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哈佛家教精华读本: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
1280100000005

第5章 激发孩子求知的兴趣(1)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会刺激孩子产生对知识的需求。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兴趣不够。孩子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乐学、爱学,主动求知;有了学习兴趣,孩子的智能会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挥。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只有运用知识的魅力去感染孩子、培养孩子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才能激发其内在的、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善于激发和挖掘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成功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哈佛家教格言:

兴趣是成功的翅膀,是通向理想之国的云梯,是探索未知世界的金钥匙,是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原动力。

兴趣是求知最好的老师,是探索发现的引路人。没有强烈的兴趣,就没有科学家。

如果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克服探求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挫折,百折不回。

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兴趣和爱好的人,他的生活是怎样的,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索然寡味和充满悲哀的世界。

只有及早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兴趣的种子,才会使他们在人生的征途中不断收获鲜花和硕果。

哈佛家教理念

1.兴趣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兴奋剂

兴趣对孩子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乃至成长、成功、成才等等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事实确实如此,当孩子一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时,态度就积极,心情就愉快,思维就活跃。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他们之所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正是因为他们有了兴趣;兴趣使孩子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由此可见,兴趣是一种动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的重要动力。它既有“引起”的动力作用,又有“维持”的动力作用。

一个人在高昂的兴趣状态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积极性;对孩子来说,如果他对学习有兴趣,他会更加热爱学习,以满腔热情积极地进行学习。

当孩子充满乐趣地从事学习时,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都会感到快乐。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说:“成为一个杰出科学家最重要的,第一是要对科学感兴趣,认为从事的科学是你一辈子惟一的乐趣,其他都是次要的。假如你没有这个信心的话,你就不应该从事科学研究,而应该做别的。”

学习需要兴奋,而只有拥有了兴趣,人才能兴奋起来。人在兴奋状态下,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联想丰富,创造性强烈。同时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都会增强,这时的学习效率肯定高,学习效果肯定好。

当孩子经常处于“全神贯注”、“兴奋不已”的状态时,非常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习能力和潜能的开发。

当一个人某方面的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也就是说兴趣与他的崇高理想、远大目标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可贵的志趣。这时的兴趣会对人的未来发展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浓厚的兴趣会使孩子的远大理想更加坚定,从而保证人生目标的顺利实现,最终能使孩子成就一番辉煌的业绩。

2.兴趣是引导孩子成才的最好老师

许多父母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但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兴趣,而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在很多情况下,父母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兴趣、愿望、希望甚至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股脑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虽然孩子的可塑性很大,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讲,在他们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强迫他去做一件事情,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样做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损害孩子的天性。

我国大翻译家傅雷也曾希望儿子傅聪能成为一个文学家,但傅聪的兴趣并不在此,他喜爱的是音乐。傅雷先生便没有强迫儿子去搞文学,而是尊重儿子的兴趣和选择,让他集中全力研习音乐,傅聪果然不负父望,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钢琴演奏家。

一般来说,只要父母从小就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就会很广泛,这时父母就应该针对孩子特有的才能而培养孩子特有的兴趣,或者结合孩子的才能,巩固孩子的兴趣。

例如,孩子爱唱歌,则说明他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家长就可巩固他这方面的兴趣,鼓励他唱,进而请人专门教他。

如果孩子有观察自然的兴趣,并具有做科学家的素质,就鼓励他进一步练习观察,并设置各种情境让他观察,以进一步强化他的兴趣,增强他的能力。

孩子的兴趣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后天培养形成的,他们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就萌发对某一事物的强烈兴趣。

如果孩子自己能保持对某一事物或某些学习科目的兴趣,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很多情况下,兴趣也靠后天的培养,尤其是面对有时显得枯燥的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时,兴趣就更需要培养了,这时兴趣也要靠意志力来巩固。因为孩子的兴趣具有跳跃性和情境性。

例如,尽管孩子对解数学题有兴趣,但这时室外有着热闹的游戏或电视里正在播放有趣的节目,孩子的兴趣从解题上转移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说,这种转移是正常的,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不为“外界活动所动”。这个时候,父母要正确引导,在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要定规矩和“合同”,既能使孩子满足新兴趣,又不忘学习,增强固有兴趣。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怕孩子的兴趣今天是这个、明天是那个,因为只要引导得法,孩子总能保持住一种以上对其学习和发展有利的兴趣。然而,最可怕的是,小小年龄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学校教育方式不恰当、小孩碰到失败的事太多等等。但我们不能不提醒家长,家长自身的兴趣对子女兴趣的有无、兴趣的高级或低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精彩故事中的家教启迪

1.兴趣是人生成功的第一位老师——转动的餐碟成就了一位物理学家

【精彩小故事】

理查德·费曼在世界理论物理界享有崇高威望,他曾参与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并以量子电动力学上的开拓性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最令这位科学家得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他一生中那些总是充满孩子气的智慧游戏。

