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秘的现象
1272400000031

第31章 寻找扑朔迷离的事实真相(7)

《国榷》记载: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罪惟录》也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阴险毒辣的郑贵妃为了讨好新皇帝,选了八个美女送他,朱常洛身体本来就不好,又耽于行乐,因此体力不支,卧床不起。但他并没有节制,照样每天在酒色中鬼混。一天他为了寻求刺激,服用了一粒“红丸”(红丸是一种宫廷特制的春药)。结果狂躁不已,大笑不止。第二天请来御医诊治,御医崔文升不知道皇帝阴虚肾竭,以为是邪热内蕴,就开了一服泻火通便的猛药。结果,朱常洛一夜腹泻三十多次,病情加重。这时朝廷各派开始互相争吵,不停地争论皇帝发病的原因。而病危中的朱常洛还念念不忘“红丸”,吵着要再服用。八月二十九日,泰昌帝召见内阁大臣,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手下回话:“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妙药,臣等未敢轻信。”所谓的鸿胪寺是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事的一个机构,鸿胪寺的正卿叫鸿胪寺卿,四品。副手是鸿胪寺少卿,五品。鸿胪寺丞又低一级,六品。朱常洛命身边太监速召李可灼进宫。李可灼见帝完毕,朱常洛命他进药。各位大臣再三嘱咐李可灼慎重用药,朱常洛则不断催促进药。于是李可灼进一粒红丸,朱常洛先饮汤,气直喘。待药入,即不喘。于是称赞李可灼为“忠臣”。大臣们都心怀不安,等候在宫门外。一位太监高兴地出来传话:皇上服了红丸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于是李可灼又进一丸,但没多久皇帝就手捂心口,两眼圆睁,挣扎几下后一命呜呼了。朱常洛驾崩时他继承皇位整一个月,这个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

皇帝即位才30天就驾崩!两颗红色药丸就要了皇上的命!朝廷内外无不震惊。

两颗红色药丸是什么药?皇帝的驾崩是御医崔文升的误诊还是鸿胪寺丞李可灼献的红丸所致?有没有人幕后指使?一时间明朝廷激烈争论,“红丸案”使党派矛盾更加尖锐。有大臣上书要求惩治崔文升,他用药不当导致皇帝丧命,还推说是红丸致死,来败坏皇帝的名声。也有人要求查办李可灼,不过也有人说,李可灼所进的红色药丸就是“红丸”,是普通的春药,春药属于热药,皇帝阴虚大泻,以火制水,是对症下药。李可灼只是想献殷勤,讨好皇帝,但是运气不佳。进而有人说李可灼不是御医,而病人又是皇帝,按照常理,他不能给病人献药吃。难道他不怕治出问题,他脑袋保不住吗?何况当时皇帝已经是危在旦夕了,他为何还要如此冒险?由此可知,李可灼一定是受人指使,是故意要谋杀皇帝。而追查下去才知道崔文升曾是郑贵妃手下的人。

案子继续追查下去牵连了很多人,朝廷各派别趁此机会,大加打击异己分子,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李可灼被判流放,崔文升被贬南京。“红丸”案算是有了了结。但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为“红丸案”翻案,借此机会打击东林党。崇祯年间,魏忠贤失势,此案又翻了回来。

一个早逝的皇帝,两粒小小红丸,惹得朝廷一直争吵了八年,这个案子成为天启年间党争的题目之一,其间许多人受到牵连,真是祸国殃民。那些或说是服红丸而死;或说是沉迷女色,是郑贵妃有意加害;或说是用药差错等,其实都是为了不同的政治目的。这个案子后世不能不引以为戒。

明代“天启大爆炸”

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北京的天空十分明亮,突然从城的东北方至城西南传来一阵轰隆声,天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火球。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发生了,方圆46千米之内,瞬间夷为平地。这场大爆炸突如其来,其惨烈、诡秘世所罕见,发生的原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谁也解释不清。

