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撒切尔夫人传
1293000000037

第37章 政坛巨星(19)

首先,放弃凯恩斯主义,以货币主义作为整治经济的基本方针。撒切尔夫人一反过去那种在国家干预之下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提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做法,而是采取了控制货币发行量、治理通货膨胀、稳定币值、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英国经济衰退的局面。

第二,大力推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制的政策。主要是通过把国有企业的股份大量地出售给个人和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原属国家投资经营的领域等办法,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且在私人股票持有者大量涌现的同时,创造有利于私营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环境,从而扩大并增强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在生活资料方面,则把原属于地方政府的公房大量地出售给私人,使拥有私房的家庭数目显著增加。

第三,实行有利于中上层阶级的税制并对若干福利制度实行改革。主要措施是降低所得税、实行“人头税”、削减教育经费、对国民医疗服务制度实行改革等,其目的在于节省公共开支。

第四,改变对工会的态度和斗争策略。对英国的工会和罢工运动采取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的策略,以取代过去政府所采取的协商、谈判和妥协的方针。这种策略的近期目标在于制服罢工,保持社会秩序之稳定;其长远目标则在于削弱工党的群众基础,以利于保守党政府的统治。

最后,实行一种强硬而又务实的对外政策。在国际事务和外交政策中极力提高英国的地位和影响,树立保守党政府及她本人的爱国主义的形像。撒切尔夫人一贯坚持反共产主义的政策,由于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长期实行以核武器为后盾的强硬政策而赢得“铁娘子”的称号;但又不失时机地调整东西方的关系并尽力促使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演变,在这些国家的内政发生变化后则主张相应地实行一种灵活的政策。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问题上态度强硬,与阿根廷兵戎相见;但在香港问题上却与中国采取了妥协谈判的办法。等等。

总的来说,撒切尔主义核心内容就是提倡自由价值观,恢复自由经济传统,推行“民众资本主义”,用“小政府”来代替“大政府”。用撒切尔夫人自己的话来说,所谓撒切尔主义就是“法律管制下的自由”。具体点讲就是,“政府必须善于干那些只有政府才能干的事情,必须坚决地维护我们的防御能力;坚定不移地维持法律与秩序,坚决维护国家的币值和财政收入”。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由经营”和“自由自在地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利用国家机器来保障资本主义的自由经营,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撒切尔夫人并不是个理论家,所谓撒切尔主义也不完全是一种个人的产品,而是集体的创作。这种“主义”之所以冠上撒切尔夫人的姓氏,是由于只有依靠她的坚定的信仰、刚毅的性格、泼辣的作风和超凡的能力,才使得这种“主义”得以推行,并带有了浓厚的个性色彩。撒切尔主义的基本思想观念早在撒切尔夫人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在她心中扎下了根。她幼年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其精神实质就是“维多利亚价值观”。在格兰瑟姆她父亲开的杂货店里,她身体力行了那种勤奋、节俭和自立的精神,并坚信这些就是幸福的基础和源泉。这正是一种小生产者赖以发家致富的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制,政治上则强烈要求以法律来维护私有制,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保护个人的经营自由,反对一切侵犯私有者权益的行径。撒切尔夫人在很多场合都赞扬她所推崇的维多利亚价值观。她曾说:“维多利亚价值是我国强盛时期的价值。”而维多利亚时期,正是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撒切尔夫人曾说过:“在我被认为是创始人的很久以前,苏格兰人就已发明了撒切尔主义。”她所说的这位苏格兰人就是亚当·斯密。这表明亚当·斯密经济学说对她的影响。而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正是与英国工党所推行的凯恩斯主义政策相对立的,是与社会主义及国家计划经济格格不入的。撒切尔夫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英国的衰落,她把这种衰落形容为经济衰退与道德衰退携手并进。在她看来,英国的衰退不仅表现在物质,而且还表现在精神上,而后者更带有根本性。英国的衰落正是社会丧失了她所崇信的维多利亚价值的结果。正是由于人们丧失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抛弃了进取心、节俭、自立以及遵守纪律和讲求效率这些美德,才变得放纵和毫不负责,才使“英国病”如此严重。她在当上首相后曾提出“经济学是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变人的心灵”的精辟见解。她在诊断“英国病”的根源时,毫不犹豫地把病根归咎于“集体主义”,亦即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她认为正是公有制和福利国家的政策才使人们培养起了对国家的依赖性和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她认为公有制毫无益处可言。在一次演讲中,她说:“作为个人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作为集体的人,他就会成为败家子。”她抨击国有化政策道:“如果把一个赢利的企业变为公有,那么利润就会很快消失。”“国家的鹅是不大会下蛋的。”她痛恨通货膨胀这种现像,说它是“英国病”的病兆,又是病根。如果允许货币贬值的话,那么其他价值也会贬值。印刷钞票,实行通货膨胀等于是偷窃。可以看出,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形成的维多利亚价值观为她以后形成系统的撒切尔主义的思想观点打下了基础,也构成了撒切尔主义的重要方面。

