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城市发展学
1272500000046

第46章 城市资源与开发利用(5)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

(一)生态经济的产生及其内涵

“生态经济”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他主张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对环境污染、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人类福利的缺陷等作了创见性的分析。同时,他运用生态经济原理,还提出“太空船经济理论”,实质上也就是“循环经济”理论。他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而运行,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而唯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把污染视为未得到合理利用的“资源剩余”。他利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认为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此后,论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著作竞相出现,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逐渐形成,并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然而,生态经济的许多重要思想并非始自今日,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易经》的作者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将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看待。在周代已有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令。如公元前1150年,周文王时曾颁布“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的法令,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环境保护法令。

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联合国环境奖获得者莱斯特·布朗提出“经济必须归属于生态”,同时也要归属于可持续发展。一个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要求其经济政策的形成应以生态原理建立的框架为基础。这正是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要把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由此实现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及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相和谐。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消费目标;再使用(Reuse):产品和包装容器被反复利用;再循环(Recycle):使报废的产品,通过加工处理变为再生资源或能源];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也可称为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都得到合理的利用。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所以,要注重推进资源与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三)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当说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二者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即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有人认为,生态经济建立的基础是单一的生态系统理论,起源于农业经济;循环经济建立的基础是复合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理论,起源于工业经济。其实这种理解是不确切的,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都是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都是建立在生态与经济这个复合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都强调正确处理经济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节约与合理利用资源,构建资源型社会。生态经济不仅侧重于农业,而且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其他产业。循环经济也不是起源于工业生产,人类最初的农业生产就体现着循环经济的原理。例如,中国自公元10世纪左右,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就创造了“桑基鱼塘”的种植业与饲养业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的农业生产形式,即在塘边的地埂栽桑——桑叶养蚕——蚕沙、蚕蛹喂鱼——鱼的排泄物肥泥——塘泥又用于肥桑。这种物质循环转换,体现了生态系统食物链原理,它比工业生产的物质循环起步更早、更原始。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②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物质的循环应用,强调的是循环和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使经济活动生态化,都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不仅是自然作用过程,而且也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过程,实质上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也就是自然过程和人类经济活动过程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发展过程。确切地说,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物质循环利用体现生态经济的基本功能。

二、实施循环经济是城市发展的紧迫要求

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循环经济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战略选择,走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之路,是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途径。尤其是在中国人口多,资源禀赋较差,人均资源、能源占有量少的情况下,实施循环经济更是刻不容缓的紧迫要求。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自然资源超常规利用,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产出率低,消耗增长过快。2008年,中国GDP约占世界总量的5%,而消耗的钢材却占世界总消耗量的25%,消耗的水泥占全球消耗量的50%多,消耗的煤炭占全球的31%。1万元GDP的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4~11倍。中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许多资源性产品,中国进口量已占世界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如石油,2003年中国新增原油进口已占世界增产量的35.3%,近年来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占世界需求增长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低。如冶金、有色、电力、化工等八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均高40%以上。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载货汽车百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三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目前,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5%左右。煤炭共生、伴生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尚没有开发利用。中国木材综合利用率约为6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同时,“三废”综合利用率也很低,潜力很大。四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铅产量的40%、锌产量的30%、纸产量的35%来自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而中国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仅占粗钢比例的26%,再生铜产量占22%,再生铝产量占21%。轮胎翻新量仅占新胎产量的4%,发达国家一般为10%。中国全年至少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有色金属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