的血疤还没有脱掉!而最使他们难过的是他们多为国家生产一些粮食的愿望实现不了啦!

23日下午,党支部召集支部委员开会,研究抗灾问题。在会上,大家重新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著作,学习山西大寨抗灾的经验,联系当前实际,展开热烈的讨论。党支部书记葛健强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干部看的是党支部。雹灾夺走了我们的庄稼,夺不走我们的干劲,庄稼砸了再种,树倒了再栽,我们要有革命的硬骨头精神!我们应该挺直腰板带领社员向自然作斗争。”晚上,开社员大会。接着,大队和生产队的管理委员会、共青团、妇联、民兵、贫下中农也都开了会。最后,又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

在这些会上,大家又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和山西大寨的先进事迹。并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我们是在自然灾害面前屈服、做自然的奴隶,还是向自然斗争、做自然的主人?通过学习、讨论,人们的革命精神大振。四队副队长谢蕴丰说:“我们应该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六队队长张万清说:“为了我们过幸福的日子,我们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前头的人倒下去,后边的人跟上来,不怕流血牺牲。我们今天这些困难算得了啥!”老贫头张勤说:“人家大寨受的灾比咱大不大,都战胜了,我们这点灾就不能战胜?干!”最后,全体党员和全体社员一致提出坚决以大寨人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做到“三不要”(不要国家救济、贷款、支援),努力争取“三不少”(征购、口粮、储备不少)。

大家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马上就行动起来。干部们向老农请教,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大家想出许多抗灾办法。例如,在砸平的地块里抱出残秸,刨掉茬子,重新种上玉米、荞麦、晚谷子;在玉米空里埯上红薯,没有折的晚苗,剪掉泥叶……大家争分夺秒,早种一会儿是一会儿,多种一棵是一棵。生产队之间、民兵各排之间,搞起挑战竞赛。大队部、俱乐部的墙上贴满了挑战书、应战书、保证书和决心书。全体社员都出动了,许多户都是“锁头看家”。

这时候,丰润县委的两位书记来到了杨官林公社,表扬了石佛林大队顽强抗灾的革命精神,没有受灾的兄弟队也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黄家屯大队当时正在趁墒耠青,还抽出八犋套来支援;王官营、左家坞、老庄子公社也都派人来了。远在50多公里以外的岩口公社岩口大队听说石佛林受了重灾,社员们顶着大雨送来了薯秧。黄昏峪公社的社员,听说这里缺种子,他们就把本队的一种成熟期较短的谷子,现从地里收割打好支援他们。泉河头大队一家一户地给他们凑集30多公斤荞麦种……

县委领导的关怀和兄弟社、队的支援对石佛林大队是个很大的鼓舞。社员们的革命干劲更足了,天不亮就下地,中午不休息,下午顶着星星回家。一连三天,阴雨连绵。社员们就顶着雨干,人们弄得浑身是泥,没有一个人怕脏怕累。一些小伙子干脆光着膀子干,胳臂、胸脯子都划破了,但是谁也不理会。有的时候,太阳露出来,大地像个蒸笼,小伙子身上被玉米叶划破,被汗水浸得钻心疼,还是你追我赶。五队女社员张玉香,身体不好,有三个孩子,过去很少出勤,这时也每天起大早做好饭,坚持出工。十一队陈子明的母亲70多岁了,也跟着年轻人一样到地里收拾残庄稼。干部和社员们劝她回家,她说:“你们不常说为革命种田吗?革命不能没我的份。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我得出把力。”葛继刚、范连江等几个饲养员,黑夜不睡觉,把牲口喂得饱饱的,白天还抽空到地里去干活。

就这样,经过七天的苦战,全体社员把1100亩重灾的玉米地种上了晚玉米、荞麦、谷子、白薯;在690亩玉米地里的垅背上种上了红萝卜,把860亩白薯翻了一遍秧、补齐了苗。以后,又加强了管理。

顽强的革命精神结出了丰美的果实。秋收时,晚玉米亩产达到115公斤,荞麦亩产86公斤,白薯亩产600公斤。和轻灾的玉米算在一起,全大队平均粮食亩产达到203.5公斤,超过了1963年。

生产上的丰收是可贵的,但是,比这更为可贵的是思想上的收获。石佛林大队经过这场严重的雹灾,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了集体经济的巨大威力,更清楚地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86岁的老贫农葛春芬激动地说:“在旧社会,一闹灾,富人就趁火打劫,穷哥们谁也顾不了谁,只好妻离子散,各奔他乡。光绪二十一年,咱们村的葛春印全家逃荒下关东,就是连冻带饿死在半道上了!如今,毛主席领导的社会多好哇!”

严重的雹灾,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人们抗灾的经验更丰富了。今年秋天,石佛林大队种了900多亩小麦,比去年增加了四倍多。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高文说:“这样,我们在头一季就可以多捞一把!我们还要多种些抗雹作物,尽量躲开下雹子多的区域。吸取了经验教训,这就是坏事变好事嘛!”