这场惊心动魄的大爆炸使经历过的人永生难忘。专家学者们收集了当时目击者的见闻,他们反映爆炸当时本来天空晴朗,忽然就听到一声巨大的雷声响起。“隆隆”地在大地上滚过,声音震撼天地。从京城的西南角涌起一片遮天盖地的黑云。不大一会儿,又是一声巨响,天崩地裂。顿时,天空变得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东至顺成门大街,北至刑部街,万余间房屋建筑顿时变成一片瓦砾。两万多居民非死即伤,断臂者、折足者、破头者无数,尸骸遍地,秽气熏天,一片狼藉,惨不忍睹,连牛马鸡犬都难逃一死。王恭厂一带,地裂40多米,火光腾空。东自通州,北至密云、昌平,到处雷声震耳,被损坏的房屋建筑无数。老百姓有侥幸活命的,也都是披头散发,狼狈不堪,惊恐万分。举国上下陷入一场空前的大灾难之中,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久,又见南方的天空中有一股气直冲入云霄,天上的气团被绞得一团乱,变得奇形怪状,有的像乱丝,有的像灵芝,五颜六色,千奇百怪,许久才渐渐散去。

事发当时,明熹宗朱由校正在乾清宫用早膳。突然,他发现大殿摇晃起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吓得不顾一切地往外逃。跑到门外,他又急忙拼命向交泰殿奔去,身边的侍卫们都惊得不知所措,只有一个贴身的内侍紧紧跟着他跑。刚到建极殿旁,天上忽然飞下瓦片,正巧砸在这个内侍的脑袋上,内侍当场脑浆迸裂,倒地而亡。熹宗皇帝这时什么也顾不得了,一口气跑到交泰殿。大殿的一角放着一张大桌子,他连忙钻到桌子底下,这才喘了口气,逃过这次劫难。

这场爆炸传遍了全国,从宫廷到民间无不人心惶惶。因为当时科学知识很落后,人们对某些不能解释的事情具有恐惧心理。加之当时国家政治腐败,宦官专权,于是民间流传这是上天的惩罚。大臣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匡正时弊,重振朝纲。

这次大爆炸还有很多诡异的现象:那时的多种史料都记载了一种“脱衣”现象。据记载,这次爆炸中,无论男女,不论死活,人们的衣服鞋帽等都被刮走,全为裸体。“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天变邸抄》)“凡死伤俱裸露,员弘寺街轿中女赤体无恙。”(《国榷》)“木石人复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死者皆裸。”(《帝京景物略》)可见“脱衣”现象是大爆炸中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人们猜测是由于放射状冲击波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强劲的气流刮掉了人们身上的衣服。此外,还有神秘失踪现象。据记载,当时有一位总兵带着7个跟班,走到元宏寺大街,听到巨响后,8个人全部消失了。西会馆的老师和学生共36人,听到巨响后,也全没了踪影。最奇怪的是,菜市口一个姓周的人,正和6个人说话,巨响过后,他的头颅忽然飞走,躯体随后倒地,而旁边的6个人安然无恙。

那么这场爆炸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呢?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说是火药自爆,也有人认为是陨星坠落,还有人认为是火山热核强爆,更有甚者认为是外星人入侵、UFO降临等。但每一个观点都没办法让人完全信服。

顺治帝选择了怎样的归宿

人们传说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在自己心爱的董鄂妃去世后,悲伤过度,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了。少年天子顺治,在他短短23年的生命里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疑问,顺治出家一事,是清初皇室的一大疑案。

一般认为顺治最终出家了。理由就是顺治皇帝很喜欢寺庙生活,顺治一生十分信奉佛教,与当时著名高僧玉林秀、木陈心、茆溪森等交往密切。顺治的母亲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所以他与佛家结缘有历史和家庭的影响。有一次顺治和木陈心聊天,他说:“我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我到你这个寺庙之后,觉得这儿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回到宫里。”顺治经常和和尚茆溪森交往,还自称是这和尚的弟子。顺治后来找了茆溪森剃度,茆溪森苦苦相劝,顺治坚持要剃度。玉林秀闻讯赶来,命人取来干柴,要当众烧死茆溪森,这才使顺治答应蓄发。虽然剃发未遂,但顺治一心向佛的心思没有改变,后来茆溪森的塔铭上写有“人人道你大清国里度天子”。足以看出顺治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和其一心想当和尚的意愿。