撒切尔主义是英国保守主义在80年代的翻版。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传统制度、维护财产私有制,在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就意识形态来讲,撒切尔夫人是百分之百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甚至对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都持不调和态度,把它比作“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经济控制”而对之深怀“恶感”。所以当年的华沙电台这样评价她:“她是地主阶级的一名凶猛、狂热斗士。她像一只铁蝴蝶一样到处飞舞,不得人心、冷漠而强硬。”

在撒切尔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中,最能体现撒切尔主义本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是私有化政策。在撒切尔夫人那里,私有化政策不只是一项具体的经济政策,而是一个包罗万像的纲领。它不仅是撒切尔主义经济政策的基石,而且还涉及到同工党和工会进行斗争的长远战略。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她正是借助大规模私有化纲领,在英国推行了一场强化资本主义制度的运动,这场运动在整个西欧都产生了很强的效应,后来甚至都波及到了东欧。撒切尔夫人所推行的私有化运动,不仅规模大,而且内容深刻、影响深远。在她之前,从50年代始,每一届保守党政府都提倡私有化,把工党政府搞的国有企业变为私有。然而,由于政策不彻底,再加保守党持续执政时间不够长,这些私有化政策又被工党政府否定掉了。而撒切尔夫人所推行的私有化则不同,不仅因持续执政时间长可以连续地坚持贯彻下去,而且构想全面、彻底。在形式上,撒切尔政府采用了多种形式来推进私有化,主要有:把公有企业卖给私人(包括投资者、私营企业和本企业的职工);允许私有部门在一些国营居垄断地位的企业中参加竞争;将一些公有企业承租给私人经营;私人企业向公有单位提供服务;引进私人投资;在公办企业中普及私办企业的经验。在贯彻执行中,撒切尔政府在各个方面为私有化创造方便条件。首先是在税收问题上,尽可能地减轻企业主负担,比如在1987年的财政预算中,就将所得税的基本税率减少两个百分点,从29%降至27%,同时还普遍提高所得税的起征点。在税收政策上最能体现出不同政府的政治倾向,任何政府都要征税,但是保守党政府喜欢征人头税等面向全体国民的税(貌似平等,实则有利于有钱人),而工党政府经常征所得税(杀富济贫)。其次,减少国家对经济活动、特别是私人资本的干预,给企业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对工会施加限制,打击工会的力量,她认为工会是推行私有化运动的最大障碍。打击工会力量与推行私有化是相辅相成的,私有化的结果是削弱了工会和工人运动的基础,工会力量的削弱又有利于推进私有化。

撒切尔主义在实践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79-1982年)。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便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推行保守党既定的政策。然而,在80年代初,撒切尔主义的实践遇到了重重阻力,效果也不理想。保守党内不少人对撒切尔主义颇为不满,前首相希思一直强烈抨击她的经济政策,甚至连保守党元老麦克米伦也提出公开批评,要求撒切尔夫人改变其经济政策。在内阁中,一部分人组成了保守党“中锋派”,给撒切尔夫人制造麻烦,使很多决策被拖延,难以实施。在社会上,传统工业界认为,撒切尔主义把他们推向倒闭的边缘,364名著名经济学家联名上书,要求撒切尔夫人改弦易辙,放弃货币主义政策。80年代初,英国经济形势表明,撒切尔主义并无成功之处。从1979年到1982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减少5%;工业产值下降11.6%;制造业减产18. 5%。到1982年底,英国失业人口已超过300万,而她上台时只有130万,英格兰和威尔士倒闭企业超过3万家,创造了历史新纪录。1981年12月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支持她当首相的人只有25%,她成了战后以来最不得人心的首相。

