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城市发展学
1272500000053

第53章 城市规划 设计及其管理(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过恢复和重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也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继工业革命之后又一次获得高速的发展。在现代城市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城市的环境品质与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设计这个古老的概念再次引起关注。现代城市在对象范围、工作内容、设计方法乃至指导思想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空间美学和视觉艺术,设计者考虑的不再仅仅是城市空间的艺术处理和美学效果,而是以“人—社会—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的复合评价标准为准绳,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强调包括生态、历史和文化等在内的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塑造,提高城市的适居性和人的生活环境质量。可以说,现代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环境设计,最终达到改善城市的整体空间环境与景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的许多设计家认为,过去那种追求理想模式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有很大的缺陷,它失去了城市生活特色中的自然朴实的生气。而在这方面,历史上那些“自由城市”,特别是中世纪的一些城市具有许多优点。

著名规划设计师、芬兰人伊利尔·沙里宁认为:“中世纪城镇是按照居民的最高理想,而形成的一种真诚的表现形式……中世纪城镇中有两股相互起作用的活跃力量,使城镇的面貌保持良好的秩序。一种是强有力的艺术形式,另一种则是对这种艺术形式具有促进作用的鉴赏态度。”1943年,沙里宁出版了《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较早地提出:“只有当城市按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发展成为人类的艺术成果时,城市才会在物质上、精神上和文化上臻于健康。”他进一步要求:“一定要把城市设计精神灌输到每个设计题目中去,让每一名学生学习。在城市集镇或乡村中,每一幢房屋都必然是其所在物质和精神环境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应按这样的认识来研究和设计房屋。”吴良镛院士称沙里宁为现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到20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60年代以来,尊重人的精神要求,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追求典雅生活风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古城和历史文化遗产,成为现代城市设计区别于传统城市设计只注重形体空间美学的主要特征。现代城市设计实践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发展,各种理论和方法纷纷应运而生,构成了现代城市设计多元并存的局面。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是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设计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他的名著《城市意象》首次把环境心理学引入城市设计。他认为,城市意象是城市形象在人的心目中的反映,虽然有见仁见智之不同,但公共意象常常是人们评价、记忆某一城市的重要标准。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世界一些大城市的城市设计项目普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①开始创造有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②与当地的特殊景观和环境特征相联系;③强调步行街设计,关心人的行为和心理感受,重视无障碍设计;④强调对建筑细部的处理,采用具有历史意义的符号和句法;⑤强调尺度宜人的环境处理,在适当位置加进手工艺品、雕塑作品;⑥强调多元化和多元化空间环境;⑦保护古城建筑,尊重历史文脉。这样的城市设计项目,立即在全球范围产生强烈反响,使得那些濒临“死亡”的特大型城市中心又重新焕发活力。由此,现代城市设计也更加受人关注。

三、城市设计的对象层次

城市设计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它的对象范围很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城市设计层次,即大尺度区域——城市级城市设计;中观设计层次,即中尺度的分区级城市设计;微观设计层次,即小尺度的地段级城市设计。

(一)区域——城市级城市设计

它的对象主要是城市的建成区,也就是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它着重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的城市形体结构、城市景观体系、开放空间和公共性人文活动的组织。其内容包括市域范围内的生态、文化、历史在内的用地形态、空间景观、空间结构、道路布局、开放空间体系和艺术特色,乃至城市天际轮廓线、标志性建筑布局等。其设计目标是为城市规划各项内容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一个基于公众利益的形体设计准则,其成果具有政策取向的特点。在某些场合,它还可以指定一些特殊的地区和地段作进一步的设计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城市规划设计一贯强调物质环境建设与自然的有机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充分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相协调,形成科学合理而又富有个性的城市格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保护作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的北京城市格局,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在北京西郊地区建立新的行政中心的建议,也是一种在总体规划层面上试图将新首都建设与旧城空间秩序统筹考虑的构想。即使从今天看,当时这种构想仍然有着重要的科学预见意义和前瞻性。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富有远见卓识的构想当时没有被采纳,以致带来无可估量的历史损失。