§§§第三十二节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半月谈》

——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李文珊一席谈

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李文珊同志3月13日看望到河北参加通讯员会议的《半月谈》编辑部的负责同志时说,我们所以重视《半月谈》,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有两条,一是这个刊物办得好,它是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干部群众的一种很精美的精神食粮,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它,它实际上起着“宣传员”、“报告员”的作用。

李文珊同志的谈话,是从当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说起的。他说,目前,我们国家报刊很多,有的办得好,有的办得差,有的刊物发表的作品叫人看不下去。《半月谈》办得好,它方向正确,内容健康丰富,读了它可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觉悟;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开阔眼界,学习工作经验或致富经验,增强本领,还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知识,陶冶情操。我认为,《半月谈》是人民群众很需要也很喜爱的精神食粮,是广大干部的良师益友,我们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它。

李文珊同志向在座的省委宣传部和《半月谈》河北通联站的负责同志提出要求,在河北省要下力量进一步扩大《半月谈》的发行范围,做好运用《半月谈》的工作,要让这个刊物深入到千家万户,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说,咱们省各地方订阅《半月谈》的数量不平衡,有的县接近一万份,有的只有二三百份。一个县只有几百份是不是少了些?当前广大农村的精神食粮还比较匮乏,增加《半月谈》的订阅数量,尤其值得重视。订一本《半月谈》就等于请一个“宣传员”或“报告员”。我们省有6万多个村庄,平均每个村请四五个“宣传员”、“报告员”不算多吧?他希望全省农村、工厂、机关、学校、商店、街道,都应有这个“报告员”、“宣传员”。

§§§第三十三节合力唱好《黑脸》戏

——《河北日报》高度重视对电视连续剧《黑脸》的宣传

12集电视连续剧《黑脸》是一部振反腐雄风的现实主义力作。对这部作品,《河北日报》高度重视,在编委会的策划协调下,文艺部、总编室、理论评论等部密切配合,动用了新闻的“十八般武艺”。从4月22日开始,到5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稿38篇,其中消息通讯6篇、文章14篇、评论13篇、图片5篇。就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宣传,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都是空前的。可以说全编辑部合唱了一台精彩的《黑脸》戏。通过宣传收到以下效果:让群众增强了反腐败的信心,给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为文艺工作弘扬主旋律作出了示范。

这次宣传做到了“四个比较充分”:

一、省委领导对这部电视剧的高度重视,宣传得比较充分。省委书记对将获鲁迅文学奖的长篇报告文学改编为电视连续剧非常重视,提出“请一流的编剧、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拍成一流的电视剧”。电视剧开始播出,他又马上作了重要批示:“这部电视剧不仅讲了反腐败斗争、反腐败勇士姜瑞峰,而且讲了作为一个干部、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这部电视剧对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有深刻的教育和启示。”《黑脸》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党的宗旨、作风、纪律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反腐败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又在一版发表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关于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收看《黑脸》的通知。

二、对电视连续剧的内容宣传得比较充分。开始,对剧本改编、拍摄策划、编导演如何深入生活、精益求精地创作一流作品,发表4篇文艺评论;在一版突出发表了省纪委书记的文章《一张正气凛然的脸——写在电视剧〈黑脸〉播出之前》;以后并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摘发了电视剧的台词,帮助读者、观众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姜瑞峰无私无畏、秉公执纪执法的高尚情操;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又随播随评,《杨柳青》发文6篇、《纵横谈》2篇,比较深刻地阐发了电视剧的主题思想和主人公的革命精神。

三、《黑脸》在省内外引起的强烈反响宣传得比较充分。先后发表了《黑脸》在京受专家赞誉,在我省反响强烈,各地干部争相观看的文章。接着发表有关部门在京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纪要,称这部电视剧“是一部激浊扬清、振反腐雄风的现实主义力作,是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统一的艺术精品,是对反腐倡廉电视剧的突破。”观众反映,看了这部电视剧,“让你生气,让你出气,更让你扬眉吐气;让你痛心,让你开心,更让你树立信心。”

四、对《黑脸》是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宗旨、作风、纪律教育的生动教材的作用宣传得比较充分。《看〈黑脸〉谈感想》征文的陆续发表,把电视剧的宣传进一步引向深入。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黑脸”话〈黑脸〉——访〈黑脸〉主人公原型姜瑞峰》,姜瑞峰对拍电视剧的态度,对犯错误干部一分为二的分析,对县委书记的评价,给人思想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更看出这位“黑脸”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可消除因拍电视剧给涉及的一些人的思想压力和消极情绪。

§§§第三十四节多侧面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

——记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李文珊的谈话

河北省委副书记李文珊最近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河北电视台记者会议上,就如何坚定不移地、多侧面地宣传好四项基本原则,讲了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