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1287000000039

第39章 婴幼儿日常照料与护理(1)

§§§59.婴幼儿常见问题与应对方法

哭闹

对婴儿来说,哭是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因此当宝宝哭闹时,说明其有所要求。正常情况下,宝宝哭闹,只要妈妈抱抱他、哄哄他便可停止,但如抱他仍然痛哭不止时,便应找出哭的原因。

宝宝啼哭,抱他、喂他,仍哭个不停,且脸色不好、想吐或发现粪便混有血液或黏液时,有可能是肠套叠,要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夜啼原因很多,如太热、太冷、口渴、皮肤痒、异物刺痛皮肤等。此外,由于宝宝边吃奶边睡觉,吸进大量的空气,嗝打不出来也会哭。习惯于被抱着睡的婴儿,夜晚睡眠也会哭。维生素D缺乏病、肠痉挛、蛲虫病也是宝宝夜啼常见的原因。

宝宝哭闹时把脚朝肚子里缩,像虾一样弓着身体哭。通常提示肚子痛,如肠痉挛、肠套叠、肠道蛔虫等,应去医院请儿科医生诊断治疗。

发热、摸到耳朵就哭、摇头或吐奶时,可能是中耳炎,应去医院。突然痛哭后停止呼吸几秒钟,起初脸色红润渐变成紫色,精疲力竭时,是剧哭晕厥。这种发作只是一下子,常见于情绪不稳定的婴儿。

发热、分开大腿换尿布时大哭,则可能是股关节炎,应就诊。卧床不哭,抱起即哭(拒抱)和移动肢体时哭,应考虑肢体疼痛,如骨关节脱位、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扭伤等。如排便时哭闹应注意结肠炎、尿道炎、肛裂、便秘等疾病。

多汗

出汗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通过出汗可调节体温,促进水、盐代谢。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活泼好动,故出汗较成人更多。

在安静、睡眠情况下,多汗则为病理性。很多疾病均可表现为多汗,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病、结核病、疼痛及某些药物反应(如退热药)。如多汗伴有口周发紫、身体发育慢,应去医院;如多汗伴有夜啼、枕秃、方颅等,可能为低钙性维生素D缺乏病;如出汗伴阵发性哭闹,应注意可能是肠套叠、肠痉挛引起的疼痛所致;如多汗伴随有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应考虑低血糖。

病理性多汗护理的重点在于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以防感染。

婴幼儿多汗最常见的原因是低钙性维生素D缺乏病,应给宝宝长期服用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人工喂养儿。

腹泻

通常婴儿的粪便较软,排便次数较多。每天可达4~5次,甚至可达8~9次,然而只要宝宝精神好,体重正常,没有食欲缺乏的现象,父母就不必担心。

宝宝刚开始添加新的辅食,也会有腹泻的情况,这时家长注意不要再加以前未添加过的辅食或增加食物的量,通常过了2~3天后,腹泻自然痊愈,如情况仍未改善,可去医院检查。

当粪便发出恶臭,且掺杂着许多血丝、脓或黏液,并有发热或呕吐的症状时要去医院诊治,最好用干净的小瓶装些粪便一同带去。

较严重的腹泻有时会因体内暂时失去水分而造成脱水的情况,表现为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甚至尿不出尿来,眼窝凹陷,哭时泪少或无泪,嗜睡或惊厥、昏迷等。

其次,可请教儿科医生,咨询喂牛奶时是否要对牛奶进行稀释或脱脂处理,喂牛奶的时间要间隔4小时以上,尽量减少宝宝肠胃的负担。

为了避免腹泻脱水的发生,腹泻时主要为宝宝补充盐水、茶、饮料等,或者喂苹果汁,但注意橘子汁等柑橘类饮料会使腹泻加重,应避免。

便秘

婴幼儿便秘主要看质和量以及对宝宝有无不良影响,而不是以大便的次数来确定。每个宝宝排便的情况都不一样,同时与宝宝吃的乳类、量等有关系。一般情况下母乳喂养婴儿大便次数较喂牛奶儿多,牛奶喂养儿大便硬度较母乳喂养儿高。如果宝宝2~3天无大便后,轻轻松松排一次一般硬度的粪便,量也正常,又无任何其他不适,则不能认为是便秘,父母就不必担心。

