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英国精神
1297200000017

第17章 法国人会逃跑的

我宁愿接受最严酷的惩罚

休伯特是军人兼政治家,精通军事与法律,且与宗教界关系融洽。在约翰王时他便身为宰相。1216年9岁的亨利三世即位后,他继续担任宰相,摄政威廉,辅佐幼主直至成年,可谓劳苦功高。亨利三世成年之后,不愿受其左右,君相关系日趋紧张。亨利三世念念不忘光复大陆领地,要率军远征大陆,休伯特深知其险,直言进谏,百般阻挠。亨利三世对此非常不满,指责休伯特接受了法国人的贿赂,有一次甚至要拔剑杀了休伯特。矛盾的日益激化终于使国王下决心除去休伯特。1232年7月,休伯特被解除了宰相职务。

休伯特毕竟多年执政,深受人们爱戴,有一个传说在英国广为流传。当一个铁匠被命令给休伯特戴上脚镣时,这位普通的人却说:“他不就是多次使英格兰免遭外国人的洗劫,而把英格兰交还英格兰的那个忠心耿耿的休伯特吗?我宁愿受最严酷的惩罚,也不愿意给这样的人戴上刑具。”

重新开始,向前迈进

英国历史上有一位首相叫劳台·乔治,有一天他和朋友一起散步,每走过一道门,他都小心翼翼地把它关好。朋友说:“你用不着关这些门呀。”他说:“我这一辈子都在关闭我身后的门。当我关门时,过去的事也被关在后面了。然后重新开始,向前迈进。”

谁赢得巨额奖金?

英国一家报纸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三个人中,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生命因环境污染而身陷死亡的噩运;一位是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遭毁灭;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够使不毛之地植生谷物,让数以亿计的人们脱离饥饿。奖金丰厚,应答信件者众说不一。巨额奖金的得主却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学家丢出去。

有时,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眼睛。要解决问题,须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要被“弯弯绕”给绕进去。英国人就有处事简单的哲学。

法国人会逃跑的

1743年,法军将奥军包围在德廷根,应奥军之要求,英军前去解围。时年61岁的乔治二世国王重上战场,他率领英国人、汉诺威人、黑森人、奥地利人和荷兰人所组成的联合大军,与法兰西人展开战斗。乔治二世常出现在枪林弹雨之中。“别瞎扯什么危险,”国王大叫道,“我要报仇,小伙子们,为了英格兰的荣誉,开火,勇往直前!法国人会逃跑的。”法国人果然逃之夭夭了。不管世人如何贬低乔治二世,他是冒着生命危险与士兵肩并肩作战的最后一位英王。国王的声望在下降了多年以后,这次大大提高了。

“威尔士亲王”的来历

相传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l274年登基后,挥师西进,一举击溃了威尔士人的抵抗,杀死了威尔士两大部落首领,实现了对威尔士的占领。剩下的几个部落酋长群龙无首,无力组织抵抗。同时,他们之间互不服气,相互妒忌,争相为王。于是,势力较强的几个酋长来到卡那封堡,面见国王爱德华一世,酋长们向爱德华一世提出,统治他们的人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否刚他们绝不接受。

酋长们提出的几项条件是:统治他们的人必须要有王室血统,并且出生在威尔士,因为他们不愿接受外族人的统治;这个人必须既不讲法语,也不讲英语;这个人在道德品质上要绝对优秀,不能有任何过错。

这样苛刻的条件,无疑是给爱德华一世出了一个难题。国王面露难色,不知所措。此时,王后埃利诺来到他身边,耳语几句之后,爱德华对酋长们说:“请带领你们的人一周后来到这里,我将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周以后,卡那封城堡前早已聚集了兴奋的人群,他们纷纷议论着爱德华一世会挑选哪一位酋长为王。各酋长们也在争吵不休,希望自己能被选中为王。

在城堡的阳台上,爱德华一世出现了,在他的身后,一名卫士小心翼翼地捧着一面盾牌,谁也不知道盾牌后面藏着什么。

爱德华一世开始讲话了:“威尔士人民和酋长们,你们要求一位有王室血统的人来统治你们,是这样吗?”

“是的。”人们齐声答道。

“而且一定要出生在威尔士。”

“是的。”

“不会说法语,也不会说英语。”

“一点也不错。”

“此外”,爱德华一世接着说,“他还必须从未说过一句错话,干过一件错事。我如果给你们这样一位王子,你们能同意接受他的统治吗?”

“我们一定同意!”

“那么,请看,这就是你们的王子。”说着,爱德华一世转身从卫士的盾牌后接过一个婴儿,举起来给威尔士人观看。“这是我的儿子,帝王之后,他几天前在威尔士的卡那封城堡出生,英语和法语他一个字也不会说,也从未干过一件错事。他也叫爱德华,已被册封为威尔士亲王。”

酋长们听罢十分恼怒,但这些又的确是他们提出的条件,因此不得不服从。这就是“威尔士亲王”的来历。尽管故事的情节未必完全符合史实,但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即国王册封太子为“威尔士亲王”在于安抚威尔士人,以笼络人心。自此以后,英国王储除极少数外,一般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被册封为“威尔士亲王”。

仁慈地对待那些与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人

当欧洲许多国家还在为宗教问题厮杀不休时,英国已形成了宗教宽容的局面。宗教的热情衰退了,清教转化为公理会、浸礼会、教友会等不同派别,它们已不再谋求取代国教,而只希望和平共处,从而维护国民的生存权和信仰的独特性。l8世纪,所有的异教徒都被称为“非国教徒”。他们不可以担任国家公职,但却把热情投入到促进社会发展上。当一个社会不再为信仰问题而流血或伤透脑筋时,它才可能有更大的精力去谋求发展,而真正的发展也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才能完成。这就是宽容精神的作用。

这种宽容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英吉利民族。l8世纪,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主张:“每个人都有权表达他所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而所有其他的人也都有权不尊崇这个东西。”

19世纪,密尔在其《论自由》中说:“假如除一人外,全人类都持有一个相同的意见,而仅那一个人持一种相反的意见,那么,全人类要使那一个人保持缄默,并不比那一个人(如果有能力这么做的话)使全人类保持缄默更为公正。”

说到底,宽容的精神是一种容忍异己存在的精神。正因为如此,那些“非国教徒”才能对英国社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