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1285100000011

第11章 心力衰竭(1)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代偿能力显着减少,不能有效地将静脉回流的血液排出,以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实际上心力衰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为特征,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和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其他较常见的病因有心肌炎、肾炎和先天性心脏病。较少见的易被忽视的病因有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贫血、脚气病、动静脉瘘、心房黏液瘤和其他心脏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内分泌病等。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感染:呼吸道感染为最多,其次为风湿热。在儿童风湿热则占首位。女性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亦常见。亚急性感染性心膜炎也常因损害心瓣膜和心肌而诱发心力衰竭。

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钠盐摄入过多。

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妊娠和分娩。

输液(特别是含钠盐的液体)、输血过快和(或)过多。

洋地黄过量或不足。

药物作用:

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体内儿茶酚胺的消耗药物(如利血平类),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如胍乙啶)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维拉帕米等)。

水钠潴留,激素和药物的应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造成水钠潴留。

其他:出血和贫血、肺栓塞、室壁膨胀瘤、心肌收缩不协调、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有哪些症状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充血,其次是周围组织灌注不足。临床上习惯于按心力衰竭开始发生于哪一侧和充血主要表现的部位,将心力衰竭分为左侧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心力衰竭开始发生在左侧心脏和以肺充血为主的称为左侧心力衰竭;开始发生在右侧心脏并以肝、肾等器官和周围静脉淤血为主的,称为右侧心力衰竭。两者同时存在的称全心衰竭。以左侧心力衰竭开始的情况较多见,大多经过一定时期发展为肺动脉高压而引起右侧心力衰竭。单独的右侧心力衰竭较少见。

左侧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室衰竭和左心房衰竭两种。左心室衰竭多见于高心病、冠心病、主动脉瓣病变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性心脏炎是儿童和少年患者左心室衰竭的常见病因。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压力明显增高,也有肺充血表现,但非左心室衰竭引起,因而称为左心房衰竭。

呼吸困难:是左侧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症状。肺充血时肺组织水肿,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弹性降低,吸入少量气体就使肺泡壁张力增高到引起反射性呼气开始的水平。这就造成呼吸困难,且浅而快。不同情况下肺充血的程度有差异,呼吸困难的表现有下列不同形式。

劳力性呼吸困难:开始仅在剧烈活动或体力劳动后出现呼吸急促,如登楼、上坡或平地快走等活动时出现气急。随肺充血程度的加重,可逐渐发展到更轻的活动或体力劳动后甚至休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一种由于平卧时极度呼吸困难而必须采取的高枕、半卧或坐位以解除或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程度较轻的,高枕或半卧位时即无呼吸困难;严重的必须端坐;最严重的即使端坐床边,两腿下垂,上身向前,双手紧握床边,仍不能缓解严重的呼吸困难。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是左心室衰竭早期的典型表现。呼吸困难可连续数夜,每夜发作或间断发作。典型发作多发生在夜间熟睡1~2小时后,患者因气闷、气急而突然惊醒,被迫立即坐起,可伴阵咳、哮鸣性呼吸音或泡沫样痰。发作较轻的采取坐位后10余分钟至1小时左右呼吸困难自动消退,患者又能平卧入睡,次日白天可无异常感觉。严重的可持续发作,阵阵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甚至发展成为急性肺水肿。由于早期呼吸困难多在夜间发作,开始常能自动消退,白天症状可不明显,因而并不引起患者注意。即使就医,也常因缺少心力衰竭的阳性体征而被忽视。发作时伴阵咳或哮鸣的可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

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的表现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相同。

倦怠、乏力:可能为心排血量低下的表现。

陈—施呼吸:见于严重心力衰竭,预后不良。呼吸有节律地由暂停逐渐增快、加深,再逐渐减慢、变浅,直到再停,0.5~1分钟后呼吸再起,如此周而复始。脑缺氧严重的患者还可伴有嗜睡、烦躁、神志错乱等精神症状。

右侧心力衰竭:多由左侧心力衰竭引起。出现右侧心力衰竭后,由于右心室排血量减少,肺充血现象常有所减轻,呼吸困难亦随之减轻。单纯右侧心力衰竭多由急性或慢性肺心病引起。

其症状主要由慢性持续淤血引起各脏器功能改变所致,如长期消化道淤血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肾脏淤血引起尿量减少、夜尿多、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肝淤血引起上腹饱胀,甚至剧烈腹痛,长期肝淤血可引起黄疸、心源性肝硬化。

心功能如何分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Ⅱ级:轻度体力活动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Ⅳ级:不能无症状地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都加重不适。

应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增快。

尿常规检查:尿比重可增高,有少量蛋白和红、白细胞及透明或颗粒管型。

血生化检查:常有低血钾、低血镁,右心或全心衰竭时可有血清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中度升高及氮质血症。