费曼11岁时,就在自己家地下室的角落里建立了“实验室”。他用旧电池和小灯泡学会了电路的串联和并联。他还运用化学原理为小伙伴们表演各种有趣和“危险”的魔术。费曼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其出发点常常没有明确目的,只是考虑是否有趣,好不好玩。

有一次,费曼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警犬灵敏嗅觉的文章,他也趴在地上用鼻子嗅来嗅去。最后他发现,猎犬的嗅觉固然强于人类,但人类也不像他们自认的那样无能,只是人们的鼻子离地面太高而已。为此他常让人背着自己从书架上各抽出一本书,然后他用鼻子准确地辨认出每一本书分别是谁碰过的,居然屡试不爽。

费曼成为科学家后,有一天在研究院的餐厅里,看到有人把一个碟子扔到空中,碟子边飞边摆,碟子边缘上的红色标记也随之转来转去。费曼饶有兴趣地计算着盘子转动的方程式,并进一步思索电子轨道在相对论状态下如何运动……一切似乎都毫无意义,可费曼后来是这样总结他的工作的:“结果却恰恰相反,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费曼图以及其他研究成果——全都来自于那天我把时光浪费在一个转动的餐碟上!”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一项活动有特别浓烈的兴趣时,就根本不用约束自己、勉励自己、要求自己、强制自己,自己就已经处在大脑非常活跃的状态之中。

用同样的时间记背单词,有兴趣和没兴趣的状态,效率可能要差很多倍。学习同一门功课,付出同样的时间和努力,有兴趣和没兴趣,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人讲学习要有兴趣,要培养学习的兴趣,经常停留在口头上,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兴趣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孩子学习好,就会越学越有兴趣;而有了兴趣,就会学得更好。显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每个父母都能使孩子通过兴趣产生这种良性循环,那么,每个孩子都将能够走上成才之路。

2.兴趣成就孩子的未来——富尔顿对轮船制造的贡献

【精彩小故事】

发明轮船的富尔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但是他从小就喜爱自己动手制造一些玩具之类的东西。14岁的时候,他和一个造炮工人结为朋友。他们时常坐一条小船,到河里去钓鱼。河水流得很急,船在逆水前行的时候,只靠一根竹篙撑动,又费劲,又缓慢。一次一次的劳累使爱动脑筋的富尔顿思索起来:能不能造一样东西来帮人划船,既省体力,又省时间?

这个从生活需要所激发的创造思维,一天到晚都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富尔顿。

父母时常看到他在“发呆”,原来他在煞费苦心地捕捉创造的灵感,决心把这个既像玩具又是机器的东西设计出来。

后来,富尔顿一头钻进舅舅家的工棚中。那里什么工具和材料都有,可以随着兴趣施展自己的本领。他干了7天,带回一件新奇的玩意,大家都不明白它的用处。富尔顿又到那一条湍急的小河中,不慌不忙地把那一件东西装在小船上,用手摇动几下,就听到突突突的声音响起来了,人在船上也感觉到船的抖动,船尾有一股被搅动的浪花翻滚着。奇怪,这一天再也不需要用竹篙划船了,它却走得比往日快呀!伙伴们围着含笑的富尔顿欢呼起来。那一件使大家惊奇得喊不出名字的东西,就是现在汽船上的螺旋桨!

后来,富尔顿不断地摸索改进,不断地设计创新,最后他终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轮船的人才。富尔顿幼年时的兴趣,启导他选择了终生的奋斗目标。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兴趣对人的活动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如果孩子对某件事物有了兴趣,他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持之以恒地去接触它、探求它。他不仅会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还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的潜能,出色地完成它。另外,兴趣作为一种动力,还为未来的活动做好了准备。

富尔顿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对某一领域或事物产生兴趣时,他才能迸发出耀眼的创造火花。

教育专家认为,父母不仅不应限制孩子的兴趣,而且应当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但同时不要给他过早定向。

孩子的兴趣不是先天的,它受到父母、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兴趣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父母最好让孩子自主地安排好学习和兴趣的关系。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父母的支持都是最关键的。

3.兴趣可使孩子高效率地学习——莫里哀外祖父的兴趣教育法

【精彩小故事】

伟大的戏剧家莫里哀于1622年诞生在巴黎。他的父亲约翰·波克兰是一位有名的室内陈设商,算是一个中产阶级。他的母亲玛丽是一个织毡匠的女儿,受过良好的教育。莫里哀从小就养成了好动和爱热闹的性格。他很喜欢去繁华闹市,像一个观察家一样凝望着熙熙攘攘的人们;在家里时他也爱坐在窗前看那些来往的吵吵嚷嚷的小商小贩。

离莫里哀家不远有一座楼,楼里有一根雕饰着一群攀援橘树的猴子的柱子,好动的莫里哀经常模仿它们做着各种鬼脸,用不了多久就学得惟妙惟肖了。

在当时,演戏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因此他的父亲很反对他的这些表现,训斥他说:

“你怎么能学这种戏子的行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