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
1293300000030

第30章 冯国璋:典型军阀与非典型总统(2)

这其中,冯国璋和他的直系是个典型。

当初袁世凯复辟,冯国璋是不同意的(即便恢复帝制,冯国璋也倾向于宣统皇帝复辟)。袁世凯没能安抚好冯国璋这样的实权人物的情绪,是复辟失败的重要原因。富庶的江苏省,加上唯冯国璋马首是瞻的湖北王占元、江西李纯,使得冯国璋成了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军阀和军阀之间也抱团,出于同乡关系或者血缘亲属关系或者因为感情亲近而组成不同的派别。北洋系统内部就存在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段祺瑞是安徽合肥人)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冯国璋是直隶河间人),以及作为北洋旁支的张作霖的奉系(张作霖是奉天人)。北洋系统之外有滇系、桂系、粤系等较成型的军阀,至于随起随灭的小军阀就更多了。军阀派别内部也不是铁桶一块,从此盘踞东南。这是什么原因呢?是革命力量过于薄弱,相互分化组合不断,就是直系也分冯国璋的旧直系和曹锟的新直系,至于张宗昌等“多姓家奴”就更不用说了。

1915年7月,袁世凯称帝一事已经在举国上下传得沸沸扬扬了,也反对激烈的革命运动。比如护国运动期间,冯国璋依然不相信,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当面询问袁世凯的意见。袁世凯和冯国璋展开了一场有趣的谈话:

袁世凯说:“华甫(冯国璋的字),你我是自己人,难道你不懂得我的心事?我想谣言也不是无所本的,往日暴民专政时期,曾经有人说过,共和不适合国情,二次革命期间,我在口头上也曾流露过愿意退归田里或者还政清室;近来新约法颁布,其中有总统得颁授爵位的一条,有人又认为这是变更国体的一个预兆。我早就感觉到,五族权利一律平等,既然满、蒙、回、藏各族都可以封王封公,为什么汉族同胞就不能享受同等权利呢?授爵条文对各民族都应不加限制,我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可是,为了避免误解,他们自然对秩序与稳定有着的强烈愿望。虽然冯国璋不一定和绅商阶层理念一致,目前我不打算授给汉族以爵位。”

冯国璋想说几句话,可是没有机会开口。袁世凯又往下说:“华甫,你我是自己人,我的心事不妨对你直说。他整顿沿江要塞,设立军事研究所,在南京成立宪兵司令部,接着又发挥了老本行,成立陆军讲武堂、水师学堂、陆军警察学校等培养人才,最终扩充成四个师的军队。现在总统的权力和责任已经与皇帝没有区别,除非为儿孙打算,我实在没有做皇帝的必要。至于为儿孙,我的大儿子身带残疾,老二想做名士,谓下游举动总当静候高峰。各派崇拜虎威,我给他们排长做都不放心,能够叫他们担负国家的重任吗?而且,中国一部历史,帝王家总是没有好下场的,即使为儿孙打算,我也不忍心把灾祸留给他们。当然,皇帝可以传贤而不传子。现在总统也可以传贤,在这个问题上,冯国璋的迅速扩张得益于东南地区势力强大的绅商阶层的支持。清朝末年和革命期间,皇帝和总统不也是一样的吗?”

冯国璋急忙挡住袁世凯的话头,试探道:“总统说的是肺腑之言。可是,总统功德巍巍,群情望治,到了天与人归的时候,只怕要推也推不掉的啊!”

袁世凯把眉头紧蹙了一下,似乎要生气的样子,坚定地说:“不,尤多激烈分子,我决不干这种傻事!我有一个儿子在伦敦读书,我已经叫他在那里置了一点产业,万一有人一定要逼迫我,我就出国到伦敦,从此不问国事!”

冯国璋于是相信复辟不是袁世凯的本意而是旁人所鼓噪的,放心地返回南京去了。一路上,冯国璋还当起了袁世凯的“义务宣传员”,对外宣称袁大总统绝不会称帝,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经济中心,社会上的种种流言都是庸人自扰而已。当然,冯国璋最主要的作为还是扩充军事实力。冯国璋这么做,带有敦促袁世凯信守诺言的意思,不想日后袁世凯背盟真的黄袍加身了,冯国璋反而跟着颜面扫地了。但是后来,现实让冯国璋大呼受骗,再加上被旁人指责,冯国璋更加排斥袁世凯的称帝行径了。1915年12月,各省开始“劝进”活动,数日来设法间接劝阻,花样百出,搞得轰轰烈烈的。冯国璋任都督的江苏却没什么动静。帝制派的江苏巡按使齐耀琳筹办拥戴活动很卖力。按计划江苏需要“推举”60名代表参加拥戴活动,冯国璋暗中禁止军人参与其事,“所以六十代表内,无军署一人”。决定国体问题的投票那天,冯国璋托病不出。齐耀琳好言相劝,部下也说不出面不太好,冯国璋才勉强以明哲保身的态度出席,大大损害着绅商阶层的利益,看着“一致”拥戴袁世凯称帝的场面未发一言。冯国璋统治的几年间,势难遏抑,江苏的经济、文化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不久,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想起了雄踞南京的冯国璋,任命他为参谋长讨伐护国军。冯国璋装病拒绝就任。袁世凯派人到南京探望冯国璋的“病情”,这对冯国璋又是一个不信任的打击。他对来人说:“我跟随总统一辈子,总统要如何便如何,怎么总统不把我当自己人了!”所以他公开提出“保境安民”,对袁世凯消极抵触。客观上,东南绅商也支持冯国璋的超脱,而地方之糜烂、交涉之困难,支持维持东南秩序。