动脉血气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早期,动脉血氧分压轻度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可正常;肺泡水肿期动脉血氧分压显着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X线检查:左心衰竭示肺淤血并有肋膈角和/或叶间的少量渗液;肺水肿,间质性或肺泡性;左房与左室扩大。右心衰竭示上腔静脉和/或奇静脉扩张,右心室和右心房扩大。

超声心动图:心衰时心室腔扩大,心肌收缩力降低,因而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均降低。

心电图:可提供心室肥厚、心房扩大、心肌劳损、缺血梗死及心律失常等资料。

静脉压测定:右心衰明显增高,超过1.37千帕(10毫米汞柱)。

如何诊断

典型的心力衰竭诊断并不困难,左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为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和肺循环充血的表现。右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为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且患者大多有左侧心力衰竭的病史。

有哪些并发症

血流迟缓和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继而发生肺栓塞和肺梗死,此时可有胸痛、咯血、黄疸、心力衰竭加重甚至休克等表现。左、右心腔内附壁血栓可分别引起体和肺动脉栓塞;体动脉栓塞可致脑、肾、脾、肠系膜梗死及上、下肢坏死。有卵圆孔未闭者,体循环静脉血栓脱落形成的栓子,有可能在到达右房后穿过未闭的卵圆孔到达左房,再经左室进入体循环,形成所谓反常栓塞。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有肺水肿者极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支气管肺炎。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炙黄芪15~30克,黑附子(先煎)9~12克,丹参15克,桂枝6~9克,麦冬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葶苈子(包)30克,五味子4.5克,益母草30克,生晒参(另煎服)3克。

(加减)

胸闷痛,加旋覆花(包)12克,降香3克;

心悸不寐,加紫石英30克,琥珀粉(冲服)1.5克;

便溏纳呆,加山药12克,炒扁豆12克;

多汗,加龙骨30克,牡蛎30克。

(主治)难治性心力衰竭急性期。

(用法)上药加水煎2次,将两煎药液对匀,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2

(组方)炙黄芪12克,党参12克,炒枣仁12克,茯苓12克,阿胶(烊化,冲服)9克,麦冬9克,白术9克,炙甘草9克,丹参15克,桂枝6克,远志4.5克。

(加减)

汗出,失眠,加五味子、陈小麦、绿豆衣;

便秘,酸枣仁改为柏子仁,并冲服适量蜂蜜;

惊悸多梦,耳鸣,眩晕,加磁朱丸(包,先煎)12克,女贞子12克;

食少或少食即饱,加砂仁、谷芽。

(主治)难治性心力衰竭缓解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3

(组方)黄芪10~25克,党参10克,益母草10~12克,泽兰10克,制附子(先煎)6~10克,制半夏10克,五加皮4~10克。

(加减)

吐甚,加竹茹、生姜;

咳嗽喘息不得卧,加苏子、白果、炙麻黄;

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泡沫痰,加白术、茯苓、车前子、苏子、白芥子;

阳虚明显,加菟丝子、补骨脂;

阴虚明显,去制附子,加麦冬、五味子。

(主治)心力衰竭。

(用法)先煎制附子半小时,再加它药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

(组方)高丽参(切片)6克,田七(切片或研粉冲服)6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炙甘草10克。

(加减)

心阴虚,加玉竹10克,麦冬10克;

心阳虚,加制附子(先煎)9~12克,桂枝10克;

心血虚,加当归9克,何首乌12克;

气滞心绞痛,加檀香(研粉冲服或后下)9克,瓜蒌壳9克,元胡10克;

心脉瘀阻,加红花6克,川芎6克;

心神不安,加炒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

心火旺,加黄连6克,竹叶6克。

(主治)心力衰竭。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5

(组方)红参(另煎服)25克,制附子(先煎)30克,干姜10克,桂枝8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五味子10克,丹参30克,炙甘草6克。

(加减)

偏阴虚者,加麦冬、生地黄、阿胶、熟枣仁;

偏阳虚水泛者,加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

偏血瘀水阻者,加川芎、桃仁、红花、茯苓、泽泻。

(主治)急性心力衰竭。

(用法)煅龙骨、煅牡蛎煎汤代水,再纳其他药,每剂煎3次,将3次煎出药液混合取300毫升,日服3次。严重者两剂合一,水煎,每隔2~3小时服1次。

方6

(组方)制附子(先煎3小时)15~30克,党参24克(或人参6克),桂枝9克,川芎12克,赤芍15克,红花6克,葶苈子12克,车前子(包)30克,炙甘草9克。

(加减)

尿少浮肿明显,加木通12克,防己12克;