平时注意饮食多样化,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汁或蔬菜泥,如南瓜汁、菠菜汁、胡萝卜汁等。牛奶的调配应按说明,不可随意提高浓度。

生活有规律,养成早晨起床后大便的习惯。

发生便秘时,可做纸捻蘸上少许香油或液状石蜡,插入肛门1厘米处刺激肛门使粪便排出。把肥皂烫软捏成子弹头状,用手塞入肛门保留2~3分钟,也会收到良好效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灌肠。

如系肛裂、巨结肠、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应去医院。

如果大便干燥,量少又难以排出,甚至排便时宝宝烦躁、哭闹,重者惧怕排便,这属于病态。常见的便秘原因有肠梗阻、巨结肠、饮食不当、发热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血便

宝宝排便时偶尔排出血便,不必太担心。因粪便太硬时常会磨破肛门出血,多在便后滴几滴血。可用软纸或布擦干净或用温水洗净,也可用呋锌膏涂擦保护肛门,如肛门肿大、脱落则要去医院就诊。

粪便掺杂着黏液或血液,如果宝宝精神好,不发热,可能是过敏所致(如对牛奶过敏)。

如出血量不多,不必担心,如出血量偏多应去找医生。

如果宝宝粪便中经常有少量血丝,并且有面黄、纳差等贫血现象,要注意可能是寄生虫感染、肠息肉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治疗贫血或手术。肠套叠或痢疾排出的血便,大便中掺杂血液、黏液甚至脓液,宝宝多有哭闹、发热、呕吐现象,必须立刻去医院,不要忘记带上粪便。

不会吸乳头

多见于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常见原因多为妈妈乳头太大、太小或内陷。有时宝宝感冒鼻塞,张嘴呼吸时也会不吸乳头,这种情况下哺乳比较困难,不过不必担心,可采取以下措施慢慢纠正:

在喂奶前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最好采取坐位。先用热毛巾敷乳房3~5分钟,再按摩乳房,促进排乳反射,挤出部分乳汁使乳晕变软,刺激乳头,使乳头立起,使宝宝大口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在口腔内形成一个长乳头,哺乳就成功了。

宝宝饥饿时,应先吸吮平坦乳头,此时吸吮力强,比较容易成功。

哺乳结束后戴乳头罩防止乳头下陷。

偏食及挑食

宝宝在喂养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变化,对食物经常会产生好恶感,导致偏食,多为心理因素所致。偏食严重时会导致营养失调,影响生长发育,如果不严重,父母就不要过于理会,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改变。

每个孩子的偏食各有不同,如果对某些食物感到厌恶,只要以其他食品代替,如厌鱼,却喜欢肉、蛋、牛奶等,这在蛋白营养上就不会构成太大问题。

下面介绍几种容易厌恶食品的烹调法。

(1)厌恶鱼

鱼所具有的腥味及鱼刺最容易令孩子厌恶和父母担心,尤其当鱼刺卡喉咙时,会使宝宝再也不肯吃鱼。

烹调法:添加番茄酱或咖喱,可以消除腥味。此外,在蒸熟的鱼上,加点沙拉,也是种好方法。油炸也是除腥的好方法。

代替食品:不吃鱼时,不可勉强,可用其他食品代替,如鸡肉、猪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2)厌恶蔬菜

