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华尔街传世智慧
1273200000017

第17章 实战技巧篇(2)

而且,预测准确虽然是威廉·江恩成名的原因,但并不是威廉·江恩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在威廉·江恩的著作--《华尔街45年》一书中,出现最多的并非江恩角度线、时间周期或轮中轮等,而是止蚀单。单在第二章,止蚀单就出现了8次之多。每次一出现,威廉·江恩都指出其重要性。威廉·江恩说,大多数人在股市中亏损主要有三个原因:交易过度或买卖过于频繁,没有止蚀单,对市场知之甚少。

所以,就算你和威廉·江恩一样具有神奇的技术分析能力,你也不可能靠短期预测战无不胜。相反,如果你不具备威廉·江恩那样的预测能力,作短期预测对你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短期的股市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者。”

世界上出乎人意料的事情很多,就算是毒药,也有遇上“百毒不侵”的传说中人的时候。所以,被欲望冲昏头脑的人相信预测的可靠性,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预测的思维习惯一旦养成,对很多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有一本投资哲学书曾讲,世上难事有三:一是预言青蛙的起跳方向;二是预测股市的运行方向;三是揣测女孩心情的变化。查历史图表,人人皆会;论供求关系,个个能谈。而对未来价格的走势,又有几人能看对?投资更像一门艺术,从来没有百战百胜的定律。

话又说回来,未来之事虽难预测,但未来并非凭空而生,未来是从过去和现在走来的,因此分析过去和研究现在相当重要,这是我们推演未来的唯一途径。但推演的结果只能作参考,而绝非投资的实践指南。.我认为,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两门教授得当的课程:如何评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

--巴菲特

彼得·林奇认为:专业并不是成功投资的保障,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具有“专业投资者的劣势”,而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的很多教授,他们的理论并不能真正用于实际。

就连巴菲特也说:“我认为,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两门教授得当的课程:如何评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

巴菲特的投资方式,是对他这句名言的验证。

巴菲特看起来似乎置身于证券市场之外,既没有股票行情接收机,也从不使用价格走势图表,但他从市场上赚到了数百亿美元的财富。

如果你觉得他纯粹是运气好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巴菲特“置身于证券市场之外”并不意味着他不作研究,无所作为,而只是不像其他人那样盯着行情的起起落落而患得患失。事实是,巴菲特每天都要阅读大量财务报表以及企业、行业的相关资料,在决定买进或卖出股票之前,通过这些研究,他会对相关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投资,看的是股票背后的企业价值。

如果你手中持有的股票的价格高过了其合理价格,这时候你就要考虑一下:如果该企业的价值不可能提升,那么你最好抛掉它,因为陷在糟糕的生意里太久,结局也会很糟糕;如果该企业的内在价值会提升,业绩改善,市盈率可以降到合理范围之内,那么你没什么可担忧的,持股待涨就好了。

比如一家公司的股票现在的市盈率是60倍,这个数字是挺吓人的,但如果你研究了一番之后发现,这家公司最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0%,这就意味着两年后其市盈率会降低到27倍,三年后降低到18倍;如果复合增长率达到100%,那么其市盈率一年后就降低到30倍,两年后降到15倍。可见,高市盈率并不一定吓人,关键是看这家企业的成长性。

持有这种公司股票,即使遇到股灾,输的也只是时间而已。瞧瞧巴菲特,他持有的股票被各种股灾击垮了吗?中东战争、石油危机、1987年股灾、互联网泡沫、“9·11”事件等,每一个都让人为之战栗,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从来就没有受影响,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改变投资理念的必要:他持有的优秀股票总是抵抗住了各种灾难,最终给他带来不菲的收益。

投资要大气,首先要选好公司,然后以合理价格介入,接着安心持有。目光盯着股票价格短期的涨涨跌跌不放,只会让我们失去平衡心,从而不但过得不愉快,投资结果也很难得遂所愿。

一天一算账的赚不过一月一算账的;一月一算账的赚不过一年一算账的。在股票投资上,我们要争取10年一算账。这期间,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评估公司,考虑其市场价格,然后安心过日子。

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资金。

--索罗斯索罗斯认为:“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资金。”显然,索罗斯这是在告诉人们,在金融市场中赚钱不是与赢利的概率有关,而是与赢利的规模相关,关键在于赢多输少,你只需要知道最大的资本下跌量是多少。

上帝并非一直垂青索罗斯,1987年,金融大鳄索罗斯终于遭遇了他的“滑铁卢”。

当时索罗斯通过有关渠道得知,在日本证券市场上,很多日本公司尤其是银行和保险公司,正在大量购买其他日本公司的股票。有些公司为了入市而炒作股票,甚至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当时日本股票出售时市盈率高达485倍,而市场的狂热气氛还在不断升温。

