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间美术
1286600000006

第6章 绘画(5)

§§§第七节、其他

另外,软木画、瓷版画、铁画、指画、火笔画、漆画、麦秸秆画、苇编画、布糊画、炕围画……

举不胜举。民间绘画花团锦簇,不同的材质、工具,不同的绘画场所,不同的绘画形式。限于篇幅,这里只选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略作介绍。

一、福州软木画

福州软木画问世于20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软木画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称为福州三大宝,是福州千年木雕在现代发展的一种重要产物和标志。

相传在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有人从德国带回一帧类似“木画”的作品。当地民间雕刻艺人陈春润、吴启棋、郑立溪等深受启发,遂在福建工艺传习所工读时,用从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进口的栓皮栎树木栓层作主要原料,把这种质地轻松、富有弹性且纹理细润的软木切削成薄片,运用我国各种传统雕刻技法,以刀代笔,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镂,制成纹理纤细的复杂画面,并利用画框内有限的空间,使景物的形象立体化,安排上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各种亭台楼阁等,使之成为一种独树一帜的崭新艺术形式。

软木画具有雕画结合、色调纯朴、工艺精细、形象逼真、意境深邃、造型新颖的特点。适于表现山水风景、亭台楼阁、园林建筑、花草鱼虫等,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品种繁多,有雄伟壮观的屏风、挂屏、大摆件、小摆件以及与实用结合的产品、旅游纪念品等,达二三百种规格,四五百个花色品种,作品行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南昌瓷板画

南昌瓷板画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绘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具有浓郁的赣文化特点。

南昌瓷板画,诞生形成于古都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市。南昌市是历史文化古城,旧有豫章、洪都之称。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理环境,使之成为历代商贾文人流连之地,而邻近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则促进了瓷板画的发展。

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嵌瓷屏风无论是围屏、插屏还是挂屏,都经常会见到上边镶嵌有装饰意味浓厚的瓷板画。品种非常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等,纹饰内容涉及面也很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鱼藻以及吉祥图案。南昌瓷板画逼真的摄影、古典油画的效果,是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芜湖铁画

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

芜湖濒临长江,交通便利,曾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来冶铁业就十分发达。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为芜湖铁画的创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础和条件。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铁画诞生于芜湖,始创于清代康熙年间的芜湖人汤鹏。而溯其源,乃是长江之滨,以拥有250万年古人类活动,数千年古代铜铁冶炼历史而著称的人类“火文化”重要发祥地芜湖之杰出代表。由明末清初祖籍徽州的铁匠汤天池与徽州画派著名画家肖云所创立,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

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国画中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崛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区别其他、独具风格的艺术。

四、铁岭指画

辽宁省铁岭指画,又称指头画或指墨。即以手指代笔,蘸墨、着色,在各种纸张或丝绢等载体上作画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造型艺术。指画家在做画时直接用手的各个部位,指甲、指肚、指肉、指背、指关节、掌、拳等都可作画。几指齐用如同多管齐下,变幻莫测,奇趣横生,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和观赏性,作品兼具中国画和民间美术的双重特质。

创始人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铁岭籍画家高其佩。高其佩以名门望族而身历宦海,历知州、员外郎、署运使、刑部侍郎。虽为高官,但却以工指画以名显。一生画作甚丰,精妙独到。凡花木、鸟兽、鱼龙,人物靡不精妙。作品达五六万幅之多,代表作品有《怒容钟馗图》、《水墨杂画册》等传世,其作画大都题款以“铁岭高其佩指画”或“铁岭高其佩指头生活”等字,时人尊称为高铁岭。现铁岭银冈书院存有其《猫蝶牡丹图》和《风竹图》。著有《且园诗钞》。

五、安徽火笔画(烙画)

“火笔画”,又称烙画、烫画。古代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宫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下诏旨,定“烙画”为朝廷贡品,史称“火针刺绣”。后来由于连年灾荒战乱,烙画工艺曾一度失传。直到明末清初,才真正走进民间并且逐步流传开来。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浙江、辽宁等地的烙画都很出名,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烙画艺术家。

关于火笔画的起源和发展,民间传说很多。相传明宣宗年间,坐落于巢湖岸边的四顶山庙中有一位和尚,他在每日诵经拜佛之余,曾以燃香作笔,烙制一些线条画作小品,修身养性、消遣自娱。此法传入民间后,有艺人改用铁钎炙红后在木、竹器上作画,并流传开来。安徽火笔画主要用于民间床柜、桌椅、妆奁、烟具乃至折扇、餐筷等生活实用器具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安徽火笔画是江淮地区流传甚广、极具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以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刘祝华(1916—1991)及其弟子刘凯等为代表的安徽“火笔画”通过作画工具的革新命名、作画新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本土题材、内容的创新而形成独自的流派。

