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撒切尔夫人传
1293000000012

第12章 新星升起(6)

1965年,保守党领袖再次易人。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在1964年大选失败后,失去了担任保守党领袖的雄心壮志和兴趣。而当时工党政府的首相威尔逊在选民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咄咄逼人。保守党的一些议员开始酝酿改换领袖。他们大声疾呼霍姆的形像不佳,不能同威尔逊相匹敌。而霍姆则有自知之明,干脆宣布辞职不干了。这时,保守党对1963年改换领袖时所出现的不合理现像仍记忆犹新,强烈要求改革领袖挑选制度。在霍姆退任前,由他领导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制定一种由下院议员选举领袖的制度和办法。霍姆设计的办法主要点是进行多轮投票:在第一轮投票中,获胜者除需要得到多数选票外,还必须比得票第二多的人多得15%的票数;如果竞争者中无人满足这个要求,就要进行第二轮投票,在第二轮投票,在第二轮投票中没有15%多数票的要求,得多数票者即可当选,而且在第二轮投票中新的竞争者还可参加进来;如果第二投票还无结果,就要举行第三次投票,第三轮投票仅限于第二轮投票中得票多的头三名竞争者,而且竞争者不可退出;如果第三轮投票仍无结果,就要进行第四轮投票。当然,按照这个办法,第四轮投票极少发生。

1965年7月参加竞选保守党领袖的共有3人,他们是爱德华·希思(前劳工和掌玺大臣,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事务的负责人)、雷金纳德·莫德林(前财政大臣)和伊诺克·鲍威尔(前卫生大臣)。撒切尔夫人投了希思的票。虽然希思在第一轮投票中没有得到规定的15%的多数,但是莫德林和鲍威尔在第一轮投票后宣布承认希思获胜,又没有新的竞争者加入,所以没有进行第二轮投票。这样,希思就成为第一位由正式民主选举产生的保守党领袖。

从出身背景看,希思同撒切尔夫人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两人都是从文法学校毕业,都不是英国国教徒,都出身卑微,说话都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从家庭出身看,希思还不如玛格丽特。希思出身于典型的工人阶级,他的父亲威廉·希思是个木匠。威廉·希思满足于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有攀登社会等级阶梯的奢望,这一点就不如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茨先生。爱德华·希思完全是无政治和社交气氛的环境中长大的。1972年,威廉·希思曾对儿子的传记作者玛格丽特·莱思说:“我们是工人阶级的家庭,无法改变自己的境遇。” 当然,希思的家庭也同玛格丽特家一样信奉着某些相同的价值观,比如勤俭、整洁、重视教育等。希思和撒切尔夫人还有一个惊人的相同的经历,这就是两个人都从牛津大学毕业,都担任过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当然,两人也有很多不同点,比如在对待自己的出身上,玛格丽特始终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豪,而希思则终生都在为摆脱自己的身世而努力。

希思的成功表明,领导代表上层社会利益政党的人不一定是上层社会出身的人。保守党本来是个等级森严、门第观念极强的政治组织,这对像希思这样的工人的儿子来说是个很不利的因素。然而,到了本世纪60年代,传统的社会模式已经破裂,英国人的思想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保守党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很多保守党人都认识到,要想不使保守党衰落下去就必须破除陈腐的门第、等级观念,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可以说,希思在保守党历史上开了一个先河,也为后来撒切尔夫人的成功扫除了一些障碍。假如保守党人当年不让木匠的儿子希思担任领袖,那么10年后,他们也很难接受杂货商的女儿为领袖。

希思具有非凡的天赋。除了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他还是位相当有水平的乐队指挥,此外,在写作和航海上他干得也很出色。然而他的一大缺点是不善交际,尤其是讲话时口音很重,好像口中含着一个东西,给人一种装腔作势的感觉,这使他不善交际的特点更明显。

虽然撒切尔夫人与希思一直交情不密,但她很赞赏希思,经常提到希思待她如何如何好。也确实这样,在希思当政期间他给撒切尔夫人提供了许多机会,他让她在影子内阁中担任过多种高、中级大臣职务,使她有机会看到许多部的工作情况,以及各个部所存在的问题。这对她将来极有益处。她在5年中的这番经历比一般政治家15年的经历还要丰富。

在这个时候,希思已认识到这个女人对他自己地位的威胁。在提升她之前,希思曾问吉姆·普赖尔,“秉公办事的女人”是谁,普赖尔向他推荐撒切尔夫人。希思沉默良久才回答道:“是的。怀特洛也认为她是最有能力的人。但他说一旦她出人头地,我们就别想对付她。

