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
1270500000035

第35章 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准——品德 知识 能力 业绩(5)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人的创新能力的发挥,需要一个合理的空间。一个脑子里只有知识的人是没有创新能力的,因为他缺乏一个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思考的空间。没有创新能力,只能成为“匠”而不能成为“师”:对建筑来说,他是泥瓦匠而不是建筑师;对科学来说,他至多是个科技人才而不是科学家,他是个执行者而不是设计者。

思维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思维力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等。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开阔,能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揭露事物的联系,全面地思考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宏观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经过测量和计算,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灯红酒绿、繁荣昌盛的表面现象,在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合乎逻辑地预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取得胜利。这些都是思维的深刻性的具体表现。

思维的广阔性与思维的深刻性是相互联系的,思维的深刻性是以思维的广阔性为基础的,没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全面认识,就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思维的广阔性又离不开思维的深刻性,没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就不能打开思路,发现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独立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去解决问题。思维独立性强的人不会依赖于现成的结论,不盲从于别人的意见,也不会独断专行。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冷静地分析各种思想、各种结论的是非、利弊。

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思维灵活性的学生,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规则、原理和规律,将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和融合,而不把书本当教条;同时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善于迁移。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迅速正确,能当机立断。思维的敏捷性与轻率迥然不同,它不仅要求思维速度快,而且要求思维的正确性高。

4.思维的逻辑性与创造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能严格遵循思维的逻辑规律。思维逻辑性强的人,能使自己的思想首尾一致,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结论正确。

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创新活动中,求变、求异、求新的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思维力的最高形式。求变,即打破“老一套”,不墨守成规;求异,即力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求新,即在一定人群或地域,独占先机。“三求”,概括地说,就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看别人没有看到的,做别人没有做到的。唯有“三求”,才有事业的发展和成功。

第二、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为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需,并对该活动的效率有决定性影响的能力,即各类人员的职业能力。如数学的运算能力、科学家的研究和试验能力、行政人员的执政能力、音乐家的音乐能力、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技术工人的操作能力等。人与人的特殊能力是有区别的,人的特殊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与他与生俱来的特殊能力(先天秉赋)一致时,这种特殊能力更能得到最佳发挥。

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久一在1917年《早期教育与天才》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根据生物学、生理学、精神病理学等的研究,人们生来就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是秘密地隐藏着,表面上看不出来。我称之为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就是天才。因此,天才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只有少数人才有,而是人人皆有的。使用这种潜在能力,便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是由于教育不得法,这种潜在能力大都未能发挥。这就是天才极少的原因所在。在教育上,最重要的不是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是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这一潜在能力——天才。”

10年后,巴甫洛夫晚年提出两个信号系统学说,进一步阐明了上述论断。巴甫洛夫根据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区分出了三种人所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第一信号系统占相对优势的“艺术型”,其特点是有鲜明的直接表象、形象的知觉、记忆和丰富的想象;第二信号系统占相对优势的“思维型”,其特点是倾向于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的思维;两种信号系统相对平衡的“中间型”,且多数人属于中间型。

20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等人研究,进一步发现每个人的大脑潜能类型的区别。人类大脑“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具有的8种智能,在不同人身上,其发展优势是不同的。1.语言潜能。可能表现出的品质:对于模式很敏感,有条理,有系统,有推理能力,喜爱听、读、写,喜爱文字游戏,对琐事有很好的记忆力。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未来可能会成为小说家、诗人、撰稿员、剧作家、演说家、政治领袖、编辑、广告员、记者等。2.逻辑的—数学的潜能。可能表现出的品质:喜欢抽象思维,讲求精确,喜欢计算,喜欢组织,喜爱电脑,喜爱以逻辑的方式做实验,偏向于有条理地做笔记。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未来可能会成为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侦探、律师以及会计等。3.视觉空间潜能。可能表现出的品质:图像思维,创造内心的意象,运用隐喻,有格式塔(完形)的感觉,喜爱绘画以及雕刻,能轻松地看地图、航海图及其他图表,用图像来记忆,有很好的色彩感觉,能灵活运用所有的想象力。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未来可能会成为建筑师、画家、雕刻家、航海者、棋手、博物学家、理论物理学家以及军事战略家等。4.音乐潜能。可能表现出的品质:对音高、节奏、音色很敏感,对音乐中的情绪力量和音乐的复合结构很敏感,很有灵性。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未来可能会成为演奏者、作曲家、指挥、录音师、乐器制造者、钢琴调音师等。5.身体动觉潜能。可能表现出的品质:能较好地控制身体,较好地把握时间,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喜欢参与体育运动,喜欢触摸,擅长手工,喜爱演戏,喜爱用手操作,通过介入学习过程来学习,对做过的事比说过和观察过的事记得更牢。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未来可能会成为舞蹈家、演员、运动员以及在运动上颇有成就的人、发明家、外科医生、空手道教练、赛车手、户外工作者等。6.社交潜力。可能表现出的品质:善于谈判,善于交际和交流,能够察觉别人的意图,喜欢和人在一起,有许多朋友,喜欢并善于操纵群体活动,喜欢做“和事佬”,善于洞察社会形势。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未来可能会成为政治家、教师、宗教领袖、律师、推销员、管理者、公关人员以及公众人物等。7.进入内心或直觉潜力。可能表现出的品质: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价值极其敏感,极深地觉知自己的情感,对生命中的个人目的极其敏感,有发展良好的自我感觉,有直觉的能力,自我激励,非常个性化。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未来可能会成为小说家、律师、哲学家等。8.创造潜能。可在科学家、发明家和各行各业各个岗位的创新者身上得到良好发挥等等。人类大脑“多元智能理论”,对发现和发展自身兴趣、保护和发展自身个性、开发自身大脑潜能、培养自身创造力,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上述人类大脑潜能优势理论,为人人成才提供了发展方向。但必须明确,这里所说的开发潜能成为“天才”的人,指的是那些具有突出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天才不是天生的,没有生而知之的人。人的大脑在素质上的区别在于,大脑中的听觉分析器对音乐感知能力是重要的;视觉分析器对绘画能力是重要的。这就造成了在同样环境和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各种才能的差异。有的人在数学上很有才能,却对艺术一窍不通;有的人在音乐上很有天资,对数学却不入门,这种差异性既有禀赋方面的原因,也有环境方面的原因。先天性的判别对后天的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许多著名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牛顿、爱迪生、法拉第等,小时候的才能并不出众。爱因斯坦说过:“我很清楚,我本人没有特殊的天才。好奇心、专心致志和顽强的自信,结合自我批评的精神,这些给我带来了新的概念。关于特别强的思维能力,我是没有的,就是有,也只是中等程度。有许多人的思维能力比我强许多,但却未做出任何惊人的事业。”因此,这种潜能只是后天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而不是能力本身。能力获得的决定条件在于后天自身的努力。许多“天才”,正是他的后天努力和教育环境,使他的潜在能力在某方面发挥造成较大优势。受教育者表现出的这种潜能优势差异,显示了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开发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时,必须首先了解这种潜能特点和差异,观察、认识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潜能,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使每个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对于大多数“中间型”的人来说,其可塑性很大,其发展方向与教育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环境及父母的特长、嗜好等影响)及个人经历、发展机遇有很大关系。应扬长避短、量体裁衣。