(二)分区级城市设计

它主要涉及城市中功能相对独立的和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街区。其目标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明确区域定位,为保护或强调该地区已有的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的特点和开发潜能,提供并建立适宜的操作技术和设计程序。此外,通过分区级的设计研究,又可指明下一阶段优先开发实施的地段和具体项目,操作中可与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结合进行。不同地段的城市设计目标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

分区级城市设计的内容主要是:①与第一层次城市设计对环境整体要求的原则相衔接;②完善旧城更新中的复合生态体系,其中包括古建筑的文脉保护,也就是保护城市中有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人为环境;③功能相对独立的特别领域,包括城市中心区、具有特定主导功能和特色的历史街区、商业中心、大型公共建筑等的规划设计安排;④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动态景观的创造和欣赏等也是这一层次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地段级城市设计

地段级城市设计主要是指在建筑设计和特定建设基础上的开发,如街景、广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地段级的城市设计主要是落实到具体建筑物设计及其一些小范围的形体环境建设项目上。这一层次的设计需注意的要点如下:

一是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协调好具体开发建设中的各方面利益,而不能仅被业主的意志和开发商纯粹的经济赢利原则所左右。

二是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是城市形体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对城市景观和环境特色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处理好城市建筑物的形式、风格、色彩、尺度、空间组织及其与城市文脉结构、整体的空间机理、组织的协调共生关系。

三是可利用生态设计中环境增强原理,尽量增加局部的自然生态要素并改善其结构。如可以根据气候和地形特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本身的形体来处理通风和光景的关系,组织立体绿化和水面,以达到改善环境之目的。在建筑物一切可能的地方种植绿色植物。同时,建筑物设计应注意建设和运行管理中与特定的气候及地理相关的生态问题,如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城市不同的耗能结构等。

人类进入21世纪,现代城市设计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传统的形体设计转为从各种不同的视觉和层次出发,形成了多维度的分析和评价方法以及多层次的控制与设计方法。未来的城市设计,可以预料,在其思想目标、方法手段、价值准则、实践基础等方面均会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前进,并不断发生变化。中国未来的城镇环境将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以更新、更美、更和谐的面貌展现于世。

§§§第四节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是伴随着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的全过程而出现、存在和延续的。城市规划管理是实施城市规划的保证手段。城市规划及其实施管理是城市规划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规划管理作为保证手段,城市规划搞得再好,也是难以实现的。城市规划与规划管理是一个共生的统一体。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定义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城市规划管理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就城市发展方针、城市建设的原则等重大指导方针、政策作出决策和落实要求。狭义是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引导、管理及监督。具体地说,就是负责城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建设工程管理以及违法建设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也可说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城市规划管理贯穿于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全过程,也是城市规划实施、完善和具体化的过程,是规划落实的可靠保证。

当代中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一方面,城市化程度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住宅等各类建筑的建设增长、城市车辆增加、市政公用设施能力也在提高,城市基本建设规模空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任务空前繁重;另一方面,城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广泛,要求城市规划及其管理工作以全新的观念,根据不同对象实施管理,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城市环境提供服务。对于这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中国各个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必须转变管理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建立和健全新的工作机制。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是职能、对象、内容和过程的双重属性。

1.在职能上,具有服务与制约的双重属性。其管理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城市居民服务,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对那些不符合或有违公共利益的项目,必须进行必要的制约和引导,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2.在管理对象上,具有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双重属性。城市规划的每个项目都存在宏观与微观的双重特点,所以,城市规划管理必须既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大范围着眼,又要从每个项目的小处入手,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近期和长远目标的关系,绝不能就项目论项目。

3.在内容上,具有专业与综合的双重属性。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行政管理,专业性很强,有特定的职能和管理内容。每一项管理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交错,常常会产生各种矛盾。因此,规划管理部门一是要协调各部门、各方面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各种各样的问题;二是要从城市整体功能效益出发,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平衡、协调管理,使城市的各项建设均得以顺利推进。

4.在管理过程上,具有阶段性和长期连续性的双重属性。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形态是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又总是处于特定历史阶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审批的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量的积累,必然要对城市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考虑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的要求;既要解决好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的矛盾,又要做到远近结合,科学决策,慎重实施。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任务

1.保障城市规划法律、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城市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是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文件。城市政府为保证其制定的城市规划有序、顺利地进行,应适时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和颁布相关方针与政策,以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这些规范性文件,保证城市规划的落实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