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秘的现象
1272400000032

第32章 寻找扑朔迷离的事实真相(8)

雍正嗣位疑案,不但民间有很多传闻,史学家也是众说纷纭,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篡位之说出自雍正的政敌之口。因为按清朝的书写格式,允写做“皇十四子”,胤禛写做“皇四子”,头一个“皇”字不可省略,改“十”为“于”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些研究者还指出,胤禛一直颇受康熙帝钟爱,他8岁随父出塞巡北,10岁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封为和硕雍亲王,曾奉命掌管国家军政、钱粮大权。康熙末年,诸皇子为皇位明争暗斗,他则在表面上置身其外,这更得到康熙的信任。因此雍正是康熙满意的接班人。清代官方的记载基本可信,雍正的继位是合法的。

另一种看法认为雍正是矫诏篡立。官方记载的雍正继位经过以及后来雍正自己的辩护词中,有许多破绽和矛盾之处。最为明显的就是康熙临终时在场人员的名单,几处记载,互有出入。更可疑的是,雍正上台后,采取了许多异常的举动,比如下令收缴康熙帝的朱批奏折,私自保留和抄录者从重治罪;处死康熙晚年的贴身内侍赵昌,抄没其家产;幽禁掌握兵权且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允,不遗余力地排斥和迫害其他皇子。种种迹象表明,雍正嗣位的合法性太令人怀疑。很多学者认为,康熙晚年最中意的皇子是十四子允。康熙五十七年冬,任命允为抚边大将军,代替康熙出征,这正是给他创造建功立业的机会,使他具备了足以服众的有利条件,从而水到渠成,继承皇位。但因雍正等人控制着京师的局势,康熙猝然去世,给雍正造成绝好的机会,他假传遗诏,夺得了皇位。

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各有依据。可以说,在没有获得更多的可靠材料之前,雍正的继位是否合法,仍然是一个谜。这不仅因为雍正在继承皇位上有很多疑点,而且他继位后的很多言行令人感到不解。雍正嗣位这一扑朔迷离的历史疑案,等待确凿的证明材料来大白天下。

乾隆身世的秘密

乾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文治武功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他还是一位长寿皇帝,活到了89岁。乾隆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人们最爱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身世了。

清朝皇家的家谱《玉牒》和乾隆时期的《实录》以及《圣训》,都清楚地写着,乾隆的亲生母亲是钮祜禄氏。而且众所周知,乾隆是个大孝子,他在慈宁宫为母亲60岁诞辰举行盛大的寿宴,并把此场景绘成《慈宁燕喜图》,侍奉母亲三次上泰山,四次下江南,多次到塞外避暑山庄。乾隆还别出心裁,用3 000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供奉他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所以叫金发塔。乾隆爱写诗,在他的诗中,有不少是称颂生母钮祜禄氏养育之恩的。尽管史料上记载得很清楚,乾隆的生母就是钮祜禄氏,但还是有人提出了异议。有一种传闻认为乾隆是宫女所生。湖南湘潭学者王闿运是曾国藩的幕友,也是晚清著名的诗人。他在《湘绮楼文集》内的“列女传”中指出,乾隆的生母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没有仆人,13岁时到北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选宫女,被分到雍亲王府当使唤丫头,后来竟生下了乾隆。

另一个很流行的传闻说乾隆是浙江海宁陈氏之子。他是一位盐商叫陈世倌,俗称陈阁老,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据说雍正为皇子时与陈氏关系很好。恰好雍亲王和陈阁老的两家夫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孩子,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等孩子换回去时,陈家老小个个目瞪口呆,自己的儿子变成了一个女婴。陈家万分恐惧不敢声张。雍正继位后对陈家十分眷顾,乾隆时更加优厚。民间甚至传说,乾隆登基后六次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而他六次南巡有四次住在陈阁老的私家园林,很明显这是在探望自己的亲生父母。围绕着这个传闻还有人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所以经常在宫中穿汉服。此外,小说家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乾隆身世之谜展开的。

另外关于他的出生地也是众说纷纭。乾隆认为自己出生在雍和宫,在康熙时代雍和宫是皇子雍正的王爷府,即雍亲王府。乾隆登基后,把父亲雍正的画像供奉在雍和宫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念经,每年正月初七他都要到雍和宫祭拜。乾隆曾多次以诗表明自己生在雍和宫。比如“来瞻值人日,吾亦念初生。”“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乾隆不仅认定自己生在雍和宫,而且点出了具体的出生地点,即雍和宫的东厢房。但是有人对他的出生地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朝中有一个官员管世铭,他随乾隆到避暑山庄时曾赋诗“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这首诗涉及乾隆的出生地,因为诗后小注说,“狮子园是乾隆的诞生地,因此乾隆常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祭日到那里小住几天”。狮子园是承德避暑山庄外的一座园林,康熙在位时常到热河避暑,雍正随驾,狮子园便是雍亲王一家在热河的住处。但乾隆直到晚年仍然坚持说自己生在雍和宫,79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佛,又写下一首七律《雍和宫瞻礼》,重申生在雍和宫。