索罗斯根据自己的金融市场“盛-衰”理论,判断日本证券市场即将由繁荣期进入衰退期,从而走向崩溃。

相比日本市场,索罗斯比较看好美国市场,因为当时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出售时的市盈率仅为197倍,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还处于合理范围内。索罗斯断定,即使日本证券市场崩溃,也不会过多波及美国证券市场。于是,在1987年9月,索罗斯把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从东京转移到了华尔街。

但上帝这次跟索罗斯开了一个大玩笑。首先出现大崩溃的并不是日本证券市场,反而是美国的华尔街。1987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道琼斯平均指数狂跌508.5点,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接下来两个星期里,纽约股市指数一路下滑。与此同时,日本股市却相对坚挺。

此时,索罗斯决定抛售几只大的长期股票的份额。捕捉到这个信息后,其他交易商趁机向下狂砸被抛售的股票,这使期货的现金折扣大降20%。索罗斯在一天之内就损失了2亿多美元。

在这场华尔街大崩溃中,据说索罗斯损失了6.5亿~8亿美元。这场大崩溃使量子基金净资产跌落26.2%,远高于17%的美国股市的跌幅,索罗斯成了这场灾难的最大受害者。

索罗斯虽然痛恨赔钱,但他能忍受痛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犯错是耻辱的来源;而对于索罗斯来说,他认识到错误是一件可以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对事物的认知缺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伴侣,他不会因为错误百出而备感伤心丢脸,他随时准备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以免在曾经跌倒过的地方再度跌倒。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从不感情用事,因为他明白,理智的投资者应该是心平气和的,不能求全责备。

当你因决策失误而造成巨大损失时,自责是毫无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从市场中撤出来,尽可能减少损失。只有保存了竞争实力,你才能够卷土重来。

索罗斯具有比他人更敏锐地意识到错误的才能。当他发现他的预期与事件的实际运作有出入时,他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对那些偏差视而不见,他会进行一次彻底的盘查,以期发现错误所在。一旦发现错误,他就会修正自己的看法,以图东山再起。

正是因为这一宝贵品质,索罗斯才能在动荡的市场中保存实力。一个投资者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投资者”,关键不在于他永远是市场中的大赢家,而在于他有承认失败的勇气,并能从每一次失败中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因为,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资金。

你不用什么都懂,但你必须在某一方面懂得比别人多。

--索罗斯

股市是个复杂的战场,每天都上演着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斗。有些人擅长短兵相接,逞一时血气之勇,有些人擅长运筹帷幄,未雨绸缪;有些人喜欢挥利剑,有些人善于抡大刀;有些人后劲十足……

股市有多复杂,投资者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应对方法。而要在这样一个时时刻刻演绎着残酷搏杀的江湖里生存,一个人必须至少有一种绝招。如果你拥有三头六臂,那当然很好。最怕的是那种看似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应付,但实际上哪一方面都是“半桶水”的人,索罗斯曾有一句忠告:“市场是愚蠢的,你也用不着太聪明。你不用什么都懂,但你必须在某一方面懂得比别人多。”

在欧洲的时候,索罗斯发现德国一些银行手中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的总市值已经超过银行本身的股市总价。这意味着,买这些银行的股票其实等于银行付钱给你,请你做股东。这就是购买这些股票的充分理由,难道你还需要作其他考虑吗?

索罗斯喜欢把投资研究尽量简化。他从不在经济研究上花费大量时间,也不读华尔街证券行的研究报告。他说:“我们貌似在作分析,我也相信这些分析。不过,我的成功肯定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作为一个交易者,毫无疑问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且,我也有一些理论。两者之间有一些联系。但是,我并不认为我的成功就证实了我的理论。这不是一种科学证明,我认为这里面肯定还有其他原因。”

正因为索罗斯的理论并没有完全揭开他成功的秘密,所以,有些人一直误会他只不过是比大家的运气都好而已。罗伯特·米勒是索罗斯最老练的助手之一,还是爱霍德与布雷彻尔德公司的副总经理。曾经有人对他说,索罗斯的赚钱能力与他想赚大钱的赌徒心理有关。

罗伯特·米勒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不,这不是因为他拥有想赌敢赌的能力,而是因为他并不真正地把市场视为赌场,而是把它视为经济状况,如果他认为形势很好,他就会去投资。这比掷骰子并且希望两粒骰子都是幺点(一对幺)要复杂得多。”

在投资中,索罗斯综合运用了各方面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