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
1270500000005

第5章 创新型人才基本常识——概念认知(3)

从狭义上说,所谓技能型创新人才,是指这样一个群体的人,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和巧妙使用劳动工具,发挥其最佳效能;他们注意吸收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并有发明和不断革新改造现有劳动工具(产品)的强烈愿望和行为,以适应新技术发展、新产品生产的需要;他们注意探索使用劳动工具的新方法或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并加以实施,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为丰富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创出新的业绩。

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通讯。技能高低主要表现在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劳动工具的先进性及其相互关系,即劳动者制作新的劳动工具的先进性、及时性、新颖性、大众性,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的熟练性和巧妙性上。所以说,熟练和巧妙使用劳动工具的能力,革新、改造或设计、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的能力,提出新的劳动工作思路和解决生产业务中的难题,是技能型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首要能力。

在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创新能力和劳动业绩是衡量技能型创新人才的主要标准。

二、技能型创新人才分类

技能型人才可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和复合技能型人才。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有突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能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生产难题的人才。有某种专业知识和相应岗位工作方法、技巧的人,如物流师、推销员、导游员和各类服务员等,也属于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应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指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有某项新技术、新知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新知识的人才。

复合技能型人才是能够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有综合性的新技术、新知识和多项技能的人才。

三、技能型创新人才表现形式

1.技术技能型人才表现形式

(1)喜欢动手,心灵手巧,会琢磨巧妙地使用和改进劳动工具;

(2)喜欢在生产第一线干实际事,不搞花架子;

(3)喜欢出效果,对出虚名不感兴趣;

(4)对新设备、新工具感兴趣,喜欢琢磨和研究;

(5)坚持力强,办事不愿半途而废;

(6)人缘好,更喜欢结识有事业心和爱动脑筋的人,不喜欢把精力耗费在无意义的交往中;

(7)情绪稳定,豁达,不爱计较无意义的小事和争论;

(8)喜欢秩序、条理和准确性;

(9)在个人力量决定的范围内,喜欢对自己的未来下赌注;

(10)对独立工作和自治有强烈需求;

(11)遇有向他请教技术、工艺等问题时,常常表现出兴奋和欣慰。

2.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创新人才的表现形式

(1)对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感兴趣,总想追随最先进的;

(2)求知欲望强,喜欢用最先进的手段涉猎新事物、新信息;

(3)喜欢探索,追求完善;

(4)喜欢在思考成熟的基础上动手;

(5)做事情有坚持力,情绪稳定;

(6)人与人的关系上,态度超然,交往中往往直率而坦诚;

(7)不喜欢把精力用在无谓的消耗上;

(8)喜欢秩序、条理和准确性;

(9)喜欢独立完成任务,也愿与人探讨,不拒绝合作;

(10)真诚地推崇智慧,自我期望值高。

第四、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和作用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他们同科学家、工程师一样,共同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同样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尊重。

一、技能型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建国初期,在优先发展重工业、努力实现工业化的建设方针下,我国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的技术工人,他们在机械、采矿、建筑等生产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发展高新技术和尖端科学,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今天,火箭的发射、卫星上天、通信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联手打造,需要更多的不同类型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国峰是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矿业分公司采煤二区采煤机组组长。他所在的唐山煤矿已有100多年的开采历史,留下了一块块“边角余煤”,综合机械化在这里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为充分挖掘老矿潜力,矿里投巨资购进了“轻型放顶煤”设备,但在老矿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如何应用成为大难题。赵国峰主动请缨。他说:“我作为一线采煤工人,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千方百计提高操作技术,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煤,提高经济效益。”

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钻研技术上。他上下班路途时间加上在工作面干8个小时,一个班实际要十二三个小时。为了挤时间,赵国峰总结了一套“六段蚕食学习法”,即“出门等车看一段,上下班路上想一段,回家让妻子问一段,吃饭时打开录音机听一段,找技术员讲一段,空闲时间打开本子记一段”。工作之余,他经常以书为伴,逛书店、去图书馆成了他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他在熟记采煤司机应知应会的基础上,攻读了初、高中课程和《矿山地质测量)《采煤工艺》《国内外综合开采》等20多本煤矿专业书籍。记下了20万字的学习笔记,整理了2000多个井下数据。根据“采场运动规律”“支撑压力规律”“矿山应力显现规律”等原理,锲而不舍地进行技术革新,先后发明并总结出了“三直一平割煤法”“漂刀加煞刀崩梁窝采煤法”“小循环快速移溜移架操作法”等12种采煤新方法。“轻型放顶煤新工艺”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应用成功,实现了在条件复杂情况下开采边角余煤工艺的一次革新。