乾隆的儿子嘉庆不认同父亲出生在雍和宫的说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嘉庆登基那年八月,乾隆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写诗庆贺,在诗后注解说,康熙在辛卯那年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匾额,乾隆也恰好在这年降生在山庄。而第二年乾隆又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再次写诗祝寿提到乾隆诞生于山庄。但是嘉庆的观点最后不得不改变,因为朝廷为乾隆撰修《清实录》和《清圣训》时(《清实录》是专门记载每位皇帝在位时的主要活动以及重大事件的编年体史书;《清圣训》则是每位皇帝所颁的诏令和谕旨的集锦),这两部文献典籍都把乾隆的出生地写成了雍和宫。嘉庆命令编修大臣认真核查,编修大臣找来乾隆的诗等实物为证,嘉庆不得不放弃这个说法。

文韬武略的乾隆皇帝,一生都充满故事,连他的身世、出生地也让世人竞相猜测。

短命皇帝同治之死

同治帝载淳是叶赫那拉氏(慈禧)所生,他是咸丰皇帝的独子。同治6岁时即登基称帝,同治十二年亲政。但他亲政不到两年即病逝了。对于同治的死因,有的说是天花,有的说是梅毒。

清代档案中发现了《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一份,据记载,载淳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得病卧床。当天下午,太医院判李德立和御医庄守和诊断,结果是:“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来,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载淳的病来势很凶,御医对此开出了用生地、元参、牛蒡子、芦根等12味药配制的“益阴清解饮”,进行避风调理。同治仅服了一次药,病情就明显好转。于是御医们精心医治护理两天多,有些症状就有了减退的迹象,但是由于瘟热毒滞过盛,以致头面、颈项发出的痘粒很稠密,而且痘粒颜色紫滞,又伴有咽痛作呕、身颤口干、便秘溺赤。痘料透出后过盛的毒素并没完全随之表发出来,最后用药无效,以致身亡。

史料上的这个记载,使很多人认为同治死于天花。但民间流传更广泛的说法认为他死于梅毒。很多严肃的学术著作里都记载着同治帝微服出宫,嬉戏游乐,出入烟馆妓院。众所周知,同治帝与皇后阿鲁特氏相亲相爱,但慈禧太后不喜欢阿鲁特氏。于是限制同治帝宠爱皇后,强令同治喜欢慧妃。而同治讨厌慈禧所喜欢的慧妃,于是,同治帝与太监等常微服外出寻花问柳。但他怕人知道,所以不敢去京城大的妓院明楼,专门去那些不堪的小妓院。据说,载淳从烟花巷院染上梅毒,开始时毫无察觉,后来脸面、背部开始长斑点。于是召太医诊治,御医见到这种症状大惊,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请命慈禧。慈禧命令众人向外界说皇上只是染上天花。于是,御医们按照治天花来开药,但医治无效。梅毒在当时是绝症,以天花病来治,显然是为了掩盖丑闻,以免丢皇家脸面。所以同治后来就日益病重,下部溃烂而死。

同治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来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证据,让人难以明辨,于是同治死因又成为清廷的一个疑案。

李莲英死因难辨

1966年北京市海淀区一些老师在参加劳动时,他们按规定挖掘李莲英的坟墓。当他们打开棺木看到李莲英遗体时都惊呆了。躺在那儿的遗体只有头颅,而掩盖在被子下面的尸体,只是用衣服做的人形。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李莲英不是寿终正寝,而是被杀。

那么李莲英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根据他的身世和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人们作出了种种推测。

李莲英1848年出生在直隶河间府(今属河北)。9岁时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河北河间、大成一带历来是出太监的地方,很多穷苦人家都是把小男孩自幼阉割,送去当太监,以谋求生活出路。关于李莲英的身世,民间有很多具体而生动的传说,说他原在河间府一带因触犯法律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以补鞋为生。后来他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因此有“小篦李”这个外号。李莲英因为能说会道,懂得见机行事,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检阅。慈禧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由于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而醇亲王是一个城府很深且非常谨慎的人,他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慈禧马上批准了。醇亲王五月初一回北京复命,这时朝廷中一片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上奏,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他们还说李莲英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此后又有多次弹劾李莲英的奏折,事实上他贪财不计其数,手段变化多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李莲英作为当红太监,所获钱财颇丰。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敲诈勒索朝中办事官员。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每次置办服装衣料时,都要向宫中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按图制作,这便是李莲英索要钱财的机会。其实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太监的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贪点儿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后,李莲英也离开皇宫,退休回家了。他在皇宫50多年聚敛了大量财产。1911年春天,63岁的李莲英病死家中,朝廷还专门拨给他一笔办丧事的钱。人们一直以为他是善终,史书上也是这么写的。而这次掘墓后,人们开始怀疑李莲英是他杀。

有人认为李莲英是革命党人杀的,他一生和慈禧做了那么多卖国害人的坏事,深为民众痛恨,他出宫时正是革命党人推翻清政府的活跃时期,罪大恶极的大太监李莲英当然在诛杀的范围里。还有人说李莲英因为财产过多而引起关注,最后遭到杀害,他的财产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曾有人多次在京城各大银号调查他的存银,因财被杀不是没有可能。还有一种猜测别出心裁,认为李莲英是死后被家人砍头,身首异处。因为他自幼被阉割送入皇宫,虽然后来权倾朝野,不可一世,但他终究是被人鄙视的太监,家人觉得他有辱祖先,所以把他的身体割下抛弃了。

总之李莲英的身首分离令人不解,至今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说明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