心悸不寐,加酸枣仁15克,琥珀6克;

气短较重,加黄芪15克;

痰多,加半夏12克,陈皮9克;

便溏纳呆,加白术15克,砂仁6克;

腹水,加黑白丑6克;

自汗,加龙骨30克,牡蛎30克;

舌红口干,去桂枝,加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上方每日1剂,浓煎成200毫升,分3次服,7~10日为1个疗程,有效者,休息1天后再服1~2个疗程。心衰纠正后,改用归脾汤、生脉散或香砂六君子汤调理善后。

方7

(组方)红参(另煎服)15克,党参15克,桂枝15~30克,葶苈子10~25克,黄芪30~60克,干姜15克,制附子(先煎)15~30克,茯苓20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8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麦冬10~25克。

(加减)

左心衰,肺水肿明显,症见倚息不得卧,重用葶苈子,再加罂粟壳、大黄;

心脉瘀阻,胸阳痹阻,症见心痛,胸闷,紫绀,加冠心苏合丸。

(主治)心力衰竭。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分3次温服。

方8

(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党参10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车前子(包)20克,瓜蒌皮30克,五加皮3~10克。

(加减)

心肾阳虚,畏寒肢冷,舌淡紫,脉迟缓者,加制附子(先煎)6~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泽泻10克;

心肾阴虚,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加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心脾阳虚,腹胀便溏,倦怠乏力,加黄芪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

咳嗽甚,加桑白皮12克,桔梗10克,枇杷叶10克;

胸痛甚,舌暗紫,加蒲黄(包)10克,五灵脂(包)12克;

胸闷心悸、下肢浮肿等症状好转,心率90次/分以下时,五加皮用量减至3克。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者。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9

(组方)制附子(先煎)15克,车前子(包)15克,红花12克,茯苓12克,桃仁9克,水蛭9克,甘草9克,僵蚕6克,全蝎3克,生姜3片。

(加减)血瘀严重,加地鳖虫6~9克。

(主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法)3~6岁服1/3剂,6~9岁服2/3剂,9~12岁服1剂,水煎,分3次服。

方10

(组方)红参或白参(先煎)10克,制附子(先煎)10克,葶苈子10克,茯苓皮30克,泽泻20克,前胡20克。

(加减)

畏寒发热,咳嗽气促,加麻黄绒10克,苏子12克,杏仁12克,桑白皮12克;

咳嗽痰多,加半夏12克,陈皮12克,川贝母10克;

尿少水肿,加木通10克,薏苡仁30克,茯苓皮加至50克;

心悸失眠,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20克;

气短较重,加黄芪20克;

大便溏,加白术15克;

大便干燥,加火麻仁30克;

口干舌红,加麦冬15克,五味子5克。

(主治)心力衰竭。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分2次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方11

(组方)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川芎15克。

(加减)

咳逆倚息不得卧,尿少,水肿,加桑白皮30克,葶苈子30克;

胁胀满痛,胁下痞块明显,加香附、青皮、当归、红花、白芍。

(主治)心力衰竭。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12

(组方)党参12~15克,黄芪15~30克,茯苓12~15克,当归10~15克,川芎12~15克,赤芍12~15克,红花12~15克,黄精12~15克。

(加减)

气虚重,去党参,加人参(另煎服)10~12克;

阳虚,加炮附子(先煎)6~12克;

兼阴虚,加沙参10~15克,玉竹12~15克,麦冬10~12克,五味子6~12克;

血瘀重,加生蒲黄(包)10~15克,益母草12~15克;

水肿重,加车前草15~20克,泽泻12~15克。

(主治)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自汗,动则加甚,胸闷胸痛,苔薄,舌质暗,脉结代。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

方13

(组方)葶苈子5~10克,党参15~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30克,猪苓10克,泽泻30克,白术12克,车前子(包)30克。

(加减)

气虚自汗,加黄芪30克;

大腹肿胀,加石菖蒲15~30克;

阴虚水肿,去白术,加女贞子15~30克,白茅根30克,西瓜皮30克;

合并感染,加连翘15克,金银花30克,板蓝根30克,半枝莲30克,黄芩15克。

(主治)心力衰竭。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7剂见效,连服2~3周心衰得以纠正。

方14

(组方)方①石斛6克,桑寄生6克,五味子6克,橘络9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9克,远志9克,麦冬9克,钩藤3克,炒枣仁15克,柏子仁4.5克,炙甘草3克,干姜3克,何首乌9克,麻黄1.5克,灯心草1.5克。

方②猪心1具(干燥),朱砂18克,琥珀24克,川贝母6克。

(主治)心力衰竭。

(用法)方①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②共研为极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蜂蜜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