(2)黄金阶段(1983-1988)。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帮助撒切尔夫人走出了困境,摆脱了危机。马岛战争之后,撒切尔夫人成了“振兴大英帝国的英雄”,在英国的声望猛增。撒切尔夫人抓住有利时机在1983年提前举行大选,使保守党大获全胜。她又利用重新组阁之机选用了一批支持撒切尔主义的保守党人,削弱了内阁中“温和派”的力量,壮大了“强硬派”的队伍。与此同时,她更严格地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和私有化,淘汰竞争能力差的“夕阳”工业企业,大力扶持并发展中小型新技术公司。从1983年起,撒切尔主义开始对“英国病”产生疗效,英国的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剧变。

英国经济开始中兴。到了1988年,英国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长期“滞胀”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国民生产年均增长率约为3%,超过美国和欧共体国家。通货膨胀率从1978年的18.1%下降到1988年的4.4%,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失业人数从320多万降到200万以下;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5.5%;人均年收入增长率约为3%。1988年秋,撒切尔夫人声称,英国“出现了经济奇迹”。

与此同时,私有化政策有了长足的发展。40%以上的国营经济被私营经济所取代,持股人数从1979年的约300万人上升到1988年底的近900万人,10年中增加2倍。

在政治斗争上,工会力量被大大削弱。撒切尔政府提出的限制工会的立法被下院通过并付诸实施以后,英国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其力量明显削弱。据统计,工会人数从1982年的1200多万(占工人总数的57%)下降到1988年的约900万(占工人总数的37%)。1984年到1985年长达一年的煤矿工人罢工失败之后,工会内部分裂,各行业的工会组织不听职工大会的号令自行其是,成为一盘散沙,工人运动难以组织起来,罢工次数明显减少。资方因罢工损失的工作日数大大下降。

在国际舞台上,英国更加活跃,积极促进美苏间的对话和磋商,对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3)衰退阶段(1989-今)。1989年以来,撒切尔主义开始走下坡路,逐渐开始失灵,一大批新旧问题出现在撒切尔夫人面前。英国“经济奇迹”开始消失,甚至在“撒切尔革命”较为成功的某些领域也不同程度地旧病复发。1990年4月,英国经济开始进入危机阶段,虽然撒切尔夫人想方设法调整政策,但她已经找不到新的计策来摆脱经济危机,撒切尔政府的威信也随之下降,1990年10多次民意测验表明,保守党一直落后于工党10个百分点以上。随着政府威信下降,保守党内矛盾开始进一步激化,许多保守党后座议员纷纷起来造撒切尔夫人的反。 为了使保守党在即将来临的下届大选中能够稳操胜券,加上各方面的压力,撒切尔夫人经人劝说后,当机立断,于11月下台。92年大选,保守党连续第四次获胜,说明撒切尔夫人的决定是明智的。

撒切尔夫人的下台只是她本人执政的结束,而不是撒切尔主义的终结。撒切尔夫人在卸任后不久的一次同一位美国人的谈话中说:撒切尔主义还会存在,并将存在到她死后。她的继承者梅杰所推行的政策基本上都是撒切尔主义那一套。只不过是梅杰缺乏撒切尔夫人那种坚定果决、泼辣、大胆的作风。而且,梅杰政府的政绩一直不佳。这也表明撒切尔主义已进入了衰落时期。不过,到目前为止,英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还没有找到可以取代撒切尔主义的东西来。英国工党自1994年托尼·布莱尔任领袖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纲领政策上,放弃了已奉行70多年的以实现公有制社会为目标的传统纲领,在所提出的政策上,也大大不同于以往工党政府所实行过的政策。然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工党的政策基本上也都是撒切尔主义那些东西。所以有人担心,即使工党能赢得1997年大选从而上台执政,但也很难取得像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所取得的那样的成绩。然而,不管怎样,撒切尔主义作为英国政治一个时代的像征虽然已失去了它鼎盛时期的辉煌,但仍然对英国乃至世界发挥着影响。雄心勃勃的现任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十分钦佩撒切尔夫人的能力和胆识,他非常希望自己能领导“新工党”取得撒切尔夫人那样的辉煌政绩,建设“新英国”,使英国再来一次振兴。

)第十九章 贤妻良母

撒切尔夫人作为一个政治家、国家领导人,与其他同她共事、交往的男性同事或同行相比,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她在治理国家的同时,还要承担起作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她并没有因为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因为国务繁忙便使自己在家庭中所应充当的角色被冲淡。生活与工作,在她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在当一名律师和普通议员时是这样,在当上内阁大臣、特别是首相后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