他发明的“拖刀割煤法”,使采煤机组可在各种大倾斜角度的地质条件下平衡安全快速采煤,与他发明的“台阶式推采法”结合使用后,工作面由一个月冒顶10次以上降低到平均0.5次以下,还大大提高了煤炭质量等级。单就少冒顶、少出矸石、提高煤质、节约材料计算,一年就多创效益近200多万元。

从1978年参加工作到2001年,赵国峰熟练地掌握了采煤工作面每一个工种的操作技能,持有每个工种的操作合格证,是全矿有名的一专多能“土专家”、技术标兵、技术能手。他先后完成大宗技术革新达42项、小改小革小窍门达684项。他一直站在工艺革命的最前沿,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直接生产力,让百年老矿焕发了青春。

20多年中,为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研究创造先进操作法,他奉献在岗位上的轮休日、节假日达726天,为国家多出煤27.46万吨,能装满4500多节60吨的车皮,在铁路上可排60多千米,仅此一项,即多创效益3295万元。

我们走近广西玉柴技师,更深刻品味到工人的力量。一台精密的进口设备,钳工曾显林仅凭耳朵和经验就能找出缺陷并提出改进方案;德国需要8个月、1900万元才能做出的柴油发动机模具,17岁就做学徒的陈金源带领十几人的攻关组只需3个月、150万元就设计制造成功;上千摄氏度的铁水,熔炼工零智勇用肉眼观看飞溅的火花估测出来的数据和电子仪器化验得出的数据只有2摄氏度误差……

玉柴技师协会在工艺装备厂模具车间举办模具成果展示活动。看到现场展示的木模、金属模、模具钳工精密钻孔技巧操作等模具的设计研发技术,部分甚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些身怀绝技的工人们被尊称为“大师”、玉柴的宝贝,这支队伍的日益强大,推动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是玉柴今日能站在国际舞台上与全球企业同台竞争的法宝之一。进入2010年,各地的发动机订单雪片般地飞进玉柴,1~2月发动机订单超过14万台,是2009年同期的3倍多。

二、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改变个人生活现状

生产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改变现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是创新的永恒主题和不竭的源泉。具备了优良技能,还可以为个人的自我发展铺平道路,改变个人生活状况,甚至改变个人的前途命运。

技能型人才更贴近现实生活,可以用自己的才能直接改变自身和人们的生活现状。他们创新的产品更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河北省东光县南霞口镇杨昂村有位72岁的张希菊老汉,别看他才小学毕业,可从小心灵手巧,爱鼓捣东西。从1995年起,老汉对捣弄炉子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年冬天设计、改进、制造,一年一个新炉,一干就是8年,他总是没黑没白地跟铁呀、管子呀打交道,自己骑自行车去买铸件,一出去就是六七十里地。为发明采暖炉,光废铁就用了好几吨。

市场上的采暖炉是炙烤式的,用的燃料太多,他就试着改成炙烤加直烧式、抽屉式结构,拉出来能烧水做饭,推进去能采暖。尤其到了初冬和冬末的时候,利用做饭的余热就能采暖,既经济又实惠,再也不怕“倒春寒”。他2003年发明的采暖炉造价100元,每次用一块蜂窝煤,能带动两组暖气,让室内温暖如春,每年只用蜂窝煤六七百块。

2004年,张希菊的采暖炉获得了国家专利。他说,自己年纪大了,不可能亲自推广采暖炉。申报国家专利,就是为了让这种新型采暖炉早日推广到千家万户,让普通收入的家庭过个暖和的冬天。

吴玉禄是北京通州淳县镇马务村农民,只读了一个月的中学。小时候爱逃学,父亲整天拿着锄头追他上学。不过,他对机器有着天生的热爱和“感觉”。

1985年,父亲让吴玉禄给玉米脱粒。干了不到两小时,他就对手工脱粒厌烦不已。“为什么不做个电动脱粒机呢?”吴玉禄搜罗了旧电机和一堆零件,两天后,一台电动脱粒机诞生了。把玉米往里一扔,用不了几秒钟,就脱得干干净净,又快又省力。消息传开,左邻右舍都来借用。

