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群众工作力
1297300000028

第28章 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2)

(一)必须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权益问题的实质就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核心就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处理。利益关系协调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利益关系协调好了,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多元共赢,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利益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权益,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利益是一切冲突的根源,抓住了利益关系,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分化和重组,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和不同的利益诉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压迫,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从政治上争得了自由,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作为群众工作的重点,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它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把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与落实人民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相协调、相统筹,是我们党真正落实执政为民,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什么时候心中装有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就真心地拥护你,尊敬你,什么时候背离了人民群众和合法权益,老百姓就怨你,抛弃你,正确处理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经济增长与劳动者福利待遇同步提高的关系,社会发展与弱势群体公平享有就业机会与就业待遇的关系。”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各项权益关键是必须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科学机制,通过机制为人民群众的权益形成一道安全稳定的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清除侵害群众权益现象

(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益

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权益是群众的核心权益。尊重群众的民主权益,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曾经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历史上的民主政治,都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民主政治,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在当今社会复杂多变,这是一个浅显且亘古不变的道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等,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

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要通过制度设计、制度创新,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保障人民更充分地行使各种民主权利,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重要权益。人民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生产与创造,人民能够充分公平地享受社会文化成果的权利,人民在文化生产和创造上有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直接利益的民生问题,这些都是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当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许多新期待新要求,人们不仅关注自己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六中全会则将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作为文化建设与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就业和正当的就业待遇权益。

目前,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统筹好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都在扎实推进,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这些都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的实现与维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维护群众权益,前提是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维护群众权益,关键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维护群众文化权益,必须加快文化领域法治进程,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要尽快解决我国的文化立法不能满足我国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的问题,统筹安排,立足实际,分步实施文化立法工作,同时加大文化执法力度,着力促进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依法惩处文化领域犯罪活动,妥善处理文化领域矛盾纠纷;加大对优秀科研成果和原创性文艺作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各种合法权益

人民群众各种合法权益神圣不可侵犯,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时刻关注、群众的合理诉求必须处处尊重、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坚决维护。要正确处理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人民群众诉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正日益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主动服务,加大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力度,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没有丝毫的折扣可打。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就业之间的关系,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在现阶段,完善信访制度,必须解决社会公平、经济主体利益的整合协调和利益表达权利的实现等问题。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方针,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尤其是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公平享受公共服务的合法权益。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将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一些领域中,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忽视,引发了很多矛盾和冲突,成为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处理好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改革中得益较多群体与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关键是要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维护、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各种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权益不能侵害的观念,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处处体现对群众各项权益的尊重,多为群众的利益着想,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的工作,不可有丝毫“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粗疏和缺漏,绝对不允许损害群众权益的现象出现。

三、必须着力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

机制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让利益关系处于良性的协调发展状态,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没有社会公平的体制机制。

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在进行文化生产和创造中所形成和产生的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文化成果不受损失与侵犯,免费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底线。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然而,经济发展只是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摩擦、利益纠纷和利益矛盾,没有完善的经济主体利益的整合协调体制机制,没有健全的利益表达权利的实现机制,经济发展并不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福利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不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的公平分享,社会也就不可能和谐发展,党的执政地位也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原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这些国家执政党执政经济风险防范不力而造成经济波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不快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在于我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不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要着力解决的。因此,促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