民间传说顺治帝之所以选择出家,一个催化因素就是爱妃董鄂妃的去世。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这使顺治帝精神陷入崩溃而不能自拔。他自己撰写了4 500字的《董妃行状》,又命大臣为她作传,还破例追谥她为皇后,最后又让30名太监和宫女为她殉葬。顺治短短的23年生命里娶过十多位妃子,但他唯一钟情的只有董鄂妃。所以她的死使顺治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最终归隐天台山。这可以从后来的种种迹象中得到印证。据说天台寺有一蜡质的僧装顺治像,头戴宝冠,身披黄袍,相貌和顺治十分相像。而康熙曾多次来天台山祭拜,还赐予匾额和金帛,这似乎说明天台山是顺治出家之所。据说顺治出家一事大臣都知道,他是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出走,而他的葬礼于正月初七举行,这段时间就是在秘密寻找他的下落。

但另一种更为可信的说法是顺治死于天花。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病了,初三,他就传召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到养心殿密谈了一番话。到正月初六子时,忽然传召王熙到养心殿,顺治说:“朕患痘,势将不起,病势很重,尔听朕言,速草诏书。”于是王熙就到乾清门西侧围屏内去起草诏书,起草一条就上奏一条,批回来改,再起草再上奏,三次上奏,得到钦定。初七傍晚的时候遗诏撰写和修改刚完,顺治就死了。这段历史可以从王熙死后的《王熙自定年谱》里找到,这里面记载了顺治临终让他撰写遗诏的事情。《萍圃杂记》记载:顺治十七年底,顺治染上天花,礼部奉旨宣布免去元旦大朝庆贺礼。正月初二,顺治为祈求佛法庇佑,亲自把最宠爱的太监无良辅送到悯忠寺剃度,作为自己的替身。正月初四,朝廷正式向文武大臣宣布皇帝患病。初五,宫殿各门所悬的门神、对联全部撤去。接着传谕全国“毋炒豆、毋点灯、毋泼水”,并下令释放所有监牢犯,以祈祝皇帝康复。初七夜,顺治死于养心殿。茆溪森和尚死了之后,他的弟子整理了一本书,书里记载顺治死之前,嘱咐遵照祖制,实行火化,要茆溪森速回京城为他火化。顺治死后,他的遗体移到了景山寿王殿,四月茆溪森赶到了北京,在景山寿王殿前举行法会,将顺治遗体火化。有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和和尚茆溪森的见证和记载,并参考其他的文献和档案,可以证明顺治是病死的。

为什么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民间的传闻还炒得沸沸扬扬呢?也许人们都对宫廷的谎言与阴谋太熟悉,对朝廷发布的消息不相信。而且,据说葬于清东陵孝陵中的是空棺,没有顺治的遗体。如果说是行旧俗遗体火化了,那么顺治火化也不见记载于《清实录》,因此让人们怀疑。一代君王到底魂归何处,真的不得而知了。

雍正是如何嗣位的

清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获胜,最终龙袍加身登上宝座。但长期以来对于雍正帝究竟如何嗣位的一直众说纷纭。雍正嗣位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的一桩悬案。

雍正是清康熙帝玄烨的四子。康熙一共生了35个儿子,长成者有20人。康熙十四年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胤礽长大成人后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导致与康熙之间的矛盾冲突。经过两度废立,康熙于康熙五十一年最终将胤礽废去,不再立太子。据清代官方文献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原本身体状况良好的康熙“偶感风寒”,在南苑的畅春园静养。十三日凌晨,他的病情急剧恶化。急召诸皇子和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传遗诏命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到晚间戌时,康熙驾崩,胤禛宣述遗诏,其他在场皇子向他叩首,胤禛继承帝位。

从上面情形看,雍正的即位是在父皇寿终正寝后才开始的,是合乎法理的。但是民间传说却认为雍正是篡位夺权,认为他是矫诏篡位,甚至连康熙之死也大有可疑之处。保存至今的《大义觉迷录》一书,记录了当时的一些民间传闻。传闻说:“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又说:“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驾崩了,皇上就继了位。”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早在雍正继位前他的合法性就遭到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