另外,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学习类型”的差异。人的学习类型也和人的大脑潜能一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现在人们把学习类型分为5种: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视觉型”学习者看到学习内容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时,学习得最好;“听觉型”学习者是通过音乐和谈话的声音,学习得最好;“肢体型”学习者是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学习得最好;“书面型”学习者喜欢阅读,更容易从书本上汲取知识,偏好研读而不是别人解释;而“群众互动型”学习者偏好讨论或与大家一起参与活动,他们在与他人的相处和交换意见的过程中效率最高。对这5种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会使用,但只有一两种学习类型为主更适合自己,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就要尊重这一差异,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擅长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对于“视觉型”、“听觉型”和“书面型”学习的学生,教师比较欣赏,而对于“肢体型”学习者,通常会认为是“违反纪律”的典型。这种偏见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学习类型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

基于以上学习类型理论,领导、家长和教师在坚持尊重人的特殊禀性和个性差异的原则时,主要的职责就是观察学生,留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行为方式,分析他们属于哪种潜能占优势的学习者,以此作为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学习的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一个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不管从哪方面入手发展个性、兴趣,开发智能、优势或从事哪类职业、专业,都必须同时开发自身创新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兴趣、智能优势、职业专业得以更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获得事业的成功。

第三、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中,为了适应环境,特别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并实现自身价值,运用语言和各种媒介,积极地、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掌握间接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要有终身学习意识。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信息、新经验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就很难实现自己的设想、理想、梦想。二是要掌握新的学习手段,尽量扩大知识面。

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社会学习,向自身经历学习。三是要善于学习。要结合工作实际,抓住学习重点,掌握学习要领,要能与众不同,能悟出新道理、新办法、新点子、新收获。如果不结合实际,没有学习重点,纸上谈兵,无的放矢,如果人云亦云、浮皮潦草、不求甚解、没有独立见解地学,就不可能真正学出成绩来。要把学到的知识、获得的信息、积累的经验、掌握的技能应用到实际中,不获成功,决不罢休。

古人云:“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就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紧迫性而言,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没有今天来得突出。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几乎过三至五年,知识量、信息量就增加一倍。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推测,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大约每隔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缩短至30年,50年代为10年,到70年代这个数字变成了5年,目前已变成3年。完全有理由预测,今后这个时间会更短。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全世界图书发行总数1952年是25万种,1962年为38.83万种,1972年达56.1万种,估计到2040年,出版的各种图书将达2亿种。人的生命是极其有限的,面对爆炸般膨胀的知识,只靠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美国曾做过调查,成功的创造者、发明家,在创造过程所需的知识中,由各级各类学校所提供的知识最多只有20%,其他80%的知识则需创造者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地学习。在知识老化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继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人掌握的知识、经验与技能越多,创造必将越高。因此,一切有志于创造的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

高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遇,而且也向我们敲响了不学习就要落后的警钟。美国当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有一句前瞻性的断言:“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财富。”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知识不补充不更新,是经不起“风浪”考验的,更谈不上去“远海”“深海”中去闯荡,迟早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弃儿”。

例1.结合专业学知识

青岛港桥吊队长许振超,堪称新时期知识型的高技能人才的代表。2004年初,这位普通工人的模范事迹和他创造的奇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传遍了神州大地,“发扬振超精神”,“创造振超效率”成为人们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