蔬菜含有纤维,宝宝味觉大多对其不敏感,因此会厌恶,尤其是胡萝卜类蔬菜。

烹调法:把蔬菜切细,加蛋、豆腐,做成肉丸,让孩子感觉不出蔬菜的味道即可。此外,也可将擦碎的胡萝卜和苹果汁混在一起,还可把蔬菜和肉一起煮烂,亦可用咖喱加以变化。

代替食品:厌恶某种蔬菜,只要喜欢其他蔬菜就不必担心。常用代替蔬菜的食品是水果,大部分孩子都喜欢水果,十分方便。

(3)厌恶肉

肉质坚硬,难以咀嚼,或是油脂较多、味道特殊,这些都是令孩子讨厌的原因。

肉类中最令孩子厌恶的是鸡肉,大概是因为鸡肉有腥味,而且肉色呈淡白色,丝质多,塞牙等。

烹调法:加咖喱、番茄酱消除腥味,也可炸或红烧炖熟。还可切碎添加马铃薯或南瓜泥,再与豆腐、蒸蛋混合,孩子多能接受。

若厌恶牛肉、羊肉、猪肉的话,可把肉绞碎或切细,加少许蔬菜做成丸子或包子等。

代替食品:可用富含蛋白的豆制品、蛋类替代,大部分孩子喜欢蛋,可用蒸蛋、荷包蛋方式补给。

(4)厌恶牛奶

牛奶的膻味令一部分孩子生厌。可在煮牛奶时添加些鱼肉、鸡肉、胡萝卜片、葱等一起煮熟。有时,在牛奶中加少许糖,或加入切碎的草莓以代替食品奶油、乳酪、酸乳酪等。

不会咀嚼

有些孩子到了3~4岁,仍不会咀嚼,只是直接吞咽或立即吐出。这大都与父母过分溺爱宝宝或断奶过晚有关。当然断奶时父母有时过分急躁,供给超过宝宝咀嚼能力的食物也可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克服这一现象的方法是可按时添加适当辅食,先从较软的食品开始,逐渐让孩子习惯吃固体食物,父母不可过于急躁,让孩子自由发展。

边吃边玩

有些孩子食欲尚好,但却有边吃边玩的坏习惯,不肯坐着吃,喜欢四处走动。这是因为孩子爱动,有引起他兴趣的东西,他就会去碰它。所以吃东西时,要给他好的环境,不要把会引起他注意的东西放在旁边。当宝宝真正肚子饿时,应该不会乱动才对,既然边吃边玩,也许并不是真正饿了,父母可试着把一天3次的辅食时间延后看看,让孩子在真正饥饿时吃也许会好一些。

体重异常

婴幼儿食欲旺盛,很容易发胖。有些父母对此非常担心,尤其是家庭有肥胖病患者时。可用考普指数简单判断孩子的肥胖程度(考普指数=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

对于肥胖儿,除防止偏食、零食或甜食太多以外,应多做运动,尤其是集体活动,防止产生自卑心理。平时少穿些衣服,做做按摩,但绝不可因此降低孩子的饭量。

只有考普指数未达13时,才算是瘦。处理的方法应查清原因,分别对待。如是病症所致,应去医院查明原因,治疗疾病;如是喂养不当所致,应调整饮食,加强营养;如为体质性消瘦,父母不应勉强让其增胖,采取强行喂食,那样反而会造成食欲缺乏。

感冒药、烟、酒与母乳

不少乳母经常担心吃感冒药以及吸烟、饮酒对宝宝发育有影响,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也要视情况而定。

乳母服药后一部分药物会分泌到母乳中。但是,一般说来乳母只吃几天药,对孩子不会有影响。若是吃药天数偏长,尤其是一些特殊药,可能会影响到宝宝。乳母感冒后服药时最好告诉医生自己目前正在喂奶,咨询医生是否继续让宝宝吃奶。

吸烟肯定会影响到母乳。室内吸烟会使宝宝受被动吸烟之害,故父亲也应戒烟。乳母要绝对禁烟。至于喝酒,喝一般的量即在母乳中有酒精成分,对孩子有一定影响,所以,哺乳期不应喝酒。

头上长痂皮

有的宝宝,尤其是几个月的婴儿,头皮上会长出一些黏的痂皮,这是由于油脂多,又不注意清洁卫生所致。

处理的方法可先在痂皮上涂擦些蒸熟的花生油,使痂皮变软,用梳子轻轻刮梳,然后用婴儿肥皂清洗去除痂皮,擦拭干净,一次不行可多洗几次。还要注意经常给宝宝洗澡,保持清洁。

眼屎多

由于婴儿鼻泪管阻塞,眼泪流不到鼻腔,致使细菌感染。大多数婴儿一般会自然痊愈,因此不必担心。妈妈可用消毒棉签蘸凉开水为孩子擦拭,另外多饮水,也可吃些蜂蜜,必要时点些眼药水。

有时眼睛周围长湿疹,也会分泌眼屎。伴发热、出疹的症状时,可能是咽结合膜热、麻疹或其他疾病,应立刻去医院。

此外,如果宝宝感染了淋菌时,眼屎多而脓,严重者导致失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当宝宝患流行性角膜炎或结膜炎时,眼睛会通红、流泪、视物模糊,这时需去找眼科医生。

