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新力
1292400000012

第12章 创新的思维形式(3)

一方面,从同求异,坚持思维的开拓性。创新思维的第一个环节便是同中求异。“异”就是超越传统方式和习惯性观念的束缚,达到新的认识境界,获得新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对已有的结论进行反向思索,或“从后思索”。其目的在于通过多方质疑找出这种认识与现实的不一致性,经过进一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另一方面,借鉴和吸收其他相异或相悖认识中的可取成分。现实中,没有一种认识是绝对正确、完善无缺,常常存在的情况是各种认识都只反映了客观实在的一部分,只不过多寡有些差异。

另一方面,由异求同,坚持思维的历史性。思维不论具有多大的求异性,都必须统一到现实的具体实践中来,保持具体的求同性,因为具体的实践是统一的,不可分裂的。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集思广益。是指先由某个人提出一种设想或一个方案,然后其他成员从各个方面进行反驳、补充,最后成型出台。其二,求大同存小异。思维的“异”中求同,不是要消灭差异,变成不含矛盾、没有个性的“一统”式的“全同”,而是在承认各种差异存在的前提下,谋求异中之同,即求本质的大同,存非本质性的小异,做到既有统一原则、统一行动,又有个体自由、认识自由的良好气氛。

四、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

依据思维对象的运行状态不同,对其所进行的思维方式可分为静态思维方式与动态思维方式。

1.静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静态思维是一种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程序,以达到固定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是客观事物相对静止和稳定状态在思维中的反映。静态思维的特点在于思维的程序化和重复性—整个思维过程可以被程序化、模拟和设计,可以重复、再现,可以周而复始。相对的静态思维是对观察事物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稳定”的反映。它要求寻找思维过程中的稳定因素、稳定程序,是一种“照章办事”、“被设计了”的思维活动。

静态思维本身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决定了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1)固定性。静态思维的固定性是思维方式静止僵化的一种表现,是指确定事物的不变性,它依赖于概念、范畴的固定化,习惯于用演绎化的推理,将已经认定的观点、原则、规范作为考虑问题的前提条件。

(2)重复性。重复性是指思维过程可以在下一阶段又周而复始地进行。重复性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种”、“族”、“类”的延续性、过程的统一性的反映。比如,一个决策的制定要经历收集信息、进行比较筛选、确定目标、拟订方案、进行预测到最后出台这一完整过程,下一个决策制定的过程也是如此。

(3)单一性。静态思维的单一性表现为墨守成规,它只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一个起点、沿着一条直线去认识事物,认为现在仅仅是过去的延伸,只知时间是纵向流逝,不知空间的横向展开。这样,往往在实际思维中只是以古论今,单纯做垂直的古今比较。

(4)排他性。对事物的考虑,是从已有的程序和过程出发,相容的就予以吸引,不相容的就加以排斥,围绕着传统的固有的模式运转。

2.动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动态思维概括地说就是追踪事物变化的思维。它是主体以动态的客观环境为基点,通过改变思维程序和方向达到控制、调整和优化思维目标的思维活动方式。动态思维是一种运动着的、调整性的、不断择优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思维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

动态思维方式的一般思维过程必须具备信息要素、反馈要素、控制要素和变动要素等四个要素。动态思维的基本特征如下:

(1)流动性。动态思维属于流动的、转化的思维方式。一切事物及其内部要素都处在运动之中,思维的目标、方向和程序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主体必须紧随客观事物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它强调的是“变”,在运动中协调,在变化中前进。

(2)广泛性。动态思维的整体的广泛性特征,要求在思维过程中,使信息、反馈、控制、变动这些要素互相协调,采取系统的思维方式,即在整个思维过程中从多个思维起点、指向、角度和层次出发,寻求多个思维效果。

(3)择优性。择优的基础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多种方案,进行多方预测,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它的具体操作是,依据变动的情况不断作出自己的分析,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对每种可能性都留有余地,然后对各种方案、计划、措施等进行可行性分析,比较各自的优劣,在此基础上作出选择。

(4)开放性。动态思维必须在与周围环境的交流中,在信息不断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在反馈机制的作用下,才能运行起来。

3.正确把握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关系

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那么,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如何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呢?

