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城市发展学
1272500000019

第19章 城市发展的基础理论(5)

总之,现代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不是某一社会领域发生的社会变迁,而是涉及社会多层面的演变过程和整体社会的变迁,它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现代化是全方位的概念,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观念的与制度的多层次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态等多方面。物质、观念、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以物质的现代化为基础,观念的现代化做先导,制度的现代化做保障。“现代化不只是经济发展,也是政治发展,同时又是文化发展和精神发展。”在现代化的启动阶段,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大于经济因素。有的学者认为,与其说现代化是与传统文化的决裂,还不如说实质上是传统的制度与观念在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对现代社会变化需要所作的功能上的适应。因此,现代化理论的首要任务是从各种社会内部的文化传统本身出发,加强对文化传统的研究,以确定在新的时代和条件下应当保留哪些有利于现代化的因素,抛弃哪些阻碍现代化的因素。而当今现代化理论研究还应包括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所谓生态文明是指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现代化发展建立在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基础之上。因此,现代化的研究必须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是一种崭新的活生生的文明形态,它不是一种幻想或理论假设,而是对近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加速变迁和发展进程的理论概括。

二、城市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和普遍追求,是城市自身运动的高级阶段和城市存在的最高形式。城市现代化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现代化,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变过程,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具体表现在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以及工厂、住宅、道路、通信、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及体现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从而使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全面地运行与协调发展,它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最佳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目的。

狭义的城市现代化,主要是指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着重点是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这两个方面。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出现了大城市的市中心衰退现象,因此市中心的复兴将是其主要目标。关于新城建设的设计,科学家们除了设想城市在现有陆地表面以更接近资源、更方便公众的方式继续普遍发展外,进一步注意到要发展海洋城市、海底城市和地下城市。有的设想从不破坏生态的角度出发,考虑建造空中城市或插入式城市;有的模拟自然生态,拟建设巨型的生态结构的仿生城市;有的科学家还探索建设宇宙城市的可能性。

归结起来,城市现代化是指城市的多功能子系统按现代方式均衡、协调运行,使城市整体的发展和竞争力达到所处时代的先进水平。它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它不仅由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所决定,而且受地理、历史、文化、民族、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还表现为时空结构的变迁,并且是以人的相对独立活动为中心,以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为目的,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条件。城市现代化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历史的变动过程。城市的主体是人,人的现代化,人的意志和素质,尤其决策者的意志和素质,对城市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推动城市前进的根本动力。因此,调动城市人民的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民众的关系,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点。

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人口的素质不同,城市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和水平也会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内,各个城市由于具体情况和特点不同,现代化进程及其所追求的具体目标也不完全相同。在中国,城市现代化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进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之时才真正开始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道路和形式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由现在起到21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大约可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2001至2010年,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基础阶段,即城市人均GDP达到3万元以上,经济进入有序的平稳增长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较明显提高,个别发达城市可率先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指标;第二阶段,由2011至2030年,多数城市普遍实现城市现代化,城市人均GDP超过8万元;第三阶段,由2031至2050年,是中国城市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重要发展阶段,城市人均GDP达到16万元以上,城市科学技术水平将全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中上等水平。然而,每个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不是完全相同的,不可能超越发展阶段,所以一切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凭主观意愿行事。

到21世纪中叶,中国不仅将实现城市现代化,同时城市国际化也将有长足的进展,全国将建成几个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是城市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但是两者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城市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基础,一座国际化城市必然是现代化城市,一座现代化城市必然会有许多国际化的因素。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国际化有一些共同点,有许多兼容的因素,可以同步发展。但每一座现代化城市并不一定要成为、也不可能都成为国际化城市。

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不是凝固的。城市现代化标志大体可以概括为这样几条:

(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高度的物质文明

城市现代化的首要标志,是反映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发达的现代城市经济,是人均GDP及居民收入达到中等以上国家发展水平。先进生产力水平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不仅反映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上,而且表现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与协作,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以及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与吸引力。现代城市不仅是工业生产与工业协作的中心、商品流动的中心、交通运输的中心,而且是信息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和消费中心。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平稳发展或略有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尤其是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咨询服务、旅游业等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完善配套和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

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相应增加基础设施的配置。因此,只注重产业发展,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作保障,经济不可能上得去,即使暂时上去了,也没有发展后劲。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便捷的交通、通信、水、电、气的充足供应,完善的住宅、医疗、文体设施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因而适当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见效快。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现代城市相比较,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城市公共产品不足,基设施落后。面向21世纪,中国城市要努力向现代化目标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

(三)优美的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美,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基本条件。无论大城市或中小城市都必须具备这个基本条件,特别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城市建设的日益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质量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生活在污染、喧闹中的都市居民,回归大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亦成为当今和未来都市人的新追求。所以许多现代城市都把建设“花园城市”、“生态经济市”、“山水城市”、“宜居城市”作为新世纪城市发展的目标。城市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经济建设、城市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问题本身就是经济问题。而且环境就是资源,破坏环境就是破坏资源,也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

(四)丰富的城市文化

城市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在于城市文化。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创造地,是最大的文化容器。城市从诞生之日起,不仅物质生活逐步提高,而且文化功能开始发展,城市居民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化城市对市民更强的吸引力在于都市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不可能成为持久发展的城市;也可以说,不能称之为城市,更不可能成为现代城市。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也是城市品位和气质的外在表现。

(五)高水平的城市科学管理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及其多功能的中心作用的发挥,高水平的城市科学管理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实现手段,能够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多种错综复杂关系的重要运行机制。城市管理是以城市和所居人群为对象,对城市各个方面的运转进行的控制行为,并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从规划、建设到各项事业的具体实施,从交通、治安、环保到市场体系、公共服务,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管理。尤其是现代化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复杂纷繁的各类问题以及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不仅要求加强城市管理,而且还要使城市管理走向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和自动化,并将数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等先进手段运用于城市管理之中,以达到高水平的管理。

(六)高度的精神文明和高素质的城市人口

城市现代化,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高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城市管理者和居民。一座现代城市,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求得到生存、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人”这个决定因素。具体说,离不开城市管理者和居民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现代城市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对新的事物的敏感性与改革开放意识,并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民主法治观念。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的素质,决定着城市的命运,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灵魂。21世纪的城市现代化发展和竞争,实质上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竞争。没有高水平、廉洁奉公的管理者,没有高质量的城市人口和文明的城市风尚,不可能建成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以上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基本要求。

三、城市现代化的主题是人的现代化

城市是人创造的,城市的主体是人。世界万事万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城市要发展,根本的是要有人气,发挥人的作用。城市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结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人与物之间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空间地域结构等。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城市文明,城市为人类文明与发展提供了载体,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给人类带来许多困惑、痛苦和问题,人类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技术、创新来探索和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难题。城市现代化发展,也就是解决城市矛盾的过程,就是人类征服困难向美好生活迈进的过程。

城市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九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无论城市的外观形态还是功能属性都已发生了许多极为深刻的变化。城市由低级向高级、由古代向现代发展,它的主要动力是充满智慧的人的创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处处都是围绕人,为了人,寻求人的理想生活追求的质量。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从一开始就是以关心人类命运,特别是以关心劳动人民命运的人道主义为核心,体现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并融会于社会发展必然性的分析之中。马克思确认,“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及其本质是执政为民。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的需求以及交流、学习、文化、娱乐等社会需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所以,城市现代化的基石是人的现代化、人性化。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对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做了长期研究后得出重要结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能否实现人的现代化。他指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依赖于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研究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所以,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强调“经济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关于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