耳朵渗液

耳孔入口处是皮肤,里面是黏膜。此部位常有分泌物,当较多时称为湿耳,用棉花棒擦拭时常粘有黄色的黏液状物,经常患湿疹的孩子这一现象更明显。

可用湿疹膏涂擦在外耳道,湿疹痊愈,渗液自然减少。

如流出脓性分泌物,并且伴有发热、烦躁、耳朵疼痛,应立即去医院。

注意洗耳时不要让水流进耳孔,并保持清洁,不要乱挖耳孔。

打喷嚏、流涕、鼻塞

有些宝宝动不动就打喷嚏、流涕、鼻塞,使全家人手忙脚乱,甚至会兴师动众,去医院、吃药,这就大可不必。因为小儿鼻腔非常狭窄,鼻旁窦尚未发育,且鼻黏膜血管丰富敏感,加上自身免疫力较差,会经常出现上述症状,大人不必惊慌。

如果宝宝只是打喷嚏、流涕,感冒程度不重,没有发热,可用热敷的方式治疗。把拧干的热毛巾敷到宝宝的鼻子到口的部分,鼻黏膜湿润后,宝宝就会感到舒服,或让他喝温开水或热牛奶,过一会鼻子就会通畅。如流鼻涕时间较长,超过1个星期以上,或鼻涕由清变成黄色时,要去找医生诊查。

另一种情形是过敏体质的孩子所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表现为打喷嚏、流涕、鼻塞等,也不必担心,待孩子稍长大,体质渐强后会自然痊愈。

小儿鼻塞会引起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甚至拒乳、烦躁,遇到这种情况除热敷外,可滴1滴0.5%呋麻液。

家人感冒时要戴口罩,并做一些简易可行的室内消毒或隔离。另外家中要备一些感冒药,父母学一些简单的育儿保健知识,最好有一名能经常联系上的儿科医生给予咨询和指导,这样就不用动不动就去医院。

咳嗽

注意保暖,防寒,夏天宝宝不应长时间吹风扇,有汗要及时擦干。

饮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用莲子、玉竹、沙参、百合等润肺止咳的药材煲汤喝。

若咳嗽较重,时间较长,应请医生给予治疗,不得滥用止咳药物,以免抑制排痰反射。如痰液较多,为黄色黏痰,且有发热,多为各种炎症,如肺炎、气管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如痰呈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可能为肺水肿。而犬吠样咳嗽常见于喉炎。

可用热水袋敷背部或用其他理疗方法,以促进早日康复。

喉鸣

许多婴儿在吃奶或睡眠时出现喘鸣,像是打呼噜。但只要吃奶正常,呼吸平稳,体重增加,父母就不必过于担心。

有时宝宝在早晨起床时会像有痰卡在喉咙般喘鸣,这是睡觉时分泌物积存在喉咙,又咳不出所致。轻轻推背或喝点温开水即可消失。还有部分婴儿经常喉鸣,喉头凹陷。医学上称这为先天性喉喘鸣,多由低钙所致,大多数到了1岁左右就自然痊愈,不妨一边向医生咨询,一边观察情形,必要时可适当补充钙剂。

如宝宝突然发作的喘鸣伴有频繁痉咳,可能是呼吸道有什么东西塞住,要立刻去医院。阻塞呼吸道的东西常见的有豆类、瓜子、花生、纽扣等,因此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此外,高热、咳嗽、气喘或伴有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大多是患有肺炎或急性喉炎,应立刻去医院。

要注意喘鸣与小儿气喘的区别。后者包括婴幼儿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发作时会突然喘息,呼吸痛苦。继发感染时伴有发热、咳嗽,应去医院处理。

发热

发热是育儿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对此有的父母非常焦急,甚至乱用退热药,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发热时要注意:

①多饮水,给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或油炸食物。

②保持室内通风,衣服适当松开,宝宝有汗时应及时擦干,防止风吹。

③体温在38.5℃以下时,应给予温水或40%~50%的酒精擦颈下、腋窝、大腿根部等处,避免擦胸、腹部,以免着凉,诱发腹痛或腹泻。也可用冷敷或口服退热药等。

④肌注退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观察效果,如出汗淋漓,应多喂淡盐水以防虚脱。新生儿、体弱儿用退烧药要谨慎,防降温过快引起体温不升。

⑤不要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作为常规退热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