1969年10月,希思任命撒切尔夫人为影子内阁教育大臣。这个职务使她有机会接触政府各个部门,并在议会经常亮相。

总的来看,在希思任保守党领袖后,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她从一个低级大臣很快成长为一名保守党影子内阁成员,直到成为属于政府决策圈内的教育大臣。而这一阶段开始时,玛格丽特正好40岁,进入不惑之年。

)第九章 女部长

1966年,也就是威尔逊领导的工党执政后的第3个年头,希思任保守党领袖后的第2个年头,英国又举行了大选。大选于3月举行,距上一次大选才17个月。工党之所以在执政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决定举行新的大选,主要是因为上次大选,工党仅以微弱的4位席多数获胜,这样微弱的多数使得工党在议会内不占有绝对优势,很难通过工党提出的各种议案和法律。而在1966年初,工党政府的威望正处在顶峰状态。威尔逊政府宣布的新政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运用新技术浪潮席卷全国,给英国带来了繁荣昌盛、光明灿烂的新前景。同时,哈罗德·威尔逊本人也给选民们树立起了精明强干、能言善辩的形像,深得人心。与工党是情况相对照,保守党却困难重重,声望很低。威尔逊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宣布举行新的大选。工党提出了很能鼓动人心的口号:“工党是卓有成效的,工党可以拯救英国。”从竞选一开始,工党就占了上风。结果,工党获胜,并且取得的议席数比保守党多97个,在议会中具有绝对优势。威尔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保守党的这次失败对撒切尔夫人没有什么影响,她保住了她在芬奇利选区的席位。

从这次大选一开始,保守党人就信心不足,大多数保守党候选人都预料到自己根本无法取胜。这次大选,实际是一场经济政策上的竞争,双方都在经济问题上互相攻讦。工党指责前保守党财政大臣雷金纳德·莫德林应该对财政收支出现7.5亿英镑赤字负责。工党为了便于争辩,把7.5亿四舍五入改成8亿。与此同时,工党吹嘘它自己的经济政策很有成效。然而实际情况是,工党执政期间虽然收入增加了,但生产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但老百姓只对眼前利益感兴趣。保守党提出了“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只说空话”的竞选口号,但人们根本听不进去。工党财政大臣吉姆·卡拉汉向选民保证,在下一度的财政预算中不增加个人所得税,这一许诺对选民更具有吸引力。而工党财政大臣果然没有食言,他为了达到既让政府得到税收又不违背大选时的承诺的目的,提出了一套向雇主征税的办法。具体做法是:雇主们要按照领取工资的雇员名单,为每个雇员自动付出固定的税款,过6个月后,政府再退还雇主付出的税款。工党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民主社会主义政策的性质。在税收政策上,保守党一贯向所有的人征税,表面上看是一视同仁,实际上是维护富人的利益;而工党则经常是向富人征税,有点动富济贫的味道。

在这届议会复会之前,撒切尔夫人被安排在影子内阁中负责财政事务工作,在伊恩·麦克劳德手下。她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准备对工党政府拟议中的财政预算案进行反驳。撒切尔夫人离开议会独自去做准备工作。3个星期后,她回到了下院,胸有成竹地参加预算案的辩论。当工党财政部秘书长约翰·戴蒙德对向雇主征税这一办法的可行性及其优点大加赞扬时,撒切尔夫人先是耐心地听着,然后不动声色地站起来反驳工党的议案。她像发珠炮似地嘲笑戴蒙德和他的税收方案。她抨出这个税收办法实际上是这个口袋进,那个口袋出,结果和原来没有什么两样。她慷慨激昂地说:“这纯粹是一派胡言乱语,和十足的瞎说八道!我认为财政大臣需要一个女人来帮助他管理财政部。” 撒切尔夫人接着讲道,她查阅了自1946年以来的每次预算讲话和每一个财政议案,她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个财政大臣包括最舍不得花钱的财政大臣都会向社会作出微小的让步,然而现在的财政大臣卡拉汉却是个例外。她的发言使周围的人都感到震惊。

撒切尔夫人的这次演讲很成功,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工党的发言人戴蒙德先生受到沉重打击。在当年晚些时候,撒切尔夫人又在布莱克普尔召开的保守党年会上再次抨击了工党的税收方案,其言辞激烈之程度不亚于在议会上的发言,从而引起了与会代表长时间的起立鼓掌。在撒切尔夫人攻击下,当工党政府的税收方案在同年秋天再次提出时,其内容已经作了很大的修改。