第一,理顺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关系。要想在思维过程中做到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有机统一,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就动态思维而言,它是以静态思维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我们把动态思维绝对化,就会使思维失去稳定性,引起思维的震荡,造成思维活动和思维体系的混乱。同样,静态思维也不能脱离动态思维。如果把静态思维固定化、单一化,思维必然是僵化的。因而要把动态思维和静态思维结合起来,以严格化、程序化的静态思维作为自己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并以静态思维提供的大量规律性的可靠数据为依据,进行动态调整,使动态思维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第二,运用思维的一般规律,做到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有机结合。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总是对立统一的,并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动态思维若脱离了静态思维,就会使思维成为具有盲目性甚至是冒险的思维;反之,静态思维若脱离了动态思维,就会变成形而上学的单一的思维。因此,在实践中展开思维时,就应遵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以动促静、以静制动,恰当地把握静与动的转换契机,使思维沿着科学的轨道运行。

第三,以科学原则为指导,准确运用现代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原则作为一个总体,是由许多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具体方法组成的。要想避免思维中的错误,使概念明确、判断合理、推理合乎逻辑,不论用哪种思维方式,都必须以科学的思维原则作指导。根据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性质及特征,除运用辩证科学思维外,还应注意运用好系统、层次、控制、信息等现代思维方法。

五、逆向思维与侧向思维

依据思维主体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时所产生的新设想,科学思维可分为逆向思维方式与侧向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的含义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我们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

祈祷与抽烟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来了烟瘾,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抽香烟。神父回答“不行”。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但他换了一种问法,结果得到了神父的许可,你知道他是怎么问的吗?

他这样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当然可以。”同样是抽烟和祈祷,祈祷时要求抽烟,那似乎意味着对耶稣的不尊重;而抽烟时要求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2.逆向思维的特点

(1)普遍性。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哪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2)批判性。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3)新颖性。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3.逆向思维的应用方法

(1)反转型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

无烟煎鱼锅

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2)转换型逆向思维法。这是指在研究某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运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实例。

“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3)缺点逆用思维法。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

金属腐蚀原理

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他用途,无疑是缺点逆用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4.逆向思维的魅力

逆向思维最为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我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方式,创造更多的奇迹。具体讲,逆向思维的优势表现为:

(1)在日常生活中,常规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逆向思维却可能轻松破解。

“凤尾裙”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为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经济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凤尾裙”。不但卖了个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其生意十分红火。该裁缝这种思维方式确实值得称道。

(2)逆向思维会使你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从而制胜的思维方式。

(3)逆向思维会使你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获得最佳方法和途径。

(4)生活中自觉运用逆向思维,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办事效率和效果成倍提高。

5.侧向思维的含义

侧向思维又称“旁通思维”,这种思维的思路、方向不同于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它是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扭转,换一个角度,采取被人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创新思维。通俗地讲,侧向思维就是利用其他领域里的知识和资讯,从侧向迂回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

侧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不一样的,遇到问题,逆向思维是从反方向去想,但是侧向思维是避开问题的锋芒,从侧面去想,是在最不打眼的地方,也就是次要的地方,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更简单更方便。

圆珠笔的启示

1934年,美国的比罗兄弟发明了圆珠笔,但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漏油解决不了。一般思路是改用耐磨金属做笔珠和套管,这样就提高了造价,失去了竞争力。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日本青年田膝三郎提出控制笔油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一般圆珠笔写2万字开始漏油,一只笔油控制在写15000字就没油了,自然不漏了。

6.侧向思维的特点

(1)灵活性或多变性。侧向思维富有浪漫色彩,看似问题在此,其实“钥匙”在彼;似乎瞄着问题的焦点,答案却在远离焦点的一侧。侧向思维的要义在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系统之外的信息、知识、经验来解决面临的难题。

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思路活泼多变的事例不胜枚举。20世纪50年代,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显然这是一个带挑衅、嘲讽性的问题,讽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没有黄金储备。如果直接说我们的黄金储备不多,有失国人、国家的尊严;如果硬说我们有充足的黄金储备,又不符合事实。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有很大难度,总理采取迂回的方法从容不迫地回答,“十八元八角八分”(当时人民币票面值是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加起来共十八元八角八分)。

(2)联想性或应变性。纵观世界科学发展史,一些科学奇迹的创造,往往正是通过侧向思维打开传统思维枷锁而取得的。侧向思维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互关联性,经由常人始料不及的思路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要求思维的主体头脑灵活,善于另辟蹊径。

军事领域通过侧向思维及时变换思路,同样可达到意想不到的倍增效应。《孙子兵法》云:“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所谓迂直之计,就是懂得迂与直的侧向思维。这个谋略表面上是迂回曲折的道路,而实际上却能更有效、更迅速地制胜。一般来说,常规思维方式是讲求“抢人之先”、“先发制人”、“争夺制高点”,是谓抢先一步天地宽。但在特定时期、特殊条件下,限于自身的实力,采用“迟人半步”的侧向思维方式,避敌锋芒,潜心思索,克己之短,获得成功,也不失为妙招。

7.侧向思维的应用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