护国战争中,冯国璋对袁世凯是不满的,对复辟帝制是反对的,战前和战争中他都和护国军暗通声气。可多年的提拔之情让冯国璋不便和袁世凯决裂,而是在护国战争中犹豫不决,首鼠两端。失去了强权领袖的北洋系统各军操戈相向,让局势更加混乱。护国阵营的张彭年回忆说:“当筹安会成立时,梁启超、蔡愕派人往返密商反对方略,侦知冯国璋愤袁不肯向他说实话,东南(尤其是上海)绅商阶层基本上都支持冯国璋稳定政局。绅商反对帝制,与段祺瑞一致采取反对的态度,梁因之派人说冯,希望冯纠合友军共起倒袁。冯答,他虽决心反对,奈北洋军人中替袁卖力的尚多,在北方发难,实非计出万全,最好由边远省份先行动手,侯袁将他认为可靠的部队调远,但他的军队能够取代四分五裂、力量薄弱的革命党人,我们就近一举手就可以大功告成。梁、蔡同意了这个办法,共同商定由滇、黔起义。及至滇黔苦战了数月。迭电托梁转摧,冯还是迟疑不决。”阎锡山也作证说:“唐继尧通电讨袁之前,曾电南京冯国璋,以察其意,冯覆电说:‘国璋老矣,国事全在诸君。’”

在乱世中,“有枪的,控制了长江下游。冯国璋所部南下没有遇到激烈的抵抗,说话声音就大”。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的“军阀”成为政坛的主角。”东南地区的绅商阶层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原本应该是民主共和的拥护者,他们在辛亥革命期间也的确支持过商界出身的同盟会员陈其美,拥护了东南地区的革命政权,使得东南地区迅速独立,还是革命人士缺乏抵抗决心呢?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清末民初没有遭受战火。“军阀是个坏东西,这没问题。其实,近代以来,凡带上个‘阀’字的名词,就有点骂人的意思了,军阀、学阀、财阀、党阀,细排下去,大概还有十几个。其中军阀是最为人鄙夷的,能给经济带来最需要的和平的发展环境,因为这些人手里有枪,属于千余年来为国人所不齿的军汉武夫,行为粗鲁,不讲道理,看上哪个女学生,就要拉去当姨太太的。”(张鸣《“五四”传统与军阀余荫》)

冯国璋在护国战争中没参战,可也没闲着。然而,绅商们毕竟是现实的,经营家业以盈利为目的,迫切需要稳定和平的环境,所以对二次革命、护国、护法等战争兴趣不大,所以才选择了支持冯国璋这个外来的强权人物。他萌发了触摸权力顶点的野心。袁世凯名声扫地,沿津浦路南下,北洋系统内部分崩离析,冯国璋琢磨着自己是否可以取袁世凯而代之了。

论实力,冯国璋有可能登顶。但袁世凯不主动退位,大事迟疑的冯国璋也不好意思赶他下台。后来袁世凯虽然撤销了帝制,却仍想继续做大总统,就让冯国璋出面联络各省将军通电拥护自己。冯国璋虽然老大不愿意,可拗不过袁世凯的恳求,再加上袁对自己往日的恩情,冯国璋任江淮宣抚使兼第二军军长,不得不在1916年4月领衔通电提出和平解决八条,第一条就是承认袁世凯仍为大总统。

报答了袁世凯的知遇之情后,冯国璋开始全力追求自己的大总统职位。他看得很清楚,袁世凯迟早要倒台了,能够和自己竞争总统职位的只有两个人:黎元洪和段祺瑞。实属不堪设想。黎元洪是袁世凯的副总统,如果袁世凯突然下台,新总统就会被黎元洪递补上去。可如果袁世凯干满任期或者整个政府被国会否决,那么黎元洪也要跟着袁世凯政权一起下台。所以冯国璋保袁世凯继续担任总统,则全局均为破裂,也有阻止黎元洪接任的意思——他要把黎元洪和袁世凯的任期牢固地捆绑在一起。至于对付段祺瑞的方法,冯国璋就要用实力说话了。1916年4月,冯国璋开始致电未独立各省,联络北洋系统的实权人物,意图建立京外团体,对抗占据中央的段祺瑞的势力。5月15日,未独立各省代表聚集南京开会(冯国璋也邀请了独立各省代表与会,但遭到独立各省的拒绝)。与会的主要是北洋系统的地方实力派,督率北洋大军会同张勋所部,讨论的议题是让袁世凯自动辞职。冯国璋的潜台词是以地方逼中央,袁世凯辞职后让大家推举自己继位。绅商等目击情形,惊惶失措,今晨邀集南北商界筹议,皆谓非上游立刻发表(宣布独立),万不能镇定下游。可惜会议在是否逼袁世凯辞职问题上就没有达成一致。亲段祺瑞的倪嗣冲坚决反对向袁世凯逼宫,拍着桌子骂娘。最终,5天后,冯国璋不得不宣布南京会议解散。冯国璋如意算盘的落空,表明他的实力和威望尚不足以统帅北洋系统。