六、灵璧钟馗画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垓下古战场,汴河流经地,是著名的钟馗画之乡。灵璧钟馗画、灵璧奇石、虞姬墓并称为“丑、奇、美”,“灵璧三绝”。灵璧县钟馗画是中国民间民俗活动中用于驱邪祈福,带有吉祥意味的纯手工绘制民俗年画,民间视为降魔消灾之符图,被尊为“灵判”。它是中国民间美术殿堂里的艺术瑰宝。

灵璧钟馗画由民间除夕和端阳节悬挂钟馗画焚香祈祷、驱邪祛病祈福的民俗活动演绎而来,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清。它本缘于吴道子粉本,经过长时间民间艺人的传摹、创新和杨斐、高其佩等文人画的熏染,形成了灵璧钟馗画特有的风格。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里就写道:“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脱于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

灵璧钟馗画蕴雅于拙,寓美于丑,“土而不陋,俗不伤雅”,朴素自然而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承载着中华民族“正义不屈”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七、凤阳凤画

“凤阳凤画”是凤阳民间流传的龙凤画简称,后渐以画凤为主,6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是对远古图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凤阳县位于淮河中游,是远古东夷集团的发祥地,其图腾就是凤凰。

凤画形成约在元末。明初,朱元璋于凤凰山之阳营建中都皇城,定家乡名为“凤阳”,使凤阳成为“龙凤之乡”。部分宫廷画师落户凤阳以画谋生,把建筑雕绘的龙凤图像改为纸画屏幅出售为生,后经历代画师不断创作,形成了宫廷与民间艺术融入一炉的画风,进而产生了属于民间传统年画系列中的龙凤专业画。可能是因为龙有善恶,只有凤凰象征着和谐、美好和吉祥,龙画在岁月的流淌中渐渐消失,凤画却一直延续下来。晚清时凤画最为兴盛。凤画成为贡品,过新年时,皇宫内都是悬挂着凤画以示吉祥。

凤画属于“重彩工笔画”,以画凤凰为主,翎毛花卉为辅。传说的凤画其造型、配色、衬景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无论凤凰在飞、鸣、食、宿等,都有蛇头、龟背、九尾十八翅、鸡爪、如意冠等基本特点。凤画以色彩分类有三种即全彩凤画、素彩凤画、全水墨凤画。传统的凤画作品较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阁》、《武凤图》、《飞凤赶麒麟》、《带子还朝》、《百鸟献寿》八种。

八、襄垣炕围画

襄垣炕围画是主要流布于山西襄垣县及相邻县区的一种实用性民间美术形式,宋代已有雏形。襄垣炕围画是一种有别于其它地域炕围画形式的,本地独有的,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全套型”组合式炕围画。其种类形式多样,具有色调明快艳丽的特点。在内容上一般选择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与内容,聚人物、风景、花鸟、瑞兽、书法、图案于一身,整体上采用象征隐喻手法,多取福瑞喜庆、如意吉祥纹样,反映驱邪纳祥、喜庆欢愉、道德教化等愿望,渗透了民间普通百姓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形式上仿壁画绘法,风格上具有建筑彩绘画风。炕围画大致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多用于青年人结婚嫁娶,制作高档,做工精细,一般叫夔龙架,也称硬架炕围,其中又有“单层楼”与“楼上楼”之分。中等适宜中老年人用,称汉纹景架,也叫软架炕围。下等是普通的,叫“三栏边”,图案简洁大方。这种全套型炕围画分中心炕围(边道、花边、池子、内心)、靠背、条屏和地围四个大部分。在山西襄垣县,人们把炕围画的单位叫“盘”,制作炕围称“打”,把制作全套型炕围叫做“打一盘炕围”。

九、江都漆画

江都漆画,是由传统绘画艺术和古老髹漆技艺完美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民间美术,传承千年,自成体系,别具风格,具有神秘的东方之美,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江都漆画艺术与古代彩绘漆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国古代彩绘漆画大多依附于各种漆器,主要表现于漆碗、漆盒、漆案、漆屏风、漆壶和漆器家具等各种漆器用具上。建国后,江都出土了大量西汉时期的漆器文物,其中彩绘漆器最发达。这些出土的文物珍品说明,江都的漆画在汉代就已十分精美。隋唐后,发达的经济文化推动了漆画艺术的发展。江都漆画艺术深受扬州古代彩绘漆画的影响和熏陶,古时江都彩绘漆画运用骨石镶嵌、平磨螺钿、刻漆、雕填、彩绘五个门类的技艺都很纯熟。

江都漆画艺术全面继承了古代彩绘漆画的各种传统技法,同时又巧妙地应用了多种绘画技法,如工笔画、水墨画、油画、水粉画等等,通过提炼升华,从而形成了“润、雅、彩、美”的艺术特征,在艺术效果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既具有古朴的民族风味,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真正实现了工艺和美术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