撒切尔夫人觉得,发表演说,特别是下院发表的那种带有激烈辩论色彩的演说,很是令人心情振奋,因为发言时可以看到演说的效果和别人的反应。在下院中进行辩论时,很多议员都慷慨激昂,情绪激动,甚至有时相互辱骂。对于所受到的这种辱骂,撒切尔夫人都能够正确对待,不去介意。在这一点上,她有男子汉的气概和一切有成就的政治家所具有的宽阔胸怀,能很快就把这些辱骂忘在脑后,好像与自己不相干一样。一旦走出议会,她可以像对待老朋友那样同那些辱骂过她的人在酒吧里喝酒聊天。然而,如果她要是在议会大厦的走廊里或大街上受到辱骂,就会感到很伤心,对之铭心刻骨。

撒切尔夫人在对立政党阵营中也有几个朋友,最值得一提的是约翰·麦金托什先生。他是工党在贝里克和东洛锡安选区的议员。在他们两人还都是无足轻重的后座议员时,麦金托什就经常找她作伴。撒切尔夫人成为反对党的前座议员后,麦金托什把她看成是一位良好的“拳击练习的对手”。每当他要在议会发言时,他都会打电话给撒切尔夫人,告诉她自己在演说中将讲些什么,以便让她有所准备。

撒切尔夫人有时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即保守党议会党团通知她准备在议会中发言,而准备的时间还不到一个小时。有一次,她正在吃午饭,突然接到通知,让她下午第一个发言,因为原来安排好的发言的人生病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从不慌张,只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集中自己的精神构思一下,再在一张草纸上简单写下几句发言提纲。这就行了,到了下午,肯定有一个出色的演讲。

撒切尔夫人有遇事不慌的素质。无论是工作方面的事还是家庭方面的事,她不惊慌失措。一旦出了什么差错,也从不说无益的后悔话,也不随便埋怨别人,而是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比如,她第一次去美国时发生的护照过期事件就充分体现了她的这种素质。那次她是作为英语演讲联合会的成员去美国。她非常兴奋,这是她有生以来出国走的最远的地方。她第一次出国是蜜月旅行,从那以后,她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瑞士。她们全家曾去瑞士滑过雪。这次去美国,她很重视,提前许多时间就来到希思罗机场。丹尼斯和她的秘书黛安娜都来送行。当他们检票进入候机室时,玛格丽特突然发现自己的护照过期了。在几周前,黛安娜就说曾提醒过玛格丽特护照是否有问题,她没有往心里去。这只能怪她自己。丹尼斯有点沉不住气,而玛格丽物只是说了句自我检讨的话,便同黛安娜一起叫了一辆出租汽车,返回伦敦。与此同时,丹尼斯在机场给护照签证办事处挂了电话,把情况告知对方,让签证处事先做好准备。不到30分钟,玛格丽特就在签证处办好了手续,然后奇迹般地登上了原定的飞机。

撒切尔夫人在1966年那次关于预算案的辩论中曾说过财政大臣需要一个女人来管理财政部的事务,虽然当时这纯属辩论言辞,是对工党发言人的挖苦,但是这也的确反映了她当时在政治上的抱负,就是当英国第一位女财政大臣。她与黛安娜常就那番话开玩笑,她常说:“等我当了财政大臣时……”然而,她没有当上财政大臣,只是在财政部工作了不长的时间。她在财政部工作的时间比她等待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时间要短得多。在当了20个月的影子内阁财政和经济事务发言人后,撒切尔夫人被调往担任影子内阁的燃料和动力事务发言人。她对她的财政部工作的20个月感到很满意,这主要是因为她和她的上司相处得很融洽。伊恩·麦克劳德先生对她很信任,她也感到同他在一起工作十分顺心、愉快,而且他的信心和信念也很令她钦佩。

撒切尔夫人在1976年到影子内阁燃料和动力部任职时,正好赶上议会辩论亚伯凡惨案问题。她及时地参加了这场辩论。在威尔士的一个矿山小村附近,堆积如山的煤渣突然倒塌,将这个小村的一所学校埋在矿渣之中,压死了116名小学生和28名教职工。撒切尔夫人对这个惨案感到十分震惊。她在发言中说:“我还记得那个训斥了儿子几句,然后送他上学去的母亲的样子。那天上午,人人都焦躁不安,事后,他们都后悔在与亲人离别之前没有同他们说几句亲热的话,我相信,从那天起,那个母亲永远忘不掉送儿子上学时的情形,以及同他生离死别的懊悔。”她自己是一位母亲,完全能够理解那位她提到的母亲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