还有一次,家人让他去播种。“那多麻烦呀,一天干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了。”吴玉禄说,“还是让机器干吧。”他在自行车前安装了一个扒土装置,在踏脚部位装了播种和填土装置。吴玉禄推着改造的自行车播种机,在地里转了几圈,就把活儿干完了。村里人看了,羡慕得不得了。

家里有了个“发明大王”,开幼儿园的妻子跟着沾了光。幼儿园里的玩具车、电动催眠床、电动晃椅、电动转椅等,全是吴玉禄鼓捣出来的。

他妻子最喜欢用电动教具上数学课:教具左边给出一道数学题,等号右边是个大问号。过一会儿,等小朋友算完了,右边的等号自动转过去,给出答案。然后,左边又给出一个新题目。“小朋友都被这个教具吸引住了,上课特别专心。”

后来,他对机器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先后发明了13个“兄弟”。且各有能耐:“吴老大”会走正步;“吴老三”是爬墙高手;“吴老八”最活泼,能蹦会跳,还能翻跟头。

吴玉禄的得意之作,是会端茶送水、敬烟点火、洗碗浇花、安装灯泡的“吴老五”。村里人爱上吴家串门,一进门便嚷:“让老五出来点烟。”客人多的时候,吴玉禄冲妻子大喊:“别忙活了,让咱那机器人小子替你干吧!”

2004年7月,吴玉禄带着机器人去湖南参加“全国首届农民发明大赛”,拿了一等奖。接着就有一拨儿一拨儿的人找上门来,有的要求他去表演,有的想买他的产品,还有的企业想和吴玉禄合作,承诺给吴玉禄建网站、介绍外商等。

三、技能型人才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

目前用人单位招聘员工和提拔人才有了更为明智的选择。他们不再把学历作为用人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人的素质高低,注重人的学习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需要的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因此,技能型创新人才具有更为明确的就业优势。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原河北化工学校)从1997年开展创新素质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学院正在形成处处谈创造、人人想创造的良好氛围。发明创造活动在学生中蔚然成风。学生完成6500多项小发明创造,共写出小论文118篇,有三名同学在河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大赛获奖。外形新颖、味美可口、食用方便的球形月饼,带有反射镜片的滴眼液瓶,可做背包用的衣服,带有防滑脱鞋垫的鞋等19项新产品申请了专利,已有16项获得专利权。学生就业率居全省省属院校榜首。许多企业了解到该校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良好素质后,每年毕业生毕业前夕,都纷纷提前到学校“订货”;凡获得专利的同学,均被企业提前抢走。

康静同学参加工作后坚持“一日一设想”,两年中积累了发明设想500多项,写满了两个笔记本。王怀勇同学被石家庄某大型药厂招聘为包装车间的操作工,负责一种抗生素中间体晶体颗粒的粉碎、装袋。在工作中,他发现粉碎时部分药物从机器中溢出,包装时药品进入包装袋时将袋中的空气挤出,部分药品随空气喷出袋外,车间内的空气中弥漫药品的细小颗粒,像下雾一样。每天一个班清扫丢弃的药品约有五六千克,每千克药品市场价1400元。工人们一直抱怨机器设计得不好,但从没有人动手改进。王怀勇把“问题”看作创新的起点,积极向领导反映,设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康静和王怀勇同学的良好表现,为更多的同学就业带来了机会。

四、技能型人才可以提高并发展成为管理者

在实践中,有一部分技能型人才,不仅有精良的技能,还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管理知识、管理模式,通常称他们为管理技能型人才。不少人由此走上各级管理岗位,成为“内行领导”。

河北华鑫集团公司家用电器维修服务中心经理李玉萍是从维修技工提升为经理的。

1980年参加工作后,李玉萍就没有离开过家电维修岗位,从修“戏匣子”开始到修背投、液晶、等离子电视机,维修技术精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省、市维修技术状元到高级工程师,从市新长征突击手到省、市劳动模范,并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李玉萍求知欲很强,从小爱听“戏匣子”,长大了立志要学会修电视机。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她从农村考入了河北省商业学校,恰巧又分到了电视机维修专业学习。当夏日别人去乘凉,寒冬别人还躺在被窝里的时候,她却在刻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