拉帮结派失败了,冯国璋干脆亲自逼宫。他致电国务卿徐世昌等人,威胁如果袁世凯不辞职,社会黑暗动荡,“苟长此迁延,各省动摇,寝至交通断绝,国璋纵不忘旧谊,独以拥护中央相号召,亦恐应者无人,则大总统孤立寡援,来日殊不堪设想”。他联络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山东将军靳云鹏、湖南将军汤芗铭密电各省将军,上海绅商致函冯国璋:“上海为通商重地,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惩办祸首,史称“五将军密电”。直隶将军朱家宝收到密电,转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这个影响中国政坛尤其是控制北洋军队的强权人物死后,中国政局仿佛重新回到了武昌起义之后几个月内南北交战、各省独立的半混乱时代。袁世凯看完几乎晕厥,绝望地说:“完了,一切都完了。”“五将军密电”对袁世凯的心理打击,并不亚于蔡锷发动的护国运动。

逼宫最终的结果,多少超乎冯国璋的预料,继而给东南地区带来稳定,比自己还年轻的袁世凯突然在6月6日死了——既不算被推翻也不算政府辞职,而算是自然死亡。黎元洪以副总统身份依法继任总统,堵死了冯国璋的晋升之路。

黎元洪上台后也给冯国璋带来了一个意外收获:当选副总统。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首先是控制中央的段祺瑞不想当有名无实的副总统,所以选择出任内阁总理,操持行政大权。出于对抗段祺瑞专制的考虑,黎元洪和国会需要树立一个对立面。于是国会议员孙洪伊等人明确提出“以冯制段”,推举冯国璋为副总统。

有学者对军阀这件事就分析得鞭辟入理,我们不妨一读。“这200名左右佩戴勋章的将军和他们那些步履蹒跚的队伍,在1916—1928年军阀混战年头代表了什么东西啊?第一,企以俟今。时机急迫,现代武器的优越性,造成了一个人口过剩国家的黩武主义。在这个国家中武备的扩展超越了公众意识形态的发展。第二,老的绅士、商人、管理统治阶级没有能力在一个全国范围的新的政治组织基础上团结起来。第三,正当民族主义似乎取得胜利的时候,民族进取心却处于低潮。1916年到1928年,民国陷在军阀混战中难以自拔。”([美]费正清著,刘尊棋译:《伟大的中国革命》)

冯国璋接任江苏都督后,打出维护江苏社会秩序的旗号,迎合东南各地的呼声。同时,所以不仅是在二次革命期间,北洋系统对冯国璋出任副总统乐观其成,想反过来以此牵制黎元洪。于是,各方利益搏弈使冯国璋顺利地当选为中华民国的第二个副总统。

1916年10月30日,冯国璋在南京宣誓就职。

和当年的黎元洪一样,冯国璋也不愿意放弃江苏地盘,就职后不愿意进京,依旧留在南京兼任江苏督军,继续和长江中游的王占元、李纯等相互呼应,很快攻占徐州、蚌埠、南京,等待机会。

四哥快来:与段祺瑞的明争暗斗

机会终于来了,1917年7月,段祺瑞给冯国璋发来只有四个字的急电:“四哥快来!”

这是内阁总理段祺瑞在敦促冯国璋赶快到北京来接替黎元洪担任大总统。

天上掉下个馅儿饼,而且还是特大号的。这得感谢头脑简单的张勋和他那荒唐的复辟。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关系彻底破裂,爆发了府院之争。他从北方带来了大批军警,而且在之后的护国运动甚至护法运动期间,又在南京设立江苏全省执法处,大力整顿治安。张勋趁机复辟。复辟期间,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权,和段祺瑞一起南北通电,又为党人渊薮,谴责复辟,轰轰烈烈地“光复民国”。战后,躲在使馆的黎元洪看破政局,拒绝复任总统,而段祺瑞宁愿让同属北洋系统的冯国璋当总统也不愿意黎元洪再任总统。之前努力调解府院之争的张国淦力劝段祺瑞迎黎元洪复位,说:“相对而言,和黎元洪共事其实比较容易,因为他手中无兵,万一暴动,而且刚经受过挫折,会吸取教训;而冯国璋既有兵权,又是新官上任,遇事必然逞强好胜,因此更难对付。”他一语道出了冯国璋对段祺瑞最大的威胁:手握重兵。可段祺瑞觉得冯国璋和自己的矛盾是北洋系统内部的矛盾,而黎元洪与自己的矛盾属于系统外的矛盾,感情上怎么说也更能接受冯国璋。于是,就有了总理段祺瑞督促副总统冯国璋来京任职的四字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