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与领导智慧
1291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这是一个大潮流、大趋势。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持续了十几年的“国学热”。“国学”这个词,诞生于20世纪之初,在近百年中一直命运坎坷,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其价值才重新被认识,并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按照当前文化界的通行观点,“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一切传统文化形式都包括在内,其范围要大于通常所讲的学术文化。它包罗万象,涵盖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就提出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命题,叫做“阐旧邦以辅新命”。所谓“旧邦”,指的是古老的中国和传统文化,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学”内涵基本一致;所谓“新命”,指的就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事业。这个命题,立足于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新旧整合、中西会通,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即使我们今天看来,也毫不过时,而是当前“国学热”最好的注脚。

学习国学,不是为了文化的复古,而是为了民族的复兴。我们的国学内容博大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在国学里,我们一方面可以在里边寻找到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到为人处世、从政做官的至理大道。这后一点对从事实际领导工作的同志尤为重要。对于祖先留下的精神资源,我们如果不去认真发掘,学以致用,就如同捧着金碗讨饭吃;如果把国学智慧弃之不顾,却去寻找脱离中国文化环境的领导技能,就如同孟子所说的“犹缘木而求鱼也”。

可喜的是,我们的领导干部看到了国学的巨大价值,自觉参与到了“国学热”的潮流中了。据《半月谈》杂志报道,2010年,中组部在部分国家部委中试行干部培训制度改革,让司局级领导干部自主选择包括北大、清华等高校在内的数所院校和由这些院校提供的专题讲座,完成40学时~60学时的培训。这次“自主选学”的结果似乎有些出人在意料:报名人数居前三位的讲座来自北大,分别是“周易智慧”、“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佛教禅宗与人生”;清华大学8个入选讲座中7个分别是:国学概论、道家智慧、儒家文化、古代修身智慧、传统音乐、《大学》《中庸》和国史概要;中央党校准备的36个讲座中,仅有“《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达到规定的人数标准。在达到规定人数的42个讲座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占了45%。

可见,面对21实际第二个十年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身处社会转型前沿的领导干部渴望从传统文化总汲取精神营养,从国学中得到管理社会的经验或启迪。这无疑是一种更加开放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对冯友兰先生“阐旧邦以辅新命”命题的具体实践。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针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从历代典籍中发掘出一些具有借鉴价值的思想,编写了这本《国学与领导智慧》,满足领导给你从国学中汲取领导方略的需求。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中,撷取了古圣先贤们关于领导者修身、从政的经典论述,把它们翻译成通俗易懂现代白话文。每一节一个主题,每个主题下是若干条经典论述。我们还选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对这些论述的内涵进行解读,以言议事,以事解义,为读者学习了解国学中领导智慧的精华服务。

本书选择的经典论述,出自24古代典籍,其中14种是先秦典籍,其余是秦汉以后历代的典籍。在先秦典籍中,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论语》、《孟子》、《老子》等典籍,也有像《鹖冠子》这样“冷僻”典籍。在秦汉以后的典籍中,既有《资治通鉴》、《贞观政要》这样流传甚广的典籍,也有《反经》、《止学》这样的谋略学著作,还有范仲淹这样的名臣的文集。当然,相比较浩瀚的国学典籍来说,这些书也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但是,我们是精挑细选,在“弱水三千”中,选择对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最有帮助的“一瓢饮”,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目标所在。

回首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我们的祖先一直把阴阳协调、刚柔并济作为理想目标,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实现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这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何其一致!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的理想没有实现。但是到了今天,他们当年的对于和谐的思考与追求,还是可以给我们以启迪。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伟大复兴的快车道,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构建过程中。我们今天学习他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修养和能力,“阐旧邦以辅新命”,无疑是一种明智而且实用的选择,也是我们编写本书的目标所在。

当然,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的编写又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希望读者能够不吝赐教,我们在这里谨表谢意。

编者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