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城市发展学
1272500000032

第32章 城市发展的规律(6)

现代化大都市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全方位开放是经济循环国际化和国际化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所有与外部发生联系的城市均是其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发挥着城市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周振华认为:“从完整意义上讲,全球城市网络是由物理性和非物理性的关系所构成。前者包括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后者包括交易、交流、组织等社会网络。”从更广阔的背景看,网络社会代表了人类经验和城市进程的巨大变化,网络将无所不在,所有城市将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从区域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个“点”,是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起着辐射影响作用。

现代城市是全球循环网络的重要空间节点,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开放度,扩大经济对内对外辐射,吸引世界资源,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实行国际化的平等开放,才有可能更好更快地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循环国际化程度较低,是阻碍中国经济和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功能演化

(一)经济全球化加快城市商贸发展和服务性功能转化

城市经济本质上是商贸经济,现代城市商业和贸易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有突出地位。当代世界许多国家和中心城市都不仅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还是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枢纽、信息中心,有些城市还是科学和教育中心。城市经济是一种集聚经济,其特征是以人流、商品流、资本流和服务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批量化流通和连续性循环。要素聚集不是目的,聚集是为了商品扩散。没有商品扩散,没有发达的商品交易做保障,城市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城市空间,就无法实现商品的价值,城市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进程中,发达的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城市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具有交易功能、运输功能、信息功能、调节功能和游乐功能,开放性的、社会化的多功能日益增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全球化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化城市非物质生产要素迅速增长,城市生产功能向现代服务功能转变。服务职能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服务业分工更加细化。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从44%上升到56%,上中等收入发展国家和地区从31%增加到4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从23%增加到34%,低收入国家从14%增加到15%,高收入的石油出口国从25%增加到35%。总之,世界各地的服务业都是在迅速增长。尤其美国增长更快,在20世纪初,每10名工人中只有3人受雇于服务业,7人从事物质产品生产;到1950年两者比例接近平衡;1968年每10人中有6人从事服务业。199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物质产品产值只占39.05%,而以服务业为主的非物质产品产值比重已经高达60.95%;到2002年物质产品产值进一步下降到35.36%,非物质产品进一步提高到64.64%。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现代城市基于产品融合的服务经济尤为发达,成为主导经济部门。例如伦敦,长期以来,服务业就是其最大的就业部门,其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50%~60%,而制造业所占比重约为三分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伦敦制造业就业人数逐年下降,但服务业就业人数却稳中有升,到80年代末,占就业总人数的82%,居绝对优势地位,使伦敦的经济结构呈典型的后工业社会特点。一个现代服务城市不仅是为本城居民服务,而且还应以服务本城以外的其他地区居民(产品输出)为主要目的,否则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当今现代城市,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一般都在70%以上。香港在这方面是中国城市发展最好的,它的服务业比重已达到82%。2007年,北京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现代服务业覆盖金融、保险、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创意、会展、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而且日趋专业化。很多服务业由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劳务经营行业,规模日益扩大,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美国学者萨森认为,金融服务是世界城市重构其全球控制功能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跨国公司总部尽管可以从世界城市向外迁移,但它们在操纵跨国资本时,还必须依赖于世界城市提供的金融服务。这正是目前现代城市所经历的异常重大变革。它们不仅在金融流通的数量上呈上升趋势,而且在金融业务的品种、手段、结构等方面也出现广泛化、多样化的新变化。

现代服务业更为突出的优势是城市空间集聚、中心城市呈现区位集中的产业集群发展;尤其在大都市的中央商务区(CBD),更是出现总部经济和一系列的产业集群。城市要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实现一流的国际服务,必须拥有大批具有各种专业技术资格与实际水平并勇于创新的人才,使跨国公司、大公司与国际组织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称职的雇员;在城市管理理念和商业运作规则上,应完全与国际接轨;政府行为和管理水平要适应国际化要求,特别是要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的法治政府。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地区发展一体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不仅城市的发展,而且地区的发展、区域的发展也必然要走向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基本形态,又是两股平行发展、相互促进的潮流。提出经济一体化概念的是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接着,经济学家宾德指出,经济一体化就是消除成员国经济部门间的歧视,制定和实施共同政策的过程。1976年,马克西莫娃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诠释区域经济一体化,认为它是国家经济间发展深层次且稳定的生产分工关系的过程。中国学者石忆邵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在于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他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在一体化区域内,消除阻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一切障碍,以及一切以区域界限为依据的歧视政策和行为;区域中心城市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经济整合程度高,并形成区域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罗堃认为,信息社会发展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区域竞争、区域创新和学习型区域等新特征,给区域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行政区划、地方政府管理职能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行为是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他认为,创新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均衡,将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区域或国内地区一体化都是极大的推动,其作用是在合理分工与充分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并形成区域或地区的共同利益。而这种共同利益又是区域内各经济实体所能共同分享的,这也正是区域内各行政主体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区域或国内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主要推动力是来源于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和“有形的手”,这两种力量都各自发挥作用,同时又形成合力,直接影响区域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方式、发展进程和演化结果。这就要市场和政府的两种推动力量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态势(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阻碍),从而促进本地区的共同繁荣。

应该看到,区域或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形态或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演化,不断地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发展。它有一定的发展历史规律,最终都是运用经济全球化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固然有全球范围内经济合作的一面,但也不容忽视存在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有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就是一种经济战争,不用一兵一卒,不打一枪一炮,一夜之间可以使一个发展中国家辛辛苦苦积累几十年的建设成就毁于一旦”。这是很恰如其分的评价,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都是活生生的事例。这种“经济战争”,也可说是不流血的社会冲突,而它的剧烈程度不亚于流血的战争。

(三)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提升品位,塑造城市品牌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给城市注入巨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新的更高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城市品位。所谓城市品位,既包括城市的战略定位,又包括城市品牌和文化。城市品位的提升,就是城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升华演进的过程;就是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于城市价值链的高端来谋划城市的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内重组与整合城市资源。

城市不只是许多单个人的集合体,也不是各种建筑物、社会设施的聚合体,更不仅仅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单纯组合。城市是多种复杂的社会动态现象和劳动价值的结晶。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和迁移特点,对城市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更是区域范围的中心,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缩影。它一方面聚集着人类现代文明和时代特征,另一方面集中了整个社会生活和整个时代所具有的各种矛盾。

提升城市品位,关键在于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城市品牌。品牌是城市和企业的王牌、实力、地位和信用的体现,也是城市和企业竞争力、吸引力、个性魅力的体现,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品牌竞争。尤其是城市品牌,既包括城市所属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也包括城市自身的品牌。品牌作为一种资源,它不仅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城市品牌所包括的内涵更为丰富,是一种价值存在与承诺,体现着城市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凝聚和体现着城市功能、理念与文化。它不仅有经济的品牌效应,而且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品牌的力量是有形和无形力量的总和。城市品牌的基础在于文化,是文化的传承。没有文化的积淀,不可能形成和创造有影响力的、被公众认同的品牌。城市品牌也可以说是城市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品牌又是一种科学,塑造品牌是有其规律可循的,重要之处在于自主创新。推动自主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重大举措。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城市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城市的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无止境的创新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谓史无前例,这些都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结果。无数事实证明,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引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崛起。

当今世界城市和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功能型转变,这种转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文化的提升,依靠城市品牌、城市品位的提升,依靠自主创新;其根本又在于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与机制,建设节约